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抄襲嚴重 騰訊回應稱每周處理超200起

2020-12-11 網易科技

網易科技訊,2月1日,微信公眾平臺在微博上回應新華社此前報導的微信公眾平臺上的內容同質化侵權現象,其表示:「微信作為平臺,我們堅決抵制這種行為,即便現在力有不逮,但不等於偷竊者可以一直得手。現在,微信已經開始上線原創保護內測,將來還會更完善,也歡迎大家幫忙獻計獻策。抄襲者,小心了!」

早前,新華社一日之內連發三篇文章,痛批微信面對公眾號愈演愈烈的內容「抄襲」不作為,在文章內,新華社還列舉了2015年伊始熱門的抄襲案例:《羅輯思維》因「盜版」原創者王路的稿件而道歉;《中國企業家》雜誌因未按規定使用《財新》的稿件 而道歉,且要求《每日經濟新聞》就不署名使用自家稿件而道歉……

新華社還明確指出,如今的微信公眾號的現狀是:「1人原創,99人抄襲」,這也成了微信公眾號的真實寫照。

微信此次基於回應,並稱微信公眾平臺推出了「原創聲明」功能,以應對抄襲,向抄襲亮劍。(小祖)

【騰訊微博原文

@騰訊公司:今天新華社的小夥伴發了三篇文章,說微信公眾平臺上的內容同質化侵權現象。說得好。微信作為平臺,我們堅決抵制這種行為,即便現在力有不逮,但不等於偷竊者可以一直得手。現在,微信已經開始上線原創保護內測,將來還會更完善,也歡迎大家幫忙獻計獻策。抄襲者,小心了!

有人曾說:「複製粘貼是網際網路時代最『偉大』的發明。」聽者莞爾,作者哭泣。想想,抄襲或許是中國網際網路最司空見慣,也最讓人頭痛的一件事。在智慧財產權越來越得到重視和保護的今天,「李逵」碰見「李鬼」的鬧劇雖然還存在,但是想不勞而獲的結果,往往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微信團隊對於抄襲、假冒等侵權行為始終採取的是「零容忍」態度。早在2014年4月,《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範》的出臺,就正式對微信公眾帳號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的行為作出了明確的處罰規定:

對於未經授權發送他人原創文章,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的侵權行為,首次出現將對違規內容進行刪除處理,多次出現或情節嚴重的將對違規公眾帳號予以一定期限內封號處理。

據悉,目前微信公眾平臺每周要處理用戶舉報抄襲的案例超過200件。

不管是微信公眾號,還是微信公眾平臺的文章,均有侵權舉報的入口,如果你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有相關公眾帳號或個人帳號侵犯了你的合法權益,請分別按以下指引進行侵權舉報材料提交。

我們收到投訴通知書會依法處理,並實時查證屬實投訴結果向用戶反饋。

原創聲明功能上線,從源頭遏制抄襲

為用戶提供綠色、健康的溝通環境是微信公眾平臺的最大願景目標。一直以來,微信都鼓勵和推動微信公眾平臺裡出現更多原創、有價值的優質內容。1月22日,微信公眾平臺更上線「原創聲明」功能,面向微信認證的媒體類型公眾帳號開放公測。申請了原創聲明的文章群發成功後,微信的原創聲明系統會對其進行智能比對,比對通過後,系統會自動對文章添加「原創」標識。當其他用戶在微信公眾平臺轉發已進行原創聲明的文章時,系統會為其註明出處。

此次「原創聲明」功能的上線是微信公眾平臺向「抄襲風」亮出的一把「利劍」,目的是通過技術手段建立主動防範措施,提昇平臺自淨能力,逐步減少直至杜絕抄襲等違背道德、法律的行為。

原創聲明自1月22日開放以來,已受到媒體的關注和熱烈討論。隨著功能開放主體的不斷擴大,我們相信微信公眾平臺將產出越來越多高質量的原創文章。這些優質的文章,也將以被轉載的形式受到更大範圍的良性傳播。這只是微信在鼓勵和保護原創文章、幫助原創作者保障自身合法權益上走出的一小步,後續將繼續不斷優化和完善。

目前,微信公眾平臺帳號總數超800萬,日均增長約2萬個,如此龐大的體量,其中難免出現渾水摸魚、打擦邊球的 「李鬼」存在。中國有句古話:「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小人一切皆可為。」面對整個網際網路環境的抄襲現象,我們需要更多原創者、用戶的積極舉證和參與,公眾帳號運營者的自律規範,全行業一起攜手努力,淨化網際網路不良風氣,維護平臺健康有序發展。

