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長訪談|西南位育中學:教會學生做人,比教會考試更重要

2020-12-18 澎湃新聞

【編者按】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

當下,中國正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2014年,上海啟動教育綜合改革的國家試點,每年都在改革創新中形成新的制度性成果。

新年伊始,澎湃新聞推出《名校長訪談》系列報導,與校長們面對面,聽他們講述最生動的師生故事,傳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

體現西南位育中學辦學理念的「中和位育」石。本文圖片均由校方提供

從教36年,擔任校長14年,西南位育中學校長張建中一直難以忘懷二十多年前曾教過的一名男生。

那時,張建中還是數學任課教師,同時也是高一(1)班的班主任。一次,他發現男生凡凡(化名)的學生手冊有點不對勁:數學成績這一欄登記著63分,但明顯有塗改過的痕跡。

第二天,他把凡凡請到了教研室,孩子的忐忑不安讓他明白了幾分,在張建中的循循善誘下,凡凡說出了塗改成績的原因:是想改一下分數順利「騙」到父母的籤名後再改回原成績。通過交流,凡凡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張建中也和凡凡約定:這將是兩個男人之間永遠的秘密。

從此以後,即使成績不理想,凡凡也未再塗改過手冊。如今,他已成家立業,成為了一名私企高管。

這件事對於張建中觸動很大,「我覺得學校應是一個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糾錯揚長的積累過程。」

西南位育中學是田林虹梅學區的主任單位。

教會學生做人,比教會學生考試更重要,這成為了張建中教書育人生涯中恪守的原則。

另外,他也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校有一條鐵律:誰都不得擠佔體育課時間,即使是初三、高三畢業班,體育課課時一節也不能少,活動量也不能打折扣。

「精細化管理」在西南位育中學已實踐多年,「細工夫、活辦法、好心態」九字訣早已深入人心。

「不僅收穫現在,更要著眼於未來。」 張建中把「四個讀懂」做為自己的辦學格言:讀懂教師、讀懂學生、讀懂家長、讀懂社會。

張建中

【對話張建中】

努力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

澎湃新聞:

西南位育中學的畢業生最常提起的,就是學校的體育課帶給自己的正向激勵,在家長和社會都重視升學率的當下,你如何堅守自己的初心?

張建中:

我們是一所民辦學校,生存發展需要一定的升學率保障,但絕不能被升學率牽著鼻子走,人的成長不能只看眼前這幾年,終身的可持續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學校要培養高素質的學生,而不只是高分的學生。當人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後,分數作為素質的一部分自然會水到渠成。

我們想盡辦法為孩子們創造動起來的環境,比如,為了解決校園內籃球架比較少的問題,我們充分利用每一寸場地,在全校13個籃球場上豎起了72個籃架。為了增加學生課外活動場所,學校將教學樓的每一個屋頂都充分利用,建成空中花園。另外,我們還把封閉的綠化花園改建成開放的園林,利用室內運動房的外牆,砌起了「攀巖牆」;通過拆舊布新,又建起容納兩個網球場地的風雨操場。

我們希望在中學階段,為學生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礎、終生學習的基礎、走向社會的基礎,一切為了學生一生幸福著想。

分享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叫霏霏的女學生有哮喘病,別人參加體育活動她休息,別人春遊她請假。獨處讓她時常感到孤獨,雖成績不錯,但寡見笑容。我想,這應該是最愛笑的年齡,孩子難見笑容,那是心裡有多愁。於是我和女孩班主任商量,讓孩子擔任學生幹部,讓她在學業之餘的社會工作中融入大家庭並健康成長。

這一招果然有效,這個鬱鬱寡歡的女孩從班長做到校學生會主席,不僅保持著優秀的成績,還充分鍛鍊了她的組織管理能力,哮喘病也逐漸好轉。中考那年,女孩堅定選擇了西南位育——她熱愛的母校。後來她邁進北京大學的校門,臨走時,她悄悄對我說:「張校長,每天一小時的體育課是我最喜歡的課。」

霏霏的成長正契合併延伸了西南位育「讓校園充滿了陽光」的理念。我更欣慰的是:學生勇敢面對每一次挫敗,也敞開心扉吸納每一縷陽光。

努力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關注時間和精力消耗的有效性,真正實現高效率,這是優質教育的核心指標,其難度當然數倍於高質量本身,但我們會堅持走下去。

張建中參加社團課展示活動

讓每個教師不斷釋放潛能

澎湃新聞:

學校如何吸引優秀師資,又如何能讓老師按照設計的目標去正確執行而不跑偏?

