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冬天的時候,地球在近日點?夏天卻在遠日點?

2021-02-25 小李聊科技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小李聊科技」,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現在正值冬天,我相信有很多人會認為地球目前處在橢圓軌道的遠日點,因為離的遠就冷麼,這是生活中我們烤火爐時候的常識。

這個常識確實沒有錯,畢竟輻射強度會隨著距離的平方而降低,比如你離光源的距離增加兩倍,那麼你所接受到的輻射強度就會降低4倍。

但是這一點並不適用於地球四季溫度的變化,因為真實的情況是,當我們北半球在冬天的時候,地球正好處在了近日點,而當我們是夏天的時候地球就正好處在了遠日點。

為什麼近日點和遠日點不足以影響到地球四季變化呢?

想了解這個問題,就需要知道地球的四季變化是怎麼來的?

我們知道地球繞太陽的軌道是一個橢圓,但是這個橢圓的偏心率很小只有0.0167,上圖中的數字可以看到近日點和遠日點實際的差距,並不是很大。

也能看到在每年的1月地球就運行到了近日點,7月北半球最熱的時候就運行到了遠日點。

地球的近日點和遠日點不足以影響地球大氣溫度的原因是因為它們之間的差距很小,近日點的時候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陽輻射只比遠日點強了不到6%。

這種微小的差異不足以左右地球的溫度變化。

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地球四季變化呢?

其實正是地球的軸向傾角,這個因素給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時候帶來了兩種效果,這兩種效果加起來左右了地球的四季變化。

地球的自轉軸總是和黃道平面保持著一個23°的夾角。由於這個夾角的存在,地球在繞著太陽公轉的時候,陽光就會產生直射和斜射的變化。

這種變化在我們北半球北緯23°附近看來就是,夏天夏至的這一天,早晨太陽會從正東方升起,然後中午達到頭頂,傍晚會在正西邊落下,這一天太陽會直射北回歸線,對應上圖中左邊的地球。

太陽在地球的天空中畫了一個大大的弧線,這一天也會是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天,

在夏至之後,太陽每天在天空中的軌跡會在南邊的天空下降,一天比一天低,到了秋分的時候(上圖中前面的地球位置)太陽會直射赤道;

然後地球繼續繞著太陽公轉,我們在北半球會看到太陽的軌跡繼續下降,到了冬至這一天(右邊的地球)太陽在天空中的軌跡是全年中最低的,最靠近南邊的地平線,這一天太陽在天空中划過的弧線也最短,白天的時間也最短。

然後地球繼續繞著太陽公轉,這時我們就會發現太陽在天空中的軌跡不會再下降了,而是一天比一天高,太陽在天空中划過的弧線也會越來越長,白天的時間也會相應的變成;

氣溫也會慢慢的變長,當地球運行到上圖中後面地球的位置時(春分點),這時太陽會直射赤道,我們北半球的春天就來臨了。

隨著地球繼續公轉,太陽在天空中的軌跡會越來越高,直到夏天到來,直到太陽再次直射北回歸線達到夏至點,也就是上圖中左邊的地球位置。

這樣太陽就完成一年的公轉,我們身處在北半球就感受到了四季的變化。

如果把太陽全年在天空中的軌跡都放在一張圖中,看起來就像是這樣的:

最高的軌跡就是夏至,中間的軌跡就是秋分和春分,最低的那一條軌跡就是冬至,太陽一年中就是從最高的軌跡,然後下降到最低的軌跡,再從最低的軌跡回到最高的軌跡,一年就完成了。

這些軌跡的變化正是由於地球的軸向傾斜引起的,而軌跡的變化給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太陽在夏至的時候直射大地,在冬至的時候斜射大地。

直射與斜射就會影響地球大地接受到的太陽輻射強度的變化。

上圖就是直射(b)和斜射(a)的區別,當太陽光單位面積內的能量是一定的時候,直射的話地球大地更小的面積就會接受到更多的能量,這就是為何夏天太陽直射我們時候感覺非常熱。

而像(a)斜射的時候,太陽光單位面積內的能量就會被分散到更大的地球表面上,這樣地球表面接受到的能量就會降低,這就是為何冬天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太陽斜射我們,感覺太陽光不是很強烈。

以上太陽光的直射和斜射是影響地球四季變化最主要的原因,而近日點和遠日點造成的6%的能量差異,其實只相當於太陽光與地球天頂角度3.5°變化所帶來的能量差異而已。

跟地球的軸向傾角23°比起來微不足道。

地球四季變化除了以上的因素以外(太陽光被分散到更大的表面積),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當太陽光在斜射地球的時候,太陽要穿透更厚的大氣層,大氣層可以很好的散射太陽光。

