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壟斷!中國在兩個晶片領域取得突破,國產光刻機有望突破5nm

2020-12-18 騰訊網

文 | 考拉科技館 排版 | 考拉科技館

原創文章,禁止搬運,違者必究!

晶片,是當今中國最大的「心病」。

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晶片的自給率僅有15%,光進口晶片,中國每年就要花掉3000億美元。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近年來國家頻頻出資,對中國半導體企業進行扶持,而最近的一次扶持,就發生在今年7月。

據國內媒體報導,為了建設「東方芯港」,構建全品類及全產業鏈的集成電路綜合產業基地,不久前國家向上海新片區晶片製造項目投資了1600億。

或許有人還不清楚,上海是我國明星半導體企業的集結地,像華為海思半導體、紫光展銳等中國知名半導體企業,均位於上海。

有海外媒體曾這樣評價上海,如果中國能孵化出國際頂尖半導體企業,那麼其孵化地,必定是在上海。

中國在兩個晶片領域取得突破

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中國芯的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特別是近一兩年,由於美國不斷加大對中國企業的晶片封鎖,很多中國半導體企業都產生了強烈的緊迫感,並開始加大對晶片方面的研究力度。

而在美國的「鞭策下」,近期「中國芯」相繼傳來打破歐美壟斷的好消息!

7月9日,據中工網報導,國內的威科賽樂公司成功研發出中國首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D感測VCSEL晶片。據悉,此前在VCSEL晶片領域的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手中,中國如果想擁有這類晶片,就必須花高價向歐美國家採購。

而現在,隨著威科賽樂公司成功研發出國內首顆VCSEL晶片,標誌著中國已經打破歐美技術壟斷,在半導體領域更進一步!

除了在VCSEL晶片領域取得突破,打破歐美壟斷外,中國在毫米波晶片領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介紹,南京網絡通訊與紫金山實驗室已經成功研製出CMOS毫米波晶片。

跟VCSEL晶片類似,此前在毫米波晶片領域,中國的技術也是幾乎為零,想使用毫米波晶片,就必須花高價向西方購買,重點是有時候還買不到,而現在,在我國科學家的努力下,中國終於打破歐美壟斷,可以生產毫米波晶片了,這是一個重磅好消息!

中國光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雖然中國分別在VCSEL晶片領域、毫米波晶片領域取得突破,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因為在晶片的生產環節,中國還是處於落後。

當下的中國能自產的光刻機為90nm,而世界的光刻機發展已經來到7nm甚至是5nm,毫無疑問,在光刻機方面,中國差世界太多了。

不過,我們也沒必要太過消極,本月(7月),中科院傳來一個好消息,中科院科學家已經成功開發出新型的5nm雷射光刻技術,打破了荷蘭ASML公司所說的7nm以下的晶片工藝都需要EUV光刻機的言論。

有權威專家指出:在5nm雷射光刻技術出現後,中國的光刻機將有望突破5nm!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光刻機的最大難點,就是找到合適的光刻方案,當初荷蘭的ASML公司為了找到最佳的光刻方案,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後找到紫外光,然後才一舉研發出最頂尖的EUV光刻機。

而現在,中國找到了雷射光刻方案,這意味著,中國已經成功踏出了研製出5nm光刻機的第一步,如果後續能夠繼續取得突破,那麼中國的光刻機確實有望突破5nm。

總結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說過這樣一番話: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就像一根鞭子,在不斷鞭策華為前進,並幫我們找到不足,讓我們變得更好,我真的要感謝川普。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何止是對華為起到積極作用,川普的打壓,對整個中國科技企業,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如果川普沒有打壓中國科技企業,或許一些中國科技企業還在做著科技無國界的美夢,不思進取呢,大家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科技自媒體撰稿人,只聊科技,關注我,了解更多科技資訊!