張建中:

我提倡教師要「一專多能」,不僅要精通自己的專業課,還要有特長能多開選修課、校本課,讓每個教師不斷釋放潛能,從而建立起西南位育的人才高地。打造一支與上海一流、中國民辦一流匹配的師資是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標。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個個都是心理按摩師」,在西南位育,這句話是全校教師對自己的要求和定位。人人都當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同時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益者。走進學校,能感受到這所學校的師生之間特別和諧,老師們不是俯視而是平視學生。

為了學生一生的發展與幸福而傾心傾力的特寫鏡頭常常湧現在課間、辦公室、中午休息時。

尤其在兩個畢業年級,師生的心理距離是那麼近,老師是嚴師,更是益友。學業上的交流點撥、不經意的心理按摩,說不完、道不盡的師生情誼,為「激發成長自覺」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情感磁場。

學生的學業壓力不大,因為每位教師都抓得適度,他們每天都會對每門學科的作業量進行平衡;教師們也不急功近利,只為搞好自己學科而強行擠佔別科時間,因為學校從不表揚個別老師,常常是對一個團隊進行肯定。一個班級、一個年級學生的成長,一定是全體教師合力作用的結果。

教師們這樣說:「在西南位育工作累,但心並不覺得累」「在西南位育,壓力主要來自自己,忙是忙卻很開心」。在某種程度上,西南位育浸潤人文的管理模式、和諧的幹群關係、溫馨的群體氛圍,成為眾多教師在一線傾心工作、頑強爬坡中消除疲勞、減輕壓力的一劑滋補良藥。

「命運共同體」的形成是一個人心凝聚的過程,絕不是靠口號和號召就能成事的,重要的是,用眼見為實的無聲行動實踐才具有真正的力量。我們不要用權力去指揮,而要用思想去統領;不是消極地用制度去約束,而是積極用學校文化去凝聚;不是簡單地用時間去拼體力,而是精心用理念凸顯效率。

張建中參加魔方社展示活動

將成功經驗輻射到公辦初中

澎湃新聞:

學區化辦學是上海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舉措,西南位育在承擔學區化核心校的重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又有什麼挑戰?

張建中:

飲水不忘挖井人,26年前我們初創學校時,關鍵的生源問題,得到了田林街道的支持,西南位育的第一批生源是來自田林街道的孩子。居民的信任,街道的支持,為西南位育的起步提供了莫大的動力。

學校想要健康成長,良好的氛圍建設是重點,田林街道守衛校園周邊安全,保障學校周邊環境的乾淨與安靜,予我們一方淨土與平安。

在學校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也是田林街道架起了學校和企業聯動的橋梁,引入上海環境科學院、上海社科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等大院大所,實現校企結對,推動學生科創素養地培育。

所以在學區化辦學中,作為田林虹梅學區的主任單位,我們依託「德潤田林」 品牌項目——謀求中小學德育一體化。

「德潤田林」正是源於學校與田林街道合作的德育項目,實現學區與街道的共生、共榮。「德潤田林」借力社會教育基地、街道社發科、社區學校,把社區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形成多行業、多門類、多層次,綜合性地覆蓋學區內全體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基地網絡,形成「社會處處是學校,學生處處受薰陶」的局面。

學校26年的發展,從初創、爬坡、跨越到騰飛,離不開街道的全方位支持,因此我們在田林地區探索學科研訓集團化運作的新模式,把西南位育組織教學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示範輻射到公辦初中,提高集團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為區域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學校如今又有了新動作,參與到徐匯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中,我們的黨委書記、也是特級校長金琪作為派駐校長支援實驗校田林二中的發展,西南位育與田林二中之間實現了連接、集成並形成協同效應,在人才培養、教學研究、教師研訓、課程活動等關鍵環節上實現連結、協同與貫通。把強校工程作為民辦聯動公辦、高中聯動初中、促進各學校共同發展的良好契機。

