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望子成龍」,致孩子患上強迫症?

2020-10-16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反覆整理東西,走路覺得沒走好會反覆來回走,洗手時反覆衝洗水龍頭,直到自己滿意為止。19歲的小宇(化名)是個大二的學生,最近莫名的出現因這些反覆的行為,攪亂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為此感到非常苦惱。

近日,小宇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睡眠障礙及神經症科就診,診斷為「強迫障礙」。醫生發現,病症的背後,家長迫切「望子成龍」,從小對小宇過於嚴厲,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陳金虹主治醫師解釋:強迫症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這類疾病通常以長久的、不受自己控制的思維闖入我們的意識領域,並導致這類人群嚴重的焦慮或痛苦的想法、表象、觀念或衝動或不停的重複某些刻板的行為或動作。其特點為患者會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共存,一些沒有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反反覆覆闖入日常生活。患者深知這些想法或衝動是不對的,想極力抵抗,但始終無能為力,二者強烈的衝突使其感到巨大的擔憂和痛苦,嚴重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常有強迫型人格,且一般形成在幼年時期,與家庭教育和生活經歷直接有關。父母管教過分嚴厲、苛刻,要求子女嚴格遵守規範,決不準自行其是,造成孩子做事過分拘謹和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事而遭到父母的懲罰,做任何事都思慮甚多,優柔寡斷,並慢慢形成經常性緊張焦慮的情緒反應。

在與小宇父親的交談中,醫生了解到,小宇高中之前各科成績還不錯。由於出生在農村,家庭並不富裕,家裡人都迫切希望他通過讀書,改變祖祖輩輩在家務農的困境,因此對他各方面要求都非常高,「這可能是小宇患強迫症的一個重要因素。」

陳金虹補充解釋,一些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也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如醫生家庭由於過分愛清潔,對孩子的衛生特別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潔癖」,產生強迫性洗手等行為。另外,幼年時期受到較強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產生強迫型人格。

小宇入院後,陳金虹主治醫師為其制定了詳細的診療計劃,如控制強迫症狀,抗焦慮,改善睡眠,加強心理及行為治療等,目前症狀已得到了明顯的控制。

陳金虹醫生表示,對強迫障礙的治療,自我心理療法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配合醫務人員做好相關治療的同時,患者本人可以進行如下調整:

1.順其自然。由於強迫型人格的主要特徵是把衝突理智化,過分壓抑和控制自己,因此強迫型人格障礙主要是減輕和放鬆精神壓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順其自然,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做了以後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對做過的事進行評價。比如擔心門沒有關好,就讓它沒關好,課桌上的東西沒有收拾乾淨,就讓它不乾淨;字寫得彆扭,也由它去,與自己無任何關係。開始時可能會由此帶來焦慮的情緒反應,但由於患者的強迫行為還沒有達到無法自控的程度,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自己意志的努力,症狀是會消除的。

2.接納自己的強迫行為。強迫型人格障礙患者把行動的自主權交給了「規矩與習慣」,總是按「應該如何,必須如何」的準則去做把自己活潑的心智鎖進了牢籠。因此要砸開鎖鏈,打開牢籠,讓曾被囚禁的自由思想主宰自己的行為。

3.轉移注意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越投入越好,不知不覺,強迫的思維就會被忽略。

