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的戰歌》引發思考:警惕「教育強迫症」

2021-01-10 鳳凰網

前不久,美國的一位華裔媽媽、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出版的育兒著作《虎媽的戰歌》在美國引起強烈反響。她以「中國式」的教育方法嚴格管教兩個女兒:要求每科成績必須拿A,不準看電視、玩遊戲,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有時還大罵表現不佳的女兒是「垃圾」。這些雷人的育兒經驗和「咆哮式」的教育方法,引發了人們對「中國式」教育的熱烈討論。

有人認為,《虎媽的戰歌》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成功詮釋,為「虎媽」叫好;但更多人認為,這種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中國媽媽的「悲歌」,是對教育規律的扭曲。就連歐洲的一些教育專家也表示,如果讓「虎媽」式教育在他們國家推而廣之,那麼真會讓人為孩子們擔憂。

然而在中國,「虎媽」式的教育非常普遍,「虎媽」式的家長比比皆是。眾所周知,幾乎是從孕育生命開始,中國的家長們就對孩子充滿了希望,胎教、早教、幼教、中小學教育,每個階段都絲毫不敢馬虎,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實施嚴格的培訓計劃,以免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學外語、學鋼琴、學畫畫、學奧數,每一科都要成績優異,每一項都要出類拔萃。為了給孩子陪讀,有的家長不惜犧牲自己的事業,有的甚至甘心做全職母親。中國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表現出的狂熱和非理性,就像患了精神「強迫症」一樣。

其實,這種現象不只存在於家庭教育中,一些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也患有這種「教育強迫症」。在應試教育環境下,考試成績和升學率成為評價辦學成效的主要指標,為名校輸送更多學生成為許多學校的矢志追求,班級之間、校際之間和地區之間,都明裡暗裡忙著進行升學競賽,有的地方甚至達到白熱化的程度。山東省沂水縣就曾以政府「紅頭文件」的形式,要求狠抓應試教育:「全縣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標任務是,中考優秀率保持全市第一;本科進線人數、重點本科進線人數和萬人比全市第一……」目標如此明確,要求如此具體,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作為一種社會心理,「教育強迫症」折射出的,是人們對教育的焦慮。教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使許多中國家長對子女教育充滿更高期待,寄予更大希望;即便是在美國,也並非人人都能享受優質教育,而在我國,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矛盾更加突出,教育不公平的問題依然存在;現行的一考定終身的升學考試制度,難以公平科學地選拔人才……這些,都使得家長們對子女的教育問題深感焦慮,「教育強迫症」也由此產生。

治理「教育強迫症」,良方是教育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使教育真正走出應試的桎梏,真正走出功利主義的誤區;只有改革,才能使「中國式」教育更富人文關懷,更加符合教育規律,從而逐步消除人們對教育的焦慮。

