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險企金融科技大比拼:平安計劃投入百億 太保專注大數據和人工...

2020-12-20 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上市險企的年報已悉數披露完畢,除了盈利和業務,相較於往年的數據,2018年上市險企的業績還有另一個亮點——科技。

2017年以來,保險業出現了一個新情況,即保險公司對接場景化、規模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紛紛布局以人工智慧、雲平臺和區塊鏈為主的產品,逐漸將保險科技應用於各業務流程和服務環節,努力實現承保、核保、定損、理賠等功能的智能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公開數據發現,A股5家上市險企金融科技的比拼如火如荼:僅中國平安在科技研發方面預計今年投入百億元,中國太保則重點專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緊隨其後,新華保險加速布局。

上市險企花樣布局AI領域

如今,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先進科技發展勢頭極為迅猛,多家險企早已布局滲透。未來在金融科技將在銷售服務、運營管理、風險防控等保險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深度賦能,推動保險行業的深度發展。

查看五大上市險企的年報可以看出,五家上市險企布局金融科技領域的進度不一,中國人壽實力不容小覷、中國太保花樣繁多、中國平安全方位布局、中國人保金融科技全資子公司全面鋪開。

目前,中國人壽實行從人力驅動向人力與科技雙輪驅動轉型、從規模取向向價值與規模有機統一轉型。在智能服務方面,中國人壽建成大數據、實時計算、智能語音、人臉識別、深度學習五大人工智慧平臺,將智能技術融入各個經營環節。在全面互聯方面,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線下服務場所的數位化建設中,北京科技園機房正式投產,實現北京、上海兩地三中心的異地多活,構建一體化混合雲,實現信息服務全面雲化。搭建全面開放、線上線下一體的數位化平臺,快速供給各類線上服務。

中國太保今年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發力點將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突破口,形成保險科技的規模化應用。其董事長孔慶偉表示,科技與協同加速推動發展新動能轉化。將持續強化科技支撐能力,創新項目多點開花。完成集團統一門戶APP上線及運營,重點圍繞客戶足跡,積極推動數位化應用創新,人工智慧保險顧問訪問量已突破650萬人次。

而中國人保旗下的人保金服去年新興板塊業務增長較快,人保金服及相關項目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億元,是2017年的4倍多。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人保金服,中國人保旗下的財壽險公司也在積極布局保險科技領域,尤其是人工智慧在責任險方面的作用。

以1月份人保財險和風險控制技術信息服務平臺——桑葛石發布的董監高以及高級管理者的責任保險的人工智慧服務系統為例,其通過人工智慧系統防範日常風險,將原來的風險損失型轉變為7×24小時的人工智慧監測,以保證能為客戶提供相應的風險管理服務。中國人保董事長繆建民還在年報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人保將抓住主要矛盾,推進「4大戰略」向生產力轉化,率先在落實集團IT新架構、升級核心業務系統、推動一體化綜合營銷服務體系建設等基礎性、全局性工作上取得突破,帶動「4大戰略」整體推進。

相比之下,新華保險在科技布局領域則較為簡單,主要藉助於科技手段提高保險服務功能,例如微信投保、人工智慧問答機器人、智能微信回訪、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基礎服務。

平安今年研發投入將超100億元

不同於其他險企的「含蓄」,中國平安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顯得更加「財大氣粗」,中國平安今年預計科技研發投入就超過100億元。

2018年,中國平安在金融科技、醫療科技領域持續探索創新商業模式,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業務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67.7億元。根據中國平安此前的規劃,10年內預計將會投入1000億元用於科技研發。2018年年報中顯示,中國平安高度重視核心技術研究和自主智慧財產權掌控,每年將前一年收入的1%用於科技研發,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為此,2018年,中國平安的總收入達10821.46億元,按1%來計算,今年預計有108億元投入科技研發。

目前,中國平安在金融服務領域,人工智慧技術已涵蓋智能預測、智能風控和智能服務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快速理賠、智能雙錄、中小型企業貸款審批和智能客服等功能。

中國平安對金融科技的重視顯而易見。從其科技人員情況分布來看,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平安共有在職員工37.69萬人,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類業務從業人員9.96萬人,佔比為26.43%。從科技專利方面來看,中國平安的科技專利申請數較2018年年初增加9021項,累計達12051項,其中PCT及境外專利申請數累計達3397項,科技成果全面覆蓋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等核心技術領域。