這就是為何冬天我們看太陽的時候、還有在早晨和傍晚看太陽的時候,太陽光就溫和了很多,不那麼刺眼,也不那麼熱了。

而到了夏天、尤其是中午的時候太陽光就感覺熱了很多,這是因為斜射和直射的時候,太陽光穿透的大氣層厚度不一樣。

上圖可以明顯的看到,直射的時候太陽穿透的大氣層很薄,當斜射的時候要穿透的大氣層就很厚,夏至和冬至的時候,太陽在中午十分穿過的大氣層厚度能夠相差一百多公裡。

這就是為何太陽在冬天看起來不那麼熱的原因。

這也解釋了為何太陽在早晨和傍晚的時候為何看起來是紅色的原因。以上的兩種因素疊加起來,就造成了地球四季的變化。

而不是因為地球在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原因。

不過當地球軌道的偏心率加大的時候,離太陽的遠近也會影響地球的氣候變化,例如火星,它的軸向傾斜和地球差不多都是23°,但火星上的四季變化並不是軸向傾斜主導了。

而是火星在公轉軌道上的近日點和遠日點主導的,因為火星軌道的偏心率為0.0934,可以看出比地區大了很多。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地球的近日點在軌道上會發生漂移,也就是近日點進動,周期為21000年,主要是由於木星對地球的引力影響造成的。

