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後來的劇情裡,蕭燕燕放下了個人小愛,心甘情願做起了耶律賢的皇后,專心輔佐起了耶律賢。
說實話,那一段劇情裡,我特別心疼韓德讓,心疼他的愛而不得,心疼每天不得不面對曾經的愛人還有奪走自己愛人的情敵,而且在這場愛人爭奪戰中,他根本都沒有翻盤的可能。
因為故事發展到這一步,聖旨已下,皇后已封,如果韓德讓還為個人小愛跳出來的話,別說耶律賢,也許蕭燕燕這個舊愛都沒辦法接受。
不是不愛,而是這個時候如果朝局再起動蕩,別說愛情,能夠保全性命都在兩個之間,更何況,糾結在這段感情裡的三個人都有一個共性——在他們眼裡,除了兒女情長之外,還有整個大遼天下。
當然,他們的這份胸懷,我們這等小人物是絕對理解不了的。
依稀記得,當初蕭燕燕雖然因為不得已的緣故嫁給了耶律賢,但是進宮的時候,曾經那個笑靨如花的姑娘早就化身成了行屍走肉。
再看到後來冷靜睿智的蕭燕燕,反差實在太大了一些。
雖然不是劇中人,沒辦法對蕭燕燕的心理感同身受,但是在我的直覺裡,蕭燕燕絕對不是一個貪圖名利富貴的女子,她之所以願意接受耶律賢,為他生兒育女,輔佐他成就帝王功業,並非僅僅是因為一紙聖旨,而是耶律賢用自己的努力真正打動了她。
如果我們拋開耶律賢起初的橫刀奪愛和後來的愛上玉蕭,耶律賢其實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結婚對象(純屬個人觀點,不喜請輕噴)。
02
大婚當夜,蕭燕燕始終板著一張臉,就像一個工具人一般。
看得出來,在這個問題上,耶律賢內心還是有些愧疚的。所以那晚,他擔心蕭燕燕害怕,就坐在床前陪著她。
因為心中充滿怨氣,所以就算兩人是君臣加夫妻,但是蕭燕燕在面對耶律賢的時候,卻是一點都不客氣,直接告訴他他們之間只有君臣之禮,而無夫妻之情。
誠然,正如蕭燕燕所說,就算耶律賢要她侍寢,她也不會拒絕。但是耶律賢沒有這麼做,告訴蕭燕燕自己願意等之後,就離開了,把房間留給了蕭燕燕。
如果耶律賢只是一個普通人,這樣做很正常,但是作為一國君王,還能做到這一步,無論他對蕭燕燕的感情是不是真的,但是我們都能肯定一件事,他是真的在意蕭燕燕的感受(當然,蕭燕燕嫁給韓德讓這件事除外)。
仔細想來,事情鬧到這個地步,除了人為因素外,還是因為耶律賢的出場時機不夠巧——我曾設想過,如果先出現在蕭燕燕生命裡的人是耶律賢,她很可能就會喜歡上這個隱忍而胸懷大志的男子。
但是現在他橫刀奪愛強娶了蕭燕燕,雖然為後續的故事做好了鋪墊,但是因此搞得三個人都不痛快,卻是實錘了。
當然,耶律賢也知道要得到蕭燕燕的真心,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所以大婚之後不久,他馬上就跟蕭燕燕說清了自己的計劃,想要爭取蕭燕燕的支持。
雖然在這一節劇情裡耶律賢有些綠茶,但是我想,就算不是這樣橫刀奪愛的婚姻裡,能夠像他這般尊重另一半的,估計也不多。
03
有人說,《燕雲臺》的故事跟《長安諾》有幾分相似,耶律賢跟蕭承睿面對另一半的時候,同樣充滿了心機。
但是個人認為,在這個問題上,耶律賢卻是比蕭承睿要好得多。
《長安諾》裡,蕭承睿為了讓賀蘭茗玉吃醋,納了賀蘭綰音;《燕雲臺》裡,耶律賢為了刺激蕭燕燕,也封了喜哥為小妃。
雖然套路相同,但是蕭承睿卻與賀蘭綰音弄假成真,耶律賢卻是從來沒有跟喜哥有過親密關係,甚至在蕭燕燕懲罰喜哥的時候,他還是一臉看戲的表情。
我覺得,至少在這段時間裡,耶律賢是真的只喜歡蕭燕燕一人。
只是,雖然耶律賢努力很久,也跟蕭燕燕坦誠相待了,但是感情的事情終究是無法勉強,蕭燕燕依舊看耶律賢不順眼,更是因為耶律賢派人跟蹤韓德讓的事情,兩人大吵一架。
因為正處於氣頭上,耶律賢生氣稱如果蕭燕燕明日要走,他會下一道旨意放燕燕自由,燕燕並沒有拒絕,只看了一眼耶律賢便轉身離開,留給耶律賢一個生氣背影。
