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南極站| 第1課:驚險的南極探險故事

2021-02-07 啟行營地教育

啟行自然博物·南極開課啦!我們用8天的時間,用啟行獨家的資料內容,聚合全球專家,帶孩子們一起「足不出戶博物全球 」!

在延遲開學、在家學習的這段時間裡,我們將幫助孩子們更好的學習,教會他們如何運用時間和提問,完成學習的「自由裁量權」和時間的「靈活支配權」!

我們通過線上學習的方式陪伴彼此,探索南極的過程中,收穫知識和力量。這也是在人類發現南極200周年之際,用這樣的方式,致敬過去的英雄給我們面對未知的勇氣。

我們將跟隨探險家的腳步,領略南極被發現、探索的前世今生。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起航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們首先要講的是「學習的思維邏輯」。

我們能在網絡上看到很多關於南極的故事,我們要如何把這些故事變成知識呢?這就需學習方法和思維邏輯。

下面是啟行博物·南極第一課的學習邏輯,我們可以用環環相扣的問題,推動我們的思考。

1.南極是最後一片大陸,一直沒有被發現,為什麼?

2.南極是怎麼被發現的,是誰用什麼方式發現的?

3.現在去南極還危險嗎,普通人如何探索南極?

4.現在的南極英雄是誰?我們從中可以學習什麼?

當你帶著好奇心去提問,帶著問題去思考時,再浩如煙海的資料,也變得條理清晰。

南極是最後一片大陸,一直沒有被發現,因為它遠離大陸,被冰雪覆蓋。常年氣溫寒冷,浮冰給一百多年前探索南極的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距離遙遠也是原因之一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建造出更加堅固的船隻,各國紛紛湧現出探險南極的探險家。在探險南極的道路上,湧現出不少英雄事跡,有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如今,前往南極已經不用冒著巨大的風險。我們有更好的破冰船,甚至有直飛南極的航班,現在去南極更多的事探索而不是探險。因此,如今活躍在南極的探險隊員們,他們的工作更多的是研究南極,傳遞正確負責任的信息,讓我們更加了解南極。但是,我們要銘記一百多年前的南極探險家們,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對南極的探索也將延後。

阿蒙森是世界上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探險家,他小時候就對未知的南極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與嚮往。

阿蒙森從小就對南極抱有好奇和嚮往

電影《極地先鋒》片段

他靠五十二條愛斯基摩極地犬走過南極最後的一段路程,贏得了南極點之爭的勝利。

與之同時競爭的另外一名探險家斯科特卻沒有這麼幸運,他比阿蒙森的挪威探險隊出發更早,可惜歷經了千辛萬苦到達南極點的時候,看到的卻是飄揚在雪地中的挪威國旗。

可想而知,他的心情該多麼沮喪啊。而更讓人難過的是,斯科特和他的同伴因為嚴寒疲勞飢餓和疾病,先後死在返程的路上。

雖然斯科特比阿蒙森晚一步達到南極,但仍然被大家視為英雄,他們沿途採集的巖石標本對科學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除了南極極端的氣候,另一個對探險員的考驗,就是浮冰。

一名叫沙克爾頓的探險者在探險過程中,他們的船曾被浮冰團團圍住,後來沉入了海底。

同行28人在浮冰上過了十五個月,在最後浮冰破裂的時候,他們帶著3艘小小的救生船在海上漂浮了7天。

在接近人類身體極限時,他們漂到了一座無人島上。為了獲救,他和團隊中的7個人一起坐著一艘小艇,再次開啟了海面漂浮,這一漂就是16天。

等到再次登陸,他們憑著驚人的毅力翻越山脈,最終找到了捕鯨站。為了解救在無人島上的同伴,嘗試了4次、長達3個月的旅程,終於回到無人島,發現其他船員全部活著!

身處困境也要保持樂觀,這就是探險家精神!

沙克爾頓的領導力總是讓隊員們在極端逆境下充滿希望,在被困南極時,他想盡辦法讓大家快樂起來,有次竟然還舉辦了一場理髮比賽!

