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戰歌」引發中美教育論戰

2021-01-10 瀟湘晨報數字報

    穿著黑色洋裝,背後是星條旗,蔡美兒雙手抱肩,封面上方赫然印著「我在美國做媽媽——耶魯法學院教授的育兒經」。這就是引發全美熱議的《虎媽戰歌》的中文版,雖然目前僅限於在北京上架,但網絡銷售已頗為紅火。

    蔡美兒以《虎媽戰歌》講述自己對女兒的嚴厲教養方式,引發了一場關於中美教育的論戰。有人評價「她是個怪獸」,教育子女方式駭人。面對這些爭議,蔡美兒在郵件中向記者澄清了外界的一些誤解。

    採寫、整理/本報記者龔融

    殘酷方式  逼女兒練琴到午夜,不準喝水、去衛生間

    《虎媽戰歌》早在新年伊始已在北美引起了極大爭議。蔡美兒,這個身材嬌小的48歲女人自稱「虎媽」,是耶魯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她在書中介紹了她如何以中國式教育方式培養兒女,比如逼迫她七歲的女兒路易莎練琴,從晚飯後一直練到午夜,中間沒有休息不讓喝水,甚至不許去洗手間,直到最後練習好曲子;當大女兒索菲亞表現不夠好時罵她「垃圾」;讓讀者更難以接受的還有蔡美兒拒絕收下路易莎送給她的母親節賀卡,她認為賀卡應該「更有內涵更加用心」,蔡美兒於是將賀卡扔回給索菲亞,並對她說「我值得收到更好的,所以我拒收這張。」

    「虎媽」蔡美兒的中國子女教育方式在讀者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也正因為如此,「虎媽」登上了一期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很多人都無法理解「虎媽媽」的「兇殘」。在《虎媽戰歌》發行前,美國《華爾街日報》於1月8日刊發了新書的節選,名為《為何中國媽媽更勝一籌》。文章點擊率超過了100萬,評論目前超過7000條。蔡美兒還登上了1月11日《今日秀》節目,平日溫和的主持人維埃拉在念讀者評論時甚至難以控制情緒,用憤怒的語氣說道:「她是個怪獸」,「她這樣教育子女的方式太駭人了」,「哪裡還有愛呢?孩子只有逆來順受嗎?」

    澄清誤解 並非想說「中國媽媽更勝一籌」

    面對這些爭議,蔡美兒在郵件中向記者澄清了外界的一些誤解。

    蔡美兒表示,由於家庭中不同的文化需要交融(其本人是華裔,丈夫為猶太裔),作為父母,她身處文化衝突之中,同時要承受來自美國社會和美國教育系統的壓力。她表示,書中的內容並不是要傳達某些媒體的標題所說的「為什麼中國媽媽更勝一籌」。對於這樣的標題,蔡美兒表示很無奈。她認為,這僅僅是一本回憶錄,回憶如何撫養孩子們,而通過這樣的過程,她相信能用「混合」的教育方式可以使東西方文化中最好的東西結合在一起。

    「我需要澄清的是,我並沒有說過我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媽媽』,我也從未說過所有的中國父母都像我這樣撫養孩子。這本書僅僅是關於我的家庭,我如何教育我的孩子,正如同我父母(中國移民)如何教育我一樣。」

    蔡美兒最後強調,這本書是關於她自己的教育經歷,她正在嘗試尋找東西方文化的最理想平衡點。

    [對話]

    [對話]

    西方父母:有時太放鬆,過於浪漫主義

    西方父母:有時太放鬆,過於浪漫主義

    問:書中介紹,你從來不允許你的女兒索菲亞和路易莎去朋友家過夜,他們也不能邀請朋友到家裡玩,不能自己選擇課外活動。你覺得女兒們會恨你嗎?

    蔡:我希望不會這樣。我要求她們倆能流利地掌握英文和中文,在學校能拿全A。索菲亞在18個月時便認識字母表。在託兒所,當其他孩子還在學習如何從一數到十時,我已經教會她加減乘除,分數和小數點。到她三歲時,她就能閱讀薩特的書。當然,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有其他的愛好和活動,而比課外活動更進一步的是,我希望她們參加的活動是深層次的,能培養藝術愛好的東西。

    問:你堅持讓索菲亞和路易莎學習古典音樂,包括鋼琴和小提琴,在你看來,這些可以對抗「懶惰,庸俗和溺愛」——那是你對西方教育的看法嗎?

