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強迫症」?NO!其實是「秩序敏感期」來啦

2020-08-28 金寶貝泉州

家長留言問題

「我家寶寶最近脾氣有點大,今天幫他收拾玩具,他都不讓我碰...」

「下班媽媽回到家,忘記及時換上家裡穿的睡衣和拖鞋,他非拉著我完成這一個步驟,才能做其他事情。」

「我家的小惡魔,今天把他換到床的左邊睡覺,他都不願意,非要調回來」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會說,「你孩子是有強迫症吧!」我可以淡定的回答家長們:「這叫秩序敏感期。」

什麼是「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教育學家蒙臺梭利女士發現並提出的。簡單來說,是孩子產生了對秩序(規則)的需要,而當這種需要被滿足時,就產生了快樂感,反之則會產生不安哭鬧。

幼兒的秩序敏感期,是幼兒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敏感期時期,幼兒對一些事物的發生秩序、物品的擺放位置以及事物的完整形態,都有著強烈的要求。

根據蒙臺梭利的觀點,幼兒的發展中有兩重秩序感,即「內部的秩序感」「外部的秩序感」

內部的秩序感,是幼兒意識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分,和它們的相對位置;

外部的秩序感,則指向幼兒對外部世界存在的規律,和關係的認知。

兒童秩序敏感期是從幼兒出生後的幾個月一直到6歲,並呈現為螺旋式上升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鬧,秩序一旦恢復就會安靜下來;

第二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第三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切必須要重新來。

在這一時期,他們對物品擺設的位置、動作發生的順序、物品的所有權等等有著嚴格的要求。如果一旦所喜歡習慣的遭到破壞就會感到不安、焦慮,甚至會表現出極端的激烈反應(大哭大鬧)。 因為在這個時期「秩序」是可以給孩子帶來足夠的安全感,如果秩序被打亂,會給孩子帶來不安甚至痛苦。

如何建立「秩序敏感期」?

/接納孩子

當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時,會為了自己內心的秩序而跟家長「對著幹」或者以各種方式脅迫家長「順從他」。

在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秩序感。 當孩子提出合理或非原則性需求時,不必跟孩子「死磕」,理解孩子的情緒,滿足孩子的需求。

可能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做的很多行為會被父母誤理解為「胡攪蠻纏、不講道理」,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說他的需求都是「善意」的。滿足秩序需要給孩子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也梳理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從而讓ta覺得接納了他的情緒與做法。

/提供有序環境

蒙臺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未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缺少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認知,當然孩子的智能也無從建構。

此,大人們需要做一個好的榜樣,在日常的家用品中,做到擺放有序,每次使用過後及時歸位。因為環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有序規律的環境是可以滿足孩子對秩序的需要,另一方面對孩子秩序感產生積極影響。

培養孩子自己收拾的能力,收拾玩具和自己的衣物,不僅能夠讓孩子養成整潔有序的生活習慣,還能使孩子獲得更加完善的成長空間。

/給予足夠的耐心和選擇空間

很多時候有強迫症的並不是孩子,是很多家長。他們看不慣孩子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從而不由自主的出來幹涉或者指手畫腳,不僅會引起孩子的強烈不滿,還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


最好的辦法就是尊重她的想法, 隨她沉浸在自己的秩序世界中, 實現她自己的秩序構想, 發揮想像力。 讓孩子自己選擇是培養孩子主見的很好的方法,也是應對孩子秩序敏感期的有效方式。

給孩子自由玩耍、自主選擇,就是給孩子成長的機會,他們會從中認知自我、感受世界;同時也是家長成長的機會,我們會更加理解我們的孩子,成為更好的父母。

「秩序敏感期」爸媽如何做

所以面對這個時期寶寶的一些執拗行為,我們該怎麼做,去幫助寶寶度過秩序敏感期?

✦ 認真學習和理解幼兒的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幼兒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

如果家長誤解了或者輕視了秩序敏感期,會對幼兒成長和發展的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學習和理解孩子的敏感期,幫助他們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 請尊重幼兒的秩序敏感期

在幼兒1~3歲階段,請尊重他的執拗敏感期。

比如,物品擺放要有固定位置,做事(吃飯、出門、睡覺、讀書等)按著固定的順序進行。

在幼兒3~5歲階段,請尊重他的完美敏感期。

不要破壞他對完美的迷戀和追求,尊重孩子的要求和意願。尊重孩子每一個敏感期,陪伴他們開心度過。

✦ 如果破壞幼兒的秩序,接受他們的抱怨和不滿

如果當父母不小心破壞了幼兒的秩序敏感期,家長也不要指責和抱怨他們,並向孩子道歉。

而當有些事件做錯了又不能彌補,請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幼兒表達他的不滿和怒氣。接受和引導,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同時更好的和生活、世界建立自己的聯繫。

秩序感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習慣和品行。面對孩子,我們不妨多點耐心,理解和慢慢引導,幫助他們自信獨立的度過,而收穫的也將會是一個尊重規則、生活有序、具有良好素質的寶貝。

