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強迫症孩子,父母如何調心態

2020-09-04 心理諮詢師羅羅



家裡有一個強迫症孩子來說,對於父母來說承受的壓力和面對的痛苦和煎熬是巨大的。

小娟,一個高二的孩子,來做訪談的時候,是媽媽陪伴來的,從媽媽的臉上看我到了焦慮和無助。媽媽除了對病情的擔憂外,更多的是被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強迫行為弄得很崩潰。

比如孩子上個洗手間一個小時,洗個澡一個小時,浪費水,洗個手半個小時。浪費水,浪費煤氣不說,也影響正常上學,上學遲到。


最重要的是,現在母女關係很糟糕,孩子都不願意跟母親說話,緊張的親子關係讓孩子的病情加重了。家長因為孩子的經常失眠,工作、生活、情緒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其實像小娟媽媽這樣的遭遇是強迫症孩子家長所面臨的普遍狀態。作為家長,我們如何去調整自已的情緒狀態,協助孩子戰勝強迫症呢,是很重,它也是有方法可循的



1


一、家長良好的心態是孩子戰勝困難的源動力

1.學習和了解與接受強迫症。

家長首先要了解強迫症知識,了解強迫症的成因與治療的方法。家長具備越多的知識,也對孩子的症狀越理解,也更能包容孩子。能更有效改善親子關係,間接地為孩子緩解症狀奠定良好基礎。


2.不要自責。

很多家長對孩子患強迫症歸因為教養過失或是夫妻矛盾,內心有深深的自責感。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強迫症的真正病因也有待更多的研究,教養好的小孩也未必不患強迫症,教養差也的小孩也未必會得強迫差。


3. 不要比較。

不要拿孩子的跟別的強迫症孩子比,也不要拿孩子跟沒有強迫症孩子作比較,一比較就會有失落,會焦慮,就看不到孩子的進步,也看不到孩子的潛力,對孩子的病情的恢復是沒有意義的。


4. 不要過度期待。

家長如果發現自已陷入了挫折的深淵,痛苦難當,其實是其望過高,就因為期望孩子趕快克服強迫症,並一定要成功,當孩子沒有達到期待的期望預期時候,對孩了來說是痛苦的,對家長本人也是有挫敗感的。


2



二、科學有效的協助孩子。

1. 承接孩子的情緒,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情緒出口。

孩子可能在學校因為強迫症會被孤立,被嘲笑,功課也跟不上。這個時候,允許孩子表達。當孩子哭泣,沮喪的時候,不要恐慌,父母要學會專心的傾聽孩子,而不一味的提出建議,講道理。有時候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理解,自然就有了解決的辦法。


有時孩子會因為症狀起伏不定,孩子會沒有信心,家長要告訴孩子,進步並非是一條平順的直線,當狀態不好的時候,不要太要求自已,要順著強迫症的要求做就好了。


2. 給孩子不說話的空間。

有些父母因為孩子不跟她講話而感到挫折。有時候孩子並不如你想像的那樣說一大堆話。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指責:「你老是不跟我說話」,倒是可以邀請他:「你有什麼可以跟媽媽說的嗎?」如果孩子仍然不願意說,那就不必強迫孩子。


3. 讓孩子跟上治療的節奏。

家長不要成天,無時不刻的盯著孩子,監視孩子的做這個,不做那個。例如:「你趕快出來,不要再洗了!」「趕快去做認知行為練習」

比較好的方式:讓孩子主動的學習如何克服強迫症,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累積成功經驗,孩子才有自信願意主動對抗疾病,畢竟強迫症是一個慢性的疾病,父母親不必急於一時。


其實孩子知道如何從最小的威脅比較小的症狀開始著手改善,成功的經驗對孩子來說是有力的促進者,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達不到你的要求,也請你改變策略,不要逼孩子,直到他可以願意主動去償開始。


如果孩子覺得你在掌控他的治療,孩子會有叛逆行為,不配合治療,這樣又會破壞親子關係。


4. 善用幽默。

幽默有時是關係的潤滑劑。家長過於嚴厲,常會導致親子間的衝突,使治療成效打折扣。與孩子溝通時候多用輕鬆,溫和,耐心的語氣,忌簡單粗暴。避免過多的指責和批評。


5. 看見孩子的潛力。

如果把孩子看成一個很糟糕的人,無法自理事務的人,那麼對孩子就將永遠無法站起來。反之,倘若父母可以看見孩子的優點,潛力,並以較正面的態度面對孩子生病的事實,那麼孩子也就更容易自信了。



我是羅羅,「做一名有愛的心理諮詢師」是我的座銘。你需要,我就在!