相關焦點

  • 辦位育,位育中學,西南位育還在傻傻分不清?
    張老師經常被家長追問:民辦位育和位育中學是什麼關係?西南位育是位育中學的分校嗎?哪個位育中學好?等等等等。別急!1998年,初高中脫鉤,高中部搬遷至位育路1號,即現在的上海市位育中學。2002年,位育中學成立國際部(民辦位育前身),2011位育中學國際部被國際文憑組織授權實施IB大學預科項目,當時也成了上海首家招收中國籍學生學習IBDP課程的公立市重點中學。
  • 布爾什維克的教育夢,灌溉了充滿活力的西南位育
    我就讀的上海西南位育中學,在徐匯區有三個校區。9月23日下午,天氣晴好,我在課外老師王泠一博士的陪同下來到宜山路上的西南位育總校,經學校金琪書記安排,採訪1993年學校的創始者、教育家莊中文老校長。莊老校長生於1934年,年輕時就立志終身從事教育事業。
  • 德國教會中學,和想像的不一樣
    與一般文理中學不同的是,朋友家男孩的學校位於巴登符騰堡,屬於教會基金會管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是一所典型的教會學校。以前曾有人擔心教會學校的教育質量,現在看來實屬多慮。也有很多人認為教會學校設施古舊,戒律森嚴,宗教氛圍濃鬱,不利於身心發展,真實情況並非如此。我們不妨來看看這所教會中學什麼樣。
  • 德國教會中學:和想像的不一樣
    前一陣,一位留學生家長在群裡說,她兒子所在的德國文理中學,今年高校錄取情況非常好。四名中國學生從該校畢業,其中兩個如願進入慕尼黑工業大學,一個考取蘇黎世聯邦理工,一個被亞琛工業大學錄取。這個消息很令人振奮。無論國內國外,十年寒窗,學生們都希望金榜題名,考上理想的大學。
  • 2014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學初中招生簡章
    上海奧數網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學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創辦的民辦中學。現由上海徐家匯商城(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擁有三個校區、67個班級、三千餘名師生。學校辦學成果卓著,已成為上海市教育質量最高、社會聲譽最好的民辦完全中學。學校連續被授予上海市文明單位、全國優秀民辦中小學、全國民辦中小學特色建設先進校、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示範校、上海市德育先進集體、上海市行為規範示範校、上海市科技教育實驗學校。學校完美通過國際與跨地區鑑證委員會NCA鑑證,畢業證在世界二萬多所鑑證學校通用。下面是西南位育中學招生簡章。
  • 上海21所國際學校解說專欄——西南位育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西南位育!西南位育創辦於1993年,是上海市第一批公立轉制試點中學。2006年創辦留學生部,有來自美、日、法、澳、韓、阿根廷等12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學生就讀,每年參加中國高校招生考試並均取得圓滿成績,全部被中國知名品牌大學錄取。2013年學校與美國佛蒙特州國際學校(VIA)合作辦學,2014年獲上海市教委批准,成為上海市國際課程試點學校。
  • 對談︱岱峻、楊早:成都教會五大學不比西南聯大差
    責令教會大學改為私立大學,並向國民政府教部備案。教會大學國有化,落地生根,主要措施:第一,校長,原來是洋人當校長,這以後改為中國人當校長,洋人改為校務長;教師比例有了變化,增加了中國老師;系主任、學院院長等教育管理者都由中國人擔任。第二,經費,一批經費除了繼續由海外教友捐助外,南京政府及地方政府也撥備少量經費;第三,課程設計,原來神學是必修課,改成選修課,祈禱禮儀完全自願。
  • 美國教會中學「五問」:學生必須有宗教信仰嗎?
    學校不要求學生一定成為教徒,因為在美國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學校把宗教作為培養學生品德和操行的途徑,來豐富和強化學生的精神世界。所有的教會學校校園內都有設教堂,教堂成為學校集會的重要場所。學校的重大活動如畢業典禮都是在教堂舉行,以示神聖和莊重。學校通常每天都會做禱告,一般很短大約10分鐘,然後,由校長和相關教職員工發布一些學校信息。
  • 保守的教會學校更適合中國留學生?
    但到了2016年,這所只有160個學生的學校裡共有47名國際生,其中 27 個是中國人。十多年間,從0到27,其中固然有赴美中國留學生總數增加帶來的結果,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學生和家長們不再迴避教會學校。
  • 第四屆「西南位育杯」高中英語辯論賽順利閉幕
