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強迫症」?家長別急,可能是秩序敏感期來了

2020-09-10 淘媽育嬰

文|淘媽

在孩子成長到某個階段的時候,家長會突然發現,他的一些表現會任性、難以捉摸:
不同的玩具要放在特定的位置,如果有人不小心搞混了順序,孩子就會大哭大鬧;

洗臉洗腳一定要媽媽幫忙,其他人換誰都不可以;

坐電梯的時候,一定要他自己按,你先按了,他就會生氣、打鬧;

媽媽的東西只能媽媽動,爸爸動一下都不可以;

……

看到孩子的這些行為,家長總是感覺難以理解,覺得孩子是無理取鬧,甚至懷疑「這麼小就有強迫症了嗎?」其實不是孩子有強迫症,可能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

什麼是秩序敏感期?

有些家長可能第一次聽說這個詞,那什麼是秩序敏感期呢?

秩序敏感期主要出現在孩子2-4歲這個階段,不過這種秩序感,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到,孩子在這個階段是對秩序最敏銳的時期。因為他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事物。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

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會對秩序表現出強烈的需求和喜愛,尤其是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秩序」不僅是指物品放在適當的地方,還包括遵守生活規律,理解事物間的時間、空間關係,以及對物體進行分類,並找出它們之間的關係。

秩序敏感期對孩子至關重要

1. 孩子會更有安全感

孩子出生之後,離開熟悉的子宮,來到更為廣闊的空間。因為孩子對周圍環境的未知未卜,他就會產生一種對環境控制的欲望,而這種欲望就是對秩序感的需求。孩子只有一遍遍重複原有的秩序,才能不斷鞏固安全感。

2. 影響孩子的專注力、情緒和人格發展

沒有秩序感的孩子,就仿佛在森林裡迷了路,不明方向,不知未來。如果孩子從小就生活在沒有秩序,雜亂無章的環境中,他的專注力、情緒以及人格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一個孩子,如果無法將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常常這個玩具沒玩兩分鐘又去玩別的玩具。看到另一個好玩的,想都不想又衝過去搶。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是秩序感被破壞、內心紊亂。

3. 道德意識的起源之一

如果一個孩子因為沒有擺整齊的積木而焦慮,為掰成兩半的麵包大哭時,這說明在孩子的潛意識裡認為:整齊、完整是「對」的,凌亂、分裂是「錯」的。孩子有了「對錯」、「好壞」之分,自律感也就應運而生。慢慢地,孩子們就能把行為和後果聯,而秩序感在孩子的道德意識裡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秩序敏感期?
有時候面對孩子的一些「迷惑」行為,家長不知該如何做。如果能學會這幾點的話,就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秩序敏感期。

1. 了解秩序敏感期

我們前面有講到,秩序敏感期對孩子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家長首先要正確認識秩序敏感期,清楚孩子在這個階段會有怎樣的行為。這樣就相當於有了一個心理建設,對於孩子的行為也不會感到無奈、生氣或反感,而是理解與包容。

2. 尊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當家長認識了秩序敏感期,就要尊重孩子在這個階段的行為。平時儘量按孩子的「秩序感」來,如果不小心破壞了秩序,要向孩子道歉,並且要接受孩子的不滿和抱怨,最後盡力去彌補。當然了,對於原則性的要求,如果家長不能滿足孩子,就要靈活變通了。

淘媽說:可能你的孩子現在正處於秩序敏感期,請對他多一點包容,少一點斥責。他也在不斷摸索、體驗,慢慢形成自己和世界的關係。秩序敏感期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家長應該做的就是多點耐心、慢慢引導,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相關焦點

