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地球將過近日點,是一年中看到太陽「最大」的一天

2020-12-22 天文在線

根據大家所在的時區不同,我們的地球將於2020年1月4日或5日到達離太陽最近的點。這個特別的時刻將於世界時2020年1月5日07:48(北京時間2020年1月5日15:48)到來。對於美國的時區,這相當於1月5日東部時間02:48,中部時間01:48,山地時間00:48以及1月4日太平洋時間23:48,阿拉斯加時間22:48,夏威夷時間21:48。

圖解:上面的卡通片,出自《出土漫畫》中的薩拉·齊默曼

天文學家將地球環日橢圓軌道上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點稱作近日點(perihelioin),其中「peri」在希臘語中意思是「靠近」,而「helios」意思是「太陽」。

在最接近太陽的點上,地球距離太陽只有不到91,398,199 英裡 (147,091,144 千米)。相反,當地球於6個月後的2020年7月4日到達遠日點——距太陽最遠的點——時,我們將距離太陽94,507,635 英裡 (152,095,295 千米)。

換言之,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在一月初要比七月初近大約300萬英裡(500萬千米),年年如此。每年一月初,當北半球正值冬季,地球離太陽是最近的。

而當每年七月初的北半球之夏,我們離太陽最遠。

圖片來源:NASA。

你看,(地球在)遠日點和近日點(到太陽)的距離其實並沒有太大差別。地球的軌道非常接近正圓。因此,地球上的四季輪迴並非產生於和太陽之間的距離,而是我們地軸的傾斜。

冬季的時候,你所在的那部分地球因傾斜而遠離了太陽。夏季時,你那邊的地球又傾向了太陽。傾角最大程度傾向或遠離太陽的那一天便是六月的夏至或十二月的冬至。

儘管和造成四季無關,地球的近日點和遠日點卻能改變季節的長度。當地球於一年中最靠近太陽時,也就是現在,我們的世界正以最快的速度在環日軌道上運動。地球正以每秒高達19英裡(30.3千米/秒)的速度向前衝,這要比地球在七月初離太陽最遠時每秒快0.6英裡(1千米/秒)。所以,北半球的冬季,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季,總是最短的,因為地球正從十二月的「(冬)至」飛奔向三月的「(春)分」。

在我們北半球,夏季(六月夏至到九月秋分)要比冬季長大約5天。南半球則正好反之;那邊的冬季比夏季要長大約5天。

圖解:四季彩之丘的花田

上述一切歸因於地球軌道的形狀,也就是個橢圓,好像一個正圓被人坐在上面壓扁了一樣。橢圓形的地球軌道導致了季節的長短,並讓我們在一月份時最靠近太陽。

圖片來源:Dna-webmaster.

概要:在2020年,地球將在1月5日世界時07:48(北京時間1月5日15:48)到達最靠近太陽的點——近日點。

相關天文名詞解釋

各個星體繞太陽公轉個軌道大致是一個橢圓,渠個長直徑搭短直徑相差弗大,可近似為正圓。太陽就拉箇個橢圓個一個焦點上,而焦點是弗拉橢圓中心個,因此星體離太陽個距離,就有辰光會近一點,有辰光會遠一點。離太陽最近個辰光,箇一點位置叫做近日點。離太陽最遠個辰光,箇一點位置叫做遠日點。

