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汀響起「虎媽虎爸」戰歌 嚴苛管教成典範(圖)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20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華人在美國仍然沿用傳統的育兒模式,嚴苛管教孩子,盼望他們成龍成鳳。作家蔡美兒的《虎媽戰歌》更讓這些家長們把原有的傳統發揮到淋漓盡致,因為他們有了榜樣。做「虎媽」、「虎爸」很少有不成功的,而相反,放任孩子自由發展雖有成功的範例,卻也不乏失敗的典型。

  蔡美兒與奧斯汀的「虎媽」「虎爸」

  38歲的慧娟在14年前隨丈夫搬到奧斯汀,開始了在美國的第一代移民生活。在朋友和同齡人面前,慧娟樂觀開朗、容易親近,但在兒子John Luo面前,慧娟又顯出了嚴厲苛責的另一面。

  John今年13歲,在當地中學上八年級,在他眼中,媽媽的形象是「嚴肅、挑剔和勤奮」的。「我想讓她多笑笑,雖然她很少把笑容掛在嘴邊。」John說。

  慧娟是個合格的小提琴教師,卻為了整個家庭放棄了許多全職工作的邀請。除了做飯、整理房間等生活瑣事,她將全部的精力花費在了John的教育上。她每天開車接送兒子,只為了節省1小時的乘坐校車時間;她規定John每天練琴兩小時,周末4小時,從不間斷;她還會在周末接送他到6個培訓地點,參與各式各樣的學習。「所有的孩子在學習初期都需要正確的引導。只有家長認真起來,才會有滿意的結果。試想如果家長不嚴加管教,孩子最終只會在你沒有意識到的時候隨波逐流,還落下一身壞毛病。畢竟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嘛。」慧娟說。

  慧娟提到的教育法則與近期火爆一時的作家蔡美兒的想法不謀而合。作為耶魯大學法學教授和自詡為中國媽媽的代表人物,她在《虎媽戰歌》中倡導的「虎媽教育」飽受爭議。書中,美兒仔細地描述了她對兩個女兒索菲亞和露露的獨裁式管理,還認為「任何事在做成之前都毫無樂趣」,甚至列出了一個「禁止單」,以限制女兒的行為。女兒迄今的諸多成就在美兒筆下和中國媽媽的優越性等同起來,在各大媒體上掀起軒然大波。

  在奧斯汀的華人社區內,人們同樣對「虎媽」哲學褒貶不一。德州大學研究員趙舒蕾認為,「雖然美兒的例子有片面性、極端性,但我完全同意她有關孩子『判斷力』的觀點。孩子在學會本能地分析對與錯之前不應被允許進行自我判斷,而家長的職責就是強化他們的這一本能。」

  電子工程師向時雨則是美兒全A政策的堅決反對者。他認為,「美兒『任何事在做成之前都毫無樂趣』的基本觀點毫無依據。許多科學實驗都證明『任何事情,只要慢慢進步,都會取得巨大的成就感』。如果我們讓孩子的學習過程變得有趣,他們也會明白犯錯也是學習、提高的一部分。家長需要自己尋找讓孩子快樂學習的新花樣,而不是一味用重複和背誦相逼。」

  雖然觀點相左,但趙向兩人都對自己孩子的有著較高的期許,並為他們選擇了超前學習的模式——就是通常所說的周末培訓班。「每天6小時、每周5天的學習時間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來說,遠遠不夠的,」慧娟說,「大多數家長都不能接受別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學的更多、更快。」

  「虎媽」「虎爸」中文學校展長才

  慧娟是奧斯汀當地長城中文學校五年級組的中文老師。每到周末下午,她便身穿齊膝連衣裙,頭戴花瓣形的發卡和月牙形的耳環走進教室。但如此鄰家的穿著並不能掩蓋她「獨裁」的一面,她已然將對待自己兒子的嚴厲帶到了課堂。

