-
2019年險企舉牌「不一樣」 對外開放「加速度」
拉長時間線來看,2015年共有36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且以中小險企為主,萬能險是「彈藥」;2016年險資舉牌次數大幅下滑,僅12起。2017年和2018年,險資舉牌更趨平穩,均為11起,偶有中小險企。也有人會問,為何中小險企不舉牌了?根本原因在於「資產驅動負債」模式的沒落。
-
險企股權併購「乍現」冷暖否泰 上市公司收購保險股權逾470億
一方面是多家險企股東「脫手」旗下股份,意欲退出保險市場。另一方面,今年以來一些「新選手」在保險業投入的資金規模已逾470億元。業內人士預計,在防風險、去槓桿的外部環境下,保險行業下一步的發展重點不是增加數量,而是提高發展質量,規範經營行為。
-
險企經營評價結果出爐 大都會人壽再獲A級
上海2019年12月3日 /美通社/ --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近日發布2018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衡量各家保險公司在速度規模、效益質量和社會貢獻等三方面綜合表現。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都會人壽」)以其優異表現繼2017年度後再度獲評A級。
-
2019年險企舉牌再起 科技重構「未來已至」
拉長時間線來看,2015年共有36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且以中小險企為主,萬能險是「彈藥」;2016年險資舉牌次數大幅下滑,僅12起。2017年和2018年,險資舉牌更趨平穩,均為11起,偶有中小險企。也有人會問,為何中小險企不舉牌根本原因在於「資產驅動負債」模式的沒落。
-
個險悍將儲良掌舵國富人壽,新生代險企的觸底反彈
面對經濟、科技、監管、客戶等大環境的改變,「回歸個險、回歸期繳」的壽險傳統經典經營模式再度走俏市場。期間的典型,乃「老七家」國壽、平安、太保、新華、泰康、太平、人保壽帥位的相繼調整。 眾多險企重拾傳統經營模式價值的現實中,個險經營輔以網際網路+化的改造成為當前壽險經營的主流模式。 或許這也是生於2018年中的國富人壽,選擇儲良的原因。
-
2019年2月上市險企保費數據點評:壽險市場回暖 行業及上市險企保費...
要聞 2019年2月上市險企保費數據點評:壽險市場回暖 行業及上市險企保費增速持續改善 2019年3月18日 06:36:29
-
「寶能系」險資舉牌的股價效應研究:基於事件研究法
風險分析 利差損和流動性風險 「寶能系」舉牌所動用的資金大部分來自旗下前海人壽萬能險帳戶,而萬能險理財產品結算年利率極高,曾一度達到7.5%左右。「短錢長配」的資產配置方式將會損害保險市場的健康穩健發展。
-
險企決戰「開門紅」
上述場景不是行軍出徵,也不是旅遊年底大促銷,而是險企「開門紅」戰前籌備。《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注意到,國慶長假剛過,各家保險公司已經紛紛啟動「開門紅」,而以往,這一行業「盛事」會在11月份才啟動。在行業異象背後,今年以來,由於疫情影響,前8個月多家人壽保險公司原保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增長。
-
11家激進險企共虧損38億 部分險企迎萬能險集中給付期
基金商城1折起購 截至昨日,除個別險企外,險企去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已經出爐。根據《證券日報》記者對萬能險業務佔比達到四成的24家險企的償付能力報告梳理,有11家險企2016年出現虧損,合計虧損38.02億元;有18家險企的綜合償付能力出現下滑,下滑幅度最大的險企下滑了211個百分點。
-
雞年險資調研忙 電子和傳媒兩大行業受青睞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數據統計發現,2月1日至2月15日,除去春節假期,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險資共調研了45家上市公司,共計87次。從行業來看,傳媒和電子兩大行業深受險資的愛戴。從險資調研的上市公司來看,包括安吉科技、冀中能源、崑崙萬維、新興鑄管和中泰橋梁等5家上市公司均獲得險資4次到訪。
-
08.10丨十家中國險企入圍世界500強;超65%的險企實現盈利
(銀保監會) 超65%的險企實現上半年盈利 截至8月5日,共有157家險企披露了償付能力報告,其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達120%以上共151家,超過2/3的險企二季度實現盈利,超65%的險企實現上半年盈利,保險業整體運行平穩,償付能力指標平穩向好。
-
上市險企金融科技大比拼:平安計劃投入百億 太保專注大數據和人工...