圖解:遠日點與近日點的太陽大小比較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農曆浪個一個交關重要個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勒二千五百多年之前個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俚是廿四節氣當中最早制訂出個一個,辰光勒每年個陽曆12月21日到23日之間,搿一日天是北半球全年當中白天最短、夜裡最長個一日天。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Bruce McClure-earthsky-A八哥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2018/1/3 花神星衝 + 地球過近日點
    ,太陽和花神星分別位在地球兩側、經度相差180度的位置。  花神星於1847年10月18日由英國天文學家John Russell Hind發現,是第8顆被發現的小行星,位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裡,平均直徑約128公裡,是所有大型小行星中最靠近太陽的,同時其平均亮度+8.7等也是所有已知小行星中第7亮的。有天文學家認為:花神星很可能曾是某顆微行星的殘餘核心,這顆微行星應該曾被強烈加熱過,使內部結構經歷分異作用,然後不幸遭遇撞擊而碎裂。
  • 為什麼冬天的時候,地球在近日點?夏天卻在遠日點?
    我們知道地球繞太陽的軌道是一個橢圓,但是這個橢圓的偏心率很小只有0.0167,上圖中的數字可以看到近日點和遠日點實際的差距,並不是很大。也能看到在每年的1月地球就運行到了近日點,7月北半球最熱的時候就運行到了遠日點。地球的近日點和遠日點不足以影響地球大氣溫度的原因是因為它們之間的差距很小,近日點的時候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陽輻射只比遠日點強了不到6%。這種微小的差異不足以左右地球的溫度變化。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地球四季變化呢?
  • 你知道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是在什麼時候嗎?
    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是一個橢圓形,太陽位於橢圓的其中一個焦點上,所以地球在一年的某一時刻會運行到距離太陽最近的位置,這個位置被稱為地球的近日點。就目前而言,地球大約在每年的1月3日左右運行至近日點,此時的日地距離大約為1.471億千米(平均距離為1.496億千米)。
  • 解碼行星地球公轉軌道近日點、遠日點蠕動漂移
    每年的6月21日前後是中國農曆的夏至日,傳統觀念認為,這一天是一年中白晝最長、夜晚最短的日子。過了夏至,白天縮短,夜晚拉長。與夏至日對應的是冬至日,每年的12月22日前後,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過了冬至日,白天拉長,夜晚縮短。
  • 水星的近日點太陽和遠日點的太陽看起來大小差多少?
    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但更有趣的是近日點的北半球是冬天,而遠日點的北半球則是夏天,當然大家都知道這是自轉軸歪斜,太陽光的直射與斜射的問題!一筆帶過,我們回到正題,討論下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太陽視角問題!一、為什麼會有近日點和遠日點?
  • 地球一年是365天,那太陽一年是多少天,銀河系一年又是多少天?
    地球一年是365天,那太陽一年是多少天,銀河系一年又是多少天?首先「年」只是一個時間單位,定義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自轉一圈是一天。只要我們假設:所有天體繞更大天體旋轉一圈為它的「年」,題主的想法才能成立。
  • 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和日落最早的一天為什麼不是同一天?
    有趣問題:我住在北半球的中國,我注意到一年中冬至日的白晝時間最短,但是冬至日並不是一年中日落最早的一天。那一天大約是12月10日,照此推算,12月10日以後太陽每天都會更晚落下,但是此時還沒到白晝時間最短的冬至日(12月21日)。
  • 我們知道,地球一年是365天,那太陽的一年是多少天,銀河系的一年又...
    人類將地球自轉一圈,定義為一天,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定義為一年,一年就是目前地球大約自轉365圈的時間。圖示:在網上找一張即演示地球公轉,又演示地球自轉的動圖可不容易,該圖出自Tumblr,作者未知,想感謝一下都找不到人。
  • 金星一天相當於地球一年?太陽系如此神奇:冥王星一年90581天!
    金星處於太陽的第二軌道,軌道半徑約為1.08億公裡。金星的公轉周期相對來說比較正常,是225個地球日。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它的自轉周期,一個金星日相當於243個地球日,金星的一天比一年都要長。地球一年也只有365天,這意味著金星的一天就相當於地球的一年。