平安年報截圖

對於中國平安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其董事長兼執行長馬明哲表示,「科技賦能金融。我們憑藉全球領先的科技,通過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助力業務降本增效,強化風控,優化體驗,讓金融更有競爭力,核心金融業務穩健增長。同時,推出面向百萬代理人的AI面試等創新模式和工具,代理人隊伍留存率大幅提升。」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相關焦點

  • 2019年險企舉牌再起 科技重構「未來已至」
    變2019年,上市險企新一輪組織架構和人事大調整此起彼伏,「變」成為市場份額佔據半壁江山的上市險企的新主題,「變」既影響了保險市場的競爭態勢,又深刻地影響了一批保險人的命運。近期,新華保險部門設置優化調整和領導班子工作分工相繼落定。
  • 2019年險企舉牌「不一樣」 對外開放「加速度」
    3.架構求變2019年,上市險企新一輪組織架構和人事大調整此起彼伏,「變」成為市場份額佔據半壁江山的上市險企的新主題,「變」既影響了保險市場的競爭態勢,又深刻地影響了一批保險人的命運。近期,新華保險部門設置優化調整和領導班子工作分工相繼落定。
  • 2019年2月上市險企保費數據點評:壽險市場回暖 行業及上市險企保費...
    要聞 2019年2月上市險企保費數據點評:壽險市場回暖 行業及上市險企保費增速持續改善 2019年3月18日 06:36:29
  • 「保險+科技」浪潮來襲 大中小型險企應對各有妙招
    在保險科技浪日益成為行業潮流的背景下,近日,「每經圓桌」專門舉辦了一場保險科技閉門研討會,多位來自大型險企、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的技術部門高管共聚一堂,就當下科技在保險行業的運用以及科技對行業、企業的業務流程的改變展開討論。
  • 五大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超五千億 平安同比增速領頭 誰又墊後?
    財聯社(上海,記者 丁豔)訊,隨著中國人保年報披露完成,五大上市險企2019年業績皆已披露,其投資收益情況亦盡收眼底,五大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共計達5128.28億元。險資股票與基金配置佔比有較大的提升空間2019年五大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共計達5128.28億元,其中中國平安總投資收益拔得頭籌達1912.63億元,中國人壽緊隨其後達1690.43 億元,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總投資收益分別為669.78億元、492億元、363.44億元。
  • A股上市險企11月份保費環比同比雙降
    受此影響,今年前11個月,A股五大上市險企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23270.5億元,同比僅增長4.30%,較前10個月5.16%的同比增速持續回落。  上市險企11月份保費收入緣何出現環比、同比「雙降」?  僅從11月份數據來看,上市險企的壽險保費收入整體降幅明顯,且分化加大。
  • A股四大上市險企2017年原保費超1.5萬億 機構:保險股仍具配置價值
    股四大上市險企2017年保費收入已悉數出爐。數據方面,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四大上市險企的原保費收入十分可觀。各保費收入公告數據,2017年四大上市保險公司合計原保費收入15053億元,較2016年增長20.8%。其中,中國平安增速最快,居領跑地位;新華保險受轉型影響,原保險保費收入1093億元,同比略有下降。
  • 2020年五大險企規模版圖浮現 舊版重疾停售在即健康險迎高光時刻
    伴隨上市險企11月保費數據披露,2020年保險業規模版圖浮出水面。從具體板塊來看,今年前11個月,五家上市險企中的五家壽險公司和三家產險公司合計保費收入增速均有所下降,兩家健康險公司仍維持高速增長: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合計保費收入393.79億元,較去年267.47億元同比增長47.23%。
  • 2020年五大險企規模版圖浮現:保費增速回落、健康險或單騎救主...
    從具體板塊來看,今年前11個月,五家上市險企中的五家壽險公司和三家產險公司合計保費收入增速均有所下降,兩家健康險公司仍維持高速增長: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合計保費收入393.79億元,較去年267.47億元同比增長47.23%。
  • 我對四大險企的估值,最低估的可能是太保
    3、新華保險的案例 我們分析一家具體的A股上市險企,看看實際的內含價值是如何變化的,以新華保險為例: 這張表格展示新華保險過去幾個年度的內含價值變化。
  • 太保出爐百億規劃,太平40億投建養老社區 六大險企聚齊:醫養社區...
    無獨有偶,8月2日,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通過了《太平洋保險養老產業發展規劃》,計劃在3-5年內首期投資100億元,在全國重點城市打造「太保家園」系列高品質養老社區,並通過開發與養老社區入住及服務掛鈎的保險產品,打造「專屬保險產品+高端養老社區+優質專業服務」的業務模式。一時之間,國內兩大國有保險集團在醫養社區上的大手筆「動作」,引發外界關注。
