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患者家屬需要做什麼

2020-12-13 天年強迫症

經常有患者家屬問我,老師:「做為神經症患者家屬需要做什麼」,一般提出這個問題的都是一些學生家長或孩子參加工作,孩子還未結婚的家長。

神經症發病大多是在青少年發病,是對患者的學習工作社會功能影響較大的心理疾病。當您的孩子給您訴說被一些症狀困擾帶來的痛苦時,您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要疏忽大意。

專治強迫症及各種神經症

很遺憾的是在現實社會中,當有的孩子向家長訴說自己的症狀,訴說自己的痛苦煩惱時,很多家長沒有引起重視。因為患者訴說的症狀,在常人看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足為奇,但是神經症尤其是強迫症確實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外人沒有得過強迫症及神經症的人是很難理解的。這樣就有很多的孩子沒有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神經症患者一般性格大多內向,不善於溝通交流,在自己的痛苦或是被症狀幹擾達不到嚴重的程度是不會告訴家長的。

我遇到了很多的學生患有強迫症,雖然患有強迫症有幾年的時間了,但他們很多一直在默默的忍受,從來沒有告訴過家裡,也不想告訴家裡。我問他們為什麼不告訴家裡呢?很多同學告訴我:「不想讓家裡人為自己擔心,不想給家裡添負擔,也不想折騰家裡」。寧願自己默默痛苦,也不願意告訴家裡人,但這種做法其實不可取的,這樣只會耽誤了自己。他們本身是在上學期間,沒有經濟能力治療,因為倫理道德上的原因又不告訴自己家長的話,就不會得到及時的治療,造成很多患者的症狀會泛化加重。因為症狀泛化加重影響了自己學習注意力的集中,讓自己學習效率下降,考試成績進一步的下滑,這讓原本就有很強上進心的患者就會更加著急,考試成績的下滑會進一步加重他們感受到的痛苦,變得更加焦慮不安,自己還無能為力,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他們身上背負了太多的學習壓力,背負著太多別人的期望,在一味追求學習成績取得高分數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關注內在心靈品質的提升。

點擊我的頭像看更多強迫症原創文章

當您的孩子告訴你,他被一些莫名其妙或者在您看來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不是事情的小事情困擾時,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也許他是真的無法忍受了,他可能是得了強迫症了,才向家裡尋求幫助的。」此時一定要給自己的孩子及時治療,切莫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忽視孩子的訴說,認為沒什麼,引不起足夠的重視,沒有得過強迫症的外人是很難理解強迫症患者的。

有很多患者在無法忍受後,告訴父母,有些父母認為是學習壓力大,孩子想的太多了,不要去想就是了。這樣都是忽視了自己孩子心理的健康。

有些家長問我:「老師,我孩子接受心理治療,做為家長需要做什麼」。

做為家長需要拿自己的孩子當做正常人來看待,而不是拿他當做需要呵護的病人去特殊照顧,神經症患者往往以弱著的姿態希望得到家長更多的關愛,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同情,但是家人又很難理解,往往又會進一步增加自己的苦惱。一位患者告訴我:「因為受到強迫症的嚴重幹擾無法忍受了休學了,家裡人很不理解自己,自己在家裡什麼也不想幹,對做什麼事情也不感興趣,非常希望父母能夠理解自己」,渴望得到父母家裡的理解也是很多患者的精神訴求,這種精神訴求大多數患者是得不到滿足的,一般家人是很難理解他們的,得不到關係最親近人的理解也增加了他們的煩惱。

對於患者朋友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也不要去抱怨他們,無論他們理解你還是不理解你,關鍵還是靠自己從內心去改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神經症的各種症狀是長期積累的結果。神經症的康復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需要一定時間的治療。在此期間需要家長沉的住氣,需要家長也要把浮躁的心沉靜下來,不要時時問自己的孩子有效果了沒有,症狀減輕了沒有?還影響不影響學習啊。