  • 孩子犯了「強迫症」?NO!其實是「秩序敏感期」來啦
    我可以淡定的回答家長們:「這叫秩序敏感期。」什麼是「秩序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是教育學家蒙臺梭利女士發現並提出的。簡單來說,是孩子產生了對秩序(規則)的需要,而當這種需要被滿足時,就產生了快樂感,反之則會產生不安哭鬧。
  • 孩子也有強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這樣來應對
    我們總覺得只有大人才有強迫症,其實小孩子也會存在強迫症,並且絲毫不比大人差到哪去。 小劉家裡的孩子就有這樣一個毛病,雖然說現在已經三歲了,可是孩子還是特別敏感。有一天小劉想要給孩子整理一下書包,可就在這個時候孩子卻惡狠狠地打了小劉一下,並說道:「你別動我的書包!我好不容易把書包整理乾淨。」小劉聽到孩子的話之後,趕緊把所有的東西又都放到書包裡。
  • 孩子出現「強迫症」?秩序敏感期到了,趁機培養孩子好習慣
    一、孩子出現「強迫症」?不,這是秩序敏感期到了在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度過這樣一段時期,在這段時期中孩子對於秩序會變得非常敏感,如果秩序被破壞了那麼孩子就會大吵大鬧。比如,玩具擺放的地方發生了變化,穿衣服的順序發生了變化等等都是秩序遭到破壞的表現,這個特殊的時期孩子表現的就像是強迫症一樣,甚至讓很多家長感到特別的不耐煩,實際上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
  • 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家長第一次體會到孩子的「叛逆」
    寶寶在到了兩歲之後,開始出現很多奇妙的想法,對一些事情的秩序也有了些強烈的需求。他是賤賤的,會希望一些物體或者生活上的習慣,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安排,甚至有些孩子會像強迫症一樣,會要求一件東西,必須按照他的方法去放,即使家長們去移動,孩子還會親手將它放回原來的位置,這就說明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已經來了。
  • 兩歲的孩子有「強迫症」?不,其實是「秩序敏感期」到來了
    ,好像有「強迫症」一般:衣服只穿認準了的那幾件,餅乾必須要整個兒的,這個階段的寶寶確實令人惱火,但是,作為家長,我們要冷靜的處理孩子的情緒,如果「兇」孩子,或者強制去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只會導致矛盾激化。
  • 孩子的這些行為看似強迫症,其實是秩序敏感期到了,家長該怎麼破
    群裡有經驗的朋友表示,她家小孩之所以會有這種類似於強迫症的行為,其實並不是小孩真的有強迫症,而是因為她家小孩正處在小孩的秩序敏感期,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表現。
  • 強迫症孩子的作業本是啥模樣?網友:比印表機還規整,太自律了
    第三階段:秩序破壞後孩子會不依不饒,一定要按照秩序全部重新來一次才肯罷休。秩序敏感時期的孩子,讓很多家長感到頭疼,為什麼「小天使」會變成「小惡魔」如此蠻橫不講道理?其實這是因為家長不懂孩子的內心。如何順利幫助孩子度過秩序敏感期,家長要注意以下兩點:1、 接納並理解孩子家長要拿出十二分的耐心對待孩子,尊重他們的自然發展規律,接納他們在對待「秩序」問題上的小固執。
  • 孩子也有強迫症?其實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這樣來應對
    ,他就會把它們擺正,甚至半夜醒來都去看看鞋架子上鞋是否很正……如果他不把東西「歸位」,內心就會非常焦慮,甚至會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讓父母去把它們都「歸位」。每次吃飯時,小宇總會把餐具擺放得整整齊齊,當他發現爸爸媽媽的餐具沒有擺正時,就主動幫助去擺正;當他吃完飯後,總會把自己的椅子歸位,如果發現爸爸或媽媽的椅子沒有推到餐桌下面,他就會幫忙推過去……敏感期分析關於秩序敏感期,最早在孩子三四個月大時就出現了,但是因為孩子不會表達,而父母又對此不太了解,所以很多情況下,父母常常會誤解孩子的意思。
  • 你的簡單粗暴,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前陣子,有位家長諮詢我們,問2歲孩子會不會有強迫症?其實這並不是孩子有什麼強迫症,而是屬於3歲左右孩子都會經歷的「秩序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在他的內心世界會建立屬於自己的秩序感,他會因為秩序產生自然的快樂,也會因為秩序錯亂而亂發脾氣。如果家長用打罵的粗暴形式去糾正孩子,就會破壞孩子的「秩序感」,會讓他產生強烈的心理衝突,不利於以後規則意識的建立。
  • 孩子突然愛鬧脾氣?可能是進入"秩序敏感期"了,父母不用著急
    在網上,經常看到有一些寶媽發帖求助,說自己的孩子突然很愛鬧脾氣,還有一點"強迫症"。相信上述的情況,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都覺得孩子有點無理取鬧,然後呵斥他們一頓。但是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想過,其實孩子這種愛鬧脾氣、有點任性、有點強迫症的表現,是正常的呢?孩子突然愛鬧脾氣?