許是命中注定吧,就在兩人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耶律喜隱跑來助攻,雖然蕭燕燕讓人拖走耶律喜隱之後還是離開了,但是後來看到耶律賢喝醉後孤獨無助的樣子,再想想他謀劃的漢制改革,還是選擇留下了。
毫不否認,在留住蕭燕燕這件事上,耶律賢耍了很多心機,但是這段時間他對蕭燕燕的寬容與尊重,卻是絲毫做不了假的。
有人說,如果耶律賢只是把蕭燕燕看成皇后而不是妻子,也許就不會這麼難了,可是那樣的話,就跟《清平樂》裡的趙禎沒什麼差別了。
04
其實,封后之後,蕭燕燕就真的接受了耶律賢。
(有人說,這一節蕭燕燕有些渣,但是轉念一想,不這樣又能怎樣呢?如果兩人繼續較勁下去,讓彼此跟仇人一樣,只會帶來更多的不快樂。我想,就算依舊放不下蕭燕燕的韓德讓,估計也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局。我感覺其實蕭燕燕並沒有放下韓德讓,只是把他放在了內心的某個角落裡,不再提起罷了。)
後來蕭燕燕懷孕了,耶律賢對她的寵愛更是加倍了,馬上把這個消息昭告天下普天同慶。
因為政務繁忙,耶律賢總是忘記吃藥,但是蕭燕燕對他提出批評之後,他馬上就從善如流,保證按時吃藥。
我想,如果一個人不在乎你,就算你真的為他好,他也會聽不進去的。
蕭思溫遇刺之後,耶律賢因為擔心蕭燕燕會傷心,吩咐隱瞞消息,不讓蕭燕燕知道這件事——當然,這件事做得有些幼稚。
後來喜哥聯合兩位太妃來搗亂,讓蕭燕燕陷入昏迷,馬上就被耶律賢給懲罰了,初看這一幕覺得理所應當,但是轉念一想,這一舉動實在牽扯了太多的利益糾葛——
喜哥只是女裡的侄女,並非嫡系血親,倒還好一點,但是把兩位太妃給禁足,多多少少有不尊長輩之嫌,雖然劇中沒有直接交代,但是兩位太妃至少也各自代表了一方勢力。
耶律賢這樣做,無意中也給自己樹了敵。
但是他們傷害到了蕭燕燕,卻是觸碰到了他的底線,他根本不會考慮這些。
幸好這是契丹,不然的話,單單那些酸腐文人的口誅筆伐,就夠耶律賢喝一壺的了。
05
說了這麼多,但是對於耶律賢橫刀奪愛,我依然不喜歡,但是我想,能在一樁本沒有愛情的婚姻裡做到這個地步的男子,真的不會太多。
這一路走來,除了當初強娶蕭燕燕這件事之外,成婚之後,耶律賢面對蕭燕燕的時候,他從來沒有強求過什麼,他給予蕭燕燕的,是尊重,是坦白,更有無處不在的寵愛。
蕭燕燕之所以能夠接受耶律賢,也是因為這些吧。
拋開個人成見來看耶律賢,他看重家國天下,關注國計民生,為了完成事業能夠隱忍到極致,對自己的家人,更是關懷備至,確實是一個有擔當的男子。
彈幕裡有一句話說,現實中的人,能夠以為愛情而走進婚姻的人其實並不多,平心而論,這句話很殘酷,卻也是不爭的現實。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都沒有時間談戀愛了,等到年齡到了之後,被逼著相親,被逼著走進了婚姻。
但是我想,如果能夠遇到耶律賢一般(不考慮玉蕭出現之後的事情)的人,倒也是可以先結婚後戀愛,收穫真正的幸福的。
退而求其次,若不能相親相愛,但是能夠一輩子相敬如賓,也算是一種幸福吧。
仔細想來,我們父輩的婚姻,何嘗不是如此呢?
不過,如果真的需要通過相親走進婚姻,跟一個原本不愛的人度過一生,還是要對那個人進行全面考察得好,就算你不喜歡她,也要這個人人品過得去。
不然的話,等到走進婚姻之後,雖然可以重新開始,但那樣一來,一切都會變得特別複雜。
(原創不易,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電視劇燕雲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