    蔡:我寫書的本意並不是指導他人怎麼做。這只是一個回憶錄,並不是育兒書。但我確實認為西方父母有時太放鬆。他們把事情想得太容易。你總是希望他們突然有一天醒悟,能自覺開始學習笛子,或者寫詩。但我認為孩子們只會選擇坐在電視機前或者玩電腦遊戲。

    中國父母:盡力幫助孩子做到最好

    中國父母:盡力幫助孩子做到最好

    問:你書中描述在監督索菲亞練習鋼琴時,你對她說:「我的天,你的琴彈得越來越差了,如果下次還不能進步,我會拿走你全部的玩具並且燒掉他們。」因為這件事,美國國內已經將你稱為「魔鬼」了。

    蔡:現在看來,這樣的教育是有些嚴厲。但從另一方面說,這樣的效果很好。因為索菲亞在九歲時就在當地的一次鋼琴比賽中獲獎。由於有很高的期望,中國父母每天幾乎花十倍的時間在陪伴他們的孩子進行各類學習。他們要求孩子們得到完美的分數,因為他們相信孩子們有這個能力。相反,如果得不到好的成績,他們認為是因為孩子們不夠努力。

    問:為什麼那些母親不能為這樣的結果感到高興呢?

    蔡:因為中國人的教育方式是盡力幫助孩子做到最好——並且事實證明出來的效果往往也比他們想的更好。這體現了你對孩子的信任。如果做得恰當,中國式的教育能創造一個良性循環。堅持不懈地練習,練習,再練習是達到優秀的關鍵。死記硬背在西方世界中被低估了,西方的父母太輕易地選擇放棄。

    書中內容被「誇大」

    書中內容被「誇大」

    問:書中有一個章節是關於路易莎練習鋼琴時遇到困難。你把她的玩具屋拖到車裡,說你會把這些都捐給慈善組織。你也威脅她今後都不會有聖誕禮物和生日派對。最終,你陪著她練習直至深夜,不讓她起身,甚至上廁所。這些聽上去很像折磨。

    蔡:我知道。這很有趣。人們總是誇大一些東西,他們說:「我的天,這就像關塔那摩監獄。」其實,這僅僅是一個母親教育孩子的故事。其實在那些掙扎和不高興過去之後,路易莎最終做到了,她很高興地跟我說:「媽媽,快看,這很容易!」

    需建立孩子們的自尊感

    需建立孩子們的自尊感

    問:你說這書是一部親情故事。但你怎麼在那樣對待你的孩子,同時還提到愛?

    蔡:我確信我的孩子們知道我很愛他們。你不能對孩子說:「如果你拿不到A,我就不再愛你了。」——那樣的教育很糟。這也不是我現在做的。反之,我做的是,「我認為你有足夠的實力拿A,你是一個強壯,聰明,很棒的孩子。」一旦孩子開始擅長某事——無論數學,鋼琴,歌唱或芭蕾,他們會受到表揚,讚揚和滿足。這個過程也能讓他們建立信心,我也相信這同時能創造幸福。

    問:你真的認為僅僅憑學術上的成功就能幸福嗎?

    蔡:我認為關鍵是建立他們自己的自尊感。我對於那些一直告訴自己的孩子「你是最棒的,你很完美,你是第一名,別擔心」持懷疑態度。最終,孩子們步入真實的世界。如果他們不在某一方面很優越,他們無法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我希望我的女兒們可以通過努力地學習,不輕易放棄,最終能成就點什麼。

    反思:自己也對自己的方式提出質疑

    反思:自己也對自己的方式提出質疑

    問:你在莫斯科紅場附近的一家餐廳對她生氣,原因是因為她不願意嘗試魚子醬?

    蔡:她當時大叫:「我恨你!你是個糟糕的媽媽!我討厭我的生活!我討厭小提琴!」她當時非常沮喪,瞬間我覺得所有一切都崩潰了。我想:「難道我做錯了嗎?

    問:她之後選擇了網球?

    蔡:是的。那對於我來說很痛苦。但我知道這樣的選擇對她來說是最好的。

    問:許多西方教育家相信枯燥的練習會抹殺創造性,而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更重要。

    蔡:我也會關注孩子的創新問題,但相較於玩沙子和積木,我更傾向於思維,我會帶他們去世界各地旅遊,帶他們去各式各樣的博物館。

    問:你的書在美國引起了一些憤怒的抗議,而且你也被稱為「怪物媽媽」。

    蔡:是的,我知道。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本書是關於一個媽媽的成長曆程。到書的最後,我其實對我的所作所為提出了質疑。

    問:那現在你允許女兒們的朋友到家裡過夜嗎?

