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幾天,微博上,
「上海名媛」著實火了。
一個叫李中二的自媒體人,
混進了「上海名媛群」,
發現很多平時自詡為「白富美」的女性,
實際卻在「名媛群」裡拼單:
拼單租奢侈品包包,
拼單買奢侈品襪子,
拼單去五星酒店拍照,
拼單消費奢華下午茶,
拼單租賃豪華跑車,
…………
拼了單幹什麼呢?
拍照。
拍了照幹什麼?
發朋友圈,打造名媛形象。
2
有人說李中二這個像虛構。
在我看來,
可能有些情節涉嫌虛構,
但這個現象一定是存在的。
金星直接發了一條微博:
「上海灘真有偽名媛群!」
我看到有網民爆料說:
「打造名媛其實都形成了產業鏈。」
我開始還不信,
於是找了一個知名購物平臺,
輸入「豪車照」,
然後就跳出了上面這些頁面,
從5.99元的炫富實拍圖和文案,
到98元修改朋友圈定位,
再到1599元/人的形象改造約拍,
無論你想裝什麼富,
上面都有人能滿足你的需求。
而且,真有很多人購買,
這說明「偽裝名媛」確實需求很旺。
3
包裝成名媛幹什麼?
當然是想泡富豪或者富二代。
就像這個群的一個名媛說的:
「我今天真的巨倒黴,
開始我盯上了一個戴理察的弟弟,
個子又高人又帥,
但是我去之前沒做功課,
好多畫我不懂,
最後沒搞到手,
後來我又盯上了個戴金勞的弟弟。」
4
知乎和微博上有一個話題:
那些想找富二代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
下面有很多很多回答,
講述自己、朋友和身邊人的經歷。
從這些講述中可以看到,
那些想找富二代的女人,
最後會面臨四種結局。
第一種:富二代根本不鳥。
這些女孩實在是太天真了,
自認為長得好看,
就能夠俘獲富二代的芳心。
可富二代、富豪身邊的美女資源太多了,
你那點姿色真是不算啥。
富二代或富豪找結婚對象,
會綜合考量三個因素——外貌,出身,才能。
他們對後兩者的重視程度,
其實遠遠超過外貌。
所以你以為好看就行了,
其實只能說明你幼稚。
第二種:被玩玩扔掉。
如果你出身一般才華一般,
富豪或富二代願跟你交往,
那他不過就是想玩玩而已,
等新鮮勁兒一過,
人家就會迅速抽身而去。
王思聰換了多少女友了?
至少十幾個了吧。
第三種:做小三。
被富豪或者富二代收為小三,
好吃好喝地養著。
但一般結局會很慘,
不是最後被拋棄,
就是被另一小三所取代。
好一點的結局,
會得到三瓜兩棗的補償。
更多的結局是,
人老珠黃,一無所有。
第四種:被假富豪誘騙。
這幾天,不僅女版名媛火了,
男版名媛也很火。
何為男版名媛?
就是有些男的跟女版名媛一樣,
將自己包裝成富豪或者富二代,
專門誘騙想泡富豪的妹妹。
很多想找富二代的妹妹,
最後都反被男名媛騙了,
既失身又失財,虧大發了。
這四種結局,沒一種有好下場。
一個遭富二代玩弄後拋棄的妹妹說:
「人到了一定年紀終會發現,
人生其實是沒有辦法投機的,
投機取巧暫時取得的一切,
總會以其它代價還回去。
如今夢醒了,照鏡子才發現,
臉上留下的只有歲月和衰老。」
5
我再講一件發生在美國的趣事。
2007年,美國網站Craigslist出現了一則徵婚啟事。
這則徵婚啟事的大意如下:
本人25歲,不僅長相漂亮,
而且談吐文雅,有品位。
我想嫁給年薪至少50萬美元的人。
這裡有沒有年薪超過50萬的人?
我想請教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嫁給你們這樣的有錢人?
我約會過的人中,
最有錢的是年薪25萬,
所以我有幾個問題想問大家:
●有錢的單身漢一般都在哪裡消磨時光?(請列出酒吧、飯店、健身房的名字和詳細地址)
●找異性的時候你們關心些什麼?
●我應該把目標定在哪個年齡段?
●為什麼有些富豪的妻子看起來相貌平平?
●那幫子有錢人到底在哪裡泡妞呢?
●你們怎麼決定誰能做妻子,誰只能做女朋友?