  慧娟獨特的授課理念由4方面組成:首先是瞪,當你被她銳利的眼睛直勾勾地盯住時,便會自然而然意識到自己舉止不當。其次是宣布「安靜」,聲音越大,越能反應她的憤怒程度。再次是在教室的前後左右來回踱步,伺機觀察同學們的表現。如果你不巧在她靠近時做了錯事,那少不了的是她的一頓批評。最後,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是告家長。如果前三個方法均告無效,慧娟便會真的板起臉來,告誡大家「如果再不好好聽課,我會給家長寫郵件,甚至進行面對面交談」,以此作為最高級別的「警示」。

  「我只是比較強調課堂紀律,因為師生關係都是互相的。如果你在課上表現優異,當然值得表揚,反之也會有相反的結果。我不太介意有的同學上課開小差,但只要不影響到其他同學的正常學習,我都不太幹預,」慧娟說,「事實上,那些『提醒』都是善意的,我當然不會真的跑到家長面前打小報告。」。

  兩小時後,經過短暫的課間休息,同學們被重新打散集合,進入六年級數學課時段。與慧娟的「獨角戲」模式不同,數學課堂上的13名學生中有5個被家長「督戰」,他們不僅自始至終關注著孩子們的課堂表現,而且隨時會就疑難之處展開個別輔導。趙舒蕾是這堂課的老師,他採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進行帶分數加減法的講解,並不斷強調運算中草稿和正式答題的區別。趙老師在課堂上顯得溫和、細膩,卻在家中擔任著「虎爸」的角色。在妻子負責雜物和下廚的同時,他是女兒芸熙的精神導師。

  趙舒蕾在家中奉行著一套「獨尊漢語」的政策,即使妻子幾次嘗試改變,他也從不放寬要求,「芸熙生活在一個全英文的環境中,如果連日常的漢語交流都沒辦法堅持下去的話,她的雙語能力就會立馬退化」。

  趙舒蕾很享受和女兒一起的時光,也喜歡看著女兒一點點進步。一旦有空,他便會帶著芸熙遊泳、玩益智遊戲,甚至看探索頻道的節目,並耐心就她不懂之處一一講解。「我們總體來講無所不談,雖然家裡的兩個女人偶爾也會說些悄悄話。」舒蕾說道。

  每個周末,中文學校的大廳內,超過30名家長會分組坐開,就各自孩子的的點點滴滴暢所欲言。他們借鑑他人的育兒秘籍,也主動為各家的問題排憂解難。「我們每周的小聚可以解決很多最新存在的疑慮,還可以向過來者取經。我們的『智囊團』在生活上、工作上都是最好的幫手。」其中一位家長王山說。(作者:德大奧斯汀分校新聞系研究生袁中宇)

