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抄襲賠償原創1萬 被告稱不懂智慧財產權

2020-12-11 央廣網

  羊城晚報記者 林園

  「文字均為原創,歡迎讀者分享或轉發到朋友圈。任何公眾號未經許可不得私自轉載或抄襲」,如今微信公眾號眾多,不少文章結尾處都會帶上這樣一句話。然而,這樣的話不過形同虛設,網際網路上仍活躍著許多微信公號「搬運工」,直接將他人的內容複製粘貼。

  昨日,一起微信公眾號侵權案在深圳南山法院開庭審理,因抄襲他人文章,深圳一微信號被原創作者告上了法庭。最終,雙方接受法庭的調解,抄襲者賠償原創作者1萬元。這也是深圳首宗微信公眾號著作權侵權案。

  公眾號抄襲文章被告

  今年3月,深圳首例微信公眾號涉嫌抄襲引發的官司,在南山區法院申請立案登記,引發關注。案件的原告是北京優勢零壹廣告有限公司,其名下的微信公眾號《異見》在2015年2月2日首次發表了文字作品《誰將成為第五座直轄市?》。

  該公司很快發現,深圳某諮詢有限公司2015年2月17日在其微信公眾號上,以自身名義發表作品《5座「種子」城市,誰將成為下一個直轄市?》,標題與原創者發表的作品相似,而內容完全相同。而深圳某諮詢有限公司通過該公眾號為自己及關聯單位進行推廣,為自己直接發布廣告和為自己發表軟文來獲利。因此,優勢零壹公司將深圳某諮詢公司告上法庭。

  原告方認為,被告通過其自媒體實施的行為侵犯了原告對作品享有的署名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並通過該侵權行為獲利,依法應承擔停止侵權、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因此,原告方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總計人民幣1.5萬元,並且在其公眾號上發布道歉聲明。

  被告稱不懂智慧財產權

  昨日,該案在深圳南山區法院開庭審理。

  庭審時,被告方稱,其是從另外一個公眾號上轉載的原告的文章,而該公眾號上也沒有註明不能轉載。被告方表示:「我們對智慧財產權也不懂,真心不是從被告的公眾號上轉載的。我們就是找到好的文章,新的資訊信息傳播出去,希望讓更多的人讀到好文章,現在公眾號不都是相互轉來轉去的?」

  被告還表示,其公眾號不存在商業行為,是公益性的傳播平臺,看到好的文章就發出去了。但這個觀點遭到了原告方的駁斥,原告出示的證據顯示,涉案公眾號上列了很多公司的信息,其目的是為了公司主營業務做推廣。

  最後,在法庭的主持下,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被告賠償原告總計人民幣1萬元,並且在其公眾號上發布道歉聲明。

