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原著《喜寶》的被毀,從「霸道總裁愛上我」開始

2020-12-20 一味清歡說

作者 | 霈禾

看完電影《喜寶》後,我不禁感嘆一句,"做個撈女好像確實不錯!"但又覺得不對勁——

這不是我看的小說《喜寶》。

不知是否因時長限制,被改編後的故事,總有種"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甜寵劇本傾向。

人物內心的矛盾點沒有完全表現出來,情節缺乏足夠的鋪墊,一味霸道式拋出,讓人看得一頭霧水。

而且人物關係線也減少了,配角戲份少得可憐,各個人物的結局來得十分唐突。

好奇心驅使我去看了一下大眾的影評,都以差評居多。

看過原著的觀眾為亦舒鳴不平,認為電影與小說講的是兩回事;而沒看過原著的觀眾高喊"三觀不正"、"撈女爛片",帶壞年輕小姑娘。

這裡我想為《喜寶》正名一下,以人物關係的異同展示電影改編與小說原著的距離所在。

自認為電影版《喜寶》,與小說原著《喜寶》的故事基調完全不同。

電影的基調很溫情,姜喜寶與勖存姿之間有純真的愛情,姜喜寶愛情物質雙豐收。

但亦舒原著《喜寶》的基調是陰鬱殘酷的,姜喜寶與勖存姿之間雖有愛,但那不是愛情。

姜喜寶所身處的,是"伴君如伴虎"的境地。小說所傳達的,是姜喜寶內心矛盾的解剖,以及當代女性在精神與物質的抉擇下,如何實現生存與獨立的思考。

總的來說,電影中的人物都進行了簡化和美化,使電影推向了"霸道總裁愛上我"的俗套愛情故事。

影片開頭就定下了"霸總愛我"的基調:

電影首先以喜寶母親去世為開頭,緊接著便是喜寶父親上門索要保險費,展示出了喜寶身世的雙重打擊。

而原著中,喜寶母親逝世與其父親的出現,都是在喜寶與勖存姿在一起後才發生的。

且喜寶有一個支付她大學第一年學費和生活費的前男友韓國泰,而電影裡卻沒有韓國泰的影子。

電影在這裡簡化了人物關係,加速