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跟很多人不同,自從追《燕雲臺》以來,我一直都心疼李思兒。
誠然,相比蕭燕燕的家國天下,李思兒的感情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但是平心而論,李思兒對韓德讓的感情,比蕭燕燕並不會少太多。
唯一的差別就在於,身為後族女兒,蕭燕燕的眼界更為寬廣,李思兒骨子裡都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子,想著念著的只有屬於她自己的小情小愛。
其實,當蕭燕燕千裡馳援奔赴幽州營救韓德讓的時候,李思兒就已經感受到了威脅,可是當她找到蕭燕燕提起這件事的時候,蕭燕燕的一番家國大義下來,李思兒瞬間潰不成軍。
我想,事情到了這一步,李思兒並不是擔心蕭燕燕和韓德讓還會有什麼,畢竟兩人現在一為大遼皇后,一為大遼臣子,就算兩人依舊放不下對方,但是他們也絕對不會做出什麼過分的舉動。
相比韓德讓的家國天下,李思兒只是一個普通女子,她只希望每天可以看到自己丈夫按時回家,不至於為了他擔驚受怕。
(本就普通人,平心而論,我相信我們很多人都無法做到蕭燕燕那般無私,相比於所謂的建功立業,我們更希望和自己的另一半平安到老。作為家人,我們從不關心對方飛得高不高,我們最關心的,始終只是對方摔得疼不疼。)
另一方面,因為身體的緣故,李思兒一直沒有自己的孩子,在母憑子貴的封建時代,李思兒可謂是一點安全感都沒有。
02
蕭燕燕說不動韓德讓,可是當耶律賢出馬之後,風向馬上就變了——在耶律賢情詞懇切的勸說面前,韓德讓冰封已久的熱血再次被喚醒,家國大業再次佔到了上風。
(一直固執地認為,耶律賢不算什麼好人,但是他確實是一個好帝王。)
在網上查閱了一下相關資料,知道在耶律賢推行改革之前,契丹宗室掌控一切,在南北異法的大背景下,經濟更是得不到長遠的發展。
耶律賢、蕭燕燕和韓德讓所推行的漢制改革,不僅能夠富國強民,更是促進了大遼的民族融合,讓南人可以和契丹人平等對話,無論對於大遼當代,還是對於歷史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照這樣計算下來,韓德讓回到上京擔任高官,確實遠比他困守幽州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些道理,李思兒不可能不明白,對於大遼,對於耶律賢和蕭燕燕來說,韓德讓是肱骨之臣,但是對於李思兒來說,韓德讓只是自己的丈夫,是屬於她的天。
換言之,大遼沒有韓德讓,還可以有張德讓李德讓,但是李思兒失去了韓德讓,卻是失去了一切。
雖然不願意,但是當耶律賢說動了韓德讓之後,李思兒也就認命了,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沒有撒潑打滾耍無賴,其實已經很難得了。
其實,無論耶律賢和蕭燕燕,還是韓德讓和李思兒,在常人看來,他們位高權重,但是用現代人的視角來看,他們都不過是被時代洪流裹挾著一路向前的棋子。
除了順應時代,承擔各自的責任,他們什麼都做不了。
03
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十一年過去了,韓德讓對李思兒到底是怎樣的感情。
從劇情裡看,也許這麼多年過去,韓德讓依舊沒有愛上李思兒,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他和李思兒早已成了一個整體。
換言之,他們不是彼此的愛人,但是他們卻是彼此的親人,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樣的感情反倒能夠長久一些。
