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9月25日11時57分訊(王偲媞)「哎呀,多了兩個,要放在圓圈裡。」「哎呀,剛剛分好。」沙坪垻區實驗一小二年級的數學課堂上,大家正在玩放星星的遊戲。
在《有餘數的除法》教學中,數學老師李莎老師別出心裁,開展小組探究學習,讓同學們動手實踐,從分星星遊戲引入,充分體現學習的主體是學生。
首先李莎老師分一些星星給孩子們,讓孩子們4個分一份,不夠分的星星放在一邊。「我多了一個。」「這邊多了兩個。」通過分星星孩子們發現,原來生活中,我們在分物品時,有時剛好分完,有時會有剩餘。
李莎老師順勢向孩子們引入餘數的概念,「13個小星星,每4個分一份,可以分3份,還剩1個。」剩了1個為什麼不分了 ?剩下1個不夠分1份的數叫餘數。
「那剛好分玩的,你能用一個除法算式來表達嗎?那有剩餘的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孩子們試著寫出來。」隨後孩子們紛紛開動小腦筋,在作業本上試著寫出除法算式。
為了讓每個同學們都參與其中,李莎老師讓孩子們小組內兩人一組,選擇一張圖,寫有餘數的除法算法,並說出算式的含義。隨後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說出算式中的被除數、除數、商,在商後用6個小圓點連接剩下不夠分的部分是餘數。
接下來,李莎老師帶著孩子們一同觀察,餘數與除數的大小有什麼關係呢?根據幾組數據分析,學生在交流質疑中發現「原來餘下的數都是小於除數的」。
為了讓同學們理解有餘數除法算式的含義,並說出算式的含義。李莎又讓大家又開始做分糖葫蘆算術題練習。面對小朋友們的不熟練和疑問,,李莎老師還特地準備了十根小棍子,讓孩子們熟練。
「我們抓了30個豆子,每個人分7顆,餘下2顆。」「我們抓了27個豆子,平均分給6顆,餘下3顆。」……在隨後鞏固知識的數豆子遊戲中,孩子們同樣玩得不亦樂乎。
怎樣的數學才是有意義的?在李莎看來,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李莎用許多遊戲讓學生在參與、主導中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數學才是最有意義的。而老師要做的就是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課堂上能更加積極地動手、動腦、動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