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超五千億 平安同比增速領頭 誰又墊後?

2020-12-23 財聯社

財聯社(上海,記者 丁豔)訊,隨著中國人保年報披露完成,五大上市險企2019年業績皆已披露,其投資收益情況亦盡收眼底,五大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共計達5128.28億元。

2019年權益市場回暖推動總投資收益提升,中國平安增速最快,同比增長113.7%;中國人壽同比增加77.7%,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分別同比增長31.1%、17%、15.1%。

而在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的2020年,全球資本市場出現巨幅波動,諸多險企資管高層均表達了對權益市場投資的青睞,「市場波動尤其是市場巨幅下跌情況下反而會給長線資金帶來長期買點,短期要重點防範風險。」

去年剛由新華保險資管總裁升任新華保險執行長、總裁的李全認為,「香港市場的金融類、銀行、保險這些大型機構具有非常大的投資價值,從長期來看,特別是在利率大幅下降、趨近於零的情況下,這一類大型機構具有抗風險能力。即使在市場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我們也會克服恐懼,逐步建立這樣的頭寸。」

險資股票與基金配置佔比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019年五大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共計達5128.28億元,其中中國平安總投資收益拔得頭籌達1912.63億元,中國人壽緊隨其後達1690.43 億元,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總投資收益分別為669.78億元、492億元、363.44億元。

從增速上來看,中國平安增速最快,同比增長113.7%;中國人壽同比增加77.7%,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分別同比增長31.1%、17%、15.1%。

而從淨投資收益率角度來看,中國人保淨投資收益率最高為5.3%,中國平安為5.2%,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壽分別為4.9%、4.8%、4.61%。

值得注意的是,五大上市險企權益類投資佔比均有所提升。中國太保權益類投資佔比達15.7%,較上年末上升3.2個百分點,其中核心權益佔比8.3%,較上年末上升2.7個百分點;中國人壽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由 2018 年底的9.03%提升至 11.00%;新華保險的權益類投資達18.7%,較上年末增加2.1個百分點。

華泰證券非銀分析師陶聖禹在其研報中表示,2019 年權益市場回暖推動總投資收益率有所提升,平安與國壽改善程度最為顯著;太保股票及權益資產佔比較少,資本市場彈性較小;新華採取長期投資策略,減少換倉頻率,以實現收益率基本穩定。

此外其認為,險資股票與基金配置佔比均有一定程度提升,但仍處於較低水平,在監管引導保險資金加大權益配置力度的政策指引下,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以科技成長為主線 把握股市錯殺的機會

而在目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外部環境資本動蕩、全球利率直線下降,美國自2008年起長達10年以上牛市亦終結,大幅回調超30%的情況下,保險資金投資將如何突圍?

平安首席投資執行官陳德賢坦言,「疫情短期對我們是有一些壓力、波動,但中期長期風險可控,未來我們有信心達到比較平穩的投資收益。」

未來平安投資策略方面將如何走?陳德賢表示,「首先維持過去的NII策略,債券收益、股票的分紅、非資本市場裡的回報收益率等固定收益作為安全墊;其次,降低投資收益波動性,過去平安波動率大概是9%,現在已經降到2%。」

「首先,我們不要太零散的投資,都是集中投資。其次,我們投資行業龍頭低估值、高分紅、盈利性的股票,這方面對目前整個NII貢獻達18%,這方面為投資收益穩定性來源。」對於股票投資方面陳德賢認為,「鑑於目前收益率往下走,我們也在尋找新的品種和範圍。過去兩年我們投資公租房、基建、康養等新型不動產,這些資產對我們現在保險基金裡的的負債非常匹配。」

在3月30日中國人保2019年業績發布會上,中國人保資管人士表示,在行業結構性的機會上,會以科技成長為主線,同時重點關注五G網絡、特高壓、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以及城際高速鐵路、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在新基建領域的投資機會。

另外也會關注和把握受益於穩增長、促就業、低估值、周期性板塊的短期的交易機會,以及大消費服務行業領域業績穩定的長期投資機會。

「對於權益類市場,太保會在堅持戰略資產配置牽引的前提下,加大戰術資產配置的靈活度,及時把握一些錯殺的機會,做一些長線的布局。」中國太保總裁傅帆表示,「提高投資收益的另外一個手段就是增加另類投資,也就是圍繞保險的主業,特別是健康養老,布局直投項目和相關產業基金來支持保險主業的發展,同時實現良好的投資收益率。」

港股與全球聯動效應較大 發掘有價值個股

「對於新華保險本身來說,我們也受到了影響。」新華保險執行長、總裁李全坦言,「開年的時候各方面情況還是不錯的,但是後來因為新冠疫情,使得整個權益市場下了一個臺階,這對投資收益率影響較大。」

