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漫談歷史:冷兵器篇:青銅兵器

2021-01-15 侃侃歷史談

歷史進入「農業革命」時代,人類為了適應日常的生產勞動需要,同時也為適應生產力大力發展的時代潮流。這就催生出了人類的採礦和冶煉技術,青銅工具較之此前的石制工具更為輕巧、鋒利、耐用。因此石制工具逐漸被取代,而在人類的戰場上,青銅兵器更是大放異彩,成為主流!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青銅兵器的發展歷程。

一、早期的青銅兵器

在公元4000年左右,人類歷史上第一件青銅兵器登場了。由於其原始材料是天然銅,在當時的條件下,相對稀有。以當時人類的加工冶煉水平,一件青銅兵器打造過程也是極為耗時耗力的。

因此青銅兵器往往是作為一個城邦或是部落權力的象徵存在!只有新王或是部落首領加冕和重大祭祀活動時,青銅兵器才會出現在大眾視野。

此時的青銅兵器除了稀有外,而且還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點……

此時的人類所打造的青銅兵器,均為純銅。雖然青銅兵器非常鋒利,但是人們發現他在戰場上表現並不盡人如意。

舉了例子,某人拿著一把人類早期製作的「青銅劍」,來到了古戰場,與拿著石制兵器的敵人相遇,一劍向敵人刺去,被格擋一下,結果發現劍彎了,再結果就是……

這便是早期的青銅兵器,不如說是青銅「禮器」。

蘇美爾文明早期的「銅刀」

二、青銅兵器的發展期

為了克服青銅兵器這一「軟」的弱點,人類經過多次打磨和實踐,終於總結出一個方法來「解決」此問題。

再打磨青銅劍時,越往靠近末端時,儘量要寬且厚,以加大他對上方刀尖的支撐力。

同時把青銅劍打得儘可能「短」,這樣可以使他在戰場上,遇到堅硬物體的格擋或是碰撞,不會變形。

不過此時青銅「劍」不能成為劍,只能稱為青銅「匕首」。此時的古人倒是可以拿他上陣「殺」敵了。不過常言道「短一寸,險一寸」,這時的青銅劍做得那麼「精緻」!簡直就是去送「人頭」!

雖然此時的青銅「劍」在實戰中還不具威力,但是作為矛或戈等長兵器的「槍頭」還是可以的,另外作為弓箭的「箭鏃」也正合適。

在人類智慧的指引下,此時的青銅兵器終於可以上戰場了。

三、青銅兵器的成熟期

人類雖然使用揚長避短的方法,青銅兵器終於在戰場上派上了用途,但是「軟」的缺點仍然沒有解決。

經過人類的反覆實踐,終於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人終於解決了這一困擾人類近2000年的「難題」。

古埃及的能工巧匠們發現,如果將銅和另一種金屬「錫」,以9:1的混合比例,就能得到最硬的青銅兵器。

古埃及的青銅劍

至此,人類歷史上終於出現一把長且不容易彎曲的青銅劍(各位注意呦!僅僅不容易而已,不代表會彎曲)。

至此青銅兵器終於成為世界戰爭的主宰!

結 語

由於銅和錫這兩種金屬礦在人類世界當中並不好找尋,特別是在缺乏這兩種礦藏的國家,這項青銅兵器打造技術,推廣便很緩慢。以中國為例,由於銅礦和錫礦相對比較稀有,再加上開採技術的限制,直到公元前8世紀以後,這項技術方才普及。

中國春秋時期qingtongjian

不管怎麼樣,從此以後,青銅兵器也最終代替了石制兵器,兵器和農具也就正式分離出去了,人類文明迎來新的篇章!