  • 敏感期系列 | 孩子一不順心就炸毛?原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小孩子到底怎麼回事,小小年紀就有「強迫症其實愛發脾氣可能是秩序敏感所致。一旦不按照他的要求來,孩子就會異常難受,大哭大鬧,其實這階段的「較真」,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表示他們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和學習走路一樣是人生的必經階段。
  • 孩子出現"秩序敏感期",家長應該配合還是制止?尊重很重要
    很多新手寶媽會覺得帶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於是便想著孩子長大一點就會好一點,萬萬沒想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困難的事情一點比一點多。好不容易熬過了斷奶,沒想到又迎來了學走路,自己只能每天彎著腰跟在身後,終於小朋友走路不再搖搖晃晃了,秩序敏感期緊接著又到了。
  • 孩子愛較真?強迫症?真相是……
    昨天爸爸想先下樓扔垃圾,沒跟孩子打招呼自己先走了,結果孩子在家暴哭,說什麼也不下樓,要和爸爸一起才可以。最後,爸爸又重新上樓,我們仨一起坐電梯下去,孩子才罷休。2歲多的孩子已經這麼難搞定了嗎?」其實,不止一位家長有過類似的經歷,有的孩子必須先穿上衣再穿褲子,還有的孩子每次吃飯必須坐在固定的位置……每當這時,家長都會疑惑:「孩子真的不是有強迫症嗎?」
  • 孩子有這四大表現,可能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別大驚小怪
    很多家長不理解,孩子怎麼突然就變成了處女座,其實並不是,很可能只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而已。所謂處女座情節,是說處女座的一切都要隨自己外顯的性格而轉,而且大多是完美主義者,對自己和對他人都很挑剔。這些特徵和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很像,可星座就是星座,一個人的星座屬性往往是伴隨終生的,處女座的孩子可能一生都是這樣的性格,很難改變。秩序敏感期不一樣,每個孩子都要經歷這樣一個時期,這只是孩子成長中階段性的特點,需要家長多了解一些。
  •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6歲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開始就要重視
    然而事實證明我想到了,二寶2歲時的「持續性強迫症」,又讓我認識到了2歲的孩子到底有多麼不好惹?二寶的行為一度讓我懷疑他有強迫症。翻了很多育兒書籍,跟群裡的寶媽交流了之後,發現很多孩子2歲都這樣,這種狀態也被稱為「秩序敏感期」。
  • 深度解析秩序敏感期:育兒之痛的根本在於不懂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
    在你看來,那個有強迫症、不可理喻的孩子,其實不是故意「作」,他只是到了這個年齡段,進入了「秩序敏感期」,這一切都再正常不過了。如果你了解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就不會盲目責備他或者急於糾正他。,與孩子擰著來,那家裡可能常常都是」衝突與戰爭「的場面。
  • 1~6歲是寶寶的秩序敏感期:你以為的任性、矯情,都是不懂娃
    多數寶媽、奶爸都覺得是強迫症作祟,但這個鍋,強迫症著實不該背!其實,1~6歲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是正常現象,原因很簡單,他們只是到了秩序敏感期。一、秩序敏感期是什麼東西?只要有一點小事破壞了他們的秩序感,就會給家長來一個「火山爆發」,「一哭二鬧三上吊」。
  • 請理解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孩子一看,不樂意了:「媽媽,這不是我的碗。我要用我的碗!」「一樣的,今天就用這個吧。」「不,我就要用我的碗,我的蘋果碗!」「你這孩子,怎麼那麼麻煩……」爸爸媽媽們,先別急著責備,這都是孩子成長必經的「秩序敏感期」在「作祟」!
  • 兒童十六個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為什麼6歲前要給孩子定規矩?
    一個不懂規矩的熊孩子身後一定有個不懂教育的慫家長,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懂規矩?今天的系列文章《兒童十六個敏感期之——秩序敏感期》也許可以給你一點啟發。喜歡按照自己的流程來做事情,不喜歡被打亂。整理孩子的房間時,孩子會要求媽媽把常用的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過馬路時,必須要媽媽牽著手才肯走;吃飯時一定要用自己的飯碗……這些都是為什麼呢?答案是,孩子們的秩序敏感期悄然而至了。這些都是孩子在體驗、建立秩序感的過程。
  • 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大人傷不起!怎麼做?
    孩子對於某些事情表現得任性或者執著,當這是我們家長就應該警覺了,這不是所謂的「霸道」「任性」蠻不講理」或者是「強迫症」,而是你的孩子正在經歷秩序敏感期。兒童的秩序敏感期是呈現螺旋式上升的三個階段的。第一個階段,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鬧,秩序一旦恢復就會安靜下來;第二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第三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切要重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