  被告在庭上還表示,這次就是為不懂法付出的代價,如今他們轉發他人的文章時,已經及時註明了原創作者以及出處。

相關焦點

  • 微信公眾號抄襲被判賠1萬元
    原標題:微信公眾號抄襲被判賠1萬元   一家微信公眾號因原創文章被另外一個微信公眾號抄襲,果斷拿起法律武器維權,引發全國關注。7月1日,該起深圳首宗微信公眾號著作權侵權案在南山區法院開庭審理。最終,經調解,抄襲者賠償原創作者1萬元,並在其公眾號上發布道歉聲明。
  • 微信公眾號抄襲侵犯著作權
    據2014年微信團隊發布的數據顯示,微信平臺用戶日均閱讀量已達到5.86篇。「1人原創,99人抄襲」已成了微信公眾號的真實寫照,很多人還在別人的原創文章後面加上自家的廣告。針對公眾號文章抄襲現象,微信公眾平臺2月3日公布了「關於抄襲行為處罰規則的公示」,明確規定出現5次抄襲現象將永久封號。   公眾號文章屬網絡文字作品   我國著作權法第3條列舉了八類受保護的作品類型,其中包括文字作品,並未區分作品的載體。
  • 公眾號抄襲嚴重 騰訊回應稱每周處理超200起
    早前,新華社一日之內連發三篇文章,痛批微信面對公眾號愈演愈烈的內容「抄襲」不作為,在文章內,新華社還列舉了2015年伊始熱門的抄襲案例:《羅輯思維》因「盜版」原創者王路的稿件而道歉;《中國企業家》雜誌因未按規定使用《財新》的稿件 而道歉,且要求《每日經濟新聞》就不署名使用自家稿件而道歉……新華社還明確指出,如今的微信公眾號的現狀是:「1人原創,99人抄襲」,這也成了微信公眾號的真實寫照
  • 智慧財產權精選案例:公眾號抄襲 被判賠一元
    公眾號抄襲 被判賠一元  原告商房網公司運營著微信公眾號「中山商房網」。2014年1月28日、2月6日及3月12日,該公眾號向微信用戶推送了《中山誰最高?  被告暴風公司運營的微信公眾號「最潮中山」,先後向微信用戶推送了《誰是中山第一高樓?中山高樓全檔案!祝全體中山人更上一層樓!與你放眼中山!》、《中山下周大幅降溫最低7度!你爸媽知道嗎?擴散周知!》及《中山四大名餅,你都吃過了嗎?中山人轉走》3篇被訴侵權的作品,與原告商房網公司發布的3篇文章高度相似。
  • 原創與盈利:800萬微信公眾號如何不焦慮
    當下,微信平臺有超過800萬的公眾號,期待在網際網路移動化時代尋得機會。而原創內容、帳號推廣、維權、人員成本、活動開支等,都時時讓運營者感到困擾。  這樣的結果,就是原創者辛辛苦苦碼字,抄襲者只需輕鬆複製粘貼就能不勞而獲。甚至有原創者認為,現在的情況是「1人原創,99人抄襲」。  有讀者告訴記者:「雖然也理解原創公眾號們的不易,但是每個公眾號的能力、精力、跨度有限,也不會每期都有看點。所以有一些公眾號雖然是抄襲,但是至少幫助讀者篩選一遍熱點內容,將靠譜的乾貨和有趣的段子篩選出來,讀者也省了很多泛泛而讀的時間。」
  • 玩微信學維權:朋友圈公眾號遇「張口罵伸手抄」不再容忍
    當你坐地鐵上下班時,抬眼張望四周,會發現十有八九的乘客不是在刷微信朋友圈,就是在看公眾號推送的文章。不可否認,微信已經成為離我們最近的信息平臺。 但在這樣一個平臺上侵權行為每天都在發生,既有公眾號抄襲原創文章侵犯著作權;又有無良企業、商家借勢營銷侵犯他人名譽權、肖像權;還一部分人將朋友圈變作「私器」,罵人誹謗、侮辱他人人格。
  • 「技巧」聊聊微信公眾號原創與偽原創
    ,此文是七叔先生8月22日在其公眾號上首發並申明原創。截止目前,此文閱讀量10w+,爆文無疑。我將此篇盜版文章投訴至微信平臺,投訴類型:侵權,投訴內容:抄襲七叔先生,平臺自動化處理,立即顯示反饋:您投訴的文章未申明原創。WTF?意思是只要不申明原創就能拿別人文章來,稍加刪減就放在自己平臺了?
  • 微信公眾號面面觀:著作權侵權認定
    近年來微信公眾平臺成為最火爆的自媒體之一但普遍存在「1人原創、99人抄襲」現象本期天熹科技服務(ID:tianxi_justice_read)就智慧財產權相關的司法認定條例帶你了解微信公眾號著作權轉載侵權認定標準。
  • 微信公眾號文章剛發表隔天就被盜用 抄襲者涉嫌侵權
    如今自媒體發展火爆,運營微信公眾號成為一種新的營銷手法,優質文章能吸引大量的廣告投放,文字內容的好壞直接與經濟利益掛鈎,讓自媒體的原創作者收入頗豐。深圳市花邊閱讀傳媒有限公司訴稱:微信公眾號《花邊閱讀》為該公司名下所有,經特約撰稿人特別授權獨佔性許可。
  • 重組別人公眾號文章發布算抄麼?
    ,到底誰是原創,誰又是抄襲?據悉,這是該院受理的首例微信公眾號維權案。 涉案的兩個微信公眾號,在溫州地區都頗具名氣,分別是專門用於推送旅遊信息的「趣玩吧旅遊」和自稱「浙南最佳美食指南」的「溫州深夜食堂」。原本可以算得上「井水不犯河水」的它們,卻因為今年10月4日「溫州深夜食堂」發布的一篇文章撕破了臉。
  • 涉及惡意抄襲、傍名牌……「智慧財產權優秀案例」學習一下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4.26「世界智慧財產權日」,4月24日,南京市律師協會召開「智慧財產權優秀案例與優秀論文」發布會。發布了智慧財產權十大優秀案例,涉及到老百姓衣食住行等多個方面,惡意抄襲、商標搶註、傍名牌、不正當競爭等現象,都在這些典型案例中有所體現。