相關焦點

  • 那些「虎爸、虎媽」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其實在我們身邊,真的有很多「虎爸、虎媽」,把孩子「從頭管到腳」,把「虎媽」蔡美兒的「十大家規」奉為寶典。直到今日,蔡美兒的女兒雖雙雙考入名校,但也曾揭露:「我媽進入了癱瘓狀態。」幼小的孩子無力反抗家長的「暴政」。   對於蔡美兒虎媽式教育和虎媽女兒們今天的名校生活,教育專家又有何看法呢?上海市第一中學校長朱立宏表示,虎媽式教育弊大於利。身處當今社會,孩子們的信息源比較多元,如果還使用封閉式的嚴苛教育控制,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 還在用虎媽虎爸的教育方法嗎?看完這些知識,你可能會改變主意
    這種虎媽虎爸式的教育其實由來已久,美籍華人蔡美兒出版了《虎媽的戰歌》一書在美國產生了很大的震動, 很多美國人看完這本書之後就開始思考自己教育存在哪些問題。而且,很多中外讀者也開始學習這種虎媽式的教育方法,以期望自己的小孩子可以像蔡美兒的孩子那麼優秀。凡事都有兩面性,虎媽虎爸式的嚴格教育對孩子既有利也有弊。
  • 蔡美兒作品集合,小編力薦《虎媽戰歌》
    為她以自己的育兒經驗寫有一本書自傳體性質的書《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虎媽媽的戰歌》,又譯《虎媽戰歌》),中英文版本同步全球發行銷售。蔡美兒的《虎媽戰歌》,《我在美國做媽媽》等是大家都相當熟悉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作品究竟有怎樣的文字魅力呢?1.
  • 做虎媽?先看看自己有沒有「虎」的實力
    這是一本自傳式作品,作者蔡美兒炫耀了她的嚴苛的教育方式,教育對象則是她的兩個親生女兒。有多麼殘酷和嚴苛呢?比如: 大女兒數學競賽得了第二,虎媽要求女兒每晚做大量數學題,直至在競賽中得到第一;小女兒練琴的時候,被要求從傍晚一直彈到深夜,這期間不準喝水吃飯,不準上廁所。
  • 著名暢銷書《虎媽的戰歌》和《好教育點亮人生》比較
    在美國,大部分主流報章對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的育兒教育圖書《虎媽的戰歌》作了大篇幅的報導和評論;在中國,眾多官方媒體對黃林波老師主編的《好教育點亮人生》一書作了專門的宣傳介紹。當然,由於「虎媽」的爭議性,前者更是家喻戶曉。兩本引起媒體「興奮」的教育圖書頗有一些驚人的相似之處:都在對本國教育的缺點進行反思;都在挖掘對方的教育優勢以彌補本國教育的不足。
  • 著名暢銷書《虎媽的戰歌》和《好教育點亮人生》比較
    在美國,大部分主流報章對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的育兒教育圖書《虎媽的戰歌》作了大篇幅的報導和評論;在中國,眾多官方媒體對黃林波老師主編的《好教育點亮人生》一書作了專門的宣傳介紹。當然,由於「虎媽」的爭議性,前者更是家喻戶曉。
  • 《虎媽的戰歌》引發思考:警惕「教育強迫症」
    前不久,美國的一位華裔媽媽、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出版的育兒著作《虎媽的戰歌
  • 《虎媽戰歌》:虎媽做對了什麼?
    本文為《虎媽戰歌》讀後感(上半部分)內容提要:一、當虎媽的時機:
  • 虎媽戰歌——睿智的虎媽培養出卓越的孩子
    兩本書都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同時他為許多政府和世界銀行、聯合國、美國中央情報局等機構擔任顧問,並在多國巡迴講學,而真正引起大家瘋狂討論的還是他那篇【虎媽戰歌】。這本書到底有多瘋狂呢?虎媽的教育方式可能不完全成功,甚至有很多地方是錯誤的,也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孩子,但是有許多地方值得學習和借鑑。我總結了虎媽教育的三個要點,分享給關心孩子成長的你。虎媽三大虎勁兒,也許我們真的缺少第一個虎勁兒,向惰性說不,人性中總有趨利避害,追求一時想用的惰性,特別是思想不成熟的孩子們,如果沒有成人的適當引導和督促,他們很難克服人性中的惰性。
  • 《虎媽的戰歌》讀書筆記 1
    《虎媽的戰歌》我是2011年看的,當時我們俱樂部討論了很多。其實這本書寫得挺有意思的。
  • 「虎爸虎媽」與「人牆父母」,這2種父母的教育方式惹爭議
    2015年,中國出了一部電視劇,叫做《虎媽貓爸》,由趙薇和佟大為領銜主演。趙薇飾演的「虎媽」畢勝男是個十分嚴格強勢的母親,對孩子要求極高;而佟大為飾演的「貓爸」羅素則處處順著女兒,對孩子呵護有加。這部劇播出後,網上關於「虎媽」式的育兒方式產生激烈的討論。
