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要謹防孩子患情感貧乏症
健康的孩子有很多指標,而若患上了「情感貧乏症」就不是健康的了。所謂「情感貧乏症」,就是指孩子因為缺乏完整的或者說健康的科學的父母之愛而使其言行不正常、心理不健康、最終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做好父母非常重要。那麼,什麼類型的父母最容易使孩子患上「情感貧乏症」呢?
-
午FUN丨網絡用語貧乏,年輕人只會用哈哈哈,你中槍了嗎?
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語言貧乏的表現是基本不會說詩句(61.9%)和不會用複雜的修辭手法(57.6%)。關於語言貧乏2016年,《人民日報》曾評藍瘦香菇流行:患上語言貧乏症。自此,語言貧乏症一詞開始進入公眾視野。什麼是語言貧乏症?
-
年輕人傾向用網絡用語表達思想 語言能力愈加貧乏
很多習慣於使用網絡用語的年輕人,語言越來越貧乏,偶爾說句成語都覺得不習慣。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ww.wenjuan.com),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了。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語言貧乏的表現是基本不會說詩句(61.9%)和不會用複雜的修辭手法(57.6%)。
-
"語言貧乏"引發網絡熱議 網友:腦子裡沒詞
原標題:網友:「腦子裡沒詞」,也不排斥「哈哈哈」 近期,有關年輕人「語言貧乏」話題引發網絡熱議,新浪微博話題#七成年輕人感覺語言貧乏#獲176.1萬次閱讀。部分網友憂思:慣用網絡用語影響自身表達。
-
嬰幼兒患孤獨症的早期信號 媽媽別忽視
嬰幼兒患孤獨症的早期信號 媽媽別忽視時間:2017-02-28 10:31 來源:媽媽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嬰幼兒患孤獨症的早期信號 媽媽別忽視 兒童孤獨症又稱孤獨症、自閉症,起病於嬰幼兒期,多見於男孩子。
-
網絡語言可以更有內涵
(雲中漫筆) 與書信時代相比,網絡時代為人們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即使遠隔萬裡,也能隨時視頻連線,分享手機兩端的點點滴滴。在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環境下,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於使用網絡用語傳情達意。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網絡語言雖然有時幽默活潑,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內涵的問題。很多習慣於使用網絡用語的年輕人,語言越來越貧乏。 最近,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了。
-
青年「語言表達日益匱乏」不能都讓網絡背鍋
網絡環境下,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於使用網絡用語表達思想情感。網絡用語雖然有時幽默活潑,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內涵的問題。很多習慣於使用網絡用語的年輕人,語言越來越貧乏,偶爾說句成語都覺得不習慣。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了。
-
讓網絡激發語言熱情
原標題:讓網絡激發語言熱情 作者:饒高琦(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與問卷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了。
-
霍金患上的「漸凍症」到底有多可怕?
21歲時,霍金就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漸凍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曾被醫生預言活不過3年。除了研究領域的建樹,他長期與疾病抗爭的經歷也讓人驚嘆。他患上的疾病到底有多可怕?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鎖彬介紹,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簡稱ALS)有一個更為公眾所知的俗稱,即「漸凍症」,也叫做運動神經元病。該病是一種侵犯脊髓、腦幹、大腦運動神經元的慢性進行性發展的疾病,由於運動神經元的損害,患者表現為骨骼肌萎縮、無力以至完全癱瘓。
-
患上白血病還能活多久?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很多人對疾病存在錯誤認知,認為某些疾病患上之後就等於宣告生命的結束。其實,疾病只要及時控制,積極配合治療,同樣有治癒的可能,例如白血病。患上白血病之後需要積極配合治療,保持良好的心態,對病情的緩解有很大幫助,這樣患者的壽命自然可以延長。總之,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
患上外向孤獨症的日子
最近感覺情緒,不對,明明很開朗,卻患上了孤獨症。如果你有時只想聽純音,什麼也不想幹,那麼你可能已經患上外向孤獨症孤獨症外向孤獨症,準確點說應該稱作"外向的孤獨",指的是這樣一類人:1、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2、從小懂得很多道理。
-
屏讀時代,我們患上了注意力缺失候群症
我們大多數人仿佛同時患上了 「注意力缺失候群症」,集體無意識地投入到數字信息的消費浪潮中。對於很多人而言,這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只要不會特別影響到生活,估計很少有人會放下手機。我們對於手機(信息)的上癮幾乎和我們對糖和菸草的上癮一樣,這個東西一旦來到人世,我們幾乎再難擺脫。信息成癮對於我們注意力的影響有多少,真的可以是一件「熟視無睹」的事情嗎?