  • 微信公眾平臺抄襲罰則公布 公眾號抄五次永久封號
    原標題:微信公眾號5次抄襲永久封號   針對公眾號文章抄襲現象,微信公眾平臺2月3日公布了「關於抄襲行為處罰規則的公示」,明確規定出現5次抄襲現象將永久封號。   微信團隊介紹,針對外界最關注的抄襲等侵權行為,微信公眾平臺根據《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範》的相關規定給出了明確的處罰規則:第一次刪文並警告、第二次封7天、第三次封15天、第四次封30天、第五次永久封號。對於不遵守平臺規則,亂使用「原創聲明」功能的惡意和違規行為,一經發現和被舉報,微信公眾平臺將永久回收其「原創聲明」功能,且進行階段性封號處理。
  • 90%原創文章閱讀不過萬|微信公眾號數據報告|微信公眾號文章數據...
    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88.5萬個微信公眾號,平均一天才產出200多篇原創10w+。10w+對於絕大多數新媒體人來說,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那麼,1w-(閱讀量在1萬以下的公眾號文章)的世界又是什麼樣的呢?
  • 原創保護:微信公眾號們的「內心戲」
    1月22日,微信公眾平臺上線原創聲明功能。根據規定,原創文章在原創聲明成功後,微信公眾平臺會對該文章添加「原創」標識,當其他用戶在微信公眾平臺發布已進行原創聲明的文章時,系統會為其註明出處。該功能顯示了微信在原創保護方面的努力與苦心,將原創保護的陣地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 閃送被指抄襲公號文章,法律上如何界定公號文章侵權
    「CCTV今日說法」微信公號消息,5月16日晚間,櫻桃畫報創始人「易老闆」在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文章《致閃送CEO:你們家公眾號的抄襲方式,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在朋友圈掀起了一場關於網絡智慧財產權的討論。
  • 微信新原創機制上線:不能消滅做號者,但抄襲成本會上升
    昨晚,微信公眾平臺公布的一個「小調整」在自媒體圈中炸開了鍋,這個調整就是:微信公眾帳號無授權轉載,不能再顯示全文,讀者要看全文,必須跳轉到原公眾帳號的圖文頁面。 微信新規變相讓原創內容閱讀量更高,這意味著自媒體們不需要刷數據——至少不需要刷那麼多了。 原創者或許要更多在微信公眾號首發 兩個月前微信還有一個新規調整,並未被正式公布,然而卻對內容行業造成很大影響,這個規則就是:如果有人發布了你的文章,哪怕沒有標記原創,你的文章也不能標記原創。
  • 虛假微信公眾號交易屢禁不止 有人「收號」有人「賣號」
    該商家稱,只需提供一個手機號,就能買到一個經認證的公眾號。  近日,繼媒體報導福建泉州市民遭遇仿冒車輛年檢公眾號詐騙後,國家博物館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多個假冒中國國家博物館名義的微信公眾號連續發布博文,並配發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築LOGO,嚴重侵權,提醒公眾謹防上當。  高考招生機構、官方快遞理賠、銀行信用卡中心……仿冒對象五花八門。
  • 網絡著作權侵權糾紛頻發 專家:明確賠償數額計算方式
    盛大的體育賽事直播被肆意轉播,《舌尖上的中國》《宮鎖連城》等熱播劇被APP客戶端在線傳播侵權,大量微信公眾號作品被轉載和抄襲,是目前我國涉網知產糾紛當中矛盾高發地帶。  微信公號侵權:維權成本高企 小毛是個微信公眾號的號主。他的文章挺受歡迎,最火的一篇,被100多個微信公眾號轉載和抄襲,被轉載、抄襲的文章閱讀量達到了10萬+。在這些轉載者中,徵求轉載許可的幾乎沒有,註明轉載來源的也是鳳毛麟角。
  • 微信外掛引發數據權益之爭,群控軟體被判賠償騰訊260萬
    微信外掛引發數據權益之爭,群控軟體被判賠償騰訊260萬 趙瑞科、陳若星/「中國智慧財產權報」微信公號 2020-06-29 11:12
  • 「洗稿,千字十元,原創度保證70%」
    「劍網2018」曾專項整治「洗稿」式剽竊王興(化名)3年前涉足自媒體領域,所專注的育兒領域每周更新文章三次,目前在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的粉絲加起來超百萬。談起「洗稿」,王興覺得很無奈,他稱優質文章被其他自媒體帳號「拿去」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