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四大表現,可能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別大驚小怪

2020-12-23 糖果的媽媽

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的世界是一團糟,他們年齡還小,還處於懵懂混亂的年代。但事實上,孩子到了某個階段,他的世界也是秩序井然甚至是不容破壞的,尤其是在一些不足為奇的小事上,比如孩子掉在地上的東西只能由媽媽撿,別人不能碰。

很多家長不理解,孩子怎麼突然就變成了處女座,其實並不是,很可能只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而已。所謂處女座情節,是說處女座的一切都要隨自己外顯的性格而轉,而且大多是完美主義者,對自己和對他人都很挑剔。

這些特徵和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很像,可星座就是星座,一個人的星座屬性往往是伴隨終生的,處女座的孩子可能一生都是這樣的性格,很難改變。秩序敏感期不一樣,每個孩子都要經歷這樣一個時期,這只是孩子成長中階段性的特點,需要家長多了解一些。

固執,愛說不,這些表現說明娃對秩序敏感了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兒對秩序(指通過時空形式所表現出的事物或要素間和諧統一的運動狀態,具體表現形態有均衡、比例、對稱、節奏、韻律等)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通常在孩子的一歲到四歲之間出現,嬰兒階段可能表現並不明顯,兩歲半之後會更加顯現出來。

單說這樣一個名詞可能很多人還很陌生,來舉兩個例子,你就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哦,我家孩子也是如此」,一起來看看。

案例1:為了脫襪子而先穿襪子的孩子

2歲半的美美穿衣服時需要父母協助完成,脫衣服則在很久之前就由她獨立進行了。每天睡前脫衣服更像是孩子的一個小小儀式,必須一絲不苟,而且家長絕不能插手。於是爸爸媽媽經常在洗漱完畢後躺在床上,從頭到尾默默欣賞著女兒的脫衣秀。

每次脫衣服的順序都是從上到下,先脫上衣,再脫背心,脫鞋子、襪子,脫褲子,換睡衣,一個環節都不能錯。有天晚上妹妹在脫衣服的時候發現少了一隻襪子,她趕緊到各個房間尋找這隻襪子,終於找到後,美美心滿意足地套上了襪子。

然後她盯著襪子看了能有兩秒鐘,又迅速地脫掉了襪子,這樣才完美。而寶爸、寶媽則在一旁一邊忍著笑,一邊看妹妹的睡前「表演」。這樣的事情時常發生,千萬不要阻攔,否則美美會大發脾氣,可能還會因此不睡覺,父母可惹不起。

案例2:愛刷門禁卡的小孩

18個月大的浩浩,如今儼然成了家裡的「門神」,自從發現大人要刷門禁卡才能進樓,這項工作就被他搶來當成了「特權」。只要是有浩浩上下樓的時候,這張門卡就必須攥在他的手裡,必須由他刷門卡才行。

有的時候浩浩坐在車裡,爺爺就得給他抱出來舉著刷卡,有時候媽媽手裡拎了一堆東西,那也要在進電梯後放下東西,協助浩浩來刷卡。有幾次趕上坐電梯的人多,浩浩的「小怪癖」無形中給大家拖延了時間,寶媽感到有些抱歉,一直和其他的鄰居說「對不起,小孩子玩心重。」

電梯裡的其他人則寬容得許多,他們都說小孩子都有這個階段,會變得非常固執,家長要是不照辦孩子就大哭大鬧。不過也有老人提醒寶媽,劃卡可以,別隨便亂摁電梯按鍵,別隨意觸碰報警鈴就可以。

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都會有如下表現:

1、 為秩序被破壞而哭鬧:而這個秩序有時僅僅是孩子自己的秩序。比如過馬路時必須由媽媽牽著手才往前走,吃飯一定要用自己的小藍碗,如果媽媽忘了清洗給她拿了別的碗,那孩子就會哇哇大哭拒絕吃飯。

2、 愛說不,拒絕別人的幫忙:這個階段的孩子口頭禪就是「不」,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做事情,非常固執,會拒絕他人的介入,甚至連幫忙也不可以。即使自己搞得很糟糕,也不要大人參與進來,異常堅定。