【新華社 微信公眾號:1人原創,99人抄襲"】

新華網北京2月1日電 新年伊始,微信上便是一片由抄襲問題引起的「道歉潮」。《羅輯思維》因「盜版」原創者王路的稿件而道歉;《中國企業家》雜誌因未按規定使用《財新》的稿件而道歉,且要求《每日經濟新聞》就不署名使用自家稿件而道歉……「1人原創,99人抄襲」,成了微信公眾號的真實寫照。

然而道歉和抄襲仿佛是一對平行線,先抄再刪帖道歉。抄襲公眾號就這麼心安理得。

1月25日下午,網絡女性情感專欄作者楊冰陽為自己萬餘字的文章敲下了句號,「每日堅持不懈地構思、創作、排版、修改,為的是46萬忠實粉絲的信任」。

文章發布的同時,超過8個抄襲號同時運作起來,複製、刪改、粘貼好不熱鬧。

「微信公眾平臺至少有8個冒充我的同名同頭像帳號,其中更有人持之以恆地抄了我500多期的原創內容。」楊冰陽說,從兩年前開始,一個叫「感情」的微信公號,幾乎每天都原封不動地抄襲她的文章,不僅刪掉作者姓名,還將每篇文中原作者自稱的「娃娃姐」等稱呼,一處不落地改為自己的名稱「莉莉姐」。「我才寫到435期,但抄我的人把內容拆分成500多期,一眼看上去,很多人還以為我是盜版的呢。」

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上線不到一年,得到粉絲熱捧,山寨號也隨之而來。曾有粉絲告訴創始人王曉磊,有一個叫「六|神磊磊讀金|庸」的微信公號,不僅每期對其原創內容「實況轉播」,還故意在頭像上做了黃色的「V」,並在介紹中使用「認證資料」等字眼。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僅自媒體,騰訊自家的媒體也是盜版的受害者。騰訊「大家」以籤約方式買斷優秀作品版權,首年投入近2000萬元,但也因內容精良,文章被抄得遍地開花。「一個月平均有30至40位 大家 作者投訴文章被盜用。」騰訊「大家」副總編賈永莉說。

當記者在一個公眾號原創者群裡拋出「列出抄襲你們的公眾號名字」的問題時,得到的回答是--不用列,把我們排除了,其他都是抄襲的。

真有這麼嚴重嗎?記者隨機查閱了微信熱門榜中的文章,發現不署名、不標註來源就轉發的公眾號成百上千。

也許,網際網路時代的讀者不禁要問:有必要那麼在乎版權嗎?

「原創得不到保護,可憐的創造力正在不斷被削弱,每天朋友圈裡轉的原創優質內容的比例正在快速減少。」王曉磊說,快速抄襲的大號正在憑藉龐大的信息量擠壓著原創號的生存空間。

網際網路分析機構「企鵝智庫」曾指出:80%的用戶從朋友圈中獲取訂閱號文章,而非自己從訂閱號內篩選。這樣的用戶習慣,讓依靠抄襲積累巨大用戶基數的「大號」更容易吸引訂戶。

