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崇尚英雄的,但捫心自問,我們卻很難成為真正的英雄,因為這個世界上能不計回報甚至付出自己的性命的人少之又少,我們都是芸芸眾生中渺小的存在,傷筋動骨都能痛上一百天,要不假思索地以生命為代價幫助他人實在是太過偉大。
1979年,山東省的一戶農民家傳來了啼哭,孟祥斌來到了世界上。自小時候起,孟祥斌心中就種下了報國的種子,看著先人們為國盡忠時的奮不顧身,他淚流滿面。高中畢業後,孟祥斌遵循自己的內心進入了蘭州軍區的高炮團,部隊的生活艱苦不已,孟祥斌的初心未曾改變,他一直堅守一直堅持,終於因工作成績突出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蘭州分院的一名學子。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享受著好不容易的閒暇時光,他挽著妻子帶著女兒到金華婺城區購物,一家三口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突然,遠處騷動起來,若有若無的「救人啊」傳到了孟祥斌的耳朵。孟祥斌未加思索,一個箭步朝人群飛去,這是一座十幾米的大橋,河底儼然是跳落河水中輕聲的女子。孟祥斌此時根本沒有思考到危險與否,他本能地選擇了救人。
跳入河水後,孟祥斌才發現這是個嚴寒的冬天,河水冰冷刺骨,他的身體打了無數個寒噤,腿也開始抽筋了。強忍著身體的不適,孟祥斌抓住了輕聲女子李小月。厚重的棉衣吸水後變得越來越沉重,孟祥斌很快體力不支,幸好救生摩託艇趕到了,孟祥斌才將李小月送上了摩託艇。他自知自己爬不上去了,只能艱難地伸出手,可當救生員的手還沒牢牢抓住他時,他已經沉入江底,而臨死前他還沒來得及看妻子女兒一面。
眼看著丈夫死在自己的面前,葉慶華悲痛不已,圍觀群眾也忍不住落了淚。舉行葬禮時,這座為孟祥斌感動的城市在救人的橋上舉著蠟燭守夜,冷風吹啊吹,似乎在告慰亡靈;那一盞又一盞亮起的燭火,也許能照亮他去天堂的路,每一滴落下的淚都是人們對孟祥斌最誠摯的祝願與敬佩。
孟祥斌的生命定格在28歲,彼時他才剛剛與久未相見的妻子見面,而他的女兒還只有三歲。十幾年過去了,孟祥斌的女兒和妻子又過得如何呢?
陰陽相隔,葉慶華悲傷不已,但在悲傷之餘她心中充斥著驕傲,在部隊的安排下,葉慶華拿到了入伍特招的機會,成為了一名像丈夫一樣的軍人,用熱淚與汗水完成丈夫生前的遺願:保衛祖國,奉獻自己。
女兒孟詩妍那時候年歲還小,只會天真地以為爸爸睡著了。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她茁壯地成長了,現如今她還在讀書,而她的心願也是和父親一樣燃燒自己,她希望未來自己能成為一名光榮的教師。
萬水千山已過,但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給我們帶來感動的人,他們雖然不能永遠地被人瞻仰,卻實實在在是個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