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說客酈食其落得被烹殺的下場?有三個原因,其三才是根本原因

2020-12-20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酈食[yì]其[jī]這個人厲害嗎?這個人可以說是真正的大器晚成,在秦末先是隱匿不出,靜觀時局。後來看到劉邦率軍到陳留城外,已經六十高齡的他看中了劉邦的潛力,依然去投靠劉邦。

高陽酒徒酈食其

酈食其愛喝酒,行事不拘一格,以劉邦不尊重儒生為說詞讓劉邦重新審視並以禮相待,酈食其號稱高陽酒徒倒也蠻合劉邦的胃口。酈食其為劉邦獻計說降了陳留令,讓劉邦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天下交通要道陳留,並在楚漢爭雄期間建議劉邦攻取滎陽、佔據敖倉,作為以後的據點和糧草供應點。從此劉邦對其也倍加信任,他也就成為了劉邦手下頂級的說客。

瞧不起儒生的劉邦

那麼這麼一個厲害的說客,怎麼會在齊國被烹殺呢?這裡面蒯通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酈食其之死到底有三個原因呢?

兩個頂級說客之爭,促使酈食其被烹殺

話說韓信自從出關中後一路高歌猛進,先是俘虜魏王豹,攻破趙、代,使燕國降服,接連平定三國,然後奉劉邦之命率兵向東將要攻打齊國。軍隊還沒有過平原縣,聽說漢王劉邦已派酈食其勸降了齊國,韓信想停止進軍。

酈食其一人出使齊國勸說齊王降漢

蒯通辯才無雙,善於陳說利害,曾為韓信謀士,先後獻滅齊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計,算是秦末的頂級說客家之一。

秦末說客蒯通

蒯通遊說韓信,說: "將軍您受漢王的命令攻打齊國,而漢王又另外派兼有暗探身份的使者單身前去勸降齊國,難道有詔書命令您停止進攻嗎?為什麼不進軍?況且酈先生以一個士人的身份,乘車前往,憑三寸不爛之舌,而勸降齊國七十餘城,將軍您率領幾萬兵眾,才攻下趙國五十多座城。您韓信當了好幾年將軍,反而不如區區一個儒生的功勞大。"於是韓信認為他說的有道理,採納了他的建議,終於渡過黃河,開始進攻齊國。

韓信下令攻齊

另一邊齊王已聽從了酈食其的勸說,就把他留下,一起飲酒作樂,撤除了對漢的防禦。韓信因而襲擊歷下的齊軍,於是來到臨苗城下。齊王田廣聽說漢兵已到,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對酈食其說:"如果你能阻止漢軍進攻的話,我讓你活著,若不然的話,我就要烹殺了你!"酈生說:"幹大事業的人不拘小節,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別人責備。老子不會替你再去遊說韓信!"這樣,齊王便烹殺了酈食其,(不得不說這種刑罰還是非常殘忍的)

酈食其被烹殺

蒯通通過說服韓信攻齊,害死酈食其看似不可理解,實則是想著以後有更多的話語權勸說韓信三分天下,只可惜韓信最終未聽從。

酈食其落得被烹殺的下場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三個三才是根本原因

酈食其死得冤不冤呢?我覺得很冤。

1.韓信貪功,採取了蒯通進攻齊國的建議,直接導致了齊王烹殺了酈食其。

2.劉邦的過錯。劉邦一邊給韓信攻滅其餘諸侯國,一邊還答應酈食其讓他去說降齊國。韓信雖然知道了酈食其勸降了齊國,但沒有接到劉邦停止進攻的命令。

3.酈食其是狂生,面對韓信的大軍壓境,本可以去勸說韓信退軍,但狂妄的本性不改,孤傲不馴,終究給自己埋下了悲慘命運的伏筆,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總結:酈食其說降齊國七十餘城,本來已經勝利在即,但遇到了同樣善於陳說利害的蒯通和貪功的韓信,兩大頂尖說客爭功的結果以酈食其被烹殺而結束。酈食其本是一個狂生,如果能與韓信商議,說不定得以身免。韓信獨吞滅齊大功,但也讓劉邦起了疑心,劉邦不得不封韓信為齊王,但韓信此舉早已為自己埋下了後來被殺的伏筆。