因為身體緣故,李思兒一直沒有自己的孩子,可就算如此,韓德讓也沒有抱怨過她,甚至連納妾的話都沒有提起過,放在終是子嗣傳承的封建時代,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人說,韓德讓是因為沒有娶到蕭燕燕,才會對一切都無所謂了,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娶不到最愛的蕭燕燕,既然他可以娶李思兒,自然也可以娶其他女子。
能夠做到這一步,足以證明一個問題,對於這個不愛的女子,他還是心存感激的。
從現代人的世界來看,就算沒辦法嫁給愛情,能夠嫁給韓德讓這樣一個相敬如賓的男子,也算是一種幸福吧。
李思兒最讓人詬病的是回到上京之後,每次韓德讓被蕭燕燕喊去處理公務的時候,李思兒都會裝病派人把韓德讓給喊回來,搞得人很是心煩。
其實李思兒的這種心態,倒也不難理解,本就沒有孩子,加之韓德讓整天跟自己的前女友待在一起,她的不安全也就更甚了。
很多人都覺得李思兒很討厭,但是說句找罵的話,換做我們站在李思兒的位置,又有幾人能夠泰然處之。
這世界本就是各人下雪,各有各的晦暗和皎潔。
04
雖然韓德讓和蕭燕燕內心無私,但是李思兒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自從韓德讓回到上京開始,耶律喜隱等契丹宗族針對韓德讓的小動作就沒有停止過,先是想要藉助韓匡嗣兵敗一事(這件事的責任,其實應該歸在耶律賢身上)搞事情,失敗之後,他們又想藉助耶律賢私納玉蕭一事再次搞事情。
不得不說,耶律喜隱真的格局太小,就算蕭燕燕和韓德讓餘情未了,但是在家國大業面前,他們早就放下那份兒女私情。他找韓德讓幫忙,真的是蠢出了天際。
被韓德讓拒絕之後,耶律喜隱他們又玩起了老招數,發起了流言戰術。不過這一次,他們變聰明了一些,一邊製造流言,一邊派人給韓德讓送去了毒酒。
也是韓德讓命不該絕,蕭燕燕為了調查流言來源,把韓德讓召進了宮,李思兒心情鬱悶,一個人喝下了耶律喜隱他們送去的毒酒,就此下線了。
看到彈幕裡的一片罵聲,不由得心疼李思兒幾分鐘——
當初李思兒其實已經決定放棄韓德讓了,但是看到韓德讓陷入圍攻,她為了救他才編出了兩人的婚約,後來韓德讓出於道義娶了她,她本以為隨著時間流逝,終有一天會得到韓德讓的真心。
只是很可惜,自己的滿腔柔情,終究抵不過韓德讓的家國情懷,這一次又是她在陰差陽錯下救下了韓德讓。
如果這世間真有前世今生的話,李思兒的這一生,就是來幫韓德讓歷劫的。
05
看到李思兒冰冷的屍體,韓德讓痛苦萬分。
回想起這一路走來的種種,這段不對等的感情裡,一直是李思兒單方面在付出,韓德讓雖然跟他是夫妻,但是要說有多愛,估計也就只有韓德讓自己才知道了,
也許真的如彈幕裡所說那樣,就算李思兒離世之後,韓德讓也沒有真正愛過她,但是那份身為人夫的愧疚,卻是絕對少不了的。
我也曾想,如果韓德讓沒有聽從耶律賢的話,回到上京,李思兒會不會收穫真正的幸福,但是聯繫前因後果來看,就算韓德讓一直待在幽州,他們的結局也好不到哪裡去——
當年韓德讓駐守幽州的時候,一直在推行改革,把幽州建設成了整個大遼最富庶的地方,就連大半個大遼的財政收入,都是靠幽州在支撐著。
現在耶律喜隱他們沒有意識到幽州的價值,可能不會有什麼其他心思,但是一旦他們緩過神來,又怎麼甘心這樣一塊肥肉落在一個南人手裡?
其實,就像網上所說的那樣,李思兒的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李思兒還不不懂韓德讓。
對李思兒來說,最適合她的也許並不是韓德讓這樣有遠大抱負的男子,嫁給一個尋常的富家公子,兩人一起吟詩作對,大可以快樂一生。可是那樣的男子,又怎能入得了李思兒的眼?
也許這就是人間情愛的真相吧,我們都在自己挖出的苦海中沉淪,終生無法得到救贖。只是,愛情這件事,只要當事人自己不覺得苦,一切都值得。
(原創不易,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電視劇燕雲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