  • 上市險企開門紅分歧加劇;平安革命傳統壽險丨保險周報(2.17--2.23)
    >News  保險機構  中國平安(601318)2019年實現淨利潤1494.07億,同比增39.1%  六家上市險企開門紅分化:三降三升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增持農業銀行(601288,股吧)620萬股  天安財險1月份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8.46億元  安聯保險
  • A股險企前2月保費三升兩降,平安降8%最多;國內代理人平均服務年限...
    此次定增後,現代財險註冊資本從5.5億元增至16.67億元,現代海上火災株式會社的持股比例由100%降至33%,但仍為第一大股東;聯想控股和滴滴出行100%控股的迪潤科技分別持股32%,為並列第二大股東;易商數碼和紅彬曜盛則分別持股1.5%。
  • 保險公司招人忙 五大上市險企披露薪酬待遇 2019年誰家漲最多?
    上市險企中的中國平安更是積極搶奪人才的一大代表,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中國平安發布的招聘信息就有幾千條之多,涉及多家子公司的不同崗位,涵蓋500多座城市。保險公司為什麼這麼缺人,各家保險公司的薪酬待遇怎麼樣?近日,多家上市保險公司陸續披露2019年年報,我們或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 險資密集舉牌上市公司引發市場矚目
    險資近期頻繁舉牌上市公司引發關注。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顯示,中國人壽在同一日內發布了兩則舉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公告。其中一則公告內容顯示,中國人壽通過港股二級市場買入中國太保H股股份。平安人壽在年內的另一舉牌行為也發生在地產公司身上。今年2月,平安人壽發布公告表示,通過股份轉讓,平安人壽及關聯方合計將增持華夏幸福股份至後者總股本的25.25%。由此統計,今年以來,險資共已發生7次舉牌行為,涉及6家上市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8家和9家。
  • 長城證券:中國太保(02601)開門紅預期高增驅動估值修復,高分紅錦上...
    2020H1,中國太保(02601)存量保單充足度達到63.60%,成為存量保單充足度最高的上市險企。保險生態圈建設穩步推進,「1243」戰略將助力太保在「大健康」領域和「養老社區2.0」飛速發展。今年太保壽險一改去年淡化開門紅策略,提前布局開門紅,將有效促進新單保費及價值率的提升。疊加2020Q1低基數,迎來邊際反轉,我們預計太保壽險有望實現NBV中高速增長,領先上市險企。
  • 04.10丨人保財去年保證險虧29億;太保設立醫療大數據公司
    (600816,股吧)兩年虧50億元面臨退市  今日公司  太保出資5億參與設立健康醫療公司  4月9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部署,中國太保出資5億元參與設立的聯仁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總部在上海正式揭牌。
  • 解剖巨頭平安,看他保險科技強與弱|Insurtech unicorn
    巨頭的保險科技之路,備受矚目。  分析行業之轉型之勢,必看巨頭之為。  《今日保》的專欄此次選取了中國平安(601318)的保險科技應用發展,一觀行業。  「保險科技」作為一個新興概念,近年來各大險企、中小型險企及網際網路企業紛紛入局。在保險行業環境變化的背景下,大型險企均感受到了不小的業績壓力。
  • 保險行業專題報告:解密險資資產配置與投資偏好
    從資管協會調研的 190 家保險公司 數據顯示,同時進行自主投資和委外投資是險企最多選擇的投資模式。以平安及太保情況看,上市 險企的非標債類的目標資產基本以基礎設施、非銀金融、交通運輸、不動產為主,地域 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且整體信用評級水平較高:平安 所持有的債權計劃和信託計劃外部信用評級 98%以上為 AAA,2%左右為 AA+,除部分 高信用等級的主體融資免增信外,絕大部分項目都有擔保或抵押;太保 98.9%的資產有 外部信用評級,其中 AAA 佔比達
  • 險資「買買買」模式開啟 太保、國壽「掃貨」低估值港股成流行
    財聯社 (上海,記者 丁豔)訊,2020年,險企舉牌節奏明顯加快,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華泰資產、太平人壽四家險企宣布舉牌上市公司,險企「買買買」模式已開始。對於這兩家大型險企對錦江資本、農業銀行H股青睞原因,一位證券分析師對《財聯社·保險頻道》記者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對於市場整個的市盈率水平,它們相對價值比較便宜,像農行的H股,估值比農行A股還低20%,市盈率僅5倍左右。險資買入作為中長線投資,選擇價格便宜的更為有利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