當症狀嚴重時,請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就診。


作者:張海燕

編輯:石榮

相關焦點

  • 家長「望子成龍」,孩子患上強迫症
    走路反覆來回走,洗手反覆洗,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家長「望子成龍」,孩子患上強迫症華聲在線10月16日訊今日,記者從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獲悉,小宇被診斷為「強迫障礙」。病症的背後,家長迫切「望子成龍」過於嚴厲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小宇的父親介紹,家裡人都迫切希望小宇通過讀書,改變祖祖輩輩在家務農的狀況,因此對他各方面要求都非常高,不料小宇卻慢慢出現了一系列「奇怪」的行為。「這可能是小宇患強迫症的一個重要因素。」
  • 19歲學生患上強迫症,竟是因為家長太「望子成龍」
    近日,小宇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睡眠障礙及神經症科就診,診斷為「強迫障礙」。醫生發現,病症的背後,家長迫切「望子成龍」,從小對小宇過於嚴厲,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陳金虹主治醫師解釋:強迫症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
  • 家有強迫症孩子,父母如何調心態
    小娟,一個高二的孩子,來做訪談的時候,是媽媽陪伴來的,從媽媽的臉上看我到了焦慮和無助。媽媽除了對病情的擔憂外,更多的是被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強迫行為弄得很崩潰。比如孩子上個洗手間一個小時,洗個澡一個小時,浪費水,洗個手半個小時。浪費水,浪費煤氣不說,也影響正常上學,上學遲到。
  • 關注焦慮症,強迫症及抑鬱症(上)
    簡單的說:抑鬱症 持續超過三個月精神狀態一直處於憂鬱,而且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之類的 焦慮症 在面對一個新的場合時會讓心裡非常不安,導致無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強迫症 總是無緣無故的重複做某個動作或者某個想法,如果不去做或者不去想,就會非常難受。
  • 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患上多動症呢?
    我想說道這裡很多父母都發現了自己的孩子是生病了,多動症對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其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的特性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差。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怎麼患上多動症的,明明自己對孩子那麼好,下面我就介紹一下南京仁康醫院對兒童多動症原因的資料。
  • 一些孩子患上學校恐怖症 一說開學就頭疼胃疼
    一些孩子患上學校恐怖症 一說開學就頭疼胃疼 昨天,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就迎來了一批這樣的學生患者,專家表示,這是孩子患上了學校恐怖症。  昨天,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內,初二學生濤濤正愁眉苦臉地坐在醫生面前。原來,濤濤整個寒假都生龍活虎的。在開學前兩天,出現頭昏頭暈,噁心嘔吐的症狀。帶到醫院檢查,各項檢查結果均正常。聽媽媽說給他請病假,很快頭暈嘔吐的症狀就消失。媽媽懷疑他裝病,讓他去上學,結果一到學校,就開始又吐又拉。
  • 潔癖男患上強迫症 新車買一年怕弄髒從來不開
    40歲的肖勁濤(化名)近日在湖北省中醫院精神心理科被診斷為強迫症。  去年10月,肖勁濤花了20多萬買了一輛新車,但近一年來從沒開出門過。每次準備開車時,他就感覺一出門車就髒了,下雨會濺上泥水,天晴又很多灰塵,他寧願坐公交或者的士,也不願把車開出門。「其實我知道這樣想不對,但就是邁不過那個坎。」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五﹞「三高」家庭
    大量臨床工作者和研究注意到,父母的焦慮氣質(高焦慮)和僵化的生活風格對子女患強迫症產生重大影響,造成子女焦慮水平高,持嚴格而不變通的道德觀點和行為規範(高度的道德標準)。L.Kaylon等(1967)發現,強迫症病人中在家中排行老大﹝老大的身份似乎賦予兒童高度責任感﹞或獨生子女﹝則是家長的唯一希望﹞特別多。
  • 完美主義孩子的焦慮,小心強迫症
    看到老公剛拖過的地上還貼有一根長頭髮,會大發脾氣;看到孩子玩後亂亂的房間暴跳如雷;做個手工左改右改不滿意,最後全毀了......這就是我們日常遇到的強迫症情況。通常我們認為強迫症就是極端過分地擔心或關注某件事,可在心理學中,強迫症被定義為「強迫觀念」,強迫症患者為了避免遭受強迫觀念的侵擾,需要某種行為來平衡自己觀點。
  • 心理學家:當自己的家人患上抑鬱症、強迫症,這樣做才是幫助他
