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黑色洋裝,背後是星條旗,蔡美兒雙手抱肩,封面上方赫然印著「我在美國做媽媽——耶魯法學院教授的育兒經」。這就是引發全美熱議的《虎媽戰歌》的中文版,雖然目前僅限於在北京上架,但網絡銷售已頗為紅火。
蔡美兒以《虎媽戰歌》講述自己對女兒的嚴厲教養方式,引發了一場關於中美教育的論戰。有人評價「她是個怪獸」,教育子女方式駭人。面對這些爭議,蔡美兒在郵件中向記者澄清了外界的一些誤解。
採寫、整理/本報記者龔融
殘酷方式 逼女兒練琴到午夜,不準喝水、去衛生間
《虎媽戰歌》早在新年伊始已在北美引起了極大爭議。蔡美兒,這個身材嬌小的48歲女人自稱「虎媽」,是耶魯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她在書中介紹了她如何以中國式教育方式培養兒女,比如逼迫她七歲的女兒路易莎練琴,從晚飯後一直練到午夜,中間沒有休息不讓喝水,甚至不許去洗手間,直到最後練習好曲子;當大女兒索菲亞表現不夠好時罵她「垃圾」;讓讀者更難以接受的還有蔡美兒拒絕收下路易莎送給她的母親節賀卡,她認為賀卡應該「更有內涵更加用心」,蔡美兒於是將賀卡扔回給索菲亞,並對她說「我值得收到更好的,所以我拒收這張。」
「虎媽」蔡美兒的中國子女教育方式在讀者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也正因為如此,「虎媽」登上了一期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很多人都無法理解「虎媽媽」的「兇殘」。在《虎媽戰歌》發行前,美國《華爾街日報》於1月8日刊發了新書的節選,名為《為何中國媽媽更勝一籌》。文章點擊率超過了100萬,評論目前超過7000條。蔡美兒還登上了1月11日《今日秀》節目,平日溫和的主持人維埃拉在念讀者評論時甚至難以控制情緒,用憤怒的語氣說道:「她是個怪獸」,「她這樣教育子女的方式太駭人了」,「哪裡還有愛呢?孩子只有逆來順受嗎?」
澄清誤解 並非想說「中國媽媽更勝一籌」
面對這些爭議,蔡美兒在郵件中向記者澄清了外界的一些誤解。
蔡美兒表示,由於家庭中不同的文化需要交融(其本人是華裔,丈夫為猶太裔),作為父母,她身處文化衝突之中,同時要承受來自美國社會和美國教育系統的壓力。她表示,書中的內容並不是要傳達某些媒體的標題所說的「為什麼中國媽媽更勝一籌」。對於這樣的標題,蔡美兒表示很無奈。她認為,這僅僅是一本回憶錄,回憶如何撫養孩子們,而通過這樣的過程,她相信能用「混合」的教育方式可以使東西方文化中最好的東西結合在一起。
「我需要澄清的是,我並沒有說過我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媽媽』,我也從未說過所有的中國父母都像我這樣撫養孩子。這本書僅僅是關於我的家庭,我如何教育我的孩子,正如同我父母(中國移民)如何教育我一樣。」
蔡美兒最後強調,這本書是關於她自己的教育經歷,她正在嘗試尋找東西方文化的最理想平衡點。
[對話]
[對話]
西方父母:有時太放鬆,過於浪漫主義
西方父母:有時太放鬆,過於浪漫主義
問:書中介紹,你從來不允許你的女兒索菲亞和路易莎去朋友家過夜,他們也不能邀請朋友到家裡玩,不能自己選擇課外活動。你覺得女兒們會恨你嗎?
蔡:我希望不會這樣。我要求她們倆能流利地掌握英文和中文,在學校能拿全A。索菲亞在18個月時便認識字母表。在託兒所,當其他孩子還在學習如何從一數到十時,我已經教會她加減乘除,分數和小數點。到她三歲時,她就能閱讀薩特的書。當然,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有其他的愛好和活動,而比課外活動更進一步的是,我希望她們參加的活動是深層次的,能培養藝術愛好的東西。
問:你堅持讓索菲亞和路易莎學習古典音樂,包括鋼琴和小提琴,在你看來,這些可以對抗「懶惰,庸俗和溺愛」——那是你對西方教育的看法嗎?
