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走錯路了。走那邊,走那邊。」3歲的思思拿著媽媽的手在叫。「孩子,別鬧了,今天媽媽起床晚了,上幼兒園要遲到了。」思思媽牽著孩子的手準備繞道早點到學校,沒有走平時經常走的那條路。而是選擇了不同的方向。
一開始,思思媽媽沒有聽懂孩子的話,繼續拉著孩子的手往前走,口中還不停地提醒孩子:「思思,沒關係了,快點啦,要不然就要遲到了。」
讓思思媽沒想到,思思卻往後拖著屁股不願意往前走了,思思媽媽不由得急了,心急的思思媽媽索性抱起孩子朝前走。這時,思思就像一條泥鰍一樣在媽媽懷裡不停地扭動著,讓思思媽媽覺得很尷尬。思思突然大聲喊道:「媽媽,我要走那條路!」
這時思思媽媽恍然大悟,原來今天沒有走往日走的那條路,才會引起思思這麼大反應。思思繼續哭著說道:「媽媽,你走錯路了,不是這條,是那條。」
無奈之下,思思媽媽只好抱著思思往回走去,重新回到岔路口那裡選擇了以往走的那條路。思思媽媽不明白,為何思思非要堅持走原來的道路呢?
原來3歲前後的孩子,正處於秩序敏感期,他們對於秩序尤其敏感,而且絕不允許任何人打破他們的秩序。例如有的孩子在玩過玩具之後,從之前的亂丟亂放,到必須放回原處,很多家長原本以為是孩子變得乾淨整潔了,卻不知道這正是秩序敏感期的典型表象。
在蒙臺梭利的研究中,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會把積木等都放回原處,而絕不隨意亂放,甚至對於他人的隨意亂放,孩子也會立刻糾正,這並非是老師教育的成果,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本身的秩序敏感期在起作用。
秩序敏感期,還表現在對於家裡或者幼兒園裡分開用的東西,孩子也必須對號入座,不允許任何人弄亂。
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書中提到了秩序敏感期的理論,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兒對秩序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孩子從出生到2歲多是對秩序最敏銳的時期,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的需求,並逐步獲得和發展起對物體擺放的空間或生活起居習慣的時間順序的適應性,即秩序感。在這一時期,幼兒學習訓練秩序行為比較容易,秩序感比較迅速。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秩序敏感期出現在2歲左右,3歲到達高峰期,在4歲左右結束。兒童的秩序敏感期主要表現在兒童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熟悉的事物的要求上,生活環境中的物品是否按照平常的秩序擺放,一天中的活動是否按照以前的順序和習慣進行,這些都是這一階段兒童關注的焦點。
在寶寶兩歲左右,他對秩序的要求就表現得非常強烈,到了固執、執拗的地步,這個時期的孩子就像個火藥桶,這種情況要持續到四歲左右。
對於孩子而言,秩序能夠為他們建立安全感,讓他們感受到安全。當秩序被擾亂或者被人為打破時,孩子就會感到非常焦慮不安,甚至哭叫吵鬧。
對於孩子表現出的這種對於秩序的偏執,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是正處於秩序敏感期,甚至會因此而批評或者打罵孩子。這樣一來,孩子自我構建的秩序就會被打破,有可能會影響孩子心理的發育,甚至使孩子變得混亂,不得不說,這麼做的後果還是比較不好的。
✔不要讓孩子秩序錯亂
對孩子來說,秩序會產生自然的快樂,也會因為秩序錯亂而亂發脾氣。
我記得我家二寶在2歲的時候,有一天,家裡來了朋友還帶了小孩,朋友的小孩看見二寶平時常坐的小椅子很可愛,於是拿走她常坐的小椅子,沒想到,二寶大哭抗議,不給朋友的小孩坐,還一定要將她的椅子回歸原位。二寶看到椅子歸位了,才停止了哭聲。
其實,對正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來說,只要物品改變了它們應該在的位置,孩子就會很快發現,並且要求回歸原位,如果大人不理解孩子的這種敏感性,而是讓孩子秩序錯亂下去,那只會讓孩子心理產生強烈的衝突,不利於孩子以後規則的建立。
✔滿足孩子的秩序感
當孩子看到某些物品放置無序時,孩子仿佛受到了某種刺激,受到了某種指令。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注意到了這些小的細節上的不協調,而大人和更大一些的孩子卻不會注意到這一點。
在女兒2歲多時,有一次,我們和她一起去超市,來到放玩具的貨架上,可能前面的客人不注意,將A玩具放到B玩具貨架上,我們發現2歲的女兒會突然注意到它放置無序,並把它放回原處。
秩序感是孩子生命的一種需要,當它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真正的快樂。秩序感也讓孩子認識到每樣東西在環境中所處的位置,能記住某件東西應放在什麼地方。
這也意味著,孩子能夠適應環境,能夠在所有的細節上支配它,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才能夠感到平靜和快樂。因此,當孩子樂於去做一些關於秩序的事情時,家長不妨滿足他的這個需求。
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更了解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尊重孩子內在秩序的構建。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儘量不要改變孩子的生活環境,如果必須要改變,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也要接納孩子的情緒發洩。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疏導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平靜地接受現實。
寄語:對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引導他們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這不僅能讓孩子形成整潔有序的習慣,還能使孩子獲得更完善的成長空間。
你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嗎?很方便,現在頭條搜索已經成為「什麼都可以搜」的綜合平臺,點擊下方搜索卡片,搜索「育兒知識」進行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