相關焦點

  • 著名暢銷書《虎媽的戰歌》和《好教育點亮人生》比較
    幾年前,美國和中國兩本教育圖書分別引起本國媒體廣泛關注。在美國,大部分主流報章對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的育兒教育圖書《虎媽的戰歌》作了大篇幅的報導和評論;在中國,眾多官方媒體對黃林波老師主編的《好教育點亮人生》一書作了專門的宣傳介紹。
  • 著名暢銷書《虎媽的戰歌》和《好教育點亮人生》比較
    在美國,大部分主流報章對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的育兒教育圖書《虎媽的戰歌》作了大篇幅的報導和評論;在中國,眾多官方媒體對黃林波老師主編的《好教育點亮人生》一書作了專門的宣傳介紹。當然,由於「虎媽」的爭議性,前者更是家喻戶曉。
  • 虎媽戰歌——睿智的虎媽培養出卓越的孩子
    貓爸虎媽是當今社會很多家庭的代名詞,反觀之光有愛是培養不出卓越的孩子,這句話引發了我的思考。直到我讀到蔡美兒的虎媽戰歌,我才明白我們的愛應該有限度和邊界,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應該鼓勵多一點,嚴格多一點。蔡梅爾是誰呢?
  • 蔡美兒作品集合,小編力薦《虎媽戰歌》
    為她以自己的育兒經驗寫有一本書自傳體性質的書《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虎媽媽的戰歌》,又譯《虎媽戰歌》),中英文版本同步全球發行銷售。蔡美兒的《虎媽戰歌》,《我在美國做媽媽》等是大家都相當熟悉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作品究竟有怎樣的文字魅力呢?1.
  • 《虎媽戰歌》:虎媽做對了什麼?
    本文為《虎媽戰歌》讀後感(上半部分)內容提要:一、當虎媽的時機:
  • 《虎媽的戰歌》讀書筆記 1
    《虎媽的戰歌》我是2011年看的,當時我們俱樂部討論了很多。其實這本書寫得挺有意思的。
  • 「虎媽戰歌」引發中美教育論戰
    這就是引發全美熱議的《虎媽戰歌》的中文版,雖然目前僅限於在北京上架,但網絡銷售已頗為紅火。    蔡美兒以《虎媽戰歌》講述自己對女兒的嚴厲教養方式,引發了一場關於中美教育的論戰。有人評價「她是個怪獸」,教育子女方式駭人。面對這些爭議,蔡美兒在郵件中向記者澄清了外界的一些誤解。
  • 虎媽蔡美兒10個不為人知的側面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會勸別人——不要盲目去學虎媽的育兒方式,中信出版社的小熊給我寄了本《虎媽戰歌》。
  • 虎媽狼爸登場hold不住
    然而,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幫助孩子達到這樣的目標?是打罵羞辱,還是鼓勵溝通?過去這一年,前有美國「虎媽」,後有中國「狼爸」,二者都信奉「棍棒教育」,都用高壓、嚴厲得近乎殘酷的教育方式,「逼子成才」。他們的做法引發了巨大爭議,但孩子考進名校和取得的優異成績,也成為他們自負的資本。
  • 7年後,那個曾引發軒然大波的中國虎媽和孩子們現在怎樣了
    教育孩子,有個熱詞你一定不陌生:虎媽!虎媽是誰?說的又是啥事情?這個就是正牌虎媽蔡美兒事情要從2011年初說起,當時身為美籍華裔母親的蔡美兒出版了一部自傳式作品《虎媽戰歌》,一夜之間,火遍全美,還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全球暢銷。
  • 代表委員探討教育方式:「虎媽」「貓爸」誰牛?
    代表委員探討兩種教育方式之優劣最近,關於對「虎媽」「貓爸」教育方式的辯論日趨熱烈。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不少代表委員針對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也紛紛表達看法。7歲的女孩,因為一首鋼琴曲彈不好就被強迫從晚飯後一直練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或上廁所。
  • 7年後,那個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的中國虎媽和她的孩子們現在怎麼樣了?
    自從越來越多的中國移民來到美國,中國虎媽式嚴苛的教育方式便成了美國一個熱議的話題。曾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的虎媽蔡美兒,她的教育成功了嗎?昔日大唱反調的美國媒體如今怎麼說?今天就來為大家扒一扒虎媽當年的故事和精彩後續。
  • 強迫症的自我治療 3大緩解強迫症的療法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近些年有很多人都會有強迫症的現象,那你知道強迫症因該如何自我治療嘛?,強迫症對我們的身體又會有哪些危害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挫折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為他經歷了太多的失敗之後,才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正確的發展方向。
  • 奧斯汀響起「虎媽虎爸」戰歌 嚴苛管教成典範(圖)
    作家蔡美兒的《虎媽戰歌》更讓這些家長們把原有的傳統發揮到淋漓盡致,因為他們有了榜樣。做「虎媽」、「虎爸」很少有不成功的,而相反,放任孩子自由發展雖有成功的範例,卻也不乏失敗的典型。  蔡美兒與奧斯汀的「虎媽」「虎爸」  38歲的慧娟在14年前隨丈夫搬到奧斯汀,開始了在美國的第一代移民生活。
  • 你只看到虎媽近乎壓榨的教育方式,卻忽略了她女兒優秀背後的秘密
    作為美國耶魯大學一名華裔教授,因在2011年出版《虎媽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而引發中西方育兒方式的全球大討論,蔡美兒也從此被大家稱為「虎媽」。 虎媽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索菲亞和小女兒露露。
  • 做虎媽?先看看自己有沒有「虎」的實力
    這是一本自傳式作品,作者蔡美兒炫耀了她的嚴苛的教育方式,教育對象則是她的兩個親生女兒。有多麼殘酷和嚴苛呢?比如: 大女兒數學競賽得了第二,虎媽要求女兒每晚做大量數學題,直至在競賽中得到第一;小女兒練琴的時候,被要求從傍晚一直彈到深夜,這期間不準喝水吃飯,不準上廁所。
  • 妥瑞症會引發幼兒強迫症?醫師:不當管教也會導致強迫症
    常在社群網站分享親子經驗的知名作家,日前自曝小朋友得到了妥瑞症加上強迫症,在親子圈中引發討論。到底什麼是強迫症?跟妥瑞症又有什麼不同?小孩子出現哪些症狀應該就醫?又該看哪一科呢?種種問題,我們請到心理專家來幫大家解答。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 虎媽戰歌
    最近,小書《虎媽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2011)在美國走紅。在書店翻了翻,我覺得,它曖昧地借用了胡錦濤訪美的輿論。這本書的作者是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Amy Chua),菲律賓華裔出身,自小隨父母移民美國。
  • 中國青年報:美媒為何熱炒《虎媽戰歌》
    一位美國耶魯大學華裔女教授蔡美兒的新書《虎媽戰歌》,最近在美國引起轟動。蔡美兒出生在1962年的虎年,所以自稱為虎媽。這本書介紹了她對女兒的十項要求,如:不準在同學家留宿,不準留在學校玩,不準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每門功課至少得到A,必須學習鋼琴或小提琴等。書中還講述了她不準女兒在練琴時喝水、上廁所等經歷。
  • 「虎媽戰歌」唬住了誰?
    □青 分  前不久,美國華裔媽媽、大學教授蔡美兒《虎媽戰歌》一書在美國引起強烈反響。她以「中國式」教育將兩個女兒調教成全A生以及鋼琴和小提琴演奏能手的經歷讓人震撼:要求每科成績必須拿A,不準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有時還大罵表現不好的女兒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