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數學院天才效力美國,我們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呢?

2020-08-01 小君道歷史

眾所周知,在自然科學當中數學是最基礎的學科。數學人才是國家建設的基礎,是國家興盛強大的基礎力量。為了給國家培養足夠的數學人才,我國教育部門對學生的數學能力的發掘與栽培非常重視,我國大學普遍都設有數學專業。

著名學府北京大學,其數學學院被世人尊稱為「第一學府第一系」,為數學領域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這些數學天才為數學領域、為國家所做出的貢獻如天上的繁星一般,璀璨奪目。

在最近的阿里數學競賽中,北大數院的數學天才又一次受到矚目,那就是北大數院14級本科生張鉞,他在這個競賽中已經是第二次獲獎了。在阿里數學競賽中,來自全球5萬數學愛好者齊聚一堂,爭奪4個寶座,其含金量可見一斑。不得不說,數學天才這個稱號,張鉞當之無愧。

北大數學院天才效力美國,我們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呢?

但是,這位數學天才,卻選擇了留在美國,為美國效力,這讓我們不得不產生了一個疑惑,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讓這樣一位的北大數院天才,選擇了效力美國?為什麼我們總是留不住人才呢?

數學天才張鉞

張鉞於2014年被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專業錄取,並在大學期間碩果纍纍,參加了各種數學競賽,獲得了各種獎牌。

大學期間,張鉞獲得了2014-2015學年和2016-2017學年的年度國家獎學金與北京大學唐立新獎學金,並在2017年的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中獲取高年級組的一等獎,也為全國的第一名。

北大數學院天才效力美國,我們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呢?

在2017年的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中,獲得了幾何個人賽銀牌和團體賽金牌。在2017年的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了數學建模H獎。同時,張鉞獲得了2016-2017年度的北京市三好學生、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以及北京大學創新獎。

畢業之後,張鉞去了美國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位,並以其出人的智力和數學能力,在兩年之內就完成了博士研究生的學業。

但是,張鉞博士生畢業之後,卻並沒有選擇回國,而是選擇留在了美國發展,據說年薪高達6位數美金。

這個現象在北大數院的數學天才們當中並不少見。比如說張偉、朱歆文、許晨陽等北大數院比較出名的數學天才,他們如張鉞一樣,幾乎把全球範圍內的數學獎項拿了個遍,其獲得的學術成就讓世界矚目,然而這些人在美國深造之後同樣選擇了留在美國,跟張鉞一樣,選擇為美國效力。

北大數學院天才效力美國,我們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呢?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呢?為什麼中國培養的人才,最後都選擇了去為美國效力?難道國家每年給北大清華的撥款,是為了給美國培養人才的嗎?

為了讓人才留住,為了吸引人才回國,我們要究其原因,追根究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拔草除根。那麼,如何才能吸引這些人才,留住他們呢?

消除「論資排輩」

論資排輩在我國用人機制中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必須得到改變。

世界上的人才正在逐漸年輕化,90後開始逐漸「主導」這個世界。90後的特點是什麼?90後是追求自由,追求平等,追求自我個性的一代。他們敢拼敢闖,不怕辛苦,不怕孤獨,就怕條條框框的陳年舊規束縛住自己自由的思想。

北大數學院天才效力美國,我們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呢?

對於這些潛移默化形成的用人機制,論資排輩的思想,必須得到改變。工作中升職加薪不能只出現在資歷老的員工中,「前輩」這個稱呼也不能只存在年紀大或者資歷低的人身上。

大學教師裡,只要是能力特別突出,就有機會被破格提拔為教授;天賦異稟,能力突出的師弟師妹們也能被尊稱「前輩」。

只有破除這些條條框框,才能夠讓人才得到更大的發揮空間,才會留住更多的人才,才能吸引人才回國效力。

薪資保障

任正非說過,華為員工都不是人才,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

其實對於張鉞他們來說,美國吸引住他們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薪資。年薪六位數的美金,放在誰身上誰都會動心。所以我們要提高人才的薪資待遇。

北大數學院天才效力美國,我們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呢?

在薪資上有了保障,生活有了保障,不再愁吃穿用度,除了可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回國之外,同樣可以使人才不受其他的幹擾,不用為生計發愁,可以使他們更多的專心在所研究的領域,做出更多的貢獻。

錢是死的,人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能做出的貢獻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所以為了能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回國效力,要提高薪資待遇,不計一切代價留住他們。

創造「乾淨」的學術環境

對於有些人才來說,錢財在他們眼中並不重要,對於他們來說,重要的可能是一個良好的,能夠專注於自己研究的學術環境。

北大數學院天才效力美國,我們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呢?

