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無理取鬧又執拗,父母別怪他,孩子可能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

2020-09-03 琦想媽媽

「媽媽,你走錯路了。走那邊,走那邊。」3歲的思思拿著媽媽的手在叫。「孩子,別鬧了,今天媽媽起床晚了,上幼兒園要遲到了。」思思媽牽著孩子的手準備繞道早點到學校,沒有走平時經常走的那條路。而是選擇了不同的方向。

一開始,思思媽媽沒有聽懂孩子的話,繼續拉著孩子的手往前走,口中還不停地提醒孩子:「思思,沒關係了,快點啦,要不然就要遲到了。」

讓思思媽沒想到,思思卻往後拖著屁股不願意往前走了,思思媽媽不由得急了,心急的思思媽媽索性抱起孩子朝前走。這時,思思就像一條泥鰍一樣在媽媽懷裡不停地扭動著,讓思思媽媽覺得很尷尬。思思突然大聲喊道:「媽媽,我要走那條路!」

這時思思媽媽恍然大悟,原來今天沒有走往日走的那條路,才會引起思思這麼大反應。思思繼續哭著說道:「媽媽,你走錯路了,不是這條,是那條。」

無奈之下,思思媽媽只好抱著思思往回走去,重新回到岔路口那裡選擇了以往走的那條路。思思媽媽不明白,為何思思非要堅持走原來的道路呢?


原來3歲前後的孩子,正處於秩序敏感期,他們對於秩序尤其敏感,而且絕不允許任何人打破他們的秩序。例如有的孩子在玩過玩具之後,從之前的亂丟亂放,到必須放回原處,很多家長原本以為是孩子變得乾淨整潔了,卻不知道這正是秩序敏感期的典型表象

蒙臺梭利的研究中,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會把積木等都放回原處,而絕不隨意亂放,甚至對於他人的隨意亂放,孩子也會立刻糾正,這並非是老師教育的成果,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本身的秩序敏感期在起作用。

秩序敏感期,還表現在對於家裡或者幼兒園裡分開用的東西,孩子也必須對號入座,不允許任何人弄亂。


什麼是秩序敏感期?

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書中提到了秩序敏感期的理論,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兒對秩序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孩子從出生到2歲多是對秩序最敏銳的時期,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的需求,並逐步獲得和發展起對物體擺放的空間或生活起居習慣的時間順序的適應性,即秩序感。在這一時期,幼兒學習訓練秩序行為比較容易,秩序感比較迅速。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秩序敏感期出現在2歲左右,3歲到達高峰期,在4歲左右結束。兒童的秩序敏感期主要表現在兒童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熟悉的事物的要求上,生活環境中的物品是否按照平常的秩序擺放,一天中的活動是否按照以前的順序和習慣進行,這些都是這一階段兒童關注的焦點。

在寶寶兩歲左右,他對秩序的要求就表現得非常強烈,到了固執、執拗的地步,這個時期的孩子就像個火藥桶,這種情況要持續到四歲左右。

孩子為何突然對於秩序如此敏感並且堅決維護呢?

對於孩子而言,秩序能夠為他們建立安全感,讓他們感受到安全。當秩序被擾亂或者被人為打破時,孩子就會感到非常焦慮不安,甚至哭叫吵鬧。

對於孩子表現出的這種對於秩序的偏執,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是正處於秩序敏感期,甚至會因此而批評或者打罵孩子。這樣一來,孩子自我構建的秩序就會被打破,有可能會影響孩子心理的發育,甚至使孩子變得混亂,不得不說,這麼做的後果還是比較不好的。

家長如何對待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

不要讓孩子秩序錯亂

對孩子來說,秩序會產生自然的快樂,也會因為秩序錯亂而亂發脾氣。


我記得我家二寶在2歲的時候,有一天,家裡來了朋友還帶了小孩,朋友的小孩看見二寶平時常坐的小椅子很可愛,於是拿走她常坐的小椅子,沒想到,二寶大哭抗議,不給朋友的小孩坐,還一定要將她的椅子回歸原位。二寶看到椅子歸位了,才停止了哭聲。