相關焦點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因為在光刻膠產業有著極大的話語權,所以不少國家都要選擇與日本合作,進購光刻膠。日本長期維持對光刻膠的壟斷,但中國企業傳來好消息,突破了關鍵晶片材料,打破壟斷。
  • 中科院公開發聲:打破ASML5nm光刻機壟斷,這是誤讀
    一臺光刻機10萬個零部件,普通的汽車也只有幾千個零部件。相差的不是一點兩點,尤其是高端EUV光刻機,ASML每年的產量都十分有限。用EUV光刻機才能夠製造5nm晶片,所以一臺5nm光刻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聯繫到中科院要布局光刻機,把光刻機,晶片等技術列為科研清單,讓國內一眾民眾歡呼雀躍。
  • 官方回應:中國突破ASML壟斷,可以不用EUV造5nm晶片了?
    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發布的一項研究進展顯示,該團隊開發的新型5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取得了突破,在過去的半年裡,這條新聞以各種形式和標題被傳播,如「打破ASML的壟斷」、「不用EUV光刻機就能造成5nm晶片」 最近,相關專業人士紛紛回應:真的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 國產5nm刻蝕機過臺積電驗證!光刻機也要來了?
    本土5nm刻蝕機獲大突破 雖打破壟斷但仍前路漫漫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刻蝕技術並不如光刻機那般「高貴」,但刻蝕在晶片的加工和生產過程中同樣不可或缺。所以,在晶片的整個生產工藝過程中需要先用到光刻機,然後才用到刻蝕機,接下來重複地使用兩種設備,直至完整地將設計好的電路圖搬運到晶圓上為止。   但在過去,由於大陸並不具備可量產半導體刻蝕設備的能力,基本上都是依靠進口,而美歐等國為防止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進步,多年以來一直對該領域實行技術封鎖。
  • 拿下多項5nm光刻技術,華為等也入場,國產5nm光刻機有戲?
    但EUV光刻機產能有限,多數都是被臺積電拿下,三星也處於緊缺狀態,其它廠商想買也比較困難的。簡單說就是,沒有EUV光刻機,暫時就無法量產7nm晶片,而7nm以下的晶片主要用在手機等行動裝置上,需求又很大。所以,用戶都很關心,國產5nm光刻機是否有戲?
  • 首臺5nm刻蝕機成功研發!國產芯進一步突破有望,供貨臺積電
    對於晶片的發展,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清楚,從最初24nm、16nm到現在的7nm、5nm工藝製程,晶片性能越強大,晶片的製造工藝就越難,目前,國內的晶片工藝製程很多取得進展,其中便有兩大因素:第一就是光刻機,我國在半導體晶片代工上缺少EUV光刻機,光刻機是晶片的製造核心之一,目前,國內並沒有高端光刻機的存在
  • 中科院5nm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看研發者是怎麼說的
    眾所周知,今年7月份的時候,網上傳出一則重大消息,那就是中科院發布了一篇文章《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這篇文章介紹了中科院團隊研發的一種新型的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 國產晶片界再次「破冰」,193nm光刻膠技術,打破美國、日本壟斷
    晶片說白了就是「沙子」,竟然比原油還要貴,這就是技術性壟斷;不僅僅是晶片,那很多晶片材料都是技術性壟斷,比如光刻膠,這一點日本和美國玩得6,基本上都被壟斷了。不過最近國內的晶片製造技術再次「破冰」——南大光電在193nm(nm是納米,長度單位,1釐米等於1百萬納米)光刻膠技術取得突破。
  • 5nm!國產巨頭邁出光刻領域關鍵一步,全球晶片行業將迎來巨變
    光刻機成中國晶片自主路上的藩籬在這個科技智能時代,小小的矽基晶片堪稱是「大腦」一般的存在,據統計,我國去年晶片半導體等領域的進口值達到了3400億,可見晶片的重要性,不過這也表明,我國自主生產晶片這方面相當薄弱。
  • 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納米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
    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5 nm Nano gap Electrodes and Arrays by a Super-resolution Laser Lithography)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研發的新型 5 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 國產晶片的2個好消息:復旦教授突破關鍵技術,EUV光刻機也有新進展