相關焦點

  • 酈食其被烹,是韓信做得太絕,還是自作自受?
    酈食其為什麼會被烹,從某種角度來說,還真的是自作孽不可活。當初,韓信為劉邦獻上統一天下的戰略:劉邦負責正面戰場,與項羽主力周璇;韓信則揮師北伐,兼併北方諸侯。劉邦採納,兩人並按計劃分頭行動。但是這次,劉邦已經將北部戰場交由韓信負責,有他酈食其什麼事呢?可是這個酈食其卻拎不清,他在韓信負責的北方戰場上曾幹過兩件事。第一次是勸說魏王豹投降。
  • 秦末漢初的酈食其、審食其,名字裡隱藏的秘密,他們做到了嗎?
    在最艱難的時刻,審食其受託守護劉邦的家人。他不如酈食其出名,但忠實履行自己的使命,至死方休。也是史上留名的人物。一、"食其"的仰慕對象除了酈食其、審食其外,漢武帝時期還有個趙食其,是跟隨衛青攻伐匈奴的右將軍。
  • 【杞縣人物】酈食其 酈商
    後來,沛公劉邦帶兵攻打到了陳留的郊外,而沛公手下有個親侍騎士恰好是他的小同鄉,酈食其對騎士說:「我聽說沛公足智多謀有大見識,這才是我願意追隨的人。你若見了沛公,就說:『我家鄉有位酈生,六十多歲年紀,身高八尺,大家都叫他狂生,他自己卻不認帳。』」騎士說:「沛公不喜歡讀書人,不能以儒生的身份來說」。酈食其說:「你只管像我教你的這樣說」。騎士回去之後,就按酈食其囑咐的從容地告訴了沛公。
  • 韓信擅自發兵襲齊時,就不怕酈食其會因此而死嗎?他才不在乎呢!
    正在齊國君臣和酈食其縱酒的時候,韓信擅自發兵,偷襲了齊國,打了齊國一個措手不及,兵敗如山倒,齊國君臣在憤恨中,將酈食其烹殺。韓信為何要擅自發兵襲齊,韓信就不怕漢使酈食其會因此而死嗎?韓信就不怕漢王劉邦會因此而背上言而無信的罵名嗎?韓信就不怕劉邦因酈食其的死和劉邦背負的罵名而遷怒於韓信,最終收拾他韓信嗎?
  • 說到談得來,沒有比漢朝謀士酈食其與齊王更談得來了
    提起楚漢爭霸,大家一定不陌生,這是一場發生在秦末漢初,由於劉邦和項羽發起的戰爭,今天和大家聊一段楚漢爭霸戰時期的故事,請大家往下看。說到談得來,此時漢軍的辯士酈食其,正在齊國都城臨淄的王宮中大談特談漢齊兩國的美好未來。
  • 此人智謀比肩張良,提出三分天下之計,韓信若聽其言不會慘死
    春秋時期政治家範蠡,輔佐越王勾踐復國之後,急流勇退隱姓埋名,他曾說過一句名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語道破許多功臣的宿命,韓信也未能擺脫。公元前196年,呂后指使蕭何把韓信騙到皇宮,韓信不疑有他,只身前往,結果被埋伏好的士兵殺死,一代名將落得如此結局,令人惋惜不已。
  • 表達能力到底有多厲害?史上3大名嘴每位都相當於10萬雄兵!
    秦末漢初之際,群雄四起,能人輩出,不但湧現出陳勝、吳廣、項梁、項羽、劉邦等反秦大家,也使一些表達能力很強的「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在此期間,語言表達能力極強的酈食其、侯公、陸賈等3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推動了歷史車輪的前進。酈食其(lìyìjī)「民以食為天」這句話,人人耳熟,婦孺皆知,但知道這句話是誰原創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 說服七十餘城投降的酈食其為劉邦獻上一計,卻被張良稱為亡國之計
    滎陽之戰中,酈食其為劉邦獻上一計,被張良稱為亡國之計,因此劉邦也沒有採納。這件事記載在很多史料當中,像《史記》、《資治通鑑》等,甚至清末的蔡東藩的歷史小說《前漢演義》都有詳細記載。 酈食其是劉邦帳下頂級說客,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說客之一。
  • 紅樓夢裡賈府四千金都落得個什麼下場
    這四大千金都是誰呢,自然是我們的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雖然都出生在賈府,都享受過榮華富貴,可是這四位小姐的命運結局卻有大不同,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看這四位究竟都落得個啥下場呢。,外人看似風光,實則如人飲水,過得好不好只有自己才知道,深宮高處不勝寒,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根本沒有所謂的自由可言,最後得了疾病而終,賈府因為失去了靠山也就沒落了,元春這輩子就是典型的犧牲了自己成就了家族。