其實,對正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來說,只要物品改變了它們應該在的位置,孩子就會很快發現,並且要求回歸原位,如果大人不理解孩子的這種敏感性,而是讓孩子秩序錯亂下去,那只會讓孩子心理產生強烈的衝突,不利於孩子以後規則的建立。



✔滿足孩子的秩序感

當孩子看到某些物品放置無序時,孩子仿佛受到了某種刺激,受到了某種指令。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注意到了這些小的細節上的不協調,而大人和更大一些的孩子卻不會注意到這一點。

在女兒2歲多時,有一次,我們和她一起去超市,來到放玩具的貨架上,可能前面的客人不注意,將A玩具放到B玩具貨架上,我們發現2歲的女兒會突然注意到它放置無序,並把它放回原處。

秩序感是孩子生命的一種需要,當它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真正的快樂。秩序感也讓孩子認識到每樣東西在環境中所處的位置,能記住某件東西應放在什麼地方。

這也意味著,孩子能夠適應環境,能夠在所有的細節上支配它,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才能夠感到平靜和快樂。因此,當孩子樂於去做一些關於秩序的事情時,家長不妨滿足他的這個需求。


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更了解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尊重孩子內在秩序的構建。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儘量不要改變孩子的生活環境,如果必須要改變,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也要接納孩子的情緒發洩。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疏導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平靜地接受現實。

寄語:對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引導他們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這不僅能讓孩子形成整潔有序的習慣,還能使孩子獲得更完善的成長空間。

你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嗎?很方便,現在頭條搜索已經成為「什麼都可以搜」的綜合平臺,點擊下方搜索卡片,搜索「育兒知識」進行體驗吧。