在如今的學術圈中,還存在著學術造假的行為,這對於那些真正專注於自己的研究,並擁有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人來說,是非常的不公平的。

試想一下,自己辛辛苦苦研究了一年多,甚至幾年的東西,終於得到了成果,能夠進行發表,而有些人呢,打著做學術的名號,實際上利用各種手段輕而易舉剽竊他人的成果,或者是虛構一個成果。這對那些熱愛自己研究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很沉重的打擊。

所以,要淨化學術環境,嚴厲打擊、抵抗學術造假行為,為人才創造舒適的研究環境。

人才之間的比拼,才是真的勝利

對於數學天才張鉞留美國效力這件事,有人謾罵有人反省。有人指責那些天才們,享受完祖國給他們的資源,卻跑到了他國效力,實在是讓人痛心;卻有人反省,中國現在的環境當中還存在著哪些問題,美國有哪些吸引的地方,才讓那些天才不惜離開家鄉,遠赴他國。

在未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將會是科技之間的競爭,所以我們要留住科技人才,同時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來我國發展。而對於那些已經留在異國他鄉的人才,比起謾罵,我們更應該做的事情是,想方設法把他們吸引回來,並留住他們。

中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幾千年來人才輩出,我們從來都不缺人才,但如何留住他們,如何讓他們紮根土地,為中國效力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相關焦點