——波爾斯小姐
這個帖子說出了很多女人的心聲,
所以很快就引起了全國性的關注,
最後這個波爾斯小姐,
得到了一個華爾街金融家的回覆:
親愛的波爾斯:
我懷著極大的興趣看完了貴帖,
相信不少女士也有跟你類似的疑問。
讓我以一個投資專家的身份,
對你的處境做一個分析。
從生意人的角度來看,
跟你結婚是個糟糕的經營決策。
拋開細枝末節,
你所說的其實是一筆財貌交易:
甲方提供迷人外表,乙方出錢。
但這裡有個致命的問題:
你的美貌會消逝,
但我的錢卻不會無緣無故減少,
大概率還會一年比一年增加,
而你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
因此,從經濟學的角度講,
我是增值資產,你是貶值資產,
不但貶值,而且是加速貶值。
你現在25歲,在未來五年裡,
你仍可以保持窈窕身段俏麗容貌,
但接下來美貌消逝的速度會很快,
如果它是你僅有的資產,
十年以後你的價值甚憂。
用華爾街術語說,
每筆交易都有一個倉位,
跟你交往屬於「交易倉位」,
一旦價值下跌就要立即拋售,而不宜長期持有——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
聽起來很殘忍,
但對一件會加速貶值的物資,
明智的選擇是租賃,而不是購入。
年薪能超過50萬的人,
當然都不是傻瓜,
因此我們只會跟你交往,
但不會跟你結婚,
所以我勸你不要再尋找嫁給有錢人的秘方。
順便說一句,
你倒可以想辦法把自己變成年薪50萬的人,
這比碰到一個有錢傻瓜的勝算要大得多。
希望我的回帖能對你有幫助。
如果你對「租賃」感興趣,請跟我聯繫。
——羅波·坎貝爾
羅波·坎貝爾這個建議的意思就是:
稀缺資源匹配的也是稀缺資源。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
最可靠的辦法是先讓你自己配得上它。
6
我為什麼要談偽名媛這個話題呢?
其實就是想說說超越年齡的欲望。
記者問導演賈樟柯:
「你覺得當下年輕人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賈樟柯這麼回答說:
「現在很多年輕人,
有太多跨越他年齡段的欲望,
所以充滿了焦慮,
有些人還想去找捷徑。
我想對一些年輕人說,
20歲有20歲的經濟模式,
25歲有25歲的經濟模式,
不要試圖去跨越它。
16歲的女孩,
沒必要因為沒有LV或者迪奧的包而焦慮。」
的確如賈樟柯所說,
中國當下年輕人最大的問題,
就是有太多跨越年齡的欲望。
隨便舉個例子吧,
比如買房。
發達國家首次買房的平均年齡,
基本都在30歲以上,
加拿大是31歲,
義大利是33歲,
美國和英國是35歲,
德國和日本是41歲,
可是中國年輕人呢,
剛剛大學才畢業呢,
就開始想著買房子了,
買不起就焦慮就抱怨。
二三十歲的年紀,
本是最應該埋頭奮鬥的時候,
可中國年輕人卻充滿了遠遠跨越這個年齡段的欲望,
一心就想早成功早成名早成富豪。
有一句話概括得很到位:
「本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卻想要『古稀』的閱歷,
『知天命』的收入,
以及『不惑』的生活狀態。」
要不到怎麼辦?
於是就想尋找捷徑。
可這世界上哪有什麼捷徑啊,
那些想走捷徑的人,
最後不是掉進了坑裡,
就是走了比原路遠得多的彎路。
7
「00後都月入10萬了。」
「煎餅大媽都開豪車了。」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整個社會都在不斷製造焦慮,
催促我們前行。
可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急不來的。
人生不是一場馬拉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跑道和時區,
所以不必急著去追趕別人,
正如詩歌《紐約比加州早三小時》說的那樣: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
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
有人22歲就畢業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CEO
卻在50歲去世
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
然後活到90歲
有人有了孩子卻還是單身
有人結了婚卻等了10年才有孩子
…………
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但其實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你也是
所以,放輕鬆
你沒有落後
你也沒有領先
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自己的時區裡
一切都準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
不要讓任何人打亂你的時間表,
不要身懷遠超年齡段的欲望,
在自己的時區裡做好當下的事情就好了,
正如李宗盛大哥所說: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
你得等他自己熟。
你只管專注地做點東西,
其他的都交給時間。」
8
1932年,北京大學畢業典禮。
胡適上臺做了這樣一番演講:
「有人說:
『出去做事之後,
哪有工夫去讀書?
即使要做學問,
既沒有圖書館,
又沒有實驗室,
哪能做學問?』
我要對你們說:
凡是要等到有了圖書館方才讀書的,
有了圖書館也不肯讀書。
凡是要等到有了實驗室方才做研究的,
有了實驗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決心要研究一個問題,
自然會損衣節食去買書,
自然會想出法子來設置儀器。
至於時間,更不成問題。
達爾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
每天只能做一點鐘的工作。
你們看他的成績!
每天花一點鐘看十頁有用的書,
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頁書,
三十年可讀十一萬頁書。
諸位,十一萬頁書可以使你成為一個學者了。
佛典裡有一句話:福不唐捐。
唐捐就是白白地丟了,
我們也應該說功不唐捐,
沒有一點努力是會白白丟了的。
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
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方向,
你下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葉了!」
我為什麼要說胡適這個演講呢?
其實就是想給年輕人一點小忠告:
少去跨越那些超越年齡段的欲望吧,
二三十歲的年紀,
正是最應該吃苦最應該奮鬥的時候,
不要在最應該吃苦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不要在最應該奮鬥的歲月選擇了偷懶。
最後,將餘世存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年輕人,
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
而非焦慮時光。
你做三四月的事,
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你只要專注地做好了你該做的事,
該來的總會來的,該有的總會有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