圖片來源:攝圖網上市險企的年報已悉數披露完畢,除了盈利和業務,相較於往年的數據,2018年上市險企的業績還有另一個亮點——科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公開數據發現,A股5家上市險企金融科技的比拼如火如荼:僅中國平安在科技研發方面預計今年投入百億元,中國太保則重點專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緊隨其後,新華保險加速布局。
-
起底上半年收到監管函的四家險企:償付能力堪憂
2014年,險企償付能力問題屢次成為監管層和業內關注的焦點。據保監會網站消息,今年保監會共對四家險企發出關於償付能力不足的監管函。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監管趨嚴、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險企有必要開始重點關注自身的「硬實力」,要提高自身的資金運作能力,才能維持業務的擴張和償付能力之間的平衡。
-
盤點2020保險:「熱搜」十大關鍵詞|人身險|險企|意外險|險種|保險...
從網際網路保險本質、機構經營資質、銷售行為、宣傳規範、售後服務、監管分類等多方面給予規範,並明確了自營網絡平臺乃保險機構持牌經營。同樣作為網際網路板塊的互助業務,也是今年的熱點之一,「將網絡互助加入監管範圍」也成為民間呼籲的一個方向。 熱 評 發展需要不斷創新,創新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發展,網際網路保險與網絡互助同樣適用。
-
守護家庭全生命周期,一家新銳險企的長期主義之路
疫情是一場大考,也是對險企健康度的一次檢驗。 《黃帝內經》有言,「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對於壽險業而言,「治未病」已成為必須面對的課題:老齡化的加速吞噬著人口紅利,改變著保險業的演進邏輯;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新舊動能的轉換尚未攻關;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之下,競爭維度進入多維空間;「不確定性」成為常態,挑戰著險企應變能力背後的進化力。
-
保監會將對險企股東分三類進行管理
新規的徵求意見稿根據股東持股比例、資質條件和對險企經營管理的影響,將險企股東分為財務類、戰略類和控制類,並分層次對股東進行管理。擬對險企股東做分類管理在股東資質上,新規將根據股東持股比例、資質條件和對保險公司經營管理的影響,將保險公司股東分為三類——財務類、戰略類和控制類,分層次對股東進行管理。
-
險資瘋狂掃貨:股市吸引力上升 應對新會計準則挑戰
近日,中國人壽三度舉牌萬達信息(300168.SZ),中國人壽系也成為萬達信息第一大股東,今年來,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這兩家大型險企合計舉牌了6家上市公司。在第一財經接觸的多位險資人士看來,與以往保險公司偏好固收類資產不同,權益類資產的吸引力在逐漸增強。
-
A股上市險企11月份保費環比同比雙降
受此影響,今年前11個月,A股五大上市險企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23270.5億元,同比僅增長4.30%,較前10個月5.16%的同比增速持續回落。 上市險企11月份保費收入緣何出現環比、同比「雙降」? 僅從11月份數據來看,上市險企的壽險保費收入整體降幅明顯,且分化加大。
-
2020年五大險企規模版圖浮現 舊版重疾停售在即健康險迎高光時刻
伴隨上市險企11月保費數據披露,2020年保險業規模版圖浮出水面。12月20日,多名保險業分析師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壽險增速趨緩,車險綜改對車險保費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壓力延續;11月上市險企注意力遷徙,普遍聚焦明年開門紅,保費增速放緩;舊重疾產品即將停售,有望帶來健康險高速增長。11月以來,上市險企已陸續迎戰「開門紅」。
-
新光海航增資方案獲批 險企今年以來增資規模達463億元
今年以來險企增資提速,主要是為了應對在轉型期間面臨的現金流和償付能力充足率困境。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共有29家險企公布了增加註冊資本金的方案,合計增資463億元。從銀保監會官網已獲批的增資方案來看,共有18家險企方案通過審核,合計增資281億元。相比之下,去年全年獲批增資額為301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增資已接近去年全年,險企增資「補血」的力度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