這些探險家的故事,不僅解釋了為什麼南極是最後一片被發現的大陸,也證明了只要你有好奇心、夢想、知識與勇氣,即使是遙遠的南極,也會留下你的足跡。

如今,我們前往南極有先進的破冰船和知識豐富的探險隊員,普通人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觀察、探索南極。

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前人的英勇事跡,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也值得我們學習。

此次啟行自然博物·南極課程中,有不少是我們前線帶回來的一手資料。如今的南極探險隊員中有不少是生物專家、氣候學者,以及攝影師。

他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記錄、研究南極的變化。帶領普通人深入南極,近距離了解南極,用自己的行動,保護這片純淨的大陸。

現在在南極上工作,雖然沒有一百年前探索南極時那麼危險,但是同樣需要過硬的野外本領和相關知識。

南極探險員,同時也是一名海洋科學家的Allison Cusick打趣說道:「如果世界末日來臨,一定確保自己和一群極地探險家在一起,因為他們是最能自給自足的人。」

「成為南極探險員,需要哪些技能?」

 

此外,為前往南極的遊客解說南極知識也是探險員的工作之一,所以,他們很多人對南極生物非常了解。

你知道嗎?要離企鵝5米,它們才會覺得安心,這些都是學習和實踐積累的知識。下圖是企鵝、海豹等常見的南極生物種類,也是探險隊員熟識的生物體系。

神奇的南極生物鏈

(文末有中英文對照表-來源網絡)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Allison Cusick經常提到的南極磷蝦(Krill),它是南極食物網的基礎,許多南極生物都吃磷蝦,如果沒有南極磷蝦,就沒有現在的南極生態。

Allison Cusick:「浮遊植物,磷蝦和其他大型動物種群有什麼聯繫?最大的聯繫是生物泵(註:植物和動物碎屑沉降在海洋中,某些沉降物將分解並作為營養物回到海水中)。比如,以磷蝦為食的企鵝和鯨魚,當他們將食物消化,排出的糞便進入到海水中,會成為鐵元素的來源,而鐵是浮遊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的營養元素。所以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浮遊植物為磷蝦提供了食物,磷蝦為其他大型動物提供了食物,大型動物排出的糞便又幫助了浮遊這樣的生長。這個循環保持了生態系統的平衡。」

既然有探險隊員,肯定會有探險隊長。隊長要承擔更多責任,作為探險隊長,報的責任是什麼呢?讓我們來聽聽Bob Gilmore的分享吧,他是一名有著超過20年極地探險經驗的老船長。

「南極探險隊長的職責是?」

 

啟行自然博物·南極課堂第一天,我們用提問題的方式,了解到了南極的基本情況。為什麼南極難以企及,是什麼人找到並發現了南極。

我們也了解到現在的探險隊員在做什麼,以及成為一名優秀的探險員需要哪些素質。

更重要的是,我們是通過一個思維邏輯去學習資料,去讀資料,通過一連串的問題,把散亂的知識點串聯起來。

這是可以遷移到其他的地方能力,我們希望啟行自然博物·南極課堂始於南極,但不止於南極。

我們也將用PBL項目式的學習方法,讓大家在學習南極知識的同時,掌握一門國際流行的學習技巧。

那麼,讓我們在明天的課堂上再見吧!

課程及其他問題請諮詢☟☟

具體課程介紹可掃下方二維碼☟☟

(文中圖片中英文對照:Baleen whale鬚鯨、Smaller toothed whale 小型齒鯨、Sperm whale抹香鯨、Penguins企鵝、Elephant seal象海豹、Leopard seal豹海豹、Other seals其它鰭足類動物、Other birds其它鳥類、Fish 魚、Other herbivorous zooplankton其它植食性的浮遊動物、Krill磷蝦、Carnivorous zooplankton肉食性的浮遊動物、Phytoplankton 浮遊植物)