    蔡:我告訴你一個小秘密:路易莎15歲的生日前夕,我們邀請了7個女孩來家裡過夜。

    (以上來自蔡美兒接受媒體訪問。)

相關焦點

  • 虎媽戰歌
    最近,小書《虎媽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2011)在美國走紅。在書店翻了翻,我覺得,它曖昧地借用了胡錦濤訪美的輿論。這本書的作者是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Amy Chua),菲律賓華裔出身,自小隨父母移民美國。
  • 《虎媽戰歌》:中美教育大戰
    虎媽關注的,是不妥協的精神和生活的高起點  周溪  2011年1月,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虎媽戰歌》)中英文版本全球同步發售。作者是華裔第二代美國移民,耶魯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蔡美兒。這本自傳體式的回憶錄,介紹了她如何以嚴苛的東方傳統教養方式來撫育兩個女兒。
  • 「虎媽戰歌」唬住了誰?
    □青 分  前不久,美國華裔媽媽、大學教授蔡美兒《虎媽戰歌》一書在美國引起強烈反響。她以「中國式」教育將兩個女兒調教成全A生以及鋼琴和小提琴演奏能手的經歷讓人震撼:要求每科成績必須拿A,不準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有時還大罵表現不好的女兒是「垃圾」。
  • 《虎媽戰歌》與「常春藤競賽」背後的焦慮
    ,更加引發了海外尤其是美國華人的熱議。仔細觀察一下,便可以發現熱火朝天的「虎媽爭議」,主要限於美國的白領中上階層和知識階層,首先刊登書摘的《華爾街日報》以及跟進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紐約客》等等,都是美國上層人士和知識精英關注閱讀的報刊。充滿關於「虎媽」火爆討論的網際網路頁,也大都是「知識分子扎堆」的空間。
  • 兩個女兒哈佛畢業,8年後《虎媽戰歌》再版,「虎媽」贏了?
    封面新聞記者 王國平八年前,美籍華裔蔡美兒因為一本《我在美國做媽媽》,引發全世界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討論。其「苛刻」的教育方式,讓「虎媽」一詞成為「2011年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虎媽本人也被《時代》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2015年還以此為名誕生一部電視劇,由此可見「虎媽」所帶來的影響。
  • 虎媽戰歌——睿智的虎媽培養出卓越的孩子
    貓爸虎媽是當今社會很多家庭的代名詞,反觀之光有愛是培養不出卓越的孩子,這句話引發了我的思考。直到我讀到蔡美兒的虎媽戰歌,我才明白我們的愛應該有限度和邊界,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應該鼓勵多一點,嚴格多一點。蔡梅爾是誰呢?
  • 練琴不能上廁所,虎媽母愛太可怕
    該書介紹了她如何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她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準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等。  虎媽的教育方法轟動了美國教育界,並引起美國關於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如今討論隨著《時代》周刊的參與幾乎達到了一個高潮。虎媽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時代》周刊封面。    蔡美兒在文章中解釋道,「虎」被認為是力量和權力的象徵,可以激起敬畏和尊重。
  • 「虎媽」奏響的不僅是「戰歌」
    48歲的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美籍華裔移民蔡美兒,以其新著《虎媽戰歌》一舉成名。書中所述對兩個女兒嚴厲的教育,在美國社會掀起對東西方教育思維差異,對自身基礎教育存在問題的大討論。  「虎媽」的嚴厲教育,在當前的中國社會,也並非鮮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虎媽」也同樣能成為我們反思的起點:如何在教育的寬與嚴之間找到理想邊界?
  • 美再掀育兒觀論戰 印裔溫柔象媽挑戰華裔嚴厲虎媽
    美再掀育兒觀論戰 印裔溫柔象媽挑戰華裔嚴厲虎媽 2014-12-09 09:50: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南若然   中新網12月9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美國印度裔作家辛哈在媒體發表「象媽論」文章,強調虎媽當道的年代,做溫柔的象媽沒有什麼不對,再度掀起「虎媽對象媽」的教養論戰。
  • 《虎媽的戰歌》引發思考:警惕「教育強迫症」