的確,像王曉磊這樣勤奮高產的作者,目前也僅積累了不到十萬的粉絲量,而許多「集百家所長」的抄襲號卻早已爬過了百萬粉絲門檻。

就在讀者一廂情願地想著「好文章不問出處」,選擇性忽略抄襲問題的同時,一大批靠抄襲起家的微信「大號」早已把讀者們每一次的閱讀、點讚都變成了可觀的收入。

來自多家公關公司的報價單顯示,在粉絲數上萬的公眾號中發布一篇軟文的價格,從百元到5萬元不等,而文章末尾的小廣告,也是很多「大號」的收入來源之一。

在微信平臺上,抄襲者正在吸吮著原創者的血汗,在這樣的環境下原創者的生存空間又有多少呢?(記者周劼人、郝方甲、魏驊、章苒)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格力電器回應被取消中標資格;微信公眾號文章支持底部添加小標籤
    對此,理想汽車回應稱:不予置評。 3、格力電器回應被取消中標資格:系投標人員整理材料失誤 4日凌晨,格力電器在其官方微博發文稱,針對中國移動的反饋,經內部核查,該事件系格力區域經銷商項目組投標人員在提交申報業績證明材料時,把公司中標的"華為團泊窪8號地塊工業項目(一期)"當作"華為團泊窪8號地塊工業IDC項目(一期)"整理申報
  • 張朝陽談暢遊私有化;騰訊回應與中金合資;滴滴英文版用戶超200萬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張朝陽最新資訊 > 正文 張朝陽談暢遊私有化;騰訊回應與中金合資;滴滴英文版用戶超200萬
  • 抄襲 北大回應博士生論文抄襲 或撤銷其畢業證書
    根據北大的規定,如果查實於豔茹抄襲論文,其畢業證、學位證書將被撤銷。抄襲:多個段落一字未改 原文照譯  8月17日,新聞傳播類知名學術期刊《國際新聞界》在其官方網站掛出了一則《關于于豔茹論文抄襲的公告》。《公告》稱,期刊近期接到讀者舉報,於豔茹的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涉嫌抄襲。
  • 暨大博士「嚴重抄襲」事件,有了最新消息!
    5日,網絡爆出署名北京語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青年教師粟花的《關於暨南大學新傳學院博士生和〈新聞界〉雜誌學術不端行為的公開信》,信中痛陳「最近發現幾起嚴重的論文抄襲事件」,並附上了大量的「抄襲證據」。事情引發學界關注。
  • 暨大博士「嚴重抄襲」事件,開出最嚴罰單
    7月1日,暨南大學官方微博發布《暨南大學關於博士生熊科偉涉嫌學術不端的處理通報》,內容稱,經確認,「熊科偉在讀期間公開發表的論文不符合學術規範,存在嚴重抄襲、剽竊現象,情節惡劣」,根據相關規定,決定撤銷熊科偉博士學位,「同時啟動對其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追責程序」。
  • 微信公眾號抄襲賠償原創1萬 被告稱不懂智慧財產權
    任何公眾號未經許可不得私自轉載或抄襲」,如今微信公眾號眾多,不少文章結尾處都會帶上這樣一句話。然而,這樣的話不過形同虛設,網際網路上仍活躍著許多微信公號「搬運工」,直接將他人的內容複製粘貼。  昨日,一起微信公眾號侵權案在深圳南山法院開庭審理,因抄襲他人文章,深圳一微信號被原創作者告上了法庭。最終,雙方接受法庭的調解,抄襲者賠償原創作者1萬元。這也是深圳首宗微信公眾號著作權侵權案。
  • 「心裡沒底」的公眾號與騰訊雲備份
    騰訊如何通過公眾號推自己的雲服務:關於公眾號文章的雲備份——這是副標題。新聞實驗室被封了,有些出乎意料。再加上前一段被封的騰訊大家,忽然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界限到底在哪裡?真的心裡沒底。這種「心裡沒底」的感覺可能會影響到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因為這種「心裡沒底」的感覺肯定不止我一個人。因為做公眾號的風險還是有的,一旦違規之前所有的積累數據都煙消雲散。像騰訊大家和新聞實驗室算是比較小眾的,根本影響不了大眾 。但是還是被封了。於是很多自媒體作者都在做備份的工作,或者狡兔三窟,去傳統的網站平臺貢獻內容,比如,豆瓣、知乎、微博。
  • 澳大利亞總理公眾號文章因違規被刪,要求微信做出解釋,外交部回應!
    針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推特,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通過微信發布《來自總理的信息》的中文文章,對澳大利亞華人社區做出直接回應,但該文於周三晚間被微信平臺刪除。搜索微信公眾號《荊楚視野》,看更多內幕好文! 莫裡森的微信界面顯示,該文「因違規無法查看」,「由用戶投訴並經平臺審核」後被刪。
  • 公眾號發虛假廣告被封,個人微博粉絲超3萬需備案