-
世界唯一一位奇男子:一生中既患上侏儒症又患上巨人症的人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是一個鐵律,但是卻有人在短暫的一生既患上了侏儒症,又患上了巨人症。既體驗過身材嬌小的可愛靈活,又體驗了高處不勝寒的一覽眾山小,這無疑是現實版的挑戰極限。在中醫學中,侏儒症是因為脾腎虧損、氣血不足、水溼內聚和陰陽俱虛導致的,能夠較早的被發現,而巨人症則因為症狀發展緩慢,不能夠被及時發現。
-
網絡專用詞典誕生 網絡時代就要產生網絡語言?
用網絡語言說話則感覺拉近了距離,很多的語氣、趣味、意境就都出來了。看來,網蟲們這種對文字的篡改和遊戲,是想釋放情緒拉近距離,是對網絡的一種掙脫和反叛。新聞觀點:既然是網絡時代,當然就要產生網絡語言你到底會幾門語言?每個人其實都同時掌握幾門語言。這裡說的各種語言,並不是指各個國家的語言,而是指人們對中文的各種運用。
-
英23歲花季少女患強迫性拔毛症 為治療剃光頭髮(圖)
原標題:英23歲花季少女患強迫性拔毛症 為治療剃光頭髮(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1日報導,英國埃塞克斯郡一位名叫瑞貝卡·布朗的23歲少女患有拔毛髮癖,這是一種不能克制拔除自己毛髮的衝動行為,患此病的人大多數是由於精神緊張焦慮等心理因素,而全世界約有1.1億人身受此折磨。
-
語言發育遲緩是自閉症嗎?失語症又是怎麼回事?
不少人在了解了語言發育遲緩後,常常把它和自閉症混淆起來,認為它是自閉症的一種症狀;也有人把它當作失語症,反正都是大腦異常造成的。其實,這種認知的偏差很大,常常來源於知識的不全面。語言發育遲緩、自閉症、失語症是三種完全不同的病症。它們哪裡有不同呢?造成症狀不同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
愛神自曝已患上恐慌症 四大原因是主兇
可是愛神自己解釋說,提前離場是因為自己患上了恐慌症,並不是有意為之。並且在前不久,勒夫在《球員論壇》還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主要談到的就是心理健康的問題。 勒夫承認他患上了恐慌症,而且每個月都要去看心理醫生,而且,他現在手臂有骨折,也無法參加比賽,有望在下一個季後賽復出。
-
中國人何以患上"英語狂熱症"?
一位外國導演拍的紀錄片《我為英語狂》說,中國人明顯患上「英語狂熱症」。 其實,我們狂熱的不是英語本身。中華民族百年期盼,奧運終於來到華夏古都。熱情的人們渴望敞開心扉,釋放激情,向世界詮釋五千年的東方文明,用微笑迎接八方賓朋。這才是「熱源」所在。 交流的力量是無窮的。東西文化有各自的特色和優勢,不存在天然的鴻溝,需要的只是溝通。缺少交流會產生誤會,導致隔閡。
-
家長「望子成龍」,孩子患上強迫症
走路反覆來回走,洗手反覆洗,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家長「望子成龍」,孩子患上強迫症華聲在線10月16日訊「這可能是小宇患強迫症的一個重要因素。」醫院睡眠障礙及神經症科主治醫師陳金虹分析,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常有強迫型人格,形成一般在幼年時期,與家庭教育和生活經歷直接有關。以小宇為例,父母管教過分嚴苛,造成孩子做事過分拘謹和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事而遭到父母的懲罰,做任何事都思慮甚多,優柔寡斷,並慢慢形成經常性緊張焦慮的情緒反應。
-
當心患上「多動症」
生理方面:好動的孩子思路敏捷、動作協調、沒有記憶辨認的缺陷;而多動症孩子則有明顯不足。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於大腦負責注意力能力的神經元網絡沒有構建出來;孩子學習態度和動力不足,主觀意識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還有哪些情況會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