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最頂尖的學府,多少年來,千千萬萬的學子為了進入這兩所大學而埋頭苦讀,有多少學者希望從這兩所大學出去報效祖國。但有點遺憾的是,這兩所大學每年培養出來的人才有很大一部分出國留學而不願意回國效力。其中,北大天才許晨陽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許晨陽是北大數院的驕傲,也是我國數學界最出色的青年數學家之一,這位天才數學家在美國學成後回到祖國,想為祖國貢獻自己一份力量。但六年後,許晨陽選擇離開中國,前往美國普林斯頓任教。許晨陽在離開中國時留下了三句話,句句令國人深思。
第一句:學術造假嚴重,造假成本太低
對於許晨陽所說的「學術造假」應該是他在學習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以許晨陽的資歷聲望,在數學界,即使有人造假也撼動不了他的地位。
第二句:學風浮躁,做學問是為了發財,為了出名,甚至為了升官。
許晨陽所留下的第二句話真的很現實,反觀現社會,很多學者讀書是為了升職、加薪,他們勤學苦讀就是為了將來有好日子過,但北大這位天才表示對這種現象非常心痛,在許晨陽看來,讀書是為了更進一步深化自己,為了在學術界有新的發現、有新的突破。也許就是因為許晨陽對學習這種熱愛,讓他不能接受這種普遍的學習現象吧?
第三句:論資排輩現象嚴重,資深學者在如何使用經費上花時間,年輕學者在申請經費上花時間,一邊花不完,一邊沒得花。
顯然,許晨陽的第三句話深入切中時弊,這的確是我國當前學術界存在比較大的一個問題,許晨陽在走前留下的這句話也是很苦心啊!實不相瞞,不僅是許晨陽對學術界這種現象痛喜,小編對這種現象也是深惡痛絕。
以許晨陽在北大的學術地位,科研經費對他來說不是什麼問題,北京大學給他的特殊待遇也是很令他滿意,那許晨陽為什麼還要忍心再次拋棄祖國呢?這其中有兩個很主要的原因。
第一:學生的學習氛圍達不到他的教學環境。國內大學,教學體系自成一套,照本宣科是常規操作。很多大學生在上課時間划水,不選擇認真聽課,這其中包括他教的學生。曾經有一位北大數院的學生說過,當時不知道許教授這麼厲害,要不然就不會上他的課玩手機了。作為數學院的學生居然不知道許教授,這位學生的話的確讓人相當無語。
當過老師的一定會有這種體會,當你在講臺上很認真地講課時,下面的學生完全不在狀態,這種經歷或許也只有老師能夠體會到了。在北大,許教授也是遇到過這種情況,這樣的學習氛圍讓許晨陽相當失望,很顯然,這不是許晨陽所期望的教學環境,這和普林斯頓完全不在一個等級。
第二:幾乎找不到人和他探討學術問題。在北大,許晨光多次表示找不到好友和他探討學術問題,在他接觸的很多北大學者都是奔著房子、車子去的,思想無法和自己學術的思想融為一體。因此,許晨光在北大的那些日子幾乎是孤軍奮戰。而許晨陽表示在普林斯頓隨便都能找到一個人陪你聊學術,聊到你懷疑人生的那種。的確,在普林斯頓隨便找個人都有可能是諾貝爾獲獎者,他們對待學術毫無架子,也很喜歡與人探討學術。
對許晨陽來說,數學就是他的命,只有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討學術才是他想要的,而他想要的學習氛圍和環境都是目前國內學術界最缺乏的兩樣東西。這我們就不難想到為什麼許晨陽選擇離開祖國,前往普林斯頓了。
許晨陽所說的3個問題確實存在,那麼如何改變國內這種現象,對學術界來說,真的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下方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