  • 繼北大許晨陽後,又一位數學天才留在美國,我們為何留不住他們?
    獲得2017年度北京三好學生、北大2017「學生年度人物」。可以說是絕對的天才少年。後來,張鉞憑著優異的成績去美國攻讀博士,而且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博士畢業了,博士畢業後,留在美國,據說年薪是6位數的美金。
  • 北大天才前往美國支教,臨走前留下三句話,引起國人深思
    清華、北大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最頂尖的學府,多少年來,千千萬萬的學子為了進入這兩所大學而埋頭苦讀,有多少學者希望從這兩所大學出去報效祖國。但有點遺憾的是,這兩所大學每年培養出來的人才有很大一部分出國留學而不願意回國效力。其中,北大天才許晨陽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 北大畢業的24歲數學天才,赴美國攻讀博士,夢想為祖國培養人才
    這位北大數學天才,暫時還是留在美國 前段時間,第二屆阿里數學競賽落幕,全球5萬人參賽,只有4人獲得金獎,獲得金獎的都是國外名校學生。
  • 北大數學天才張鉞遠走美國,為何人才留不住
    在外人眼裡,北大數學系都是天才的歸宿之地,這裡都是頂尖的高智商人才,同樣對於北大的學生來說,北大數學系也是一個可怕的地方,被稱之為北大瘋人院。,北大的數學系也成為了人才的搖籃之地。這個曾經讓人為之羨慕的北大95後頂尖數學天才,成為了又一個出走美國的高級知識人才。我們或許會遺憾,更會不能理解張鉞在博士之前一直都是在我國接受教育,同時他還包攬了國內的各種數學獎項,可為何最後卻抵不過2年的博士學習呢?
  • 北大培養出來的四位數學天才,如今全在美國搞科研,實在讓人心酸
    北大培養的四位數學天才,如今全在美國搞科研,實在讓人心酸。 我們從各種渠道也曾了解,清華北大的留學生只要去往了國外,回到國內的人才是很少的,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留在國外繼續工作生活,也就是說我國最高學府培養的人才最後都為國外做了嫁衣,許多人留學以後都服務別的國家
  • 「北大天才少女」田曉菲、黃思路,為什麼全部嫁給了美國人?
    「北大天才少女」田曉菲、黃思路,為什麼全部嫁給了美國人?前言:「此去應多羨,初心盡不違。」是鄭谷在其《送徐渙端公南歸》中留下的名句。「飲水思源」是我們小時候就學過的,但祖國辛辛苦苦培養的兩位北京大學才女,卻雙雙入了美國籍,還嫁給了美國人,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黃思路一、黃思路提起北京大學才女,便不得不提曾經北京大學的風雲人物,現在卻讓被大人閉口不談的——黃思路。
  • 高考666分的北大數學天才,留在美國金融公司,網友:咋不回國
    對比北大的數學天才張鋮,卻是已經博士畢業,而且入職頂級對衝基金公司Citadel Securities,買了一臺奧迪a5,這人和人之間不對比就沒有傷害。網友評論:厲害確實是非常的厲害,不但優秀還長得帥,但是這樣的人才為啥不回國,為我們的GDP做貢獻?
  • 清華計算機預定「三巨頭」,齊聚麻省理工,培養人才卻留不住人才
    文/郝老師清華北大是中國最高學府,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高校,清華北大並不是那麼好考的,1萬個考生中,也沒有1個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對於河北這樣的教育強省來說,600分以上的考生有3萬多名,700分都考不上清華北大。但某方面超優秀的天才卻不想去清華,對於他們來說清華從來都不是最終的選擇。
  • 4位被北大重點栽培的數學天才,如今在哪發展?
    4位被北大重點進行栽培的數學天才,現如今竟然齊聚美國,沒有一個願意回國效力,這難道就是所謂的辛辛苦苦為他人做嫁衣嗎?4位被重點栽培的數學天才齊聚美國但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一個特別嚴重的現象,那就是很多從清華北大出來的人才,在去國外進一步深造之後,多數都不願意再回國效力,舉個特別典型的例子,4位被北大重點栽培的數學天才,許晨陽、朱歆文、張偉以及惲之瑋
  • 北大最有名的3位數學天才,都紛紛出走美國,這是為什麼?
    毫無疑問,中國每個有數學天賦的學生,都會在北大的數學系有過一段求學的時光。從恢復高考開始,北大的數學系就一直致力於培養數學天才,並且打造成為北大的一張王牌,在世界的數學舞臺上都享有聲譽。北大的數學系培養出來的人才,非常的多。但是,筆者查看相關的資料後發現,北大的數學天才,在完成學業以後,都會到國外留學,最終成為國外名校的教授,卻不回到中國服務。
  • 為什麼清華北大不再是心之所向?網友:人才留不住好的教育也沒用
    清華北大曾經是多少學子的夢想,幾乎每位學生從小到大都為之奮鬥、為之努力,將能夠去這兩所高校作為自己平生最驕傲的一件事。但隨著時代的逐漸變化,到了現在清華大學卻不再是眾人的夢想,不再是眾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究竟是為什麼呢?
  • 清華北大學生出國後,大多數選擇留在美國發展,卻不願意回國效力
    最近在網上很多很多網友在批判北大、清華生畢業出國後,為西方國家尤其是為美國打工效勞,而不願意回國效力。祖國培養了他們多少年,到頭來白眼狼,沒有一絲愛國心,不願意歸國效力,獻身祖國的建設和高科技發展。以我之間,這事情還不能一味責備這些學生沒有愛國心,也不能僅僅批判北大、清華學校的思想教育問題。
  • 北大4位數學天才,先後獲得「科學界奧斯卡」,卻在美國搞科研
    而在「雙一流」建設中,清華北大作為我國頂尖學府,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學術地位、影響力、綜合排名等都在世界前列。不過,我們也注意到,清華北大每年培養的畢業生選擇出國深造的也不在少數。比如北京大學,2018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校本部畢業生共計2693人,出國留學就有817人。
  • 北大的恥辱,物理神童哈佛畢業後,為何選擇留在美國
    「有一年我去北大講演,一個學生很驕傲的告訴我說:老師,您知道我們北大在美國留學生數量佔比多少嗎?佔比十分之一。藐了我一下:老師,你們南開大學有多少?」「我們南開當然不如你們北大多了,緊接著我話鋒一轉,請問,你們回來的有多少?他傻了,說不好意思回來不多。」「那就是你們北大的恥辱!」
  • 北大「黃金一代」數學天才,任教六年後出走美國,怒扔三句話
    而我們本篇內容則講到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其後來的行為讓人們感慨不已。2000年前後,是北大數學系人才輩出、光榮歲月的日子,甚至後來被人們稱之為「黃金一代」,其中名氣最大的要數許晨陽了。作為國內土生土長的數學天才,許晨陽是典型的80後,年僅18歲就考上了北京大學的數學系,大學期間成績優異,優異到令人只能望其項背的地步,不僅提前一年本科畢業,還只用了2年的時候就拿到了北京大學研究生學歷。在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博士學位後,他在美國的數學界已經是小有名氣的天才了。
  • 北大最有名的三大神童,全是數學天才,每一位都讓人仰望
    能夠進入北大讀書的學生,在高中時期基本都是學校的頂尖學霸,都是萬裡挑一的人才。這群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學霸,匯聚在北大,還需要進行學霸之間的競爭。在很多人看來,能夠考上北大,就已經是天之驕子,讓人仰望。但是,在北大的學生看來,數學院的那群天才學生,才是真的讓人仰望。在北大所有的學院中,數學學院無疑是最厲害的一個學院。
  • 清華北大:為什麼我們今年財政撥款少了18億?請給我合理解釋
    眾所周知,大學裡的一些科研項目都是國家財政撥款支持的,學校根本不需要自己花錢,還可以賺錢學生的學費錢。每年國家給予高校的財政補貼數額巨大,今年國家財政給予高校的補貼有所改變,為什麼會這樣呢?
  • 清華北大在給美國做「嫁衣」?北大數學天才說出3個「無可奈何」
    北大清華作為我國最頂尖的兩座學府,是很多學子心目中的學校,是很多人嚮往的象牙塔。但是近年來,網上關於清華北大的批評愈發的多了起來,很多人都說,每年國家花費巨資培養的人才,大多都跑到了國外去,仿佛北大清華就是專門為美國培養人才的地方。
  • 天才少年加入美籍,100萬留學生卻回國25萬,我們為留不住人才
    中國人才流入美國2006年哈佛打破百年建校的規矩,博士生不能繼續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允許尹希留校做研究,歷史上,中國經歷了長期的人才流失,擁有美國博士學位的中國學生比其他國家的學生更傾向於留在美國,尹希加入美國國籍並非個案。張偉、朱歆文、許晨陽,這是數學天才。莊小威,物理天才,他們無一例外的都長期留在了美國。
  • 北京大學又一名數學天才少年效力美國,他為啥不回國效力?
    這種人才的流失現象令人痛惜。當今各國之間的比拼,說到底是人才和科技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更是處於核心位置。而這也是為何人們看到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畢業生留在海外後感到非常不痛快的原因。而就是這麼一位數學天才少年,2018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後,就選擇了去國外深造。而在取得最高學位博士後,他更是直接留在了國外,拿到了優厚的薪水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