3、 為了維護秩序可以推倒一切重來:在秩序敏感期內的孩子會非常固執,為了維護他們心中的秩序甚至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推倒重來。這是最要命的,一旦規則被破壞孩子就會要求回到初始狀態,即使他在意的那件事情已經完成了,但這並不妨礙他再來一次。

4、 為秩序的恢復而停止哭鬧:孩子就像是一個定時鬧鐘,他們會按照自己的意志給每件事情定好開始和結束的時間。當秩序被破壞他們首先的反應就是哭鬧或者憤怒不已,而當秩序恢復之後,他們也會立刻停止這些負面情緒,而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很多敏感期,秩序敏感期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構建起孩子充實的內心世界,一個人只有內心充盈豐富之後,才能藉此和外部建立起有效的聯繫。

與此同時,當一個孩子進入到秩序敏感期,開始主動地說「不」的時候,表明他的自主意識正在萌芽和發展,他已經開始建立自我和表達自我了。而且,遵守秩序有助於孩子形成規則意識,維護秩序會讓孩子收穫愉悅感,秩序感也是一個孩子審美的基礎,就像對稱、有序等等,這些都是秩序敏感期給孩子帶來的有利影響。

當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家長該怎麼做?

很多時候孩子的秩序感都會讓家長感到發瘋,但是強制破壞會讓孩子喪失安全感,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當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悄然到來,建議家長這樣去做。

1、 以身作則,遵守秩序

家長混亂的生活會讓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也遭受挫折,比如脫下來的東西隨意亂放,家中物品擺放沒有規矩,每次找東西都要胡亂翻一通;再比如家長作息沒有規律,常常在後半夜才睡覺,有時候即使打擾到了寶貝的入眠也渾然不覺。

家長首先要做好榜樣,將家中物品精緻分類,擺放有序,並開始規律的生活,以身作則,既能保持自己的秩序感,也能幫助孩子很好地度過這個非常重要的敏感期。

2、 尊重孩子,維護孩子的秩序感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確有種種類似處女座的表現,這可能會讓大部分家長感到頭疼。但孩子的每個敏感期都不是持續終生的,當這個敏感期的使命完成後就會退出歷史舞臺,不再出現類似的狀態。反之,如果秩序敏感期沒有得到滿足的孩子,這個時期可能會一直持續下去,或者變相隱匿了起來,不知道什麼時候爆發。

家長要尊重孩子,知道這是孩子的特殊時期,儘量維護孩子的秩序感。在一些小事上多配合孩子,不必凡事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像他從幼兒園回來一定要找出每個人的拖鞋才允許大家進屋,那就隨他去吧。過了這段時間自然就改掉了,不必太擔心。

3、 養成孩子的規則意識

秩序敏感期的娃會有很多執拗的表現,家長尊重的前提是要開展好底線教育,即要求孩子不能傷人傷己,要遵守社會道德及安全常識。就像有的孩子過馬路專挑紅燈的時候「挑戰」,這種固執可不是敏感期的好現象,而是涉及到生命安全了。

家長要明確指出這種做法的錯誤之處,並採取嚴厲的批評。有些壞習慣不能養成,熊孩子和處於特殊時期的孩子完全是兩個概念,不能作為孩子逃脫責罰的理由。

總之,秩序敏感期是孩子眾多敏感期中的一個,他會在這個階段呈現出固執、不聽話的一些特徵,家長要能分辨出孩子的這些表現,加以助力,幫助娃順利度過這一時期,你學會了嗎?

