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為什麼「超市的醬牛肉那麼便宜」?原來有這樣的貓膩!
醬牛肉,的確是個好東西,豐富的優質蛋白質、滿口香的誘惑口感、自帶的饞嘴食品色,哪一樣,都會讓我們垂涎欲滴,無論是下酒還是小女生解饞,都是蠻不錯的選擇。可是,自己在家做過滷牛肉的朋友都知道,牛肉滷熟以後縮水非常厲害,而且再加上人工成本和配料成本後,一斤滷牛肉的價格要遠遠大於生牛肉的,可是我們卻發現在超市所賣的醬牛肉卻比生牛肉還要便宜,而且大多口感鮮嫩,顏色粉嘟嘟的很誘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在小編的一番了解之後,原來有這樣的貓膩!
首先,這裡面有個小誤區,就是我們會以我們看到的生牛肉價格做為成本來衡量醬牛肉是否便宜,其實大型超市長期穩定的拿貨的話,這個成本價格要便宜很多的,不過,超市的醬牛肉,他們的原材料生牛肉一般根本就不是咱們本地的黃牛肉,也不是新鮮的奶牛肉,而是國外進口的冷凍奶牛肉,根本就不新鮮,但還是可以食用的,這固然增加了消費者的保存成本。這時價格會下調,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此外,還有醃製的方式,畢竟超市的買賣是要求批量生產的,所以肯定不會像我們在家裡那樣進行滷製,可是他們又是怎麼做到如此好吃的呢?
其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業化生產時需要先醃製,但家庭的醃製方式存在鹹淡不勻的缺點,因此,技術人員研發了「高壓鹽水注射技術」,這也是目前西式肉製品常用的處理方法;實際就是簡單粗暴的將鹽水和其它調味料的混合液,均勻的注射到牛肉裡,注射量一般不會低於牛肉重量的15%。而且,也是行業的約定俗成。生牛肉裡加進澱粉一類添加物,然後有專用設備充分揉制吸收,牛肉外觀和色澤還沒任何異樣,只是做出來不縮水,一斤做一斤。或者添加其他肉類,比如雞肉和豬肉,他們進行捆綁銷售,固定在一起,你根本就看不出來,所以他們的成本每斤其實就達不到20元,
所以,總得來說醬牛肉的價格便宜,並不一定肉本身有問題。當然有些黑心商家,以次充好,濫竽充數,掛羊頭賣狗肉的不在此類;牛肉乾牛肉粒同理。總結起來一句話,便宜沒好貨。當一種產品價格明顯低於常識成本價時,你就要懷疑它的真實性了。看完以上這些門道,你大概就能明白,在家自製具有「超市口感」的醬牛肉還真不容易呢!以上是小編介紹的全部內容,歡迎點讚和轉發,若你還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和疑問?歡迎留言討論,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