  • 歷史上那些才華橫溢下場悽慘的人,究其原因:死於話多,亡於嘴賤
    注意,這可不是沒有來源的,我們的歷史上就有很多鮮活的例子,這些人才華橫溢,但是最終下場悽慘,我們分析原因,最終只得到了八個字:死於話多,亡於嘴賤!楊修,曹操之行軍主簿也。這個人就是典型的嘴賤。參與曹植和曹丕黨證的人那麼多,曹操偏偏殺他,根本原因就是他經常把曹操的一些小秘密,小心思告訴不該告訴的人。
  • 韓信早有謀反之心?用鍋燉了劉邦的寵臣,劉邦死前就有殺他之心
    韓信,在整個漢朝的歷史上都是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幫助漢高祖打敗項羽,建立了漢朝,結束了秦末時期的戰亂。可就是這樣一位國士無雙的大將,最後卻死在了劉邦夫人的手裡,那麼,韓信到底有沒有謀反之心呢?在漢朝即將有統一的時候,韓信奉命去攻打齊王的時候,本來劉邦已經和談好了,沒必要進行戰爭,可是韓信擁兵自重,趁著齊王沒有做準備的情況下攻打齊王,逼齊王燉了酈食其,而酈食其是劉邦最喜愛的臣子,當時韓信還逼迫劉邦立自己為為王,自稱齊王。一個異姓王。
  • 洪秀全墳墓被挖,屍體被曾國藩焚燒,李秀成一句話說出了原因
    文/小冷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城)失守,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攻佔了天京城,這些清軍在天京城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許多的平民老百姓被殺,李秀成、洪仁軒被捕。要知道,洪秀全發起的太平天國運動可以將清政府折騰個半死,太平軍本可將清政府推翻,洪秀全本可以成為一位真正的帝王,但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洪秀全也落得個屍體被焚燒的下場。
  • 輸在起跑線上的劉邦,卻贏了項羽,笑看「無賴皇帝」的四個故事
    當時劉邦就是個小亭長,像現在的城管一樣,整天在街上瞎逛,無所事事,但朋友卻交了不少,並且大多都是出身不好的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就像樊噲最早的時候其實是屠狗的,張良則是個落魄的貴族,韓信的故事大家就更不陌生了,曾受人胯下之辱至終不得重用的小人物。故事一:韓信之前跟項羽混的時候只是個站崗放哨的小衛兵而已。
  • 千與千尋:千尋爸媽究竟做出什麼才落得變豬下場?官方給出正解
    動漫《千與千尋》已經上線好多年,也是動漫中的經典,關鍵在於它是宮崎駿的作品,也是獲得許多粉絲的喜愛,不過劇中也有一些令人產生疑惑的問題,其中千尋爸媽究竟做出什麼才落得變豬下場?想必也是在座各位心中的疑惑,不過官方已經給出正解,下面跟小編一起看一下。
  • 盤點歷史上死的最慘的十大名人,生前個個牛人
    第10位:死後遭分屍或分食,這一類人有項羽、王莽、侯景等。他們死的時候可能比較簡單,項羽是自刎,然後屍體被人肢解後請功;王莽和侯景是被殺,然後眾人分食其舌或肉,頭顱被示眾後,經處理被皇室保存數百年,這倆人的待遇是一樣的。
  • 趙武靈王英雄一世,卻因一時糊塗落得如此下場
    公子章本就心懷不滿,一直在暗中積攢力量,現在又有了趙武靈王的支持,更是躍躍欲試。 公子章派侍者以趙武靈王的名義請趙王何到主父宮議事,肥義心中有疑,便只身前往打頭陣,同時告誡趙王何要加強防備,如果自己沒有回來就說明此事有詐,一旦發生變亂,立即通知公子成與李兌率兵勤王。 肥義進入主父宮後,未見趙武靈王,只有公子章和田不禮。在殺了肥義後,公子章知道趙王何已有準備,便決定以快制勝,立即率兵攻打趙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