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馬氏總群」加入馬氏家族!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馬」,先點上面藍字馬氏總群,再點關注,每天免費閱讀.
馬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馬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52位。當代,馬姓排行第13位。(《中國統計》2014年第6期)。
馬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四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一千八百四十六萬一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15%左右。 當今,馬姓為中國第十四位大姓,並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別是西北地區。馬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三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國回族十大姓之一
馬姓圖騰,馬姓是古代以養馬牧馬為職業的氏族的族稱,所以以馬為圖騰。始祖造父,從趙姓分出馬姓封於馬服邑。馬身長八尺為龍,稱作龍馬,古代的駱馬族生鯀。駱馬是弇(讀淹)茲氏的雒(洛)鳥支與馬圖騰支的合婚族.
《周禮·夏官·廋人》云:「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
《公羊傳·隱公元年》註:「天子馬曰龍,高七尺以上;諸侯曰馬,高六尺以上;卿大夫、士曰駒,高五尺以上。」
漢儒孔安國注《論語》及《尚書洪範》云:「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於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
《漢書·孔安國傳》曰:「龍馬者,天地之精,其為形也,馬身而龍鱗,故謂之龍馬。龍馬赤紋綠色,高八尺五寸,類駱有翼,蹈水不沒,聖人在位,負圖出於孟河之中焉。」
從馬姓產生的最早來源看,應是原始氏族時期的圖騰崇拜。此後,隨著社會的發展,馬姓原本單一的圖騰來源也多樣化了。註定我們不能單一的去考究!
漢族馬姓始祖
漢族馬氏始祖 「馬服君」趙奢
馬服君,即趙奢,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在闕與之戰中打敗秦國,被封為「馬服君」,後代子孫便以「馬服」為姓,後簡化為「馬」。馬姓後裔尊趙奢(馬服君)為得姓始祖。
馬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除馬服君為漢族外,還有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等改姓馬的。後世未改,漸成大姓。
關於漢族馬姓的姓源,《姓纂》上是樣記載的:「贏姓,伯益之後,趙王子趙奢,封馬服君,子孫氏焉。趙奢興,趙滅,徙鹹陽,望出扶風。」 簡單的說就是漢族馬姓源於嬴姓伯益,系承趙奢,望出陝西扶風。
詳細道來,追溯到舜帝時期,顓頊[zhuān xū]之曾孫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後又為舜馴服鳥獸,因此被舜招為駙馬,把自己的姚姓女兒嫁給他,賜姓贏氏,贏姓出現。伯益在朝佐虞舜訓養鳥獸,其後承傳此技,尤善豢馬,並世以此為業。姒禹稱帝,以嬴伯益為輔,姒禹崩,嬴伯益即帝位。伯益在位三年,被姒禹之子姒啟所迫,退隱於箕山。夏朝末年,伯益後裔費昌去夏歸商,為湯武王車御,因佐商滅夏有功,封為費侯;而到了商天子太戍時,伯益後裔中衍為帝車御,功封諸侯;周穆王時,中衍後裔造父為天子車御,駕八駿車載周穆王西遊,後以平定徐偃王之功,封於趙城,並賜姓趙;周孝王時,中衍後裔非子為天子御馬有功,封於秦,襲嬴姓。秦、趙兩姓,後皆有國,並有天子之位,兩大王族,共祖嬴伯益。
而使我們得以「馬」為姓的,則是2000多年以前戰國時代。趙惠王十五年,改任趙奢為將軍,趙奢連敗齊、秦兩個東、西大國,使其成為戰國八大名將之一。因趙國以胡服騎射而名揚四海,為此,趙惠王封趙奢為馬服君,其封地在邯鄲西北的紫金山,因趙奢封於此,故改稱「馬服山」,其後則以「馬服」為氏。秦滅六國,一統天下,西徙馬服氏於鹹陽,封趙奢之孫馬服興為右內史。因「馬為兵之首」,馬服興則去「服」為馬姓。西漢武帝時期,馬興重孫馬通,官居漢侍中,封重合侯,舉家遷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因而,扶風為馬姓郡望。由此看來,漢族馬氏固然是顓頊之後的贏姓後裔,而以趙奢為後世漢族馬氏的始祖,也是理所當然的!