然其表示,「隨著市場大幅下跌,風險也得到了很好的釋放,即使在市場大幅調整情況下,我們還是克服恐懼,用自己的常識和價值評估進行投資。」

李全認為,「香港市場的金融類、銀行、保險這些大型機構具有非常大的投資價值,即使現在市場有短期波動風險,但從長期來看,特別是在利率大幅下降,趨近於零的情況下,這一類大型機構還是有抗風險能力的,一方面其可以成為債券的替代品,同時像中資類的銀行和保險公司,分紅率至少達到6%以上,有的到了7%、8%,我們認為非常具有投資價值。即使在市場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我們也會克服恐懼,逐步建立這樣的頭寸。」

而對於港股方面,中國人壽投資管理中心負責人張滌認為,「目前港股市場和全球還是有很大的聯動效應,全球疫情還在發酵,形勢還不是非常明朗,我們也在持續保持關注,更多發掘一些具有價值的個股。」

「新冠疫情的爆發確實給險資投資帶來了新的挑戰,包括對長期固定收益配置的挑戰和權益市場短期波動對投資組合帶來的衝擊,但市場波動尤其是市場巨幅下跌情況下反而會給長線資金帶來長期買點,短期要重點防範風險。」張滌表示,「在固定收益方面,我們會更體現不同帳戶的差異化特徵,以負債為出發點來做好長期和短期配置,同時今年更注重投資節奏的靈活性和時機的把握。」

此外其表示,「中國人壽舉牌中廣核電力、農業銀行H股等是基於長期的戰略配置和短期戰略的考慮,其會篩選出符合長期持有的龍頭股票進行配置。這些動作也會隨著資本市場進行調整,尤其是在股市承壓的時候這個策略會更加有效。」