    心理學家:當自己的家人患上抑鬱症、強迫症,這樣做才是幫助他據不完全的統計,單就我國的已知的抑鬱症(包含強迫症)患者就已超5000萬。這裡面還不包括那些還沒有被確診的。而抑鬱症、強迫症患者的自殺率是所有心理疾病中最高的。
  • 精神病學家眼中的兒童青少年強迫症
    兒童青少年中患強迫症(OCD)的並不少見,患病率高達1%~2%。雖然兒童期起病的OCD與成人期起病的OCD很相似,但在性別分布、症狀表現、共病模式以及自知力等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的差別。因此,如果是一個兒童青少年患了強迫症,臨床醫師在診斷和治療中有什麼特別之處?
  • 英國女子患強迫症每日用吸塵器清潔身體
    (原標題:英國女子患強迫症每日用吸塵器清潔身體)
  • 這些症狀暗示孩子可能患了小兒抽動症,家長應該這樣做!
    上一篇寫了關於小兒抽動症的相關知識,包括什麼是小兒抽動症,小兒抽動症有什麼症狀,以及小兒抽動症的發病原因的現行流行的觀點,因為這個疾病並沒有確切的發病原因,還有待於我們醫學上的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那麼,我們今天來進一步探討一下關於小兒抽動症的更多知識,特別是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患了小兒抽動症,應該如何去處理如何去正確對待,如何配合醫生早日幫助孩子把這個問題克服的相關知識。我們再來深入了解一下小兒抽動症的相關知識。
  • 「科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當心患上「多動症」
    常常聽家長抱怨說孩子很好動,上課坐不住、搞小動作,寫個作業一會兒玩玩橡皮,一會兒去趟廁所,背課文也靜不下心來,真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啊?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並非所有好動的孩子都是「多動症」。家長需要明白一個基本概念:多動症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95%都不是多動症引起的!
  • 懷疑自己患強迫症?該如何正確就醫?
    強迫症是以強迫觀念、強迫衝動或強迫行為等強迫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症。患者深知這些觀念、行為不合理、不必要,但卻無法控制或擺脫,因而焦慮和痛苦。近年來統計數據提示強迫症的發病率正在不斷攀升,約2/3的患者在25歲前發病。
  • 妥瑞症會引發幼兒強迫症?醫師:不當管教也會導致強迫症
    楊聰財指出,有些人私底下狀況都正常,但是只要一上鏡頭眼睛就會不停的眨眼,這樣就是簡單型抽動;如果出現多重動作或是聲音的抽動,症狀起起伏伏超過一年,滿18歲以前出現症狀,就會把它歸類為妥瑞氏症。妥瑞氏症會合併發生強迫症「的確,有研究顯示,百分之30的妥瑞氏症會合併發生強迫症。」楊聰財說,這兩個會像共病一樣的存在;強迫症屬於心理疾病,遺傳因素佔了一半,加上生理、心理、環境的三個重要因素,最後造成強迫症。
  • 父母要警惕,這樣很容易患「關懷強迫症」
    在和朋友聚會時,有個朋友叫小麗,孩子剛上幼兒園,但是總是不聽話,這讓她很是惱火。每次去給孩子安排生活和娛樂的時候,孩子總是愁眉苦臉,這讓小麗十分困惑,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明明都把最好的給了孩子,可孩子還是不滿意?
  • 孩子犯了「強迫症」?家長別急,可能是秩序敏感期來了
    ,家長總是感覺難以理解,覺得孩子是無理取鬧,甚至懷疑「這麼小就有強迫症了嗎?」其實不是孩子有強迫症,可能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一個孩子,如果無法將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常常這個玩具沒玩兩分鐘又去玩別的玩具。看到另一個好玩的,想都不想又衝過去搶。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是秩序感被破壞、內心紊亂。
  • 《虎媽的戰歌》引發思考:警惕「教育強迫症」
    然而在中國,「虎媽」式的教育非常普遍,「虎媽」式的家長比比皆是。眾所周知,幾乎是從孕育生命開始,中國的家長們就對孩子充滿了希望,胎教、早教、幼教、中小學教育,每個階段都絲毫不敢馬虎,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實施嚴格的培訓計劃,以免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學外語、學鋼琴、學畫畫、學奧數,每一科都要成績優異,每一項都要出類拔萃。
  • 心理諮詢:對強迫症的孩子,我是這樣做的
    ,有2/3的強迫症患者病前有強迫人格,而且孩子的強迫症多半是因為父母要求過嚴格,多半也是最聽父母話的孩子。 我諮詢過一個強迫症的男生小曾,他從小很聽話,成績也很好,排在班上前幾名。可自從上初中後,就開始讓他媽媽越來越受不了了,因為他做每件事都要反覆問幾遍,小小的事情也會重複去做,比如進家門後,脫掉的鞋子,要擺得整整齊齊,以前幾分鐘就做完的事,現在卻每次都會擺上十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