    前段時間,中科院宣布率先研發出8英寸碳基晶片,為國產晶片產業的「彎道超車」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新型的碳基晶片相較於傳統的矽基晶片,具備更佳的穩定性,並且不需用到ASML最頂級的EUV光刻機便能生產。這個突破對於被卡在光刻機方面的我國來說,無異於是一個極好的消息。
  • 中國蝕刻機突破,從65nm到5nm,臺積電也離不開!
    華為晶片被美國斷供之後,大家也是希望中芯國際可以協助華為代工晶片,可因為光刻機技術受限,中芯國際目前僅僅只有14nm技術,顯然無法滿足華為更高端晶片述求。華為手機早在一年前就已經用上了7nm晶片,2年前用的是10nm的麒麟970,如果回過頭來用14nm晶片,這將在技術上落後給三星蘋果一大截!
  • 國產光刻機突破22納米,「中國芯」正加速前進
    「晶片」一詞在最近這段時間可謂是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很多人都在問,我們什麼時候就能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高端光刻機?要想衡量晶片製造技術,就要看晶片能在多長波段的光線下刻製成電路,如果波長小的話,晶片也就會小,那麼同樣的體積,就會產生出更高的效能。有一好消息是,我國的北鬥三號晶片目前已經成功突破了22納米的限制,它所配套的上海微電子技術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製出了22nm的光刻機。
  • 荷蘭媒體:中國光刻機已經突破7nm,先進的不像是中國能發明的
    多年以來,半導體技術一直都是我國比較薄弱的一項技術領域,不管是半導體材料還是晶片製造或者是半導體的相關設備,我國都是比較欠缺的,原本華為在晶片上面的突破讓我們看到了國產半導體崛起的希望,但是美國的做法讓我們更加意識到半導體技術缺失的嚴峻性。
  • 中科院研究員說出5nm光刻技術的真相,華為能創造奇蹟嗎?
    中科院說出5nm光刻技術的真相,華為能創造奇蹟嗎?都知道,為了打壓華為,美國不惜修改產品出口規則,限制臺積電與華為開展合作,導致海思晶片面臨成為絕版的危機。業內傳聞,為了解決晶片製造問題,華為正計劃進軍晶片製造領域,試圖實現晶片設計製造全流程的獨立,擺脫被美國卡脖子的情況。
  • 國產光刻機背後的希望
    芯東西挖掘國產193nm ArF浸沒式DUV光刻機背後的研發故事,發現除了國產光刻機龍頭上海微電子,其他5家「低調」的企業亦承擔了重要角色。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全球範圍內疫情肆虐等種種因素,為國內半導體產業鏈開啟了「hard」模式。其中,光刻機被「卡脖子」的問題,既是國產半導體產業的遠慮,更是近憂。
  • 5nm蝕刻機獲臺積電認可,打破西方技術壟斷
    目前,對於國產晶片已經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但對於晶片領域生產的過程有兩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光刻機,其次就是蝕刻機,光刻機相信很多人都清楚,而臺積電的光刻機也是極其的出名,臺積電擁有頂尖的光刻機技術,所以臺積電才能成為全球最大晶片工藝代工工廠。
  • 國產光刻機現狀:沒有5nm,現在仍在用180nm
    前段時間,關於中科院「突破ASML的壟斷」、「不用EUV光刻機就能造5nm晶片」的消息刷屏了,很多網友對此興奮不已認為國產光刻機、高端晶片這下有救了,但事實上真有那麼簡單嗎?中科院研究員也澄清了5nm光刻機技術是誤讀,首先中科院這次研發的5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主要是用來製作光掩模,而光掩模雖然重要,但也只能稱做一個晶片的「模版」。
  • 國產刻蝕機的崛起,打破日美的壟斷,耗時11年從65nm到5nm
    在TOP 15中來自美日的企業,便佔據了15席,反映出美日企業對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壟斷。這讓我國晶片製造業的關鍵,掌握在他國手中。 不過,近年來中國大陸企業厚積薄發,逐漸展露頭角。去膠設備、刻蝕設備等,國產化率已經超過20%。其中,刻蝕設備的突破尤為關鍵。
  • 中國芯傳來捷報,國產光刻機打破技術封鎖,沒有ASML照樣獨立自主
    目前,包括華為海思、紫光展銳都實現了獨立設計晶片架構,但是晶片製造環節,尤其是對工藝製程要求較高的晶片,卻一直都需要依賴於臺積電,畢竟從現階段來看,只有臺積電才能獲得荷蘭ASML公司的高端光刻機,要知道,光刻機作為晶片製造環節的核心部件,在缺乏了光刻機設備後,晶片也只能依附在圖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