當然了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我看到很多家長心急如焚,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當然很著急,有些家長也在幫孩子到處搜尋各種各樣的方法,恨不得馬上康復。但是當您在關心慰問時,其實也讓您的孩子去關注了自己的症狀,也在給自己的孩子增加壓力。其實這個時候,對有的孩子很難回答,一方面不想讓父母為自己擔心,另一方面自己還受各種症狀的嚴重困擾。

這代年輕人很多是獨生子女,每個孩子身上背負著家長的期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片面的追求高分數,片面的追求名校,孩子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在學習上一直都是很努力的,如果自己不努力對於這樣的孩子來說,他就感覺自己對不起父母,有一種負罪感,有的甚至覺得對不起老師。陷入症狀後,往往很著急,會急於康復,恨不得馬上擺脫症狀給自己帶來的痛苦,給自己學習和工作帶來的影響。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以人的主觀意志做轉移的,越想得到越得不到,這種急躁浮躁的心態很不利於患者康復,也是很難康復的。

做為患者的家長,您可以不相信別人,但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確實處於一種極大的痛苦中,很多時候,用語言描述這種痛苦總是很蒼白的,沒有體驗過的人永遠無法明白,在外表很正常的神經症及強迫症患者心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沒有吃過芒果的人,即使有人把它描述的再生動,你也只是在想像,無法體會芒果的真實滋味。神經症及強迫症患者的痛苦是最真實的主觀痛苦體驗,沒有虛構。有些嚴重的患者用進入人間地獄來形容。

做為家長需要讓自己的孩子在家庭中為所當為,該幹什麼就幹什麼,讓他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而不是讓他什麼也不幹,只是一心養病,那樣不太好。

做為家長在自己的孩子被確診為神經症後,一定不要忽視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積極的去給孩子做調節,糾正孩子的心理習性。

做為家長也要反思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及家庭環境,在很多的家庭裡面,父母死氣沉沉的生活對周圍人特別是自己孩子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點擊我的頭像看更多強迫症原創文章

改變一些野蠻粗暴的管理孩子的方式,更多的是站在人性的角度,而不是過多的站在功利的角度,做為家長要降低對自己孩子的標準和要求,不要對自己孩子管教太嚴格,太苛刻。很多神經症患者的家長對孩子管教太嚴格,對孩子要求太高,追求完美,很多患者的家長本身就有強迫傾向或神經質傾向,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很多東西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要減少對孩子的控制,正視孩子獨立自主的需求,家庭成長教育環境是強迫症及神經症患者發病很重要的一環,和諧、寬鬆、民主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孩子心智的發育,形成良好穩定的人格結構。點擊我的頭像看更多強迫症原創文章。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關注,你今天經歷的強迫症苦難就是我昨天的歷程,我也曾經經歷過嚴重強迫症,最懂強迫症。