相關焦點

  • 孩子犯了「強迫症」?家長別急,可能是秩序敏感期來了
    ,家長總是感覺難以理解,覺得孩子是無理取鬧,甚至懷疑「這麼小就有強迫症了嗎?」其實不是孩子有強迫症,可能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秩序敏感期主要出現在孩子2-4歲這個階段,不過這種秩序感,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到,孩子在這個階段是對秩序最敏銳的時期。因為他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事物。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
  • 孩子也有強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這樣來應對
    我們總覺得只有大人才有強迫症,其實小孩子也會存在強迫症,並且絲毫不比大人差到哪去。 小劉家裡的孩子就有這樣一個毛病,雖然說現在已經三歲了,可是孩子還是特別敏感。有一天小劉想要給孩子整理一下書包,可就在這個時候孩子卻惡狠狠地打了小劉一下,並說道:「你別動我的書包!我好不容易把書包整理乾淨。」小劉聽到孩子的話之後,趕緊把所有的東西又都放到書包裡。
  • 孩子出現「強迫症」?秩序敏感期到了,趁機培養孩子好習慣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小明的爸爸媽媽感到非常的詫異,其實在小明的這種變化中就隱藏著很多知識,導致小明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由於「秩序敏感期」來了。一、孩子出現「強迫症」?不,這是秩序敏感期到了在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度過這樣一段時期,在這段時期中孩子對於秩序會變得非常敏感,如果秩序被破壞了那麼孩子就會大吵大鬧。
  • 兩歲的孩子有「強迫症」?不,其實是「秩序敏感期」到來了
    ,好像有「強迫症」一般:衣服只穿認準了的那幾件,餅乾必須要整個兒的,其實,你仔細回想一下孩子「鬧騰」的點,有沒有發現,孩子想要的無非就是「尊重」二字,要求我們尊重他的物權、他的選擇、他的想法。比如你按了電梯樓層按鈕,你可以跟孩子說「你可以按一個不同樓層的按鈕,或者下一次坐電梯時,你來按我家樓層的按鈕。」這樣一來,孩子就有了主權,滿足了孩子對秩序感的追求。
  • 孩子也有強迫症?其實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這樣來應對
    ,他就會把它們擺正,甚至半夜醒來都去看看鞋架子上鞋是否很正……如果他不把東西「歸位」,內心就會非常焦慮,甚至會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讓父母去把它們都「歸位」。每次吃飯時,小宇總會把餐具擺放得整整齊齊,當他發現爸爸媽媽的餐具沒有擺正時,就主動幫助去擺正;當他吃完飯後,總會把自己的椅子歸位,如果發現爸爸或媽媽的椅子沒有推到餐桌下面,他就會幫忙推過去……敏感期分析關於秩序敏感期,最早在孩子三四個月大時就出現了,但是因為孩子不會表達,而父母又對此不太了解,所以很多情況下,父母常常會誤解孩子的意思。
  • 孩子的這些行為看似強迫症,其實是秩序敏感期到了,家長該怎麼破
    朋友小芳最近在媽媽群裡求助,因為她覺得自家小孩似乎得了強迫症。例如在走路的時候,每一步的間距都要保持一致,家裡玩具也要按照顏色進行排列,絕對不可以把它們給弄亂了。 這讓小芳感到非常頭痛,因為她和她老公也不是有強迫症的人,但小孩突然有這樣的表現,弄得他們一家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 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家長第一次體會到孩子的「叛逆」
    寶寶在到了兩歲之後,開始出現很多奇妙的想法,對一些事情的秩序也有了些強烈的需求。他是賤賤的,會希望一些物體或者生活上的習慣,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安排,甚至有些孩子會像強迫症一樣,會要求一件東西,必須按照他的方法去放,即使家長們去移動,孩子還會親手將它放回原來的位置,這就說明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已經來了。
  • 敏感期系列 | 孩子一不順心就炸毛?原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小孩子到底怎麼回事,小小年紀就有「強迫症其實愛發脾氣可能是秩序敏感所致。一旦不按照他的要求來,孩子就會異常難受,大哭大鬧,其實這階段的「較真」,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表示他們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和學習走路一樣是人生的必經階段。
  • 強迫症孩子的作業本是啥模樣?網友:比印表機還規整,太自律了
    網絡上關於「強迫症」的吐槽,讓人哭笑不得。強迫症是什麼時候養成?很多人從幼年時期就有不同程度的強迫症表現。強迫症孩子的作業本是啥模樣?網友:比印表機還規整,太自律了前不久,有媽媽曬出了自家強迫症孩子寫作業的視頻。
  • 孩子愛較真?強迫症?真相是……
    昨天爸爸想先下樓扔垃圾,沒跟孩子打招呼自己先走了,結果孩子在家暴哭,說什麼也不下樓,要和爸爸一起才可以。最後,爸爸又重新上樓,我們仨一起坐電梯下去,孩子才罷休。2歲多的孩子已經這麼難搞定了嗎?」其實,不止一位家長有過類似的經歷,有的孩子必須先穿上衣再穿褲子,還有的孩子每次吃飯必須坐在固定的位置……每當這時,家長都會疑惑:「孩子真的不是有強迫症嗎?」
  • 孩子突然愛鬧脾氣?可能是進入"秩序敏感期"了,父母不用著急