相關焦點

  • 孩子犯了「強迫症」?家長別急,可能是秩序敏感期來了
    其實不是孩子有強迫症,可能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有些家長可能第一次聽說這個詞,那什麼是秩序敏感期呢?有時候面對孩子的一些「迷惑」行為,家長不知該如何做。如果能學會這幾點的話,就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秩序敏感期。
  • 「秩序敏感期」是存在的,家長別再責怪小朋友,這並非無理取鬧
    >秩序敏感期,上面提到的正是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一些表現,等到孩子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如果家長把孩子的這種習慣給打破,比如先給孩子刷牙再洗臉,可能家長沒覺得有什麼,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是絕對不可以的。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種種表現其實都是孩子的秩序由內向外的一個轉變,雖然某些表現特別的不可理喻,但是家長也要儘可能的去配合孩子,因為孩子的秩序敏感期過度好對孩子還是有很多幫助的。
  • 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家長第一次體會到孩子的「叛逆」
    寶寶在到了兩歲之後,開始出現很多奇妙的想法,對一些事情的秩序也有了些強烈的需求。他是賤賤的,會希望一些物體或者生活上的習慣,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安排,甚至有些孩子會像強迫症一樣,會要求一件東西,必須按照他的方法去放,即使家長們去移動,孩子還會親手將它放回原來的位置,這就說明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已經來了。
  • 孩子無理取鬧又執拗,父母別怪他,孩子可能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
    例如有的孩子在玩過玩具之後,從之前的亂丟亂放,到必須放回原處,很多家長原本以為是孩子變得乾淨整潔了,卻不知道這正是秩序敏感期的典型表象。在蒙臺梭利的研究中,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會把積木等都放回原處,而絕不隨意亂放,甚至對於他人的隨意亂放,孩子也會立刻糾正,這並非是老師教育的成果,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本身的秩序敏感期在起作用。秩序敏感期,還表現在對於家裡或者幼兒園裡分開用的東西,孩子也必須對號入座,不允許任何人弄亂。
  • 敏感期系列 | 孩子一不順心就炸毛?原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當秩序的敏感期到來的時候,孩子往往表現得非常固執,而正是對秩序的追求,使他開始理解這個世界,理解每個位置上的事物,從而達到和環境的融合。,而這樣有秩序的環境漸漸地使孩子產生了安全感。其實愛發脾氣可能是秩序敏感所致。一旦不按照他的要求來,孩子就會異常難受,大哭大鬧,其實這階段的「較真」,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表示他們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和學習走路一樣是人生的必經階段。
  • 孩子的這些行為看似強迫症,其實是秩序敏感期到了,家長該怎麼破
    這讓小芳感到非常頭痛,因為她和她老公也不是有強迫症的人,但小孩突然有這樣的表現,弄得他們一家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群裡有經驗的朋友表示,她家小孩之所以會有這種類似於強迫症的行為,其實並不是小孩真的有強迫症,而是因為她家小孩正處在小孩的秩序敏感期,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表現。
  • 黃金的「秩序敏感期」,別再怪孩子無理取鬧了
    吃飯時每個人都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媽媽的拖鞋客人不能穿;玩具玩完一定要放回原處;穿衣服一定要先穿上衣,再穿褲子,然後襪子,順序錯了就要脫下來重新穿……你的寶寶是不是有這些「不可理喻」的表現?其實,這是寶寶進入了秩序的敏感期。
  • 家有2歲娃的注意了,孩子突然變得固執,可能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孩子會不允許別人動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比如,媽媽不能用「爸爸的電腦」,爸爸不能坐「爺爺的椅子」……其實,這是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正常表現,父母千萬不要誤解了孩子的行為,要注意保護,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敏感期。
  • 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大人傷不起!怎麼做?
    平時孩子放的東西,我們是一點也不能去給她動。孩子把自己的玩具什麼的在家裡擺的哪哪都是,你走路或者收拾家,如果給他碰了,孩子就會發脾氣,你要按照原樣給她擺放回去,就算順序也不能變。這讓我們在家裡處處小心,就怕把孩子的東西給碰了。最近查看了一些資料才意識到女兒的表現是對自己固有意識的表現,是處在兒童秩序敏感期。
  • 孩子出現"秩序敏感期",家長應該配合還是制止?尊重很重要