    近日,西南位育中學的階梯教室繼兩星期前的熱鬧之後,又一次達到沸點!由徐匯區教師進修學院以及西南位育中學主辦、由卡西歐公司以及上海中學生英文報贊助的第四屆「西南位育杯」高中英語辯論賽決賽在這裡拉開了帷幕!比賽特邀了上海市知名教育教學專家作為評委,他們是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顧大僖,上海中學生英文報的主要撰稿人LarryWhite和英文報編輯呂臘女士。
  • 位育初級中學一教師性騷擾學生已展開調查 不要再說是位育中學了
    老師性騷擾多名初中女生 校方以缺老師為由拒撤。「上海位育初級中學一班級的多名家長反映,物理教師陳明華利用教學之便,對女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性騷擾長達1年,包括摸大腿、拍臀部、背後環抱、捏手、摟肩膀等行為。家長要求將陳明華調離教學崗位。
  • 上海試點輔導員帶頭人工作室 少先隊輔導員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這堂課上好了,就是在幫助孩子『學做人』;上不好,可能會讓學生對少先隊活動產生反感。」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黃浦區教育學院少先隊教研員王冬梅認為,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少先隊活動課正嘗試補齊中小學校的素質教育「短板」。
  • 位育初級中學:給學生布置一道題 老師先做十道題
    圖說:位育初中學生和天湖學區小夥伴一起參加各類活動。來源/位育初級中學 (下同)  度過了一天忙碌的校園生活,回到家還有成堆的作業要複習消化……被作業壓垮的青春,讓很多孩子失去了發展個性、表達自我主張的機會。而在徐匯區,有著75年歷史的老牌名校位育初級中學,老師的「作業」比學生更多。
  • 追尋中國最早教會中學蹤跡:得天下英才以教之
    與其他教會學校不同的是,1989年,在一批匯文老校友的努力下,經北京市政府批准,市立第二十六中重新恢復校名為「北京匯文中學」。這也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在1949年後被市政府批准恢復原校名的教會中學。之後該校重新在校門口掛出「PEKINGACADEMY」的早期匯文的英文銘牌。  匯文的畢業生,習慣於把上世紀50年代前的「匯文中學」稱之為「老匯文」或「匯文學校」。
  • 校訓| 位育中學:團結、嚴謹、求實、進取
    【校訓】團結、嚴謹、求實、進取 【校訓解讀】團結、嚴謹、求實、進取是位育中學的八字校風。八字校風是由位育中學首任校長、著名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李楚材先生首次提出,李校長接受位育中學校長職務以後,把校名「位育」詮釋為「生長創造」,並不斷把陶行知先生的辦學思想滲透到位育中學的辦學實踐中來。李楚材校長重視制度建設,重視和諧人際關係的創造,重視勤奮工作,重視開拓創新。
  • 校訓|位育中學:團結、嚴謹、求實、進取
    【校訓】 團結、嚴謹、求實、進取 【校訓解讀】 團結、嚴謹、求實、進取是位育中學的八字校風
  • 麥克阿瑟牧師訪談:教會亟需重開實體敬拜聚會!
    編者按我們今天發表的,是The Eric Metaxas Radio Show對麥克阿瑟牧師訪談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見:麥克阿瑟牧師訪談:教會要不要開始實體聚會?約翰·麥克阿瑟(John MacArthur Jr.)
  • 揭開教會學校的神秘面紗
    傳奇的小高同學就曾在該校就讀兩年後,以全A成績轉入我們的國際學校IB項目。校門口巨大的十字架是很多美國私立中學的常見場景,儘管去美國讀高中的風潮已經勢不可擋,數以萬計的中國學生前赴後繼。但對從小被要求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年輕人來說還是會有種種不適。不少家長見到這巨大的十字架也總是愛和刻板、保守聯繫起來。個人觀點,很多家庭在選擇美國高中時候過於執著排名和SAT平均分了。
  • 教會及外國人在津設立學校
    天津英國文法學校,其前身為安立甘教會學校。1905年英僑捐款創辦,地基由英國工部局贈與。校長克爾喀賀布、吉遲、杜納、吳德祿等。設有幼稚園、低等預備班、高等班等。1915年有學生63人,1925年有學生250人。校址在怡豐道,今湖北路二十中。下圖:英國文法學校
  • 話說老上海之聖瑪利亞女校,一所女子貴族教會學校
    中山公園西南側,長寧路1187號。半個多世紀以前,這裡曾經是上海著名的女子教會中學———聖瑪利亞女校(St.Mary’sHall),校園的建築風格很統一,都是灰色的牆面,中西合壁的風格。當年這是一所女子貴族教會學校,舊上海灘的很多名媛淑女,包括紅極一時的影星都出自這所學校,如張愛玲、俞慶棠等。聖瑪利亞女校由美國聖公會創辦於清光緒七年。前身為創辦於清鹹豐元年的文紀女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