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裡的收穫
原創 王悅
臨床上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著體重超重或肥胖的情況,然而也有部分糖友體形偏瘦,或者是患病前還是個「胖子」,隨著患病,體重逐漸減輕。
於是,這些糖友就開始擔心了:這體重降得過快是不是不對勁?要不要增肥?
這個問題需要分情況考慮。
糖友合適的體重範圍是多少?
體重減輕,不一定都需要擔心,比如,原先是體重超重或肥胖者,體重減輕在正常範圍,這是件好事。畢竟,肥胖會帶來各種健康危害。那麼,合適的體重範圍是多少呢?
通常,我們用BMI(體重指數)來衡量胖瘦,即BMI=體重(Kg)÷身高2(m)2。
在我國,BMI<18.5kg/m2定義為體重過低,也就是所謂「消瘦型糖尿病患者」。
糖友消瘦的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的營養狀況會直接影響疾病的轉歸和預後。長期營養不良可導致患者疲乏無力、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
有研究顯示,營養不良可顯著增加患者缺血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心力衰竭、慢性腎臟疾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風險。
所以,當發生體重減輕時,糖友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導致體重減輕的原因會是什麼。
1. 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導致機體無法充分吸收利用葡萄糖,故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質進行供能,從而導致消瘦。
另外,體內微量元素也會隨著患者尿液大量排出,導致礦物質缺乏。所以,長期的血糖控制不佳,體重就會持續下降。
2. 食物選擇受限、運動量過大
有些糖友為了控制血糖,刻意進行飲食控制,導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元素攝入不足。
另外,有些糖友在運動量增加後,沒有相應增加進食量,熱量消耗明顯大於攝入,時間久了也會導致體重明顯下降。
3. 降糖藥物的作用
某些降糖藥物會導致體重降低或營養元素吸收不良,如SGLT- 2 抑制劑、GLP- 1 激動劑等具有一定降低體重的作用。
而長期使用二甲雙胍可能會造成維生素B12吸收不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會造成消化道不良反應等。因此,消瘦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選擇上述降糖藥物,可能會進一步導致體重下降。
4. 糖尿病的合併症或併發症
糖尿病合併胃輕癱可引起上腹脹、呃逆,嚴重者會出現胃瀦留(指食物在胃內沒有被排空),出現頑固性嘔吐,長此以往,會導致營養不良。
另外,糖友容易合併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腫瘤、結核、甲亢等。因此,如果短期內發生體重降低,也應該積極排查以上相關疾病。
低於正常值下限,如何增加體重呢?
對於體重下降過多,其體重指數低於18.5Kg/m2時,應該明確何種原因導致的體重下降,並採取相關措施來進行增重。
比如,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應該積極控制血糖;如果是降糖藥物引起的體重下降,應該暫停該藥物,轉換為胰島素降糖;如果是飲食控制過嚴或運動過量,那麼應該相應的增加熱量的攝入。
那麼,如何增加熱量,而不導致血糖、血脂急劇升高呢?
1. 合理、逐步增加總熱量攝入
按照勞動強度不等,我們每日所需總熱量可以這樣計算,熱量(Kcal)=【身高(cm)- 105】X (30~45)。
舉個例子,一位消瘦型糖友身高170cm,那麼他每日所需的熱量=(170-105)X 30 = 1950 Kcal。得出了每天所需總熱量後還應該合理分配各營養素,通常碳水化合物供應佔總熱量的55%~65%,蛋白質不超過總熱量的15%,總熱量的25%~30%應由油脂供應。
以上這位老人每日碳水化合物熱量應達到1170 Kcal。我們查閱食物熱量對照表可知,100g米飯可提供114 Kcal熱量,而100g饅頭可提供233 Kcal熱量。因此,從碳水化合物的角度,這位老人一天需要1000克米飯或 400g 饅頭才能提供他所需的熱量。
然而,為了保證血糖、血脂不會急劇升高。他應該在原有熱量攝入基礎上,逐步增加到合適的總熱量攝入。並且定期監測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標,及時調整降糖方案,從而保證血糖穩定的同時,增加總熱量的攝入。
▍2. 少吃多餐,食物種類多樣化
為了避免血糖波動過大或出現腹脹等問題,糖友可以少吃多餐,將總熱量合理分配。
在三餐之間適當進行加餐。但是需要監測血糖變化,及時調整降糖方案。
當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滿足糖友所需時,應當注意微量元素及膳食纖維的合適攝入,以及選擇優質蛋白如瘦肉、雞蛋、牛奶等應當是蛋白的主要來源。
通過以上方法,消瘦型糖友在維持血糖穩定的情況下,可以試試看能否增重到正常範圍,若還不能,應到醫院請醫生幫忙制定飲食方案。
作者:王 悅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
編輯&排版:MMC管家
參考文獻
[1] 張錦濤.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營養不良.飲食養生,2019.11
[2] 唐大寒.消瘦型糖尿病患者的增重飲食治療 .健康飲食,2008.10
[3] 王建華. 糖尿病友身體消瘦是何因?該咋辦?.名醫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