    前不久,美國的一位華裔媽媽、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出版的育兒著作《虎媽的戰歌
  • 堅定而有方法的教育!——讀《虎媽戰歌》
    對於《虎媽戰歌》,不是喜歡。而是感動!感動蔡美兒對兩個女兒的巨大付出。感動蔡美兒對下一代人人生的負責。感動蔡美兒對教育的巨大貢獻。為此我得說一聲:「虎媽,謝謝你!」。 她的小兒女露露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的母親給了我贏得自信心的工具,我想我將來一定也是個虎媽。我想很多人都認為我媽媽是那種如果我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就會生氣不安的人,但她根本不是這樣。她常說的是:「不要後悔。如果你真的努力了並且沒有遺憾,覺得不能做得更多了,那麼你就應該感到高興。」
  • 【虎媽戰歌】我在美國當媽媽
    原名蔡美兒,近日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媽戰歌》的書在美國引起轟動。該書介紹了她如何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她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準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等。虎媽的教育方法轟動了美國教育界,並引起美國關於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如今討論隨著《時代》周刊的參與幾乎達到了一個高潮。虎媽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時代》周刊封面。
  • 「虎媽戰歌」嘯動美國教育理念
    圖為美國《時代周刊》封面刊登的「虎媽」照片。  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和她的教女「秘笈」《虎媽戰歌》,近來成為美國家長和教育界人士的熱議對象。「虎媽」有三大「成功經驗」:不理會孩子的自尊心;認定孩子必須孝順父母;堅信小孩子不明是非,需要父母指引。「虎媽」頂尖高知的身份以及兩個女兒在「悍母」式教養下的優異表現,對普通美國家長尊重、鼓勵孩子的「民主」、「仁愛」理念形成了「悍然」的挑戰。
  • 你真的看懂《虎媽戰歌》了嗎?
    今天周末薦,我們選出了極具爭議性的一本書,虎媽戰歌,跟著作者一起來討論蔡美兒的虎媽式教育。《虎媽戰歌》    蔡美兒著對這本書我一直提不起興趣,因為媒體把它打造成了一本成功教育勵志書,看了介紹,就似乎了解了大概,感覺這樣的虎媽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 中國青年報:美媒為何熱炒《虎媽戰歌》
    一位美國耶魯大學華裔女教授蔡美兒的新書《虎媽戰歌》,最近在美國引起轟動。蔡美兒出生在1962年的虎年,所以自稱為虎媽。這本書介紹了她對女兒的十項要求,如:不準在同學家留宿,不準留在學校玩,不準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每門功課至少得到A,必須學習鋼琴或小提琴等。書中還講述了她不準女兒在練琴時喝水、上廁所等經歷。
  • 象媽VS虎媽 美國再掀教養論戰
    近年來,美籍華裔教授蔡美兒倡導的「虎媽」教育模式,贏得不少美國家長的支持和效仿。然而最近,一位美國印度裔作家在媒體上發文倡導「象媽」論,強調育兒過程中做個溫柔的象媽也沒有不對,掀起一場「虎媽對決象媽」的教養論戰。三年前,蔡美兒出書宣告「魔鬼式訓練是成功的關鍵」,她認為父母應「高標準嚴要求」,對下一代施行高壓教育,才能讓孩子未來出人頭地。
  • 《虎媽戰歌》:虎媽做對了什麼?
    本文為《虎媽戰歌》讀後感(上半部分)內容提要:一、當虎媽的時機:
  • 著名暢銷書《虎媽的戰歌》和《好教育點亮人生》比較
    幾年前,美國和中國兩本教育圖書分別引起本國媒體廣泛關注。在美國,大部分主流報章對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的育兒教育圖書《虎媽的戰歌》作了大篇幅的報導和評論;在中國,眾多官方媒體對黃林波老師主編的《好教育點亮人生》一書作了專門的宣傳介紹。
  • 著名暢銷書《虎媽的戰歌》和《好教育點亮人生》比較
    在美國,大部分主流報章對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的育兒教育圖書《虎媽的戰歌》作了大篇幅的報導和評論;在中國,眾多官方媒體對黃林波老師主編的《好教育點亮人生》一書作了專門的宣傳介紹。當然,由於「虎媽」的爭議性,前者更是家喻戶曉。
  • 快樂教育是個坑?再讀《虎媽戰歌》,我們誤解了什麼
    有人說,美國的窮人才搞快樂教育,精英的孩子都在苦讀。這個說法的正確與否不好說,不過,我倒是想起一本書《虎媽戰歌》。相信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這本書都不陌生。作者蔡美兒嚴格到近乎嚴苛的育兒觀,曾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