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謹防孩子患情感貧乏症

2020-09-10 老濱娛樂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更是祖國的未來。 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既是父母的驕傲,也是國之大幸。

健康的孩子有很多指標,而若患上了「情感貧乏症」就不是健康的了。所謂「情感貧乏症」,就是指孩子因為缺乏完整的或者說健康的科學的父母之愛而使其言行不正常、心理不健康、最終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做好父母非常重要。那麼,什麼類型的父母最容易使孩子患上「情感貧乏症」呢?



第一類,離婚的父母。由於各種原因,有的夫妻離婚了,使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裡。而無論是缺少父親還是缺少母親的家庭的孩子,不少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問題,這是因為在單親家庭裡,孩子可能缺少父愛或母愛,因此在他們的情感世界裡可能有著這樣那樣的欠缺;由於是單親家庭,父親或母親對孩子的教育也可能或者疏忽、或者過於溺愛,這都容易使孩子不能正常地思維和生活,性格出現畸形。因此,單親家庭的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既要關心孩子又不能溺愛孩子。而不要輕易離婚更是對孩子負責的表現

第二類,分居的父母。夫妻分居的家庭,與單親家庭有著類似的問題,由於父親或者母親不能經常在孩 子身邊,也容易疏忽對孩子管教和關心,或者是教育方式不當等,都容易使孩子不能受到正常的教育和關心。因此,夫妻分居的家庭,家長一定要認真負起責任來,特別是與孩子經常在一起的家長,一定要主動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不在孩子身邊的家長也要有意識地經常和孩子溝通,經常聯絡與孩子的感情,使孩子能夠感受到完整的父母之愛,防止孩子思想「走火」。

第三類,工作狂的父母。熱愛事業、拼命工作是一種認真負責的表現,也是一種美德,但是從另一方面講,正是因為對工作太過於執著,往往容易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和教育。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當你在拼命工作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對孩子的關心和管教,因為關心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既是對孩子的負責,也是對社會的負責。

第四類,不和的父母。有些父母經常吵吵鬧鬧,讓孩子生活在不和諧的氛圍之中,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往往也會出現心理不健康、性格古怪,當孩子在家庭當中感受不到愉快和幸福的時候,就可能到家庭之外去尋求同情、尋求關心。而由於孩子的社會知識畢竟不多、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並不強,因此就容易被外界的不良思想和行為所影響,久而久之就容易出問題了。所以,為了孩子,家長們首先要從大局著想,共同維護好家庭的和諧穩定,為孩子努力創造一個安寧幸福的家庭環境。

無論什麼類型的家庭,父母都要有意識地關心孩子、管教孩子,在主觀上為孩子好的同時,也要注意管教方式,要有科學關心和管教的方式方法。如果只是主觀上希望通過自己的管教使孩子健康成長,而方式方法不妥當不科學,客觀上也是管教不好孩子的,很多的時候往往適得其反。