相關焦點

  • 我國冷兵器眾多,為何只稱「十八般」兵器?十八竟然是這個意思
    冷兵器與戰爭息息相關。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為了適應作戰需要,冷兵器種類不斷增多、威力不斷加強。材質從原始社會的木石兵器,到奴隸社會的青銅兵器出現,再到封建社會鋼鐵兵器花樣百出,五花八門。那為何現在都稱「十八般」兵器,難道只有18種?
  • 漢代用不起鐵製兵器,只能用青銅?居延漢簡:當鐵劍是手機就懂了
    編者按:一直以來,在較為陳舊的歷史觀點中,認為中國在漢代用鐵兵器取代了青銅兵器。而比較新的考古研究發現,這個趨勢從戰國時期就開始了。不過網絡上總有人想發表什麼驚人之語,比如漢代還在使用青銅武器,根本不是鋼鐵時代之類。還拿考古來背鍋,說漢代墓葬出土了青銅劍,說明漢代人用不起鐵劍等等。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古代冷兵器中國古代冷兵器講解:十八般兵器究竟是哪十八般?
    十八般武器,即冷兵器時代的「十八般武藝」,這是中國武術的一個傳統術語,也稱「十八般兵器」,常見於中國古代的戲曲、小說中,指使用各種武術器械的功夫和技能。現代人對「十八般武藝」的理解是泛指多種武器,或多種技能。
  • 歷史上真實的怪異冷兵器:一把用鐮刀和劍組成,一把長2米印度造
    2020-04-22 09:46:31 來源: 愛上快門兒 舉報   導語:歷史上真實的怪異冷兵器
  • 冷兵器時代的刀客,為什麼要在刀上掛環?原來竟有這種功效!
    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在我國歷史上可謂是源遠流長,尤其是在槍炮子彈等熱武器還未問世的冷兵器時代,中華武術的門類和派別更是不勝枚舉。簡單來說,單從我國歷史上冷兵器的種類來看,光是人盡皆知的「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撾,棍棒槊鏜,拐子和流星」這十八般兵器就已經有如此多的類別。
  • 造型獨特的冷兵器:第2被譽為騎兵剋星,中國造,第1跟恐龍有關
    導語:造型獨特的冷兵器:第2被譽為騎兵剋星,中國造,第1跟恐龍有關越是獨特的冷兵器越受人喜歡,因為獨特的冷兵器有幾大特點,一個是迷惑性強一個是能給敵人壓力,只要結合這兩個點,然後再用好的材料和工藝打造,那形成的戰鬥力比正規的兵器還要可怕,上戰場的話就是個大殺器
  • 冷兵器中的常青藤:用了三百萬年,只要人類存在,它就不會被淘汰
    在冷兵器中,有一種堪稱常青藤,因為這種兵器自從有了人就有了,用了三百萬年,別的兵器都淘汰了,就它用到現在,只要人類存在,它就不會被淘汰。這種冷兵器是什麼呢?刀!刀法在中國的十八般兵器中排行第一,大概也是因為刀的資格比較老的緣故。
  • 全球最貴的3大冷兵器,一把是乾隆最愛價值800萬,一把無價
    冷兵器在我國古代有很悠久的歷史,也經過了3個發展階段,分別是石器和青銅,還有鐵器時代。一開始的時候,人們一般都會用石頭、木棍來當做武器和狩獵。隨著社會的發展,青銅兵器迅速發展,成為軍隊中主要的裝備,當時很多貴族都會用青銅寶劍來當做裝飾,這也是身份的一種象徵。到了鐵器時代,像鐵劍和大刀就是最常見的武器。
  • 歐洲中世紀的「嗜血」冷兵器:凜冽劍光,十步一殺
    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兵家百態,兵器萬化,各位看官應該對我國古代的兵器會有認識,中國古代有十八般武藝,那麼這十八般武藝是十八種拳腳功夫嗎?不是這樣的,十八般武藝其實是十八種兵器,有弓、弩、棍、矛、盾、殳、鞭、鐧、錘、鈀、戈這十一種加上我前面所說的刀槍劍戟,斧鉞叉共十八種兵器。那麼西方的兵器也有這麼多種類嗎?
  • 秦朝到底青銅兵器主導還是鐵器無敵?驪山出土文物揭開千年答案
    青銅兵器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金屬兵器,它的製作原材料是青銅。青銅是銅、錫、鉛等元素構成的合金,與純銅相比,具有熔點較低,硬度增高,鑄造性能和機械性能較好等特性,因而用它來製作非常尖銳和鋒利的兵器,可以大大提高兵器的殺傷力。
  • 青銅兵器與車馬器:紐扣分享山西青銅器博物館之七強固威行篇
    青銅兵器與車馬器山西青銅器博物館系列之七紐扣分享山西青銅博物館隸屬於山西博物院,是中國第一個省級青銅專題博物館該博物館展出青銅器物多達2200餘件,上起陶寺,下至秦漢,跨越整個青銅時代。其中,約700件展品來自近年公安機關打擊文物犯罪專項鬥爭追繳的文物。展示內容分「華夏印跡」 「禮樂春秋」 「技藝模範」三部分。「華夏直根」講述晉文化在華夏文明傳承、發展中的特殊地位。「禮樂春秋」闡釋中國青銅器作為禮器使用的鮮明特色和禮樂文明的精神內涵。
  • 兵馬俑青銅兵器上的墨書,使用的是松煙墨