    很多新手寶媽會覺得帶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於是便想著孩子長大一點就會好一點,萬萬沒想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困難的事情一點比一點多。好不容易熬過了斷奶,沒想到又迎來了學走路,自己只能每天彎著腰跟在身後,終於小朋友走路不再搖搖晃晃了,秩序敏感期緊接著又到了。
  • 你的簡單粗暴,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前陣子,有位家長諮詢我們,問2歲孩子會不會有強迫症?其實這並不是孩子有什麼強迫症,而是屬於3歲左右孩子都會經歷的「秩序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在他的內心世界會建立屬於自己的秩序感,他會因為秩序產生自然的快樂,也會因為秩序錯亂而亂發脾氣。如果家長用打罵的粗暴形式去糾正孩子,就會破壞孩子的「秩序感」,會讓他產生強烈的心理衝突,不利於以後規則意識的建立。
  • 孩子出現「強迫症」?秩序敏感期到了,趁機培養孩子好習慣
    不,這是秩序敏感期到了在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度過這樣一段時期,在這段時期中孩子對於秩序會變得非常敏感,如果秩序被破壞了那麼孩子就會大吵大鬧。比如,玩具擺放的地方發生了變化,穿衣服的順序發生了變化等等都是秩序遭到破壞的表現,這個特殊的時期孩子表現的就像是強迫症一樣,甚至讓很多家長感到特別的不耐煩,實際上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
  • 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怎麼辦?父母別再大吼大叫,壓制不如順著來
    但是實際上如果等孩子已經走出家門,二十幾歲再開始嘮叨孩子生活中的壞習慣已經太晚了,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在小時候就被爸媽給培養好的。尤其是在孩子的行為秩序敏感期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秩序感的培養,決定著孩子未來行為習慣的養成,這是孩子樹立良好行為習慣的黃金時期,也是家長幫助孩子培養好良好的習慣最佳的時刻。
  • 孩子犯了「強迫症」?NO!其實是「秩序敏感期」來啦
    我可以淡定的回答家長們:「這叫秩序敏感期。」什麼是「秩序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是教育學家蒙臺梭利女士發現並提出的。簡單來說,是孩子產生了對秩序(規則)的需要,而當這種需要被滿足時,就產生了快樂感,反之則會產生不安哭鬧。
  • 四腳吞金獸的秩序敏感期,別說話,老母親已陣亡
    首先還是來先說說什麼是秩序敏感期。度娘上對秩序的定義:人類通過觀察周圍環境來預測規律的運動變化以確定接受信息的含義,這種預測就叫做秩序感。那什麼是秩序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兒對秩序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的需求,並逐步獲得和發展起對物體擺放的空間或生活起居習慣的時間順序的適應性,即秩序感。
  • 孩子也有強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這樣來應對
    我們總覺得只有大人才有強迫症,其實小孩子也會存在強迫症,並且絲毫不比大人差到哪去。 小劉家裡的孩子就有這樣一個毛病,雖然說現在已經三歲了,可是孩子還是特別敏感。有一天小劉想要給孩子整理一下書包,可就在這個時候孩子卻惡狠狠地打了小劉一下,並說道:「你別動我的書包!我好不容易把書包整理乾淨。」小劉聽到孩子的話之後,趕緊把所有的東西又都放到書包裡。
  • 孩子突然愛鬧脾氣?可能是進入"秩序敏感期"了,父母不用著急
    可能是進入"秩序敏感期"了在英國的俗語裡有一個用來形容孩子的詞語,叫做"terrible two",意思是"糟糕的兩歲"。簡單來說,就是指孩子兩歲的時候,會突然變得任性,愛發脾氣,讓父母頭疼著急。這是因為,孩子在2歲左右會進入"秩序敏感期"!
  • 0-6歲,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有這6個敏感期,家長最好別忽略了
    文 |有趣育兒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一個愛鑽牛角尖的階段,這就是孩子敏感期的表現,在0-6歲孩子發育中,有6個階段的敏感期,家長一定要注意,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 2歲孩子的「通病」:只要打亂秩序就大哭大鬧,家長該如何應對?
    important}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會出現秩序敏感期,表現得跟往常大不一樣。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如果家長隨意觸碰了他的秩序感,就要跟父母過不去,哭鬧不止,表現得特別傷心,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在秩序敏感期,表現得心理和情緒上都會隨著秩序感變化,家長千萬要理解。
  • 2歲孩子的「通病」:只要打亂秩序就大哭大鬧,家長該如何應對?
    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會出現秩序敏感期,表現得跟往常大不一樣。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如果家長隨意觸碰了他的秩序感,就要跟父母過不去,哭鬧不止,表現得特別傷心,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在秩序敏感期,表現心理和情緒上都會隨著秩序感變化,家長千萬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