蔡:我寫書的本意並不是指導他人怎麼做。這只是一個回憶錄,並不是育兒書。但我確實認為西方父母有時太放鬆。他們把事情想得太容易。你總是希望他們突然有一天醒悟,能自覺開始學習笛子,或者寫詩。但我認為孩子們只會選擇坐在電視機前或者玩電腦遊戲。
中國父母:盡力幫助孩子做到最好
中國父母:盡力幫助孩子做到最好
問:你書中描述在監督索菲亞練習鋼琴時,你對她說:「我的天,你的琴彈得越來越差了,如果下次還不能進步,我會拿走你全部的玩具並且燒掉他們。」因為這件事,美國國內已經將你稱為「魔鬼」了。
蔡:現在看來,這樣的教育是有些嚴厲。但從另一方面說,這樣的效果很好。因為索菲亞在九歲時就在當地的一次鋼琴比賽中獲獎。由於有很高的期望,中國父母每天幾乎花十倍的時間在陪伴他們的孩子進行各類學習。他們要求孩子們得到完美的分數,因為他們相信孩子們有這個能力。相反,如果得不到好的成績,他們認為是因為孩子們不夠努力。
問:為什麼那些母親不能為這樣的結果感到高興呢?
蔡:因為中國人的教育方式是盡力幫助孩子做到最好——並且事實證明出來的效果往往也比他們想的更好。這體現了你對孩子的信任。如果做得恰當,中國式的教育能創造一個良性循環。堅持不懈地練習,練習,再練習是達到優秀的關鍵。死記硬背在西方世界中被低估了,西方的父母太輕易地選擇放棄。
書中內容被「誇大」
書中內容被「誇大」
問:書中有一個章節是關於路易莎練習鋼琴時遇到困難。你把她的玩具屋拖到車裡,說你會把這些都捐給慈善組織。你也威脅她今後都不會有聖誕禮物和生日派對。最終,你陪著她練習直至深夜,不讓她起身,甚至上廁所。這些聽上去很像折磨。
蔡:我知道。這很有趣。人們總是誇大一些東西,他們說:「我的天,這就像關塔那摩監獄。」其實,這僅僅是一個母親教育孩子的故事。其實在那些掙扎和不高興過去之後,路易莎最終做到了,她很高興地跟我說:「媽媽,快看,這很容易!」
需建立孩子們的自尊感
需建立孩子們的自尊感
問:你說這書是一部親情故事。但你怎麼在那樣對待你的孩子,同時還提到愛?
蔡:我確信我的孩子們知道我很愛他們。你不能對孩子說:「如果你拿不到A,我就不再愛你了。」——那樣的教育很糟。這也不是我現在做的。反之,我做的是,「我認為你有足夠的實力拿A,你是一個強壯,聰明,很棒的孩子。」一旦孩子開始擅長某事——無論數學,鋼琴,歌唱或芭蕾,他們會受到表揚,讚揚和滿足。這個過程也能讓他們建立信心,我也相信這同時能創造幸福。
問:你真的認為僅僅憑學術上的成功就能幸福嗎?
蔡:我認為關鍵是建立他們自己的自尊感。我對於那些一直告訴自己的孩子「你是最棒的,你很完美,你是第一名,別擔心」持懷疑態度。最終,孩子們步入真實的世界。如果他們不在某一方面很優越,他們無法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我希望我的女兒們可以通過努力地學習,不輕易放棄,最終能成就點什麼。
反思:自己也對自己的方式提出質疑
反思:自己也對自己的方式提出質疑
問:你在莫斯科紅場附近的一家餐廳對她生氣,原因是因為她不願意嘗試魚子醬?
蔡:她當時大叫:「我恨你!你是個糟糕的媽媽!我討厭我的生活!我討厭小提琴!」她當時非常沮喪,瞬間我覺得所有一切都崩潰了。我想:「難道我做錯了嗎?
問:她之後選擇了網球?
蔡:是的。那對於我來說很痛苦。但我知道這樣的選擇對她來說是最好的。
問:許多西方教育家相信枯燥的練習會抹殺創造性,而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更重要。
蔡:我也會關注孩子的創新問題,但相較於玩沙子和積木,我更傾向於思維,我會帶他們去世界各地旅遊,帶他們去各式各樣的博物館。
問:你的書在美國引起了一些憤怒的抗議,而且你也被稱為「怪物媽媽」。
蔡:是的,我知道。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本書是關於一個媽媽的成長曆程。到書的最後,我其實對我的所作所為提出了質疑。
問:那現在你允許女兒們的朋友到家裡過夜嗎?
蔡:我告訴你一個小秘密:路易莎15歲的生日前夕,我們邀請了7個女孩來家裡過夜。
(以上來自蔡美兒接受媒體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