    4、西安市屬地微信公眾號、網站(論壇)、微博要備案 7月14日,西安網信辦發布公告稱,西安市屬地網站(論壇)、微博、 微信公眾號要進行集中登記備案。 8、外交部:從未與任何公眾號合作舉辦收費商業活動 7月11日,認證主體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的公眾號「外交小靈通」發表公告稱,對於有熱心讀者留言稱,某微信公眾號在組織名為「金牌外交官」夏令營的商業收費活動中,在廣告中多次使用中國外交官照片,並稱前任中國駐外大使將參與活動一事,外交部表示部從未與任何公眾號合作舉辦收費商業活動,上述活動與外交部毫無關係。
  • 微信:超2000萬公眾號「轉正成功」 公眾號博主屬於就業
    《通知》指出,當前就業統計面臨新形勢,尤其是隨著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新就業形態不斷湧現,同時進一步明晰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相關指標含義,在自主創業的範圍加入了開設網店,自由職業的範圍加入了網際網路營銷工作者、公眾號博主、電子競技工作者,各地各高校要在2020屆畢業生及今後就業統計工作中嚴格執行。
  • 微信回應山寨招生公眾號:一旦發現將進行清理或封號處理
    站長之家(ChinaZ.com) 8月27日 消息:今日,針對央視此前曝光的「山寨招生公眾號騙局」,微信回應稱,已對1138個問題公眾號進行清除。平臺一旦發現公眾號名稱存在故意混淆,將進行清理或封號處理。
  • 研究生畢業設計竟1:1抄襲本科生??廣西藝術學院回應了……
    8月2日,微信公眾號「2020MODE」發布文章爆料稱,廣西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楊志超畢業設計8月3日,廣西藝術學院官方微博回應稱,學校對此高度重視,已責成相關部門啟動查核工作,如屬實,將依紀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 微信公眾平臺抄襲罰則公布 公眾號抄五次永久封號
    原標題:微信公眾號5次抄襲永久封號   針對公眾號文章抄襲現象,微信公眾平臺2月3日公布了「關於抄襲行為處罰規則的公示」,明確規定出現5次抄襲現象將永久封號。   微信團隊介紹,針對外界最關注的抄襲等侵權行為,微信公眾平臺根據《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範》的相關規定給出了明確的處罰規則:第一次刪文並警告、第二次封7天、第三次封15天、第四次封30天、第五次永久封號。對於不遵守平臺規則,亂使用「原創聲明」功能的惡意和違規行為,一經發現和被舉報,微信公眾平臺將永久回收其「原創聲明」功能,且進行階段性封號處理。
  • 字節跳動:面對Facebook抄襲和抹黑,仍堅持全球化;美團打車用戶稱...
    字節跳動:面對Facebook抄襲和抹黑,仍堅持全球化;美團打車用戶稱手機號洩露,疑遭司機騷擾;蘋果下架超30000款中國區應用 2020-08
  • 玩微信學維權:朋友圈公眾號遇「張口罵伸手抄」不再容忍
    根據公開的媒體報導:2014年9月,廣東首例微信侵犯著作權案宣判,侵權者賠償1元;2015年4月,江蘇省首起微信公眾平臺「借圖」案宣判,「借圖」者判賠1.5萬元;2015年5月,國內首起微信公眾號抄襲案在深圳市南山法院立案;2015年8月,寧波首例微信公眾號侵犯名譽權案一審宣判,侵權者判賠3萬元;2015年11月,廣州首例微信朋友圈侵犯名譽權案宣判
  • 搜狗指責騰訊拼音輸入法抄襲風波
    1月4日中午消息,針對搜狗公開指責騰訊拼音輸入法抄襲一事,騰訊剛剛發來官方回應,稱未看到相關博客文章,希望媒體「不要以訛傳訛」。事情緣起於搜狗拼音輸入法官方博客1月3日發表文章,公開指責部分原創功能遭騰訊QQ拼音輸入法抄襲。
  • 你的公眾號文章可能含有嚴重的侵權風險
    早在去年11月份被投訴文章抄襲,當即就刪掉文章,沒想到半年後仍收到了起訴單。除了和解,只能認栽賠錢。並且,10000元根本不算是很高的賠償金額,在2015年公眾號「Ayawawa」起訴抄襲案中,針對三個侵權公眾號,索賠經濟損失更是高達20萬元。
  • QQ號可以註銷了?騰訊最新回應
    原標題:QQ號可以註銷了?騰訊最新回應近日,許多網友發現QQ號能註銷了。不過昨天起,QQ號的註銷功能再次下線。對此,騰訊方面表示,這是QQ團隊對QQ帳號註銷功能的灰度測試。為了給用戶更好的使用體驗,已在3月21日暫時下線了該功能,將在進一步優化體驗後,再次上線。此前,有用戶表示,QQ上線了註銷功能。
  • 清華教授汪暉回應抄襲指責 稱將在學界內部表態
    核心提示:3月10日,南京大學教授撰文稱清華教授汪暉20多年前的博士論文存在抄襲。汪暉以及清華大學和中國社科院始終未公開做出回應。7月7日北京大學教授等數十人聯名上書要求調查。14日,汪暉表示對抄襲一事早有回應,他歡迎學術的討論和批評,將在學術界內部作出表態。
  • 微信公眾號抄襲被判賠1萬元
    原標題:微信公眾號抄襲被判賠1萬元   一家微信公眾號因原創文章被另外一個微信公眾號抄襲,果斷拿起法律武器維權,引發全國關注。7月1日,該起深圳首宗微信公眾號著作權侵權案在南山區法院開庭審理。最終,經調解,抄襲者賠償原創作者1萬元,並在其公眾號上發布道歉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