    在網上,經常看到有一些寶媽發帖求助,說自己的孩子突然很愛鬧脾氣,還有一點"強迫症"。相信上述的情況,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都覺得孩子有點無理取鬧,然後呵斥他們一頓。但是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想過,其實孩子這種愛鬧脾氣、有點任性、有點強迫症的表現,是正常的呢?孩子突然愛鬧脾氣?
  • 「我幫孩子按了電梯,他哭了1個小時」秩序敏感期的寶寶該咋辦?
    最近朋友跟我吐槽了她家2歲兒子,脾氣大還有強迫症:「玩具必須按照他規定的位置擺好「作」,也不是脾氣大,而是開始進入「秩序敏感期」啦~什麼是秩序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字面意思就是孩子開始非常遵循「秩序」,這是幼兒獨立能力發育的重要裡程。
  • 深度解析秩序敏感期:育兒之痛的根本在於不懂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
    在你看來,那個有強迫症、不可理喻的孩子,其實不是故意「作」,他只是到了這個年齡段,進入了「秩序敏感期」,這一切都再正常不過了。如果你了解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就不會盲目責備他或者急於糾正他。如果事實違背了他們心中的「秩序」,他們會感覺世界變得「不可控」和「不安全」。所以,寶寶有強迫症,愛鬧騰,並不是他們故意無理取鬧,而是一種強烈的心理需要。這種行為是他們年齡和智慧增長的一個必經階段。
  • 2歲寶寶「強迫症」太可怕,寶媽別擔心,這正是養成好習慣關鍵期
    2歲寶寶「強迫症」太可怕,不合心意就哭鬧小劉的寶寶現在只有2歲,是一個活潑好動的男寶寶,最近小劉發現寶寶出現了很多奇怪的行為,就像是得了「強迫症」。寶寶的姥姥來家做客,如果姥姥穿了媽媽的拖鞋,寶寶就會發脾氣,直到姥姥將拖鞋換下來,寶寶的行為讓全家人都很無奈,小劉甚至覺得寶寶就是「強迫症」,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孩子出現"秩序敏感期",家長應該配合還是制止?尊重很重要
    我看了看門口擺放的一排布娃娃,我想,小姑娘應該是到了秩序敏感期,閨蜜趕緊問我:&34;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具體的行為有這些:&34;細心地家長會發現,這個時候的孩子好像得了強迫症一樣,必須按照固有的行為來生活。比如吃飯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喝水要使用自己的杯子,甚至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別父母搶了先也要自己重新做一次才可以。
  • 孩子有強迫症,不達目的甚至撒潑打滾,到底是因為什麼?
    @果果媽:我兒子2歲半了,明顯的強迫症,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恐龍擺得整齊,而且要跟恐龍一起睡,睡特定的枕頭,不給就發脾氣。@月桐:寶寶兩歲,一定要先穿衣服再穿褲子再穿襪子再穿鞋,如果先穿了褲子再穿外套,或者先穿襪子再穿外套,就使勁鬧,必須重穿,穿到順序對為止。
  •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6歲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開始就要重視
    然而事實證明我想到了,二寶2歲時的「持續性強迫症」,又讓我認識到了2歲的孩子到底有多麼不好惹?二寶的行為一度讓我懷疑他有強迫症。翻了很多育兒書籍,跟群裡的寶媽交流了之後,發現很多孩子2歲都這樣,這種狀態也被稱為「秩序敏感期」。
  • 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大人傷不起!怎麼做?
    孩子對於某些事情表現得任性或者執著,當這是我們家長就應該警覺了,這不是所謂的「霸道」「任性」蠻不講理」或者是「強迫症」,而是你的孩子正在經歷秩序敏感期。兒童的秩序敏感期是呈現螺旋式上升的三個階段的。第一個階段,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鬧,秩序一旦恢復就會安靜下來;第二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第三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切要重新來。
  • 孩子看到各種秩序被破壞而大哭時,其實是秩序敏感期到來了
    和周圍的媽媽們探討了一下,發現同齡的孩子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我就去翻了很多資料和育兒書,發現這種行為是一種正常現象,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來了。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到過,0-4歲的孩子,在這一時期對秩序是非常敏感的,因為他們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們認識事物、熟悉事物,產生一種安全感。
  • 你的簡單粗暴,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前陣子,有位家長諮詢我們,問2歲孩子會不會有強迫症?因為這位媽媽發現,2歲多的兒子最近的表現越來越奇怪,比如當她洗臉或睡覺時,會把眼鏡摘下來,這時兒子就會大吵大鬧地非讓她把眼鏡戴上;兒子穿衣服一定要把紐扣扣得嚴嚴實實的,無論溫度多高,他都不願意解扣或把外套脫掉,如果她執意給孩子脫衣服,兒子就會大哭大鬧;當兒子玩磁力貼時,她好心幫忙拼出一個房子,兒子就會生氣地把房子推倒,重新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