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侵權被起訴怎麼辦?」
「刪!」
大家通常的心態是,一旦被投訴抄襲,將文章刪掉不就沒事了!但抄襲造成的影響遠不止這些。
在壹伴後臺經常會收到各種問題的諮詢,其中不乏缺少侵權問題。最近有一位用戶朋友正面臨被法院起訴文章侵權,除了要求刪除侵權文章還需要賠償10000元。
早在去年11月份被投訴文章抄襲,當即就刪掉文章,沒想到半年後仍收到了起訴單。除了和解,只能認栽賠錢。
並且,10000元根本不算是很高的賠償金額,在2015年公眾號「Ayawawa」起訴抄襲案中,針對三個侵權公眾號,索賠經濟損失更是高達20萬元。
不是你的閱讀量只有個位數就不會被起訴;不是你的粉絲數只有幾百就不會被盯上;不是你的文章標註轉載出處就是合法。
現在有專業的團隊職業打假人,第一時間備好案底,一旦你的行為構成侵權,就會有被起訴的風險,並且這種風險持續存在。
內容版權眾所周知卻假裝不知
1、公眾號抄襲、洗稿已是常態
內容同質化嚴重,轉化率低。
有些專門做轉載的公眾號,通過簡單的複製粘貼,改變其中的段落文字,甚至原封不動搬運過來,打上自己的標籤,分發到各大平臺,為可觀的閱讀量沾沾自喜。
2、標明轉載出處≠授權
最常見的優美抄襲手段。
很多公眾號小編都會在文章中說明轉載來源,「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之類的文字,自以為完全躲避了侵權風險,其實大錯特錯!內容侵權問題依然存在。
抄襲看似零成本,實際的封號風險,法律糾紛以及經濟損失往往超乎預料!
如何防範內容侵權
應該很多人心中會有疑問,公眾號文章什麼程度才算是抄襲?
市面上有不少偽原創工具,可以分析文章原創相似度(抄襲)程度,你輸入查詢文字,便得到一個相似度分數,從而藉此判斷是否違規。
壹伴妹使用了市面上幾款原創檢測工具,發現套路滿滿吶!
1. 使用次數有限
2. 文章只能單篇查詢,不能一次性檢測所有文章的相似度,這樣所有文章檢測下來,費用極高。
3. 檢測結果存疑不精準,顯示原創100分的文章,仍然可以在搜尋引擎搜到相似文章。
4. 偽原創工具只能匹配到搜尋引擎收錄的文章,對公眾號文章抄襲情況不能作為評價依據。
壹伴內容版權檢測
經過反覆體驗,發現市面上還沒有一家能夠檢測公眾號文章原創相似度的工具,於是我們決定研發出檢測公眾號文章內容侵權的功能。
我們找到了在版權鑑定領域的非常專業的維權騎士,共同合作推出內容版權檢測功能,支持一次性批量查詢所有歷史文章的原創相似度,從而發現你的文章是否抄襲。
我們將相似度高於30%的文章判定存在侵權違規風險。
內容版權檢測怎麼用
安裝壹伴插件後,在微信公眾後臺首頁的已群發文章列表,即可找到「內容版權檢測」的功能按鈕。
微信公眾後臺
我們提供了兩種使用場景:
1. 單次檢測全部歷史文章。
無論是自己寫的,還是同事寫的,所有歷史文章版權風險一次性精準掌控。
2. 周期檢測最新發布的文章,每周二定時生成檢測報告,規避未來推送的違規風險。
所以為了雙重保障歷史文章和未來即將發布內容的版權問題,建議最好同時使用單次檢測和周期檢測。
檢測完成,數據整合需要一定時間,你將在24小時之後收到微信模板消息結果推送。
同時郵箱也會收到一份詳細的數據報告。
其中,每篇文章的相似度一目了然,並顯示全網首發相似文章的標題、連結、發布時間、作者和發布平臺。
對運營者而言,
你可以知道自己發布的文章,是抄襲,還是正常轉載。根據相似度高的文章來源,輕易發現哪些公眾號轉載了你的文章。
對領導而言,
手下員工每天寫文章,你誇贊這篇文章寫的多麼生動有力量,卻不知這篇文章是原創還是抄襲,檢測內容版權後,文章的真實性立馬浮出水面。
文章侵權你還需知道的重點:
洗稿也會存在侵權風險。
洗稿已經發展為成熟的灰色產業鏈,是一種高級的抄襲手法,通過「模仿」爆文,月入10萬不是夢。
微信一直以來都在鼓勵原創、生產優質內容。對此,微信在2018年12月成立洗稿投訴合議小組,打擊內容侵權違規。
1. 規範合理使用微信的引用功能,聲明原創時,標記的引用內容,不計入原創部分。
2. 如需轉載文章,記得找原作者開白名單,獲得轉載授權。
3. 歷史文章永久存在侵權風險,用壹伴定時檢測文章內容版權,儘早刪除抄襲的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