相關焦點

  • 孩子突然愛鬧脾氣?可能是進入"秩序敏感期"了,父母不用著急
    可能是進入"秩序敏感期"了在英國的俗語裡有一個用來形容孩子的詞語,叫做"terrible two",意思是"糟糕的兩歲"。簡單來說,就是指孩子兩歲的時候,會突然變得任性,愛發脾氣,讓父母頭疼著急。這是因為,孩子在2歲左右會進入"秩序敏感期"!
  • 敏感期系列 | 孩子一不順心就炸毛?原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當秩序的敏感期到來的時候,孩子往往表現得非常固執,而正是對秩序的追求,使他開始理解這個世界,理解每個位置上的事物,從而達到和環境的融合。其實愛發脾氣可能是秩序敏感所致。一旦不按照他的要求來,孩子就會異常難受,大哭大鬧,其實這階段的「較真」,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表示他們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和學習走路一樣是人生的必經階段。
  •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愛發脾氣?可能是他的「執拗敏感期」到了
    其實,這可不是孩子在無理取鬧,只是他的「執拗敏感期」到啦!孫瑞雪說:3歲至4歲的幼兒會進入執拗的敏感期,有些孩子甚至在未到3歲就提前進入這一敏感期,表現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否則情緒就會產生劇烈變化,發脾氣,哭,鬧。
  • 碎了的餅乾不吃,是秩序敏感期在作祟,父母這樣幫孩子建立秩序感
    「其實這不是孩子『作』,而是因為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了。什麼是秩序敏感期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書中,提到寶寶在0-4歲這一時期是對秩序最敏感的時期,因為他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
  • 黃金的「秩序敏感期」,別再怪孩子無理取鬧了
    其實,這是寶寶進入了秩序的敏感期。什麼是秩序敏感期?1-3歲的幼兒由向內的秩序感逐漸轉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強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對物品擺設的位置、動作發生的順序、人物的呈現、物品的所有權等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若遭到挑戰就會感到不安、焦慮,甚至會表現出極端的激烈反應,這時也是執拗的敏感期。
  • 「媽媽,不要再說我無理取鬧了!」請理解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如果這一階段,孩子的這些「特殊行為」被家長誤以為「不聽話」、「沒事找事」,用批評、呵斥的簡單粗暴的方式去壓制孩子的行為和反應,則有可能會破壞孩子的內在秩序,阻礙孩子追求完美的潛在意識,從而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針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父母可以這麼做
  • 孩子太執拗,愛無理取鬧?你知道這些背後的秘密嗎?
    我突然明白了:每天睡覺時,我在寶寶的右邊,他媽媽在他的左邊,今天媽媽睡在右邊了,還蓋著我的被子。我叫醒老婆,讓她睡回原位,蓋上自己的被子。這下寶寶安靜了。對這時的幼兒來說,世界是以不變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這種程序和秩序進入幼兒內心,成為幼兒最初的內在邏輯。
  • 寶寶兩歲後出現三個行為,可能正值「秩序敏感期」,做好四點應對
    其實,妞妞這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這一階段的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依據自己內心的秩序來完成,否則就會說「不」來抗議。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有哪些表現?1、如果自己的秩序遭到破壞,會感覺不舒服和痛苦,會大聲哭鬧錶示不滿,會強烈要求大人弄回原樣,會在秩序被恢復後恢復平靜。2、為了維持自己的秩序,不得不大膽地對父母說「不要」「不行」「不可以」,父母明顯感覺到孩子的叛逆和不乖。3、如果秩序被人為地打亂,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再來一遍。
  • 孩子看到各種秩序被破壞而大哭時,其實是秩序敏感期到來了
    1-3歲的幼兒會強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比如對物品擺設位置的固執、動作發生順序的執拗、物品所有權的堅持等,如果遭到破壞就會感到不安焦慮甚至出現很激烈的反應。所以很多父母會把兩歲的孩子形容成「可怕的兩歲」,因為他們變得難以溝通且不可理喻,其實就是執拗敏感期的關係。 這個執拗敏感期過了以後,就會進入一個追求完美的時期。
  • 孩子犯了「強迫症」?NO!其實是「秩序敏感期」來啦
    >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切必須要重新來。因為在這個時期「秩序」是可以給孩子帶來足夠的安全感,如果秩序被打亂,會給孩子帶來不安甚至痛苦。如何建立「秩序敏感期」?/接納孩子當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時,會為了自己內心的秩序而跟家長「對著幹」或者以各種方式脅迫家長「順從他」。在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秩序感。
  • 孩子任性?可能是到了「執拗敏感期」,教你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