  • 港媒稱中國虎媽虎爸讓孩子學編程:人工智慧時代基本技能
    參考消息網12月27日報導 港媒稱,STEM教育創始於美國,但是在中國日益流行,隨國家推動中國在全世界從大數據到人工智慧的技術行業佔據統治地位,中國的「虎爸虎媽」不惜重金為子女在計算機技術上提供一個良好的開端。
  • 7年後,那個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的中國虎媽和她的孩子們現在怎麼樣了?
    自從越來越多的中國移民來到美國,中國虎媽式嚴苛的教育方式便成了美國一個熱議的話題。曾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的虎媽蔡美兒,她的教育成功了嗎?昔日大唱反調的美國媒體如今怎麼說?今天就來為大家扒一扒虎媽當年的故事和精彩後續。
  • 「虎爸」另類育兒何以火爆網絡
    □錢夙偉每天必須戶外玩夠2小時,否則不準回屋做作業,並且每天做作業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前不久,長沙一位「虎爸」的另類育兒方式火爆網絡,引得網友紛紛稱他為「別人家的爸爸」,同時也受到一些質疑。(見9月10日中國新聞網)一般的虎爸虎媽,多是想各種法子督促學習、提高成績,最著名的蔡美兒女士,她還寫了本叫《虎媽戰歌》的書。
  • 鄧文迪崇拜的「虎媽」,把女兒送進哈佛耶魯,老公卻翻車了?
    不過蔡美兒當年火出圈,還是因為《虎媽戰歌》這本書。此書讓她收穫了不少粉絲,連鄧文迪都追著她見面請教育兒問題,甚至還上了《時代周刊》。不過因為西方崇尚自由教育,主張尊重和鼓勵孩子,而虎媽在書中描寫的「另類」方式,不僅限制孩子的自由,還加以「威脅打壓恐嚇」,在西方人看來相當難以接受。因此在支持她的聲音以外,爭議也從沒斷過。
  • 《生活相對論》「虎爸貓媽」帶來家庭教育經典辯論
    本周,《生活相對論》迎來了「貓媽」李湘和「虎爸」王華,在兩位極致教育理念的衝擊下,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引來了觀眾的廣泛討論:對待孩子,到底是「打」好還是「寵」好?「虎爸」發威 VS 「貓媽」反擊:家庭大戰一觸即發李湘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慈母,她主張對待孩子要以「鼓勵性」教育為主,但素人嘉賓王華卻完全相反。王華是一位拳擊教練,兩個女兒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 虎媽蔡美兒10個不為人知的側面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會勸別人——不要盲目去學虎媽的育兒方式,中信出版社的小熊給我寄了本《虎媽戰歌》。
  • 7年後,那個曾引發軒然大波的中國虎媽和孩子們現在怎樣了
    虎媽是誰?說的又是啥事情?這個就是正牌虎媽蔡美兒事情要從2011年初說起,當時身為美籍華裔母親的蔡美兒出版了一部自傳式作品《虎媽戰歌》,一夜之間,火遍全美,還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全球暢銷。虎媽警告:如果明天以前練不好,就把她玩具屋拆了,一塊一塊地捐給慈善機構,不許吃午飯、晚飯;如果後天也彈不好?聖誕禮物和光明節禮物就沒有了;大後天還彈不好?以後兩年、三年、四年的生日派對都別想了。虎媽的教育,刺激了美國人的神經,並且引發了關於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巨大爭議:很多人都覺得這媽媽就是個施虐狂啊。
  • 那些從小遇到「虎媽」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不過這個孩子不少人可能並不會感到陌生她就是虎媽蔡美兒的大女兒在虎媽的嚴格教育下長大曾經被成為「世界上受虐待最多的小孩」當時很多人都認為虎媽對孩子太過嚴苛一時間不僅虎媽蔡美兒本人兩個孩子也跟著承受了巨大的爭議和壓力如今兩個孩子都已經長大至少到目前為止
  • 虎媽蔡美兒感嘆:為人父母比當耶魯教授還要難
    第1頁:談批評:他們以為這是家教指導書 第2頁:談孩子:嚴苛曾讓她和小女兒鬧翻 第3頁:談幸福:孩子幸福才是真正成功 第4頁:談丈夫:他不喜歡女兒練琴太久 第5頁:談父母:小時候家教也很嚴厲 第6頁:做「虎媽」還是「貓媽」並非「厚此」就要「薄彼」 第7頁:他們眼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