    據西安晚報報導,秦始皇陵兵馬俑陪葬坑不僅出土了大量的陶俑,也出土了很多秦代兵器,其中一些青銅兵器上竟然還有墨書。7月9日記者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獲悉,文物保護部的專家們日前通過對這些珍貴墨書的研究,發現當時這些墨書使用的是松煙墨。文保專家們在研究兵馬俑兵器生產加工技術和標準化生產的過程中,發現兵器上有很多銘文,除了刻銘、少量鑄銘外,還發現了墨書。
  • 九連墩古墓出土古怪的青銅兵器,因為它還曾衍生出了一句成語
    在古代,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兵器也就應運而生,所以兩國交戰,社會的動蕩,以及王朝的更替,都少不了兵器的參與。因此,人們也常說,讀懂了中國的冷兵器,也就讀懂一半的中國歷史。比如,考古專家曾在九連墩古墓,發掘出一件奇怪的兵器,竟然發現它和一個眾所周知的成語有關,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呢?今天就讓小編從頭來給您揭秘。
  • 古書記載的「兵器之王」,失傳2400年,在陝西被發現!
    此外,隨著現代考古學的發展,一系列充滿殺氣的古代兵器在許多地方相繼出土,這無疑從側面證明了軍國主義在我國曾經存在的民族性。戰國文字《考工記廬人》曾記載:「蜀長十尺,無刃,能擊人。」在《釋名釋兵》,也有人說:「蜀,蜀也,十尺長而無刃」。
  • 中國冷兵器百科全書,還原我們血脈中的刀劍夢
    ▪ 長兵系有棍、槍、矛、殳、杵、戈、戟、大刀、叉、钂、釘耙、鏟、鉞;▪ 奇兵系有環、乾坤圈、鉤、峨眉刺、鐵尺、拐、鐵鏈夾棒、多節棍、撾、判官筆、子午鴛鴦鉞、拳刃;▪ 軟兵系與暗器系有軟鞭、鎖鏈、流星錘、繩鏢、鎖鐮、飛爪、血滴子、匕首、飛刀、擲箭、標槍、鏢、袖箭、噴筒、套索 ;▪ 防護系有盾、皮甲、青銅胄、魚鱗甲、鐵片盔、裲襠鎧、明光鎧、細鎧、鎖子甲、紙甲、炮彈式頭盔、棉甲、尖纓盔。
  • 碾壓世界的秦代「青銅神兵」真的存在嗎
    原標題:領先世界的秦代青銅神兵存在嗎作者:冷兵器吧王保保在傳統歷史認識裡,長久以來中華文明有著悠久而發達的青銅文化,比如司母戊鼎還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重量的青銅時代器皿。隨著這種燦爛青銅文化而來的是許多國人對上古兵器的孜孜追求,不少人的意識裡,越上古就越厲害的傾向,甚至後世鋼鐵兵器也比不上先秦的青銅兵器,這就顯得不太現實了。
  • 秦長劍,比普通青銅劍長出20釐米,背後是秦國規模化的兵工廠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本文由法老三叔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青銅劍君子佩劍是戰國時期的風尚和基本禮儀,但是各國根據本國的實力和制度對於劍的打造也是各有不同的在這裡面,秦青銅劍起碼點明了兩點信息,第一,秦劍長,使用它必定不是瘦弱之輩,那麼秦朝的徵兵制度是如何的呢?第二,秦青銅劍的製造工藝非常的高,且出土的青銅劍以及其他兵器之間的誤差是很小,這就意味著秦國的兵器製造是很發達的,兵器製造其實是屬於軍事化管理中的一部分,那麼秦朝的軍事管理又是什麼樣的?
  • 橫刀:唐朝士兵的主流近戰兵器,製作工藝影響了後來的世界名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古代最後一個完全使用冷兵器作戰的朝代,唐朝能夠取得赫赫軍功,證明其武器裝備也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的頂峰。唐代的近戰兵器,主要是唐刀。早在春秋時代,我國就掌握了非常高超的青銅冶煉技術,製造出來的青銅兵器甚至可以比同時期的鐵製兵器更加鋒利。1965年,在湖北荊州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含有銅、錫、鉛、鐵、硫等多種合金成分,因含有硫化銅而防鏽,稍一用力,便能將16層白紙劃破,被譽為「天下第一劍」。
  • 為何在世界三大名刃中有日本刀,卻沒有中國的兵器?原因讓人嘆息
    雖然世界上的第一把火槍在公元1132年便以出現,是由南宋的軍事家陳規所發明的,但是熱兵器真正取代冷兵器,還是要到公元1525年才得以實現,因為這一年,義大利人芬奇發明了燧發槍,克服了天氣對火繩槍的影響;所以在這之前,一直都是冷兵器主宰戰場。
  •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絕大多數人應該會想到現代最普遍的輕武器,什麼手槍,步槍,機槍…同時,也有一些人會想到古代一種冷兵器,杆端有尖刃,用於戳刺。那這就有些意思了,漢字那麼多,為啥一個「槍」字同時會用來表示兩種完全不同的兵器呢?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