  • 為什麼最早的日落不是發生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呢?
    在過去的十二月,我發現在冬至日之前的幾天,太陽在傍晚開始落的晚一些了。為什麼最早的日落不是發生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呢?地球在一月到達近日點的這個事實可以解釋這一現象嗎?我們的時鐘和平均太陽日同步,平均太陽日也就是當地球軸傾斜度(或者傾角)為零和地球軌道為完全的圓形(也就是零橢圓率)時的太陽活動。
  • 地球繞太陽一圈有多少公裡?
    宇宙中絕大多數星體都是同時可以自轉和公轉的,地球是這樣的,就連是太陽也不例外。地球自轉一周所用的時間是一天,也就是一個地球日,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所用的時間是一年,也就是一個恆星年。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和大多數行星的公轉軌道一樣,都是橢圓,而不是標準的正圓,所以想要精確計算出地球公轉軌道的周長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此外,地球由於受到月球的引力擾動作用,所以其近日點與遠日點的距離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這樣一來導致的就是橢圓軌道的半長軸和半短軸也不是固定的,不過這種變化也不是太大罷了。
  • 為什麼夏至白天最長 這一天太陽的直射點到了最北邊
    北京時間6月21日18時7分,我們將迎來2018年的夏至節氣,夏至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這是為什麼呢?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夏至時節,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太陽在一年中所能達到北半球最高的緯度。
  • 地球一年365天,月球一年是一個月,太陽的一年是多少?
    如果將一個星體圍繞主星體運行一圈視為一年的話,那麼不同的星體上一年的時間將都不會相同,地球上一年是365天(地球日,下同),月球上一年就是一個月(27.32天),水星是88天 ,金星是224.7天,火星是687天,相當於1.9年(地球年,下同),木星是11.8年,土星是29.5年,
  • 《流浪地球》小說全文 | 周末讀書
    隨著地球和太陽的距離越來越近,人們的心也一天天揪緊了。到地面上來欣賞春色的人越來越少,大部分人都深深地躲進了地下城中,這不是為了躲避即將到來的酷熱、暴雨和颶風,而是躲避那隨著太陽越來越近的恐懼。有一天在我睡下後,聽到媽媽低聲對爸爸說:「可能真的來不及了。」爸爸說:「前四個近日點時也有這種謠言。」
  • 太陽引力那麼大,地球會不會有一天一頭撞向太陽?
    一個編號為 1998 HL1的近地小行星,因其體積超大,直徑達到了990米,它也一直「超速」在宇宙中遊蕩,時速達到了4萬公裡每秒。在10月26日凌晨,從距地球最近點620萬公裡的地方呼嘯而過!因其體積大,高速,距離地球近,一度引起科學家們高注意。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
    地球繞著地球旋轉,周期為365天或一年從太陽形成之初,太陽就由產生高溫高壓中心的引力坍縮形成,然後吸收周圍的宇宙塵埃,引力坍縮的中心正在高速旋轉,當太陽形成時,一些被拋出的宇宙星雲和塵埃形成了地球,雖然這些宇宙塵埃是被拋出的,但由於太陽引力的存在和高速運轉,因此這些宇宙星雲和塵埃形成的地球仍然圍繞太陽旋轉,太陽引力並沒有消失
  • 一天當中太陽到地球的距離一樣,為什麼早上和中午太陽會很刺眼但...
    地球是圓的,每天都自轉一圈,這個轉動是圍繞著一根貫穿南北極看不見的自轉軸進行的。地球直徑12756千米,對著太陽和背著太陽的一面,距離太陽差距就有12756千米。
  • 月球、太陽對地球的潮汐影響
    因此,地球表面單位質量物體所受到的潮汐力為從公式中可以得出下列結論:1、由於地球的自轉、月球的公轉,潮汐力會按周期性變化。2、月球引起的潮汐力在赤道附近最為明顯。3、赤道附近的潮汐力變化範圍最大,越往兩極走,變化範圍越小。4、在南北極點月球的潮汐力按月周期變化,太陽的潮汐力按年周期性變化。
  • 水星距離太陽最近,如果在水星上看日出,將看到多大的太陽?
    日出作為地球上容易觀察到的自然現象之一,無論在山上還是在海邊都能欣賞得到。但是,看似平凡的日出日落卻是宇宙眾多星球中被地球獨享的美景。 或許有人會疑惑,在漫漫的宇宙之中,就算不在地球上,譬如在地球的同胞兄弟火星或者水星之類的應該也能看見日出。這不應該是什麼稀奇的事吧,以水星為例,離太陽越近的星球看見的日出不就更壯觀嗎?
  • 太陽高度角與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區別及計算
    太陽光可以看作是平行光,地球是球體,所以,地球上不同地點看到的太陽高度不一樣。說明:圖中所畫的兩個太陽高度角,因為視角問題,看起來不一樣大;其實它們是一樣大的(實際的太陽光線是平行的,樹影也是平行的)。一天當中,太陽高度角是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