天下的父母們:愛孩子吧,莫要淡忘了孩子;愛孩子吧,不要因為家長的原因使孩子患上了「情感貧乏症」。

相關焦點

  • 網絡時代別患上「語言貧乏症」
    作者:楊玉龍  網絡環境下,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於使用網絡用語表達思想情感。很多習慣於使用網絡用語的年輕人,語言越來越貧乏,偶爾說句成語都覺得不習慣。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了。(3月21日《中國青年報》)  網絡時代為人們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但也應引起注意的是,網絡用語雖然有時幽默活潑,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內涵的問題。正如有網友直言,「無論是描述什麼東西還是事件,我都是用同樣的方式去表達,「比如大家遇到好笑的事情只會說『哈哈哈』。」
  • 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患上多動症呢?
    「哇哇」的哭聲出生了,我想這一刻每個父母都是及其開心的,在感嘆自己愛情的結晶,也為孩子想好了未來,規劃好了未來孩子要走的裡,之後孩子就在父母的悉心照顧下慢慢長大,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都沒父母想著方法解決了,父母們看著孩子慢慢長大了,到了上學的年紀,上學就成了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
  • 嬰幼兒患孤獨症的早期信號 媽媽別忽視
    嬰幼兒患孤獨症的早期信號 媽媽別忽視時間:2017-02-28 10:31   來源:媽媽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嬰幼兒患孤獨症的早期信號 媽媽別忽視 兒童孤獨症又稱孤獨症、自閉症,起病於嬰幼兒期,多見於男孩子。
  • 家長「望子成龍」,孩子患上強迫症
    走路反覆來回走,洗手反覆洗,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家長「望子成龍」,孩子患上強迫症華聲在線10月16日訊「這可能是小宇患強迫症的一個重要因素。」醫院睡眠障礙及神經症科主治醫師陳金虹分析,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常有強迫型人格,形成一般在幼年時期,與家庭教育和生活經歷直接有關。以小宇為例,父母管教過分嚴苛,造成孩子做事過分拘謹和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事而遭到父母的懲罰,做任何事都思慮甚多,優柔寡斷,並慢慢形成經常性緊張焦慮的情緒反應。
  • 一些孩子患上學校恐怖症 一說開學就頭疼胃疼
    一些孩子患上學校恐怖症 一說開學就頭疼胃疼   撒潑哭鬧不願上學,稱頭疼胃疼懇求父母向老師請假。昨天,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就迎來了一批這樣的學生患者,專家表示,這是孩子患上了學校恐怖症。  昨天,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內,初二學生濤濤正愁眉苦臉地坐在醫生面前。原來,濤濤整個寒假都生龍活虎的。在開學前兩天,出現頭昏頭暈,噁心嘔吐的症狀。帶到醫院檢查,各項檢查結果均正常。聽媽媽說給他請病假,很快頭暈嘔吐的症狀就消失。媽媽懷疑他裝病,讓他去上學,結果一到學校,就開始又吐又拉。
  • 疫情之下,謹防把自己嚇成了 「疑病症」!
    每天,他都要給自己好多次的量體溫,咳嗽幾聲都很恐懼,總擔心自己會患上新型冠狀肺炎,每天神經兮兮的,「我是不是心理出現了問題?我也在網上查詢了相關的資料,說這次疫情很多人都會出現『疑病症』的反應。」那麼,什麼是「疑病症」?疫情之下,如何調節心理呢?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就此採訪了高級心理諮詢師、鄭州福斯特心理諮詢中心首席專家彭熠博士。
  • 午FUN丨網絡用語貧乏,年輕人只會用哈哈哈,你中槍了嗎?
    網絡環境下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於使用網絡用語表達思想情感具體表現如下↓↓↓↓↓當別人說了一句好笑的話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語言貧乏的表現是基本不會說詩句(61.9%)和不會用複雜的修辭手法(57.6%)。關於語言貧乏2016年,《人民日報》曾評藍瘦香菇流行:患上語言貧乏症。自此,語言貧乏症一詞開始進入公眾視野。什麼是語言貧乏症?
  • 家有強迫症孩子,父母如何調心態
    家長首先要了解強迫症知識,了解強迫症的成因與治療的方法。家長具備越多的知識,也對孩子的症狀越理解,也更能包容孩子。能更有效改善親子關係,間接地為孩子緩解症狀奠定良好基礎。2.不要自責。很多家長對孩子患強迫症歸因為教養過失或是夫妻矛盾,內心有深深的自責感。
  • 阿斯伯格症孩子的10個情感需求
    家長在生活中要積極調動孩子的情緒情感,注意生活中與孩子情緒情感的互動。只要得到適當專業的指導,加上家長的了解、幫助,就能走出困境,發揮兒童的特質與潛力。阿斯伯格症孩子對別人的愛,有時候會用不同尋常的方式回應。一個孩子可能在前一分鐘想要別人擁抱他,而下一分鐘卻把人推開。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喜歡的社會交往反饋類型。如果孩子的個人喜好和他表達感情的方式能夠一致起來,就有助於提高他的社交關係。