相關焦點

  • 線上南極PBL課程重磅推出,好學有獎!
    加入「線上博物全球計劃」做小小探險家怎麼才能和航行南極海的營員們一同探險呢?當然是加入啟行的自然探索群啦!啟行「足不出戶博物全球」 群 招募啦!在這個與南極同步連線的探險群中,您和孩子可以:1. 看到比紀錄片更細緻入微的南極故事:孩子們都喜歡萌呆的南極企鵝,而帝企鵝、帽帶企鵝、巴布亞企鵝、阿德利企鵝……太多傻傻分不清?
  • 臺灣研究員踏上南極長城站 兩岸南極探勘「破冰」
    ,成為參與兩岸南極合作研究的第一位臺灣人。  據「中央社」報導,已經抵達南極的郭富雯將採集企鵝糞便、蛋殼等極地標本,化驗及觀察蛋殼或糞便內是否累積特定化學物質,藉此研究南極汙染狀況,進而了解南極生物受影響程度,同時還將觀察極地氣候變化。  另外,臺灣科學家還要執行「極地海洋生物所含生理活性物質」等研究。
  • 葫蘆僧南極探險之二——阿德利企鵝王國
    自從二月三日穿越德雷克海峽我們正式登陸南極大陸,到今天告別南極大陸歷時二十一天。今天下午將是我們在南極大陸的最後一個登陸點,從此後,我們本次探險活動就算徹底告別南極大陸了。下午登陸的島是cape adare,羅斯海每天呈獻給我們的都是驚喜。神奇的造物主創造了南極這一人間淨土,留下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回放 博物有意思:到真實的「侏羅紀世界」探險
    回放 博物有意思:到真實的「侏羅紀世界」探險
  •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習作《神奇的探險之旅》寫作指導
    你喜歡探險嗎?你讀過有關探險的書嗎?第六單元習作內容是編一個驚險刺激的探險故事,我們怎樣才能寫好這篇習作呢?01教材提示分析翻開本學期語文教材第89頁,「神奇的探險之旅」習作提示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提出問題,激發興趣,然後指出本次習作要求,是要編一個驚險刺激的探險故事。「探險」是什麼?是到從來沒有人去過或很少有人去過的艱險地方去考察。第二部分:提示本次習作需要關注的關鍵要素。1、選擇同往人物,組建探險團隊。
  • 背包客買折扣票南極探險11天 走遍50多個國家
    1970年1月6日出生於渝中區觀音巖,1996年成為美國華爾街軟體諮詢員,先後為多家知名跨國企業提供服務,2009年3月辭去蘇州一家公司副總裁職務,成為職業背包客,在兩年多時間走遍世界50多個國家。
  • 《少年冒險王》第1期 | 開啟一段驚險刺激的冒險吧
    書中講述了聰明吳、小機靈和香蕉熊、水桶妹這兩對兄妹在莫高窟探寶的故事。讓我們開啟驚險刺激的冒險之旅吧!他們走在黑乎乎的石窟裡,四周很靜,只有講解員的聲音和沙沙的腳步聲,那感覺好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一個神奇詭秘的世界。
  • 南極旅遊有了環保「緊箍咒」
    ——我國出臺首個南極人類活動環保管理制度  南極成為人們春節出行新選擇。  攜程發布的《2018春節出境旅遊趨勢預測報告》稱,今年春節南極遊市場異常火爆。雖然春節去南極的遊客平均花費高達16萬元,但報名人數卻比去年多出一倍。  只需報團就可開啟驚險刺激的「探險之旅」。
  • 第一隻抵達南極的狸花貓,最終卻慘遭主人拋棄,被打死在南極
    1911年,英國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乘船到達南極,成為南極探險的世界第一人。三年之後,一隻名叫「齊比夫人」的貓也抵達南極,成為世界第一貓。「齊比夫人」是一隻狸花公貓,它的主人是沙克爾頓探險隊的船長哈裡·麥尼什。
  • 第32次南極考察隊從滬出發:廚師年薪25萬要十年工作經驗
    原標題: 「25萬年薪去南極當廚師」並不簡單  東方網11月8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近日,國家海洋局的網站上發布了一則題為《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越冬後勤保障崗位預選告示》,稱國家海洋局極地辦擬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南極考察站越冬後勤保障崗位預選隊員,職位包括廚師、醫生、電工和工程師等。
  • 曾南極探險、攀登珠峰的川大研究員:用極限運動打開雲端天堂
