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新華社《半月談》雜誌披露的一起離奇案件,讓輿論震驚,將其形象地稱為「紙面服刑」。
「紙面服刑」15年
這起離奇案件的主人公,是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的巴圖孟和。1992年,未滿18歲的他因口角捅死了被害人白某,次年,他被判故意殺人罪,獲刑15年。
然而判決生效後,進監獄前他就申請了保外就醫,直到2007年辦理「刑滿釋放證明書」,中間一天牢都沒坐過。接下來,巴圖孟和搖身一變,成為當地的會計、當選村主任、矇混入黨,甚至當選旗人大代表。
直到2017年,他因為在擔任村主任期間涉嫌貪汙犯罪,被陳巴爾虎旗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2018年,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但法院注意到他此前所犯故意殺人罪並未服刑,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5年。
誰該負責?
報導發出同一天,案件發生地--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政法委透露,已經聯合公檢法三方、紀委監委以及陳巴爾虎旗有關單位 就該事件展開調查。工作人員表示,故意殺人案卻沒有服刑的問題,在2018年判決貪汙案時就加以考慮了,但對於當事人為何能成功辦理保外就醫、並持續這一狀態15年等細節問題,當地正在調查中。
在特約評論員白宇看來,僅補上刑期並不足以體現公平正義,當年在醫療鑑定、公安機關審批等流程上均存在疑點,事件發展到現在,每一個環節上的相關負責人都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多年來,被害人白某的母親韓傑一直四處奔波、反映巴圖孟和的情況。她透露,紀檢監察部門已經對一些責任人立案調查,但當年的保外就醫手續等關鍵證據「不翼而飛」,追責工作難以深入推進。
如何堵住漏洞?
值得注意的是,「保外就醫」屢屢被一些罪犯利用,出現了「一保到底」或「保而不醫」等現象。
去年引發輿論關注的「孫小果」涉黑案,孫小果父母就是在其第一次犯案後,通過偽造病歷幫助其非法保外就醫。正是在這一期間,孫小果又接連犯下了強姦罪、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等罪行。
近年來,各地特紛紛開展行動堵住這一漏洞,2015~2017年,江蘇省內法院就駁回了超六成的保外就醫申請。
白宇表示,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目前此類新案發生的概率很小,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應該更多關注那些舊案,主動去尋找、發現有無疑點,執法機關要跟蹤保外就醫人員的健康情況,一旦符合要求就應該及時重新收監。
同時,要抓出那些假「保外就醫」案背後的保護傘,這些保護傘可能仍然在某些案件中發揮著惡性的作用,因此要堵住這一漏洞打掉保護傘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