  • 父母沒有肌營養不良症,為什麼孩子卻患上了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是一組原發於肌肉組織的遺傳性變性疾病,多發於兒童和青少年常見於男性患者,此病發病起病隱襲,多表現為進行加重的肌肉萎縮無力,在現代醫學臨床特徵以四肢近端肌肉緩慢出現進行性無力和萎縮,多從近端開始,以對稱性發病。因為肌肉萎縮上午特徵表現肌病面容、翼狀肩及鴨步、常與假性肥大並存,伴隨家族遺傳史。
  • 孩子整天宅在家,當心患上「自然缺失症」,這些危害家長要有數了
    01自然缺失症是什麼?自然缺失症的這個概念是由美國作家魏查德提出來的。他說這個病症並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理解的心理問題,但不需要醫生的幫助與服用藥物,只是因為孩子與大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少,所以自然而然產產生的問題。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當心患上「多動症」
    當心患上「多動症」)孩子頑皮多動是性格問題,不是病?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可治可不治?多動症的發生,首先會受到母孕期、懷孕期等先天因素的影響。在這個基礎上,母體的壓力大小、飲食結構變化、創傷感染等多種因素都有可能對兒童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導致兒童多動症的發生。除此之外,孩子的成長環境、生活環境也會起到一定的影響。孩子成長期間,父母的教育方式、性格特點都可能對孩子造成潛在的影響,導致孩子出現說話不經大腦、行為衝動這樣的行為表現。
  • 為什麼有些孩子「不識字」?可能患了「失讀症」!
    ,或者身邊的孩子出現類似問題,很可能患上了失讀症。尼克老師向伊夏父母闡述失讀症的情況後,萬般難過的母親問到:為什麼會是伊夏?失讀症的病因有以下幾種因素:總之,這種病症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需要注意的是,這不能代表患有失讀症的孩子等於啟智兒。有關專家指出,失讀症在使用拼音和讀寫不規則的拼音文字中比較常見。英語國家的失讀症發病率為5%,發病率和中國大陸相當。
  • 6歲女童患拒絕上學症 你家孩子有這病嗎?
    近日,廣西一6歲女童患了拒絕上學症,在家好好的,一進學校就頭痛發燒。這到底是是不想上學裝病?還是真的生病了?之所以不去上學,原因竟是她患有「拒絕上學症」。爺爺奶奶說,孩子出家門前還開開心心的,並沒有什麼異樣,但只要一達到學校門口,她就開始頭疼,緊接著肚子也疼,還會伴隨著發燒。
  • 孩子太好動會不會是「多動症」?好動的孩子父母怎麼教?
    ,並非所有好動的孩子都是「多動症」。5%-10%之間,國內調查在10%以上,男孩多於女孩,早產兒及剖宮產兒患多動症的機率較高,大約在 60%以上。,而多動症孩子則有明顯不足。試著改變一種方式,不要再說他如何如何不好,誇獎他好的一面,當他耐心的時候,即使只是安靜一小會,都要及時的誇獎他並告訴他正確的方式,慢慢的孩子也會更加的平靜。
  • 家長要注意!女孩瘋狂長高 竟因患上了「巨人症」
    每個孩子都是集家庭萬千寵愛於一身,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長得高一點,不過,家住湖南岳陽雲溪區陸城鎮的沈老,卻在為孫女長得太快整日發愁。       經過檢查,醫生確認,導致小鑫瘋長的原因在於顱內生長出的一塊如花生米大小的腫瘤,而小鑫患上的就是我們俗稱的「巨人症」。如果耽誤治療,壽命將遠遠低於正常人
  • 父母要警惕,這樣很容易患「關懷強迫症」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大部分孩子都很反感家長的包辦做法,認為父母太過"約束"自己。如果各位家長曾經有過這種行為,那麼一定要注意有可能患有"關懷強迫症"。什麼是關懷強迫症?
  • 定期測身高 謹防矮小症
    原標題:定期測身高 謹防矮小症你的孩子每年身高增長速率達標嗎?孩子的發育有利於長高嗎?……8月18日是「中國兒童長高日」,市婦幼保健院聯合省健康教育中心舉辦大型義診活動。專家指出,身高是生長發育的重要標誌,要想長高個子,家長應定期測量、評估孩子的身高、體重等生長發育狀況,科學幹預管理。 很多家長認為「個子長得慢的孩子是晚長。」殊不知,如果一味等待,會讓孩子錯過長個子的黃金期。
  • 「科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當心患上「多動症」
    常常聽家長抱怨說孩子很好動,上課坐不住、搞小動作,寫個作業一會兒玩玩橡皮,一會兒去趟廁所,背課文也靜不下心來,真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啊?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並非所有好動的孩子都是「多動症」。家長需要明白一個基本概念:多動症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95%都不是多動症引起的!
  • 家長別自責,這些才是孩子患自閉症的原因
    但在1949年他從生物學轉向了心理學詳細描述了家長們的行為,提出「冰箱媽媽」理論,指出該病來源於父母親在情感方面的冷漠,這在當時給自閉症兒童的父母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使他們產生內疚感和負罪感除了這些記錄在案的原因,還有一些研究指出,高齡父母、某類型汙染等都可能給孩子患有自閉症帶來更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