相關焦點

  • 孩子的「強迫症,也許就是父母教育好的表現
    ,這個孩子有點「強迫症」。1.強迫症男孩火了起來出門帽子口罩整整齊齊,進班棉襖書本規規整整,甚至摘帽子的時候,還不忘把自己的頭髮捋順了,這樣乾淨整潔的小男孩兒,有誰不喜歡?看起來有些強迫症,一定要把自己的東西放好,但其中包含著很多孩子都沒有的良好品質。
  • 兒童強迫症是怎樣的?該如何解決?
    兒童強迫症是指兒童期的一種情緒障礙,主要表現為強迫症的觀念和行為,佔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的0.2%~1.2%。平均發病年齡為9-12歲,其中10%是7歲以前甚至更早的幼兒,男孩發病比女孩早兩年。如果家裡有人患有強迫症,孩子更容易患上強迫症,或者患有抽動障礙的孩子更容易合併或以後發展成強迫症。
  • 天天把強迫症掛嘴邊,你真的了解強迫症嗎?
    那你可能有強迫表現有強迫表現不代表就是強迫症!有強迫症的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十分嚴格。對於一個兒童來說,他的安全感源於自己的父母對他的關愛。如果父母異常苛刻、嚴厲,對孩子有很高的要求,孩子只要達不到要求、或者做的不夠好,父母就批評、指責、否定,這樣的話,會對孩子心理產生一些不利影響。在孩子內心就會常常察覺到來自外界的威脅。
  • 告訴你們強迫症的真相。這個世界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
    ,媽媽要求孩子寫字工整,稍有不滿,擦掉或撕掉整張紙重新來過。,很多家庭成了強迫症的溫潤土壤,讓他們的強迫之苗越長越盛。由於強迫行為主要從青少年期就開始表現,因此除了成人,青少年強迫症患者也日益在增加。有專家認為,造成強迫行為的根源,主要還在於家庭嚴格的教育環境。我最近遇到一位苦惱的家長帶著孩子來看病,原因是孩子做作業的速度總是很慢。最後發現,原來這個孩子寫字要求得像印刷體。上距邊線多少、下距邊線多少,都有非常死板的規定,如果一不小心某個字寫大了,整個一頁紙就要擦掉重新寫過。
  • 孩子犯了「強迫症」?NO!其實是「秩序敏感期」來啦
    「下班媽媽回到家,忘記及時換上家裡穿的睡衣和拖鞋,他非拉著我完成這一個步驟,才能做其他事情。」「我家的小惡魔,今天把他換到床的左邊睡覺,他都不願意,非要調回來」看到這裡,很多朋友會說,「你孩子是有強迫症吧
  • 強迫症患者家屬需要做什麼
    因為患者訴說的症狀,在常人看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足為奇,但是神經症尤其是強迫症確實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外人沒有得過強迫症及神經症的人是很難理解的。這樣就有很多的孩子沒有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神經症患者一般性格大多內向,不善於溝通交流,在自己的痛苦或是被症狀幹擾達不到嚴重的程度是不會告訴家長的。
  • 父母要警惕,這樣很容易患「關懷強迫症」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大部分孩子都很反感家長的包辦做法,認為父母太過"約束"自己。如果各位家長曾經有過這種行為,那麼一定要注意有可能患有"關懷強迫症"。什麼是關懷強迫症?
  • 做父母的四大強迫症,快看你中槍了沒?
    直到孩子達到她的速度標準;如果孩子想玩一會兒,她就會逼孩子繼續學習,直到孩子考出的成績讓她滿意為止;對於那些教了好多遍的問題,非得讓孩子記住並做好才行……這種場景,相信很多粑粑麻麻並不陌生吧,父母的催促和強迫經常會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其實這種行為不僅打亂了孩子本該有的節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消極影響。
  • 走出強迫症
    「我有強迫症!」成了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的口頭禪。比如,「處女座」和「強迫症」的標籤經常被捆綁在一起;很多人表示必須點完所有手機上的紅點才能安心入睡;一些不規則的網絡趣圖也使得自稱有強迫症的網友大呼「我有強迫症,這種圖片讓我感覺很難受!」
  • 強迫症治療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職場壓力的不斷增加,強迫症的發病率愈來愈高。發病的人群也涉及各類人群,強迫症的影響愈發明顯。強迫症的表現多樣,但按照其症狀的形式,一般分強迫觀念、強迫行為、強迫意向和強迫情緒四類。無論症狀如何變化,其核心是強迫體驗與自我對抗,由此導致的精神痛苦和日常功能的影響則是患者求醫的原因和醫生關注的焦點。
  • 強迫症原來是這樣的,再也不要隨意說出「逼死強迫症」了