另外,在權益投資方面,中國人壽明確了「核心+衛星」策略,長期積累長期、核心的優質資產,構建高股息組合,降低組合波動性。

相關焦點

  • A股上市險企11月份保費環比同比雙降
    受此影響,今年前11個月,A股五大上市險企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23270.5億元,同比僅增長4.30%,較前10個月5.16%的同比增速持續回落。  上市險企11月份保費收入緣何出現環比、同比「雙降」?  11月壽險保費增速下降  從壽險業務來看,5家A股上市險企今年前11個月合計實現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4655.9億元,同比增長3.89%(前10個月為4.41%)。
  • 2020年五大險企規模版圖浮現:保費增速回落、健康險或單騎救主...
    2020年前11個月,A股五大上市險企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人保(601319.SH)、中國太保(601601.SH)、新華保險(601336.SH)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23270.5億元,同比僅增長4.30%,較前10個月5.16%的同比增速持續回落。
  • 2020年五大險企規模版圖浮現 舊版重疾停售在即健康險迎高光時刻
    2020年前11個月,A股五大上市險企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人保(601319.SH)、中國太保(601601.SH)、新華保險(601336.SH)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23270.5億元,同比僅增長4.30%,較前10個月5.16%的同比增速持續回落。
  • 2019年2月上市險企保費數據點評:壽險市場回暖 行業及上市險企保費...
    要聞 2019年2月上市險企保費數據點評:壽險市場回暖 行業及上市險企保費增速持續改善 2019年3月18日 06:36:29
  • A股四大上市險企2017年原保費超1.5萬億 機構:保險股仍具配置價值
    數據方面,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四大上市險企的原保費收入十分可觀。各保費收入公告數據,2017年四大上市保險公司合計原保費收入15053億元,較2016年增長20.8%。其中,中國平安增速最快,居領跑地位;新華保險受轉型影響,原保險保費收入1093億元,同比略有下降。
  • 2019年險企舉牌「不一樣」 對外開放「加速度」
    雖然監管多次表態,但目前險資權益投資距離30%的上限還有一定的空間,今年前10月權益投資佔比較年初提升也未超過1個百分點。為何會出現這類現象?有險企股權投資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直言,根本原因是險資雖是長久期資金,但對每年的穩定分紅和收益有很強的要求,符合這類要求的上市公司其實並不多,這也是險資的屬性決定的。
  • 2019年險企舉牌再起 科技重構「未來已至」
    隨著股市回暖,降稅「紅包」配發,保費增速企穩,對外開放摁下快進鍵,權益投資持續加碼,保險業取得的成績在金融機構中一騎絕塵:五大上市險企僅前三季度以同比85%的高增速淨賺2400餘億元;保險行業前10月攬入3.7萬億元保費;行業賠付超萬億元……在諸多成就背後,保險業也需直面諸多難題:低利率壓頂、業績高基數、轉型步入深水區……2020年,保險業如何繼往開來
  • 五大上市險企前11月保費略增4.3% 分析師預計12月保費收入繼續承壓
    截至昨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已全部披露最新保費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2020年前11月,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270.46億元,同比增長4.30%。
  • 上市險企開門紅分歧加劇;平安革命傳統壽險丨保險周報(2.17--2.23)
    >  2019年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近三成  專家測算今年流入A股增量資金規模或達5000億元  2019年四季度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0.6萬億元,增長12.2%  今年1月保險資管機構債權投資計劃註冊規模超500億  56家險企超600種保險擴圍納入新冠肺炎  保險行業捐款捐物總額達3.15億元
  • 保險行業專題報告:解密險資資產配置與投資偏好
    上市 險企方面,固定收益類資產配臵基本可以佔到總投資資產的 75%以上,而在長端利率持 續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上市險企19年固收類資產整體年化投資收益率基本都在5%以下。從 18 年以來上市險企的舉牌行為看,與15-16 年的險資舉牌潮有明顯不同,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 參與主體方面,以上市險企或大型險企為主,中小公司極少參與,19 年的 8 起 險資舉牌參與主體基本為國壽、平安、太保等大型上市險企,而 15-16 年基本為 以資產驅動負債型保險公司的萬能險資金為主。
  • 六大上市險企去年保費出爐 增近一成達2.57萬億
    這是滬港兩地上市的六大險企——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平、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日前剛剛發布的保費成績單。2019年保險業總資產突破20萬億,行業年度保費有望突破4萬億。綜合考慮營業收入、全球排名等維度,上市系險企經營業績邁上新臺階,其中不乏突破性表現。
  • 非上市險企淨利潤大排名:24家壽險公司虧近33億元,投資財險公司竟...
    66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披露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反映出疫情陰影之下,真實的中小險企的生存現狀。行業交流數據顯示,上半年,保險業累計實現淨利潤2012億元,同比下降8.8%,其中財產險公司實現淨利潤378億元,同比負增長5.80%,人身險公司共實現淨利潤1247億元,同比下滑幅度高達21%。71家非上市財險公司以及66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的利潤貢獻佔比僅分別為13%、16%。
  • 上市險企全年市場版圖浮出水面:新華保險提前鎖定增速C位
    具體而言,從集團層面看,1-11月,中國平安原保險保費收入7297.27億元,同比增長0.98%;中國人保原保險保費收入5199.23億元,同比增長2.01%;中國太保原保險保費收入3386.26億元,同比增長3.48%。
  • A股險企前2月保費三升兩降,平安降8%最多;國內代理人平均服務年限...
    鎂信健康獲中再壽險戰略性投資87家險企累計調研198次,醫療板塊尤受青睞多家險企借基金抄底,看好A股等待補倉時機前2月保險資管註冊債權投資41隻合計761.72億元業務動態險資動態險資持有A股股票市值達1859億元《證券日報》消息,截至3月12日,在已披露2019年年報的88家A股上市公司中,險資已出現在6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海峽股份、金禾實業、平安銀行、覽海醫療、上海家化、華正新材)
  • 上半年國壽平安保費差距擴大至1500億 人身險下半年靠什麼撐
    近期,上市險企紛紛發布前6月數據,從其中上市壽險公司的數據來看,表現相當分化,國壽、新華兩家實現了兩位數的正增長,其中新華更高達30%以上;平安人壽、太保壽險、人保壽險等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平安人壽下滑最快,超過6%。
  • 2021年保險行業投資策略:確定且持續的復甦,首選行業龍頭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險企經營節奏,對保單銷售、隊伍留存、組織擴張、保費增長和價值提升均產生了衝擊,疫情常態化防控下3Q20新單復甦低於預期 季報新單口徑,上市險企合計實現新單原保費收入3596億元,同比增長3.0%(3Q20單季下滑10.4%);人身險行業新單同比下滑1.1%,期繳下滑4.4%。
  • 車險綜改「讓利」衝擊波:10月人保、平安兩財險保費下滑
    時代周報記者 截至11月13日,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太保(601601.SH)、中國人保(601319.SH)和新華保險(601336.SH),五大A股上市險企今年前10月保費收入數據悉數出爐。
  • 上市險企金融科技大比拼:平安計劃投入百億 太保專注大數據和人工...
    圖片來源:攝圖網上市險企的年報已悉數披露完畢,除了盈利和業務,相較於往年的數據,2018年上市險企的業績還有另一個亮點——科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公開數據發現,A股5家上市險企金融科技的比拼如火如荼:僅中國平安在科技研發方面預計今年投入百億元,中國太保則重點專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緊隨其後,新華保險加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