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行自然博物·南極開課啦!我們用8天的時間,用啟行獨家的資料內容,聚合全球專家,帶孩子們一起「足不出戶博物全球 」!
在延遲開學、在家學習的這段時間裡,我們將幫助孩子們更好的學習,教會他們如何運用時間和提問,完成學習的「自由裁量權」和時間的「靈活支配權」!
我們通過線上學習的方式陪伴彼此,探索南極的過程中,收穫知識和力量。這也是在人類發現南極200周年之際,用這樣的方式,致敬過去的英雄給我們面對未知的勇氣。我們將跟隨探險家的腳步,領略南極被發現、探索的前世今生。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起航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們首先要講的是「學習的思維邏輯」。
我們能在網絡上看到很多關於南極的故事,我們要如何把這些故事變成知識呢?這就需學習方法和思維邏輯。
下面是啟行博物·南極第一課的學習邏輯,我們可以用環環相扣的問題,推動我們的思考。
1.南極是最後一片大陸,一直沒有被發現,為什麼?
2.南極是怎麼被發現的,是誰用什麼方式發現的?
3.現在去南極還危險嗎,普通人如何探索南極?
4.現在的南極英雄是誰?我們從中可以學習什麼?
當你帶著好奇心去提問,帶著問題去思考時,再浩如煙海的資料,也變得條理清晰。
南極是最後一片大陸,一直沒有被發現,因為它遠離大陸,被冰雪覆蓋。常年氣溫寒冷,浮冰給一百多年前探索南極的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煩。距離遙遠也是原因之一
阿蒙森是世界上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探險家,他小時候就對未知的南極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與嚮往。
阿蒙森從小就對南極抱有好奇和嚮往
電影《極地先鋒》片段
他靠五十二條愛斯基摩極地犬走過南極最後的一段路程,贏得了南極點之爭的勝利。
與之同時競爭的另外一名探險家斯科特卻沒有這麼幸運,他比阿蒙森的挪威探險隊出發更早,可惜歷經了千辛萬苦到達南極點的時候,看到的卻是飄揚在雪地中的挪威國旗。
可想而知,他的心情該多麼沮喪啊。而更讓人難過的是,斯科特和他的同伴因為嚴寒疲勞飢餓和疾病,先後死在返程的路上。
雖然斯科特比阿蒙森晚一步達到南極,但仍然被大家視為英雄,他們沿途採集的巖石標本對科學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除了南極極端的氣候,另一個對探險員的考驗,就是浮冰。
一名叫沙克爾頓的探險者在探險過程中,他們的船曾被浮冰團團圍住,後來沉入了海底。
同行28人在浮冰上過了十五個月,在最後浮冰破裂的時候,他們帶著3艘小小的救生船在海上漂浮了7天。
在接近人類身體極限時,他們漂到了一座無人島上。為了獲救,他和團隊中的7個人一起坐著一艘小艇,再次開啟了海面漂浮,這一漂就是16天。
等到再次登陸,他們憑著驚人的毅力翻越山脈,最終找到了捕鯨站。為了解救在無人島上的同伴,嘗試了4次、長達3個月的旅程,終於回到無人島,發現其他船員全部活著!
身處困境也要保持樂觀,這就是探險家精神!
沙克爾頓的領導力總是讓隊員們在極端逆境下充滿希望,在被困南極時,他想盡辦法讓大家快樂起來,有次竟然還舉辦了一場理髮比賽!
這些探險家的故事,不僅解釋了為什麼南極是最後一片被發現的大陸,也證明了只要你有好奇心、夢想、知識與勇氣,即使是遙遠的南極,也會留下你的足跡。
如今,我們前往南極有先進的破冰船和知識豐富的探險隊員,普通人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觀察、探索南極。
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前人的英勇事跡,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也值得我們學習。
此次啟行自然博物·南極課程中,有不少是我們前線帶回來的一手資料。如今的南極探險隊員中有不少是生物專家、氣候學者,以及攝影師。
他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記錄、研究南極的變化。帶領普通人深入南極,近距離了解南極,用自己的行動,保護這片純淨的大陸。
現在在南極上工作,雖然沒有一百年前探索南極時那麼危險,但是同樣需要過硬的野外本領和相關知識。
南極探險員,同時也是一名海洋科學家的Allison Cusick打趣說道:「如果世界末日來臨,一定確保自己和一群極地探險家在一起,因為他們是最能自給自足的人。」
「成為南極探險員,需要哪些技能?」
此外,為前往南極的遊客解說南極知識也是探險員的工作之一,所以,他們很多人對南極生物非常了解。
你知道嗎?要離企鵝5米,它們才會覺得安心,這些都是學習和實踐積累的知識。下圖是企鵝、海豹等常見的南極生物種類,也是探險隊員熟識的生物體系。
神奇的南極生物鏈
(文末有中英文對照表-來源網絡)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Allison Cusick經常提到的南極磷蝦(Krill),它是南極食物網的基礎,許多南極生物都吃磷蝦,如果沒有南極磷蝦,就沒有現在的南極生態。
Allison Cusick:「浮遊植物,磷蝦和其他大型動物種群有什麼聯繫?最大的聯繫是生物泵(註:植物和動物碎屑沉降在海洋中,某些沉降物將分解並作為營養物回到海水中)。比如,以磷蝦為食的企鵝和鯨魚,當他們將食物消化,排出的糞便進入到海水中,會成為鐵元素的來源,而鐵是浮遊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的營養元素。所以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浮遊植物為磷蝦提供了食物,磷蝦為其他大型動物提供了食物,大型動物排出的糞便又幫助了浮遊這樣的生長。這個循環保持了生態系統的平衡。」
既然有探險隊員,肯定會有探險隊長。隊長要承擔更多責任,作為探險隊長,報的責任是什麼呢?讓我們來聽聽Bob Gilmore的分享吧,他是一名有著超過20年極地探險經驗的老船長。
「南極探險隊長的職責是?」
啟行自然博物·南極課堂第一天,我們用提問題的方式,了解到了南極的基本情況。為什麼南極難以企及,是什麼人找到並發現了南極。
我們也了解到現在的探險隊員在做什麼,以及成為一名優秀的探險員需要哪些素質。
更重要的是,我們是通過一個思維邏輯去學習資料,去讀資料,通過一連串的問題,把散亂的知識點串聯起來。
這是可以遷移到其他的地方能力,我們希望啟行自然博物·南極課堂始於南極,但不止於南極。
我們也將用PBL項目式的學習方法,讓大家在學習南極知識的同時,掌握一門國際流行的學習技巧。
那麼,讓我們在明天的課堂上再見吧!
課程及其他問題請諮詢☟☟
具體課程介紹可掃下方二維碼☟☟
(文中圖片中英文對照:Baleen whale鬚鯨、Smaller toothed whale 小型齒鯨、Sperm whale抹香鯨、Penguins企鵝、Elephant seal象海豹、Leopard seal豹海豹、Other seals其它鰭足類動物、Other birds其它鳥類、Fish 魚、Other herbivorous zooplankton其它植食性的浮遊動物、Krill磷蝦、Carnivorous zooplankton肉食性的浮遊動物、Phytoplankton 浮遊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