不僅僅是近日點在漂移,地球的分點和至點也在軌道上漂移,周期為26000年,也就是說冬至點並不在軌道固定的位置上,這是由於地球自轉軸的進動所帶來的歲差造成的。

可以看出我們北半球冬天的時候,地球並不是一直就處在近日點,是會發生變化的,在800年前北半球的冬至點就和近日點重疊了,現在已經明顯錯開了。

根據計算到公元11790年北半球冬至日會是遠日點。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水星的近日點太陽和遠日點的太陽看起來大小差多少?
    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但更有趣的是近日點的北半球是冬天,而遠日點的北半球則是夏天,當然大家都知道這是自轉軸歪斜,太陽光的直射與斜射的問題!一筆帶過,我們回到正題,討論下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太陽視角問題!一、為什麼會有近日點和遠日點?
  • 解碼行星地球公轉軌道近日點、遠日點蠕動漂移
    天文學觀測表明,白天由長變短的轉折點對應地球公轉軌道的遠日點(太陽直射北回歸線),而白天由短變長的轉折點對應地球公轉軌道的近日點(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只有當地球經過遠日點後,才會開啟晝短夜長的日子。傳統慣性思維認為,過了夏至節氣,意味著地球公轉過了遠日點,開始晝短夜長了。即夏至日與地球公轉軌道遠日點是重合的。
  • 你知道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是在什麼時候嗎?
    此外,地球大約在每年的7月4日左右運行至遠日點,此時的日地距離大約為1.521億千米。雖然地球的近日點和遠日點相差可達500萬千米(相比之下,地月平均距離為38萬千米),但地球與太陽距離的遠近對於地球氣候的影響十分有限,真正對此造成影響的是地球自轉軸的傾斜。
  • 周末,地球將過近日點,是一年中看到太陽「最大」的一天
    在最接近太陽的點上,地球距離太陽只有不到91,398,199 英裡 (147,091,144 千米)。相反,當地球於6個月後的2020年7月4日到達遠日點——距太陽最遠的點——時,我們將距離太陽94,507,635 英裡 (152,095,295 千米)。
  • 2018/1/3 花神星衝 + 地球過近日點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花神星衝  8號小行星花神星(8 Flora)2018年1月3日上午7:14衝,即以地球為中心,太陽和花神星分別位在地球兩側、經度相差180度的位置。此時的花神星在雙子座方向,距離地球約1.029AU(天文單位),視亮度+8.2等,整晚可見。不過當晚月光明亮,會影響觀測。 但花神星亮度在衝前後其實都保持在+8.2等左右,所以可以選擇避開有月光影響的夜晚再來觀察。建議利用雙筒望遠鏡或口徑5-10分以上望遠鏡每隔一段時間進行觀察或拍攝一次,影像中會移動的天體,就可能是花神星。2018/1/1-1/31期間,花神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示意圖。
  • 地球繞太陽一圈有多少公裡?
    宇宙中絕大多數星體都是同時可以自轉和公轉的,地球是這樣的,就連是太陽也不例外。地球自轉一周所用的時間是一天,也就是一個地球日,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所用的時間是一年,也就是一個恆星年。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和大多數行星的公轉軌道一樣,都是橢圓,而不是標準的正圓,所以想要精確計算出地球公轉軌道的周長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此外,地球由於受到月球的引力擾動作用,所以其近日點與遠日點的距離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這樣一來導致的就是橢圓軌道的半長軸和半短軸也不是固定的,不過這種變化也不是太大罷了。
  • 地球公轉速度為什麼會時快時慢
    地球繞太陽公轉時的速度時快時慢也是這個道理。我們知道,地球公轉軌道是個橢圓,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當地球從遠日點向近日點運動時,受太陽引力的吸引,就象從坡上往下滑動一樣,把引力勢能轉變成運動速度,因此公轉速度越來越快。到近日點後,地球公轉速度達到最大。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方時、國際日界線、遠日點、極夜)
    圖2 日期的變更3、近日點、遠日點地球公轉的軌道,因此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隨著月份的變化而變化:①近日點:一月初,地球距離太陽最近,此時地球公轉的線速度、角速度都最快;②遠日點:七月初,地球距離太陽最遠,此時地球公轉的線速度、角速度都最慢。
  • 為什麼夏天晚上看到的星星比冬天的多?沒想到是這樣
    今天我們科普的問題是:為什麼夏天晚上看到的星星比冬天的多?滿天繁星閃耀星空,總是讓人們產生無限遐想。自古以來,關於天空人們有很多的傳說。在東方的神話當中,天上住著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以及眾多神仙,還有西方如來諸佛。而在西方的傳說當中,天上是天堂,天堂裡居住著上帝和天使人死後要麼進入天堂,要麼去地下的地獄。這些美好的神話故事,寄寓了人們對天上無限的嚮往。
  • 為什麼地球的運行軌道是橢圓的?
    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一,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的確是橢圓,這是因為地球的運動速度與它所處的位置不匹配。隨著地球軌跡偏離圓周,太陽對地球引力方向不再垂直於地球的運動方向,在地球運動反方向上受到一個引力分力加速度,對地球運動起到減速作用,直到它受到的引力大於它的實際速度對應的向心力,且引力方向與運動方向垂直時,地球停止遠離太陽,開始向太陽靠近(當然隨著遠離太陽,受到太陽的引力也在減小,不過因它的速度下降導致所需向心力也在減小,且減小速度大於引力減小速度,這意味著地球早晚會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再次向太陽靠近
  • 為什麼地球繞太陽轉軌跡是橢圓的,而不是圓?
    地球為什麼會繞太陽轉?嚴格地來說,地球並不是單純的受到太陽的引力繞太陽公轉。而是繞著地球與太陽組成系統的的質量中心而轉動(如果不考慮其它天體的影響)。在近日點時,公轉的速度會比較快,據計算角速度為1°1′11″/日,線速度為30.3千米/秒;在遠日點的時候,地球公轉的速度就比較慢,據計算角速度為57′11″/日,線速度為29.3千米/秒。地球的公轉帶來的現象:比如四季的形成、季節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和五帶的劃分 等等。
  • 中午的太陽看起來更小是距離更遠嗎,那為什麼又更熱呢?
    的確,早晨的太陽看起來又大又紅,中午的太陽看起來又小又白,說它距離更遠吧,為什麼又更熱呢?我們一起來鬧個明白。理論上說中午的太陽比早晚的太陽要離我們更近一些,但看卻起來更小,這似乎有些矛盾,其實這裡面有一些基本常識,說開了就一點也不奇怪。但首先要說明,太陽看起來大小變化和冷熱變化,與早晨中午這點距離變化一點關係也沒有。
  • 地球的自轉、公轉與四季成因和二十四節氣到底有什麼關係?
    地球繞自轉軸的旋轉稱為「地球自轉」。自轉軸比較穩定地指向北天極,自轉一周約23小時56分,稱為一個恆星日。由於潮汐摩擦,地球在100年內自轉大約減慢2毫秒。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旋轉的。天體的東升西落和地球的晝夜更替現象就是這種自轉產生的結果。
  • 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為什麼溫度反而越低?
    那麼,為什麼離太陽距離兩倍於水星的金星會比水星上的溫度還高呢?事實上,水星比金星接收到的太陽熱量(也就是我們說的太陽輻射)要多,但是,導致金星溫度比水星溫度高最主要的原因就出在大氣層上。水星上沒有大氣層,當接收到太陽輻射後,它很難保持住太陽給的熱量,而金星則不同,它有大氣層,而且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達96%以上。
  • 冬天有必要給汽車玻璃貼膜嗎?冬天的紫外線傷害比夏天還要強
    而且車主們多有這樣的認識:夏天給汽車玻璃貼隔熱膜是因為曬得慌,貼膜理所應當,到了冬天,天都凍死人了,哪還用隔熱,就不貼了。首先,大部分車主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但是抱有此種想法的車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實冬天給汽車玻璃貼膜很有必要。以威固隔熱膜為例,其主要的兩個效用有兩種:1.防紫外(99%阻隔)2.隔熱(63-86%)數據來自威固產品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