點擊下面連結按鈕,輸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詢 | ★尋找家族宗親
★家族字輩查詢 | ★家族活動查詢
馬姓起源二
一諧音演變及朝廷賜姓
回族中的「馬」姓是「馬」姓來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說:「十個回回九姓馬,另外還有沙、喇、哈」。用這句俗語概括回族的姓,雖不十分準確,但大體符合事實。其實,源於回族的馬姓,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姓,回族中馬姓很多,主要與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名的音譯,特別是與伊斯蘭文化和阿拉伯語、波斯語、突厥語等中西亞語言的「穆罕默德」的音譯有關,因為「馬」與「穆」諧音,所以明代許多著述中都將「穆罕默德譯」作「馬哈麻」。這種譯法對清代及後代影響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記》、魏源《海國圖志》等均將人名中的首音「穆」譯為「馬」。甚至有人稱穆罕默德為「馬聖人」。
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再加上「馬」姓是賜姓,故很多回族人便選用了「馬」姓,大大增加了「馬」姓的人數。比如明代的航海家、武術家鄭和,本姓就是「馬」。馬姓回民如此之多,其得姓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取自回回原名的譯音。回回原名音譯後中有不少帶馬字音的,如阿合馬之後裔取其前輩名字的尾音立姓,馬合馬沙之後裔取其前輩名字首音立姓。二是朝廷賜姓馬。如「亦刺思,西域回回,洪武二十三年內附;子馬哈麻,英宗天順元年襲職,歷功屢晉至都督僉事,御賜姓馬。」
馬姓起源三
一源於官職演變
成為馬姓,出自西周時期官吏馬質,在馬質的後裔子孫中,把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馬質氏,後來簡化為單姓馬氏,世世代代相傳至今,也是歷史久遠古老的姓氏之一。
出自西周時期官吏馬校人,在馬校人的後裔子孫中,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馬氏,世代相傳,馬姓也是非常久遠的姓氏之一。
出自西周時期官吏趣馬,在趣馬的後裔子孫中,用先祖官職稱謂來作為姓氏者,稱趣馬氏,後來被省文簡化為單姓馬氏。
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官吏巫馬,在巫馬的後裔子孫中,把先祖官職稱謂拿來作為為姓氏者,稱巫馬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馬氏、巫氏,皆世代相傳至今是特別很是古老的姓氏之一。
出自兩周至秦、漢時期官吏司馬,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司馬,傳說是由遠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氏所設置的官稱,商王朝時期的馬正之官職,在西周時期發展改良為司馬,全稱為"夏官司馬",俗稱"大司馬",為王朝重臣六卿之一,主管王朝對外的諸多軍事事務。在典籍《周禮·夏官·大司馬》中記載:"司馬,謂總武事也。" 在司馬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馬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馬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又據《姓氏考略》載,元代禮部尚書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馬步指揮使,而改姓「馬」,名祖常。
馬姓起源四
一出自他姓
改為馬姓