    南極探險乘坐帆船前往無人之地,跳進冰水中遊泳「登山的線路那麼多,但我希望可以從最漂亮的那條上去。」於劉勇而言,出發的原動力可以是一次探索未知的愉悅,又可以只是一張風景照的牽引,只要是大自然的美,都足夠吸引他去冒險。
  • 《中國城市報》:一位北大博士的博物遊俠夢
    他曾經在青藏高原漫遊,尋覓博物遊俠夢;人近中年,認識到自己的局限,試圖做青藏高原野生動物保護的觀察者和支持者。這也成為他從事探險的驅動力。羌塘無人區,神秘荒蠻、靜謐深邃,平均海拔47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大多數人終生都不會踏足其中,而有一部分人因為信念與熱愛,執著於這裡。劉炎林就是其中一位,成為羌塘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劉炎林18歲從廣西北部灣的海邊來到北京大學讀書,離開了眼前的狹窄世界,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探險。
  • 去看了《南極之戀》TILL THE END OF THE WORLD
    去看了《南極之戀》TILL THE END OF THE WORLD.南極真的很美,一片潔白純淨,極光又是如此變換而又美妙。在這美麗的外表下,有的卻是冰裂、雪崩、十多級的極風……漫天飛雪呼嘯著,仿佛像捲走一切。
  • 65歲退休副教授南極探險遊 跳入冰海中救起隊友
    有人喜歡垂釣,有人喜歡養花,而渝中區一位65歲的老人晉中田愛上了探險。2015年12月,他在南極探險時縱身跳入海中救起落水的隊友,受到探險隊員交口稱讚。昨天,回到重慶的晉中田向記者講述了南極探險之旅和驚險的救人過程。六旬高齡赴南極探險晉中田今年65歲,系重慶某大學退休副教授,家住渝中區袁家崗。
  • 中企承建 巴西新南極科考站即將落成
    【南美僑報網編譯王晗1月9日報導】在發生火災7年後,巴西新費拉茲司令南極科考站(Estação Comandante
  • 【二附集團·通師二附】微課堂丨身邊的科學:博物苑裡識方向——走近指南針
    相反,地球上的南北方向卻是有極點的,當我們從赤道出發向正北或向正南一直走去,最後將走到北極和南極,越過北極或南極,方向將發生改變。在北極點上只有一個方向——南方;在南極點上也只有一個方向——北方。所以,在地球上,只有南、北兩個極點的地平方向是絕對的。
  • 這是什麼神仙好運氣,南極半島旅行竟然看到了帝企鵝!
    2019年1月2日,德邁團隊再次啟程去南極旅行,黃國偉老師同行,這是他的 第9次南極旅行,團隊於2019年1月18日返程,我們跟著黃國偉老師在前方的直播鏡頭,感受這場人生奇遇旅程!>航海日,船上的悠閒時光……記住這位船長,有故事的
  • 電影《南極之戀》公映 兩岸演員攜手「徵服」南極
    兩岸青年演員攜手「徵服」南極 電影《南極之戀》公映新華社上海2月2日電(記者許曉青)由兩岸青年演員趙又廷、楊子姍領銜主演的「探險+愛情」主題電影《南極之戀》2日起在中國大陸的電影院線上映。影片講述了男女主人公在一次意外飛行事故後流落南極大陸,隨即發生了一系列故事。影評界認為,該片的最大亮點是兩岸青年演員攜手「徵服」南極。據介紹,為了全力呈現真實的南極畫面,《南極之戀》劇組赴當地取景,開展了近1個月的實地拍攝。期間,劇組遇到了天氣惡劣和人員身體不適反應等多重考驗,主演趙又廷一度出現「雪盲」症狀。
  • 斯科特先於阿蒙森出發,為何斯科特落後一個月到南極點|百家故事
    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有意對南極極點發起挑戰的,可不止斯科特一人,挪威著名的探險家阿蒙森也對南極極點有意多時。當斯科特在紐西蘭籌集探險資金的時候,阿蒙森給斯科特發來了電報,說他也要向南極進軍。「請允許我通知您我已經向南極進軍——阿蒙森」上天似乎不讓斯科特第一個到達南極極點,在斯科特探險的贊助經費出現缺口時,一些隊員建議停止探險行動,但是由於大多數隊員選擇堅持,便沒有放棄。1910年12月9日,「特拉·諾瓦」號進入冰群。
  • 逃離北上廣、不買學區房:他花60萬帶兒子去南極
    5歲時,別的孩子差不多剛會打醬油,他又坐上了去南極探險的船。到冰天雪地裡跟企鵝和海豹來了一場親密接觸,還成為了最小到達南極的中國人;今年六月底,老極帶著辛巴開著越野車、帶上裝備,一路向西出發,穿越鮮有人踏足的藏區,來了一場世界第三極的刺激探險。這一路,他們登雪山、騎馬漂流、拍野生動物,在天寒地凍中一往無前,還拍成了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