    孩子的這些看起來任性的行為,其實是「執拗敏感期」到來的表現。現在中國寶寶的執拗敏感期已經提前到了2歲,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與他人意識逐漸分化。常常會不聽父母的建議和指令,變得固執己見,有時候甚至出現反抗的現象,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執拗敏感期」。這一時期,他們會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而這些行為常常不容變通。一般這一敏感期爆發高峰期出現在3-4歲,在5歲前結束。
  • 「我幫孩子按了電梯,他哭了1個小時」秩序敏感期的寶寶該咋辦?
    ,非要重新回一樓他重按一遍」其實孩子不是「作」,也不是脾氣大,而是開始進入「秩序敏感期」啦~秩序敏感期,字面意思就是孩子開始非常遵循「秩序」,這是幼兒獨立能力發育的重要裡程。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發育的一個必經階段,在建立秩序過程裡,智力也在發展中,正確引導對以後孩子的規則意識建立、邏輯感、適應環境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 孩子「固執己見」的時候,千萬忍住不要生氣,這是秩序敏感期
    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讓人又愛又恨,哭笑不得,無可奈何。這不,朋友家4歲的女兒小蘭(化名)就變得有些無理取鬧了。事實上,這一階段的孩子,無理取鬧和亂發脾氣是正常的,這說明孩子已經到了秩序敏感期。所謂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成長期。進入這一敏感期,孩子對於秩序非常敏感,對於事情的發生順序、物品的擺放位置、平時所做的事情,以及事物的所有權,都有著非常苛刻的要求。一旦這種秩序被打破了,孩子的內心就會感到強烈的不安、焦慮。
  • 「秩序敏感期」是存在的,家長別再責怪小朋友,這並非無理取鬧
    >秩序敏感期,上面提到的正是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一些表現,等到孩子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如果家長把孩子的這種習慣給打破,比如先給孩子刷牙再洗臉,可能家長沒覺得有什麼,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是絕對不可以的。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種種表現其實都是孩子的秩序由內向外的一個轉變,雖然某些表現特別的不可理喻,但是家長也要儘可能的去配合孩子,因為孩子的秩序敏感期過度好對孩子還是有很多幫助的。
  • 孩子有這四大表現,可能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別大驚小怪
    這些特徵和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很像,可星座就是星座,一個人的星座屬性往往是伴隨終生的,處女座的孩子可能一生都是這樣的性格,很難改變。秩序敏感期不一樣,每個孩子都要經歷這樣一個時期,這只是孩子成長中階段性的特點,需要家長多了解一些。
  • 孩子也有強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這樣來應對
    其實這就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所造成的後果,心理學表示:「在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的時候就會變得尤為敏感,他們不允許他人打破自己的規則,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們總會讓父母表示無奈。執拗敏感期在1~3歲這段時間,孩子會處於第一個秩序敏感期,也就是執拗敏感期。在這段時間內,孩子會特別不願意與父母相處,尤其是父母把自己的東西打亂時,孩子就會展現出異常亢奮的模樣。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每一樣東西都應該按照自己的方式排列組合,不應該以一種毫無秩序的樣子停留在這個世界當中。所以此時的孩子特別希望「物歸原主」,他們很犟,脾氣也會變得比較臭。
  • 孩子脾氣變得越來越犟,可能是他的「執拗敏感期」到了
    其實,三四歲的孩子似乎都有著一個共同特點:任性、不講道理、什麼事情都得按照他的意願來,不按他的就大哭大鬧,對家長的一切幹預都表現出極大的抗拒和不滿。事實上,與其說是「犟」和「任性」,不如說是這一種「執拗」,孩子的這種任性和不聽話,其實是「執拗敏感期」來了。
  • 孩子犯了「強迫症」?家長別急,可能是秩序敏感期來了
    ,家長總是感覺難以理解,覺得孩子是無理取鬧,甚至懷疑「這麼小就有強迫症了嗎?」其實不是孩子有強迫症,可能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有些家長可能第一次聽說這個詞,那什麼是秩序敏感期呢?秩序敏感期主要出現在孩子2-4歲這個階段,不過這種秩序感,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到,孩子在這個階段是對秩序最敏銳的時期。因為他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事物。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
  • 寶寶執拗不聽勸?可能是在「秩序敏感期」,家長要注意這3點
    在生活中,孩子過於執拗的表現有以下3種。二、孩子過於執拗的表現第一,擺好的東西不喜歡被人動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這麼一個舉動,他放好的東西絕對不允許別人去打亂。如果別人動了他們的東西,會讓他們變得十分難受,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他們可能還會發脾氣。
  • 3歲孩子總愛把東西擺一排,還不讓動?別怪他,秩序敏感期不好惹
    ▼這位寶媽要崩潰了,因為家裡大寶擺成這樣,不許碰,誰碰都不行,亂了就哭,恢復原樣就不哭,通常寶媽只能轉移他的注意力,之後再把東西都收好。無奈至極。你家寶寶有沒有這樣子的時候?玩具要擺在固定的位置,衣服穿得不舒服了大哭,脾氣執拗,一旦不滿他的意了,脾氣大的像個火藥桶,一點就爆,哭得特別痛。你是拿他沒轍了,覺得就是他脾氣大,其實這都是暫時的。因為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