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合肥、蘇州、武漢、成都,這家名為「海鮮遇上面」的麵食品牌在最近2個月內迅速風靡全國主要城市。在日常餐飲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這家新興的麵館為何能快速風靡市場?
街頭美食與地方美食的結合創新
「海鮮遇上面」是全國首家主打「海鮮燜面」的時尚快餐連鎖品牌。其主打產品「海鮮燜面」是由該品牌獨創的美食組合。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新鮮的海鮮食材和主食進行組合,搭配其獨特的燜制手法和專利性的調料配方。雖然整個加工過程不過三五分鐘,但卻可以給消費者一種有層次的細膩口感。
燜面是中國中部和北部地區的特色傳統麵食小吃,流行於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安徽,湖北等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又有蒸面、滷麵等別稱。海鮮遇上面的使用燜面作為主食來製作的原因除了燜面作為特色地方美食已經被廣為接受之外,也充分利用了燜面口感更為穩定,不會因為外賣運輸而大幅影響口感。
海鮮燜面使用的食材主要是蝦、扇貝、魷魚等各類小海鮮,這些食材隨處可取除了新鮮之外,並沒有太高的要求。但「海鮮遇上面」的專利配料是其最大的絕活,這種配料口味源自南方的海鮮排檔,是一種廣受歡迎的口感。而海鮮遇上面用了半年的時間對其進行改良與優化,並最終形成了自己的專利配料。
燜面與海鮮排擋雖然是兩種不同環境下的大眾美食,但能如此流行正是因為他們本身具備美味、親民等特性。「海鮮遇上面」將兩者有創意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1+1>2的效應。
全開放,讓好吃看的見
「海鮮遇上面」的整體裝飾風格是典型的現代餐飲風格,看起來明亮、簡潔、乾淨。在此基礎上,「海鮮遇上面」使用了最近很流行的開放式空間,從店外看店內一覽無遺。這種實用、開放的店面風格非常適合快餐的經營,既不會讓消費者感覺到心理壓力,同時也讓消費者在路過的時候可以看清整個餐廳熱鬧的情況,增加興趣。
除了店裝之外,「海鮮遇上面」的店內使用的是鐵板燒式環繞布局,廚師的操作臺食客正對著廚師的操作空間,整個操作過程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這樣的布局對消費者來說可以看到操作的整個過程,從心理上認可「海鮮遇上面」乾淨和安全的飲食環境。
可靠的口味和乾淨的飲食環境之間的矛盾正是街頭美食常年的尷尬,「海鮮遇上面」用這樣的方式將街頭美味帶進了商場中。
瞄準白領的日常餐飲市場
說到海鮮,這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的一種美食,然而海鮮往往價格較高且加工負責,很難讓人將之視作日常餐飲。
「海鮮遇上面」提取了原本海鮮餐的精華製成了他的專利配料,讓加工變得簡單,同時又用豐富的小海鮮組合,讓消費者獲得滿足感,這與近期開始流行起來的花甲店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通過這樣的運作方式,不僅在時間和場景上更貼近快節奏的城市生活,更是把享受美味的價格門檻也大幅降低。
「海鮮遇上面」人均客單價大約20多元,「20元的海鮮餐」對白領的午餐來說顯得非常親民。眾所周知高性價比對日常餐飲來說是不但是在一個商圈中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條件,同時也是餐廳可持續經營的重要條件,而「海鮮遇上面」在有新鮮感的同時也具了高性價比的優勢,這將成為白領餐飲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海鮮遇上面」的選址布局主要在萬達、萬象城等商業環境發達城市副中心。這些區域辦公樓環繞、人口密度大,加上多層次的餐飲結構可以形成穩定的工作日人流。在這樣的商圈裡,看似餐飲競爭激烈,但實際上低價餐飲的佔比也比較有限,黃燜雞米飯、黃山菜飯、沙縣小吃等極其大眾的餐飲很難進入商場。
從市場規模來看,黃燜雞米飯在全國擁有超過5000家門店,而沙縣小吃在全國擁有超過8000家門店。「海鮮燜面」憑藉相似的大眾化定價,同樣擁有廣闊的市場。或許不久之後,海鮮燜面這種新型的快餐也會像沙縣一樣開遍大街小巷,而「海鮮遇上面」作為海鮮燜面的探索者,也將成為一個頗有影響力的餐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