一, 如漢代有漢戚人馬宮,本姓馬矢,至馬宮以仕學顯,改姓馬。兩晉之後大量司馬氏改為單姓馬姓。元末明初阿拉伯傳教士哈木則巴巴從西亞來到東鄉龍山(現甘肅省東鄉縣坪莊鄉哈木則嶺村)定居,並在周圍傳播伊斯蘭教教義,在哈木則巴巴的影響下,龍家山周圍先後有八坊(亦有人稱為八姓或八村)的北方少數民族(其中有些村子人可能是藏族人)皈依伊斯蘭教,這些少數民族人改信伊斯蘭教後逐漸融入東鄉族之中,其中的絕大部分人仍保留了原來的姓氏,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改姓,如其中的東鄉縣賈家村賈姓少數民族人改信伊斯蘭教後改掉了原來的姓氏而改姓馬,時至今日,賈家村已無賈姓人而只有馬姓人了
二,出自清代,滿族人中的馬佳氏,改姓為馬。在我國東北聚集著許多滿族馬姓,努爾哈赤建立金國後,在八旗中就有許多滿族馬姓。滿族的馬姓跟地名有關,據說在西漢時期,在當今的吉林省境內,有一個夫國,這個國呢,他們也是以養名馬出名,而且他們還把官叫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為官名,遷入這個地區的女真族,都以這個地名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
三,扶風馬姓貴顯兩漢,東漢伏波將軍馬援、漢顯宗皇后、蜀漢驃騎將軍馬超等,皆為扶風馬姓。馬援平定兩廣,其留鎮廣東的士卒皆以其為榮,因而有許多將士改為馬姓,故而,廣東的漢族馬姓,同姓不同宗。
馬姓起源五
一其他源流
演變馬姓
一,馬姓還有其他支系,如唐朝繁榮的西域絲綢之路一帶,有西域的馬姓人為繁榮絲綢之路作出貢獻,有的後來定居中原。
二,據《姓氏考略》記載,西域古有「馬」姓,後西域有姓「馬」者入內地,即以「馬」為姓。
三,源於「子」姓。商代王室子孫經常稱「子某」,卜辭中「子馬」條目很多;如殷商時期的甲骨卜辭中即有「馬」字;《詩經•周南•漢廣》篇有云:「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點擊下面連結按鈕,輸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詢 | ★尋找家族宗親
★家族字輩查詢 | ★家族活動查詢
馬氏的發展
一遷徙傳播及
人口分布
漢族馬姓最初發祥於春秋戰國時代的河北省邯鄲市一帶。在戰國末期,馬姓子孫就已有一些遷居陝西省關中,在此後的時期內,馬姓不斷得以發展,並且有許多成為當朝高官;西漢武帝時,扶風茂陵成為馬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兩漢至南北朝時期,馬氏除在扶風茂陵成為望族外,還分布於今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甘肅、江蘇、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時漢代時期,馬姓宗族大舉西遷到西北地區,後來再度東遷到黃淮地區;唐朝末年,王潮、王審知入閩,有河南馬姓人隨同前住,在福 建安家落戶,後發展成為大族。許州鄢陵(今屬河南省)人馬殷從軍作戰,在唐末,五代十國時期被封為王,建立楚國,包括現今湖 南全省,廣西大部及廣東、貴州部分地區,;宋代以後,閩、粵地區馬姓逐漸增多;至明代,馬姓族人遍布福建;至清代,有馬姓移居臺灣,進而又遠徙外國。
馬姓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山西、江蘇四省,大約佔全國馬姓總人口的41.4%;其次分布於四川、安徽、遼寧、陝西、黑龍江、山東,六省的馬姓又集中了33.8%。河南為馬姓第一大省,佔河南省總人口的1.6%。黃河流域以及東北三省,約佔國土面積的23.8%,馬姓人口有749萬,約佔全國馬姓人口的59.4%。黃河和長江之間的省份、寧夏大部、甘肅大部、青海東部、內蒙古西部、新疆烏魯木齊地區是馬姓人口較多的地區,約佔國土面積的27.8%,馬姓有414萬,約佔全國馬姓人口的33%。其他地區是馬姓分布較少的區域,約佔國土面積的48.4%,馬姓有97萬,約佔馬姓總人口的7.7%。現今馬姓宗親遍布全球。漢族有馬姓,回族有馬姓,滿族有馬姓,朝鮮、土家、苗、布依等少數民族也有馬姓,在全國馬姓人口眾多,但卻同姓不同宗,漢族和回族、滿族命姓的方式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