    據說處女座的人都是超級強迫症患者,所以這個遊戲最開始叫「逼死處女座」,後來大家玩嗨了,乾脆擴大打擊面,整個強迫症群體都成了「受害者」。比如,前一陣子微信上十分流行的「小紅點頭像」,即將普通頭像的右上方模仿微信提示信息標上一個紅色數字,來告訴你收到了幾條消息。一般有強迫症的人看到這些一定要點擊進去,退出來時看到數字消失,才會心裡舒服。
  • 心理諮詢:對強迫症的孩子,我是這樣做的
    的強迫症患病率,有2/3的強迫症患者病前有強迫人格,而且孩子的強迫症多半是因為父母要求過嚴格,多半也是最聽父母話的孩子。 強迫症其實每個人多少有會有一點,只要不影響生活,有點強迫症還是比較好的,能更好地近完美地做成事,無疑是很好的結果,所以也不必太過擔心。
  • 家長「望子成龍」,孩子患上強迫症
    走路反覆來回走,洗手反覆洗,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家長「望子成龍」,孩子患上強迫症華聲在線10月16日訊今日,記者從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獲悉,小宇被診斷為「強迫障礙」。病症的背後,家長迫切「望子成龍」過於嚴厲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小宇的父親介紹,家裡人都迫切希望小宇通過讀書,改變祖祖輩輩在家務農的狀況,因此對他各方面要求都非常高,不料小宇卻慢慢出現了一系列「奇怪」的行為。「這可能是小宇患強迫症的一個重要因素。」
  • 妥瑞症會引發幼兒強迫症?醫師:不當管教也會導致強迫症
    常在社群網站分享親子經驗的知名作家,日前自曝小朋友得到了妥瑞症加上強迫症,在親子圈中引發討論。到底什麼是強迫症?跟妥瑞症又有什麼不同?小孩子出現哪些症狀應該就醫?又該看哪一科呢?種種問題,我們請到心理專家來幫大家解答。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 家長「望子成龍」,致孩子患上強迫症?
    陳金虹主治醫師解釋:強迫症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其特點為患者會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共存,一些沒有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反反覆覆闖入日常生活。患者深知這些想法或衝動是不對的,想極力抵抗,但始終無能為力,二者強烈的衝突使其感到巨大的擔憂和痛苦,嚴重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 「媽媽,我不需要你」,父母過度關愛,可能患上了「關愛強迫症」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到過類似的場景:周末媽媽領著孩子逛公園,當孩子捧起花花草草時,媽媽看到會很緊張地讓孩子離的遠些,小心花叢中的蜜蜂,刺傷孩子。看到孩子在玩蒲公英也會上前制止,並告訴孩子蒲公英可能會使身上發癢。關心孩子的父母在任何時候首先考慮的是這件事對孩子有沒有傷害,對孩子細緻入微的關愛可以理解,但是過度照顧可能是關愛強迫症的一種表現。
  • 患者有強迫症、又有抑鬱症或雙相障礙,到底是什麼問題?
    我們臨床中遇到不少患者,一方面有嚴重的情緒障礙,另一方面又有突出、明顯的強迫症狀,因此被其它醫療機構診斷為雙相障礙/抑鬱症共病強迫症。 而多數精神科大夫又往往沒有時間對兩者的聯繫作出較清晰的解讀,導致很多患者、家屬有所困惑: 到底是強迫症還是抑鬱/雙相?
  • 什麼叫強迫症 強迫症的徵兆的症狀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關強迫症這種心理疾病,在日常生活當中,是比較常見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強迫的思維和行為,心情十分的緊張和恐懼,不斷的胡思亂想,卻無法克制自己的這種思想,反覆的強迫自己去檢查某樣事情有沒有做好等。下面就讓我們來簡單的去了解一下有關強迫症的一些徵兆。
  • 完美主義孩子的焦慮,小心強迫症
    看到老公剛拖過的地上還貼有一根長頭髮,會大發脾氣;看到孩子玩後亂亂的房間暴跳如雷;做個手工左改右改不滿意,最後全毀了......這就是我們日常遇到的強迫症情況。通常我們認為強迫症就是極端過分地擔心或關注某件事,可在心理學中,強迫症被定義為「強迫觀念」,強迫症患者為了避免遭受強迫觀念的侵擾,需要某種行為來平衡自己觀點。
  • 讓我來告訴你,強迫症到底有多慘
    那麼究竟強迫症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強迫症很重要的一條診斷標準就是是否出現了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為,或兩者皆有。什麼是強迫思維?就是你可以正常生活,但在某些時刻,你的大腦會被莫名其妙湧上來的想法支配,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