作者天年(郝兆強)老師

相關焦點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十﹞家屬應該怎麼做?
    壹與強迫症病人生活是一種極為困難的經歷,如果強迫症病人家屬懂得應對病人的痛苦、掙扎、退縮、衝動、脅迫……,病人和家屬都將少走很多彎路,整個家庭也會最大可能地擺脫強迫症困擾本文就是提供給強迫症家屬的一份應對指南。家屬要關注病人服用的藥物和治療方案,幫助病人嚴格遵守。他們是強迫症病人藥物反應的重要觀察者,他們的觀察可以為治療師提供幫助。
  • 解密強迫症:寫給強迫症患者的話
    同樣,強迫症患者只知道用頻繁的強迫行為來解決自己內心的擔心、害怕。那麼,強迫症朋友你是否知道:「擔心、害怕、恐懼的情緒是從哪裡來的嗎?身體內哪個器官主管此情緒?此情緒對人身體的好處是什麼?害處是什麼呢?4 、科學研究已經指出來了五羥色胺、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和人的情緒有關。大腦裡的杏仁核、海馬區域主管人的情緒。
  • 強迫症團體治療第一期家屬真實感悟
    強迫症團體治療班第一期圓滿收官,患者家屬是怎麼說的?一起來看看吧!家屬 Q:孩子這八周的訓練,對我個人影響是最大的。當時孩子生病之後,我是非常迷茫的,不懂孩子這是個什麼症狀,對這方面知識不了解,各種小道消息民間土方都都嘗試過,沒有效果。通過這個團體治療,我對強迫症也有了很多了解,真切感受到了患者所受到的身心上的煎熬。
  • 強迫症治療
    患者明明知道自己反覆在做或想的事毫無意義,卻停不下來,控制不了,而且越要控制,就越會感到焦慮、痛苦。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職場壓力的不斷增加,強迫症的發病率愈來愈高。發病的人群也涉及各類人群,強迫症的影響愈發明顯。強迫症的表現多樣,但按照其症狀的形式,一般分強迫觀念、強迫行為、強迫意向和強迫情緒四類。
  • 患者有強迫症、又有抑鬱症或雙相障礙,到底是什麼問題?
    我們臨床中遇到不少患者,一方面有嚴重的情緒障礙,另一方面又有突出、明顯的強迫症狀,因此被其它醫療機構診斷為雙相障礙/抑鬱症共病強迫症。 而多數精神科大夫又往往沒有時間對兩者的聯繫作出較清晰的解讀,導致很多患者、家屬有所困惑: 到底是強迫症還是抑鬱/雙相?
  • 強迫症患者
    過度追求完美其實是另一種病態的表現,也可以說是強迫症吧,我這自認為地解釋太過片面,索性在百度百科中來解釋這詞語的意思。以下為百度百科內容:「強迫症(OCD)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反反覆覆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中
  • 拉康:分析中的強迫症患者
    他意識到自己有問題,但只會做「自我分析」,記日記,寫下自己的夢等等。在更多的日常情況下,強迫症患者拒絕別人的幫助:「我自己能做,」提姆(「工具人」)泰勒在使用工具的時候說,儘管他總是需要幫助——實際上是專業的幫助。「既然我能自己安裝這個暖氣設備,為什麼還要找專家呢?」當600磅重的玩具從閣樓穿過天花板砸進他的起居室時,在教練上的主角問道。
  • 強迫症會對患者造成哪些危害?
    核心提示:你的生活之中身邊有沒有一些人經常說自己有強迫症呢?比如看到某個雜亂的東西就一定要收拾好什麼的,其實這種行為還算不上強迫症,只能算是一種強迫行為。強迫症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精神障礙。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強迫症的寵兒,尤其是非自願強迫症的困擾。因此,只要我們認識到強迫症的危害,就可以擺脫強迫症,避免強迫症。
  • 強迫症是什麼 出現這些現象要謹防強迫症
    強迫症是什麼?很多的人在做事情的事情都會有強迫症但是不影響生活,但是有些人的強迫症已經是非常的嚴重。強迫症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困擾。到底什麼是強迫症呢?強迫症的表現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強迫症吧。  強迫症是什麼強迫症(OCD)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反反覆覆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 強迫症潔癖患者應當怎麼辦
    核心提示:潔癖強迫症在強迫症當中非常的嚴重,會有很多的原因誘發該病的發生,帶給患者相當多的侵害,我們要將潔癖強迫症關注起來,尤其是要深入了解一些該病的治療措施,接下來帶大家認識一下潔癖強迫症的治療辦法有哪些呢。
  • 強迫症:矛盾的存在。每天做400個伏地挺身,但感到十分痛苦?
