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塗穎浩 每經編輯:陳星
原本打算今年踏入職場,卻遭遇疫情期間就業難的尷尬。在今年相對冷清的人才招聘市場,保險公司似乎成了一個例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大家保險最近發出2020年集中社招啟示,總計招聘1600餘人,工作地點覆蓋全國大部分省份。上市險企中的中國平安更是積極搶奪人才的一大代表,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中國平安發布的招聘信息就有幾千條之多,涉及多家子公司的不同崗位,涵蓋500多座城市。
保險公司為什麼這麼缺人,各家保險公司的薪酬待遇怎麼樣?近日,多家上市保險公司陸續披露2019年年報,我們或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人員流動大,中國平安去年員工數下降
今年畢業季是地獄難度?也許並不一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開年以來,各家保險公司紛紛開啟線上招聘。
典型的如中國平安,掛出的校招職位包括人事管理崗、戰略規劃崗、財務企劃崗、大數據分析崗、品牌宣傳崗、信息安全崗、算法分析師、AI產品經理、行政管理崗、內控合規崗等諸多崗位,讓人眼花繚亂。
保險公司為什麼要招這麼多人呢?在業內人士看來,一些保險機構本身員工數目就很龐大,人才流動屬於常態。中國平安最近披露的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平安共有在職員工37.22萬人,較2018年末減少了4706人。其中,保險類業務從業人員21.92萬人,銀行類業務從業人員3.43萬人,資產管理類業務從業人員1.13萬人,科技類業務從業人員10.75萬人。
中國平安年報還顯示,2019年公司應付職工薪酬為397.17億元,2018年該數據為359.99億元。以此計算,2019年平安員工的平均年薪同比增長了11.7%,從9.55萬元提升到了10.67萬元。
另一保險巨頭中國人保的員工薪酬也有所增長。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人保在職員工數量合計19.9萬人,以應付薪酬187.56億元計算,2019年平均薪酬9.4萬元,同比增長8%。
年報顯示,中國太保籤訂勞動合同員工有11.12萬人(包括太保集團及主要子公司),以應付職工薪酬55.73億元計算,公司2019年平均年薪5.01萬元,2018年為4.61萬元。
中國人壽2019年應付職工薪酬為122.23億元,在職員工數量小幅增長至10.38萬人,以此計算員工2019年的平均年薪為11.77萬元,較2018年的11.37萬元也有小幅增長。
在上市險企中,2019年人均薪酬提升最多的是新華保險。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與公司(壽險總公司及35家分公司)籤訂勞動合同的員工共有36504人,較2018年減少了2038人。同時,由於應付職工薪酬的大幅增長,新華保險2019年的平均年薪從6.82萬元提升到至10.7萬元,增長了57%。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新華保險年報稱,公司2019年應付職工薪酬為39.05億元,同比大增48.5%,原因為計提長期職工薪酬增加。年報中還稱,公司根據業務特點和市場人才競爭需要,參考行業同類企業水平,為員工提供具備競爭力的薪酬。
求賢若渴,高學歷人才佔比提升
中國平安年報顯示,雖然2019年公司員工總數減少了4706人,但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的員工卻增加了2816人,佔比由6%提升至6.79%。
為了更好地鼓勵核心人才長期紮根,平安制定了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和長期服務計劃。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平安員工長期服務計劃已覆蓋3.1萬人,佔員工總數的8.34%。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參與對象包括1267名核心關鍵人員。為強化內部激勵,2019年中國平安首次實施了50億元A股股份回購。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平安包括董監高在內的核心關鍵人員薪資水平一直處於業內最高水平。2019年年報顯示,其核心關鍵人員稅前薪資超過500萬元的有董事長兼執行長馬明哲、副董事長孫建一(已退任)、總經理任匯川(已退任)、財務長姚波、常務副總經理李源祥(已退任)、副總經理蔡方方。
此外,中國平安最高薪非關鍵管理人員的稅後薪酬顯示,2019年新增2人至3500萬元-4000萬元組別。
2019年,保險巨頭們的員工數量有增有減,但吸引高學歷人才加入卻是一致的選擇。
年報顯示,2019年,中國人保員工碩士及以上佔比提升0.3個百分點至4.69%,中國太保員工研究生佔比提升0.2個百分點至4.2%,中國人壽員工研究生佔比提升0.36個百分點至4.89%,新華保險員工研究生佔比提升0.45個百分點至4.08%。
中國人壽在年報中表示,2019年公司圍繞「重振國壽」戰略部署和「三個確保、三個聚焦」總體目標任務,聚焦人才培養,抓好幹部員工培訓,豐富培訓資源,創新培訓方式,組織系統各級員工完成年度培訓任務,全面提升員工綜合素質能力和專業崗位技能,為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中國太保在年報中稱,公司已建立了「崗責匹配、業績導向、市場對標、風險關聯」的市場化薪酬績效管理機制。圍繞公司戰略轉型2.0的總體要求,推動員工學習地圖項目,組織開展各項教育培訓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