    患者小黎,20歲,學生。在其讀大學期間,強迫自己做伏地挺身,第1次做20個,第2次做30個,直至做完100個伏地挺身,每天必須要強迫自己完成400個伏地挺身。不管什麼時間、什麼場合,都必須要做完,不做完就覺得很痛苦。
  • 走出強迫症的牢籠之強迫症的本質是什麼
    作者天年(郝兆強)點擊我的頭像看更多強迫症原創文章。神經症患者的症狀千奇百怪,症狀各異,什麼荒誕離奇的症狀都有,生活當中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平常人正常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他們強迫的對象或是症狀。一般每位患者都覺得自己的症狀與別人不一樣,自己比別的患者更痛苦,或是沒有遇到與自己的症狀完全一樣的患者覺的自己的症狀很特別,心靈倍感孤單。
  • 強迫症患者的人生:惠紅的故事
    這不是故事,惠紅是一名強迫症患者,她講的是她腦海裡的各種奇怪甚至荒誕的想法。這些想法常常是片段式的,根本拼湊不出什麼邏輯,但就是這些零零碎碎的思想片段,從她14歲開始就一直折磨著她。今年惠紅42歲了,她不知道這樣的生活有沒有盡頭,她說她累了。
  • 你的「強迫症」需要治療嗎?
    1.強迫思維指反覆出現在腦海裡的某些不需要的或闖入性想法、懷疑或衝動等,患者知道這些是沒有現實意義的,但是無法擺脫。在《做家務的男人》節目的最後吳中天也送給她三件治療強迫症的「神器」。這種方法能治療強迫症嗎,強迫症究竟該怎麼治療呢?
  • 你是強迫症的潛在患者嗎?關於強迫症的精神分析報告
    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最典型的神經症之一,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主要臨床表現,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存在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這種想法在腦海中反覆出現,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很精神健康。
  • 走出強迫症的最好方法,強迫症有什麼表現?
    強迫症是當今社會比較常見的一種心理性疾病,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嚴重的影響,患者常常會出現不受控制的做一些事情的情況,所以很多人都想擺脫強迫症,那麼大家知道走出強迫症的最好方法是什麼嗎?強迫症有什麼表現呢?
  • 強迫症是好是壞?我的強迫症行為究竟需不需要看醫生呢?
    >那強迫症有什麼程度呢?您現在又處於什麼程度呢?輕度嚴重:處於輕度嚴重的強迫症患者,其症狀已經對患者的生活、學習或職業開始造成一定的影響,患者的症狀會隨著環境和情緒的變化不斷的波動,如果不能儘早的解決,很容易會朝著嚴重的程度發展、泛化,此時是治療效果最理想的時期,建議儘早治療。
  • 得了強迫症應該如何治療
    強迫症,在現在生活中越來越普遍。而強迫症帶來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帶來的影響也是相當痛苦的。減與此同時,我們要特別重視,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儘量降低和減少強迫症發作時的影響和傷害。當我們遇到強迫症,會讓思想以及行為方面受到了影響,而且會帶來特別嚴重的傷害,朋友們需要多了解一些強迫症的知識,特別是自己遇到該病之後,需要積極的去進行治療,讓我們往下看認識一下強迫症的治療辦法有哪些呢。
  • 什麼選擇性強迫症?
    選擇性強迫症患者會出現強迫檢查。通常與強迫疑慮同時出現。患者對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覆檢查,如反覆檢查已鎖好的門窗,反覆核對已寫好的帳單,信件或文稿等。遺傳在本病發生可能起一定作用。對強迫症患者的家系調查顯示,遺傳因素在強迫症的形成中起著一定作用。強迫症患者的父母5%-7%也患有此病,該數字遠遠高於普通人群的患病率。另外,對雙胞胎強迫症患者的調查發現,兩人同時患此病的絕不是個別現象。尤其是單卵雙生子的同時發病率更高於雙卵雙生子,從而進一步證實了強迫症與遺傳因素有關。
  • 作為強迫症患者,我要如何自救?
    強迫症令很多患者不堪其擾,很多人都將強迫症看成是自己的敵人,試圖通過正面交鋒的方式對抗強迫症與強迫症保持社交距離在與強迫症的關係中,很多患者都覺得強迫症是施虐者,自己是受虐者,於是一場「反抗之戰」在所難免,結果卻多以失敗告終,而這樣的經歷也會使強迫症更加頑固。其實,你不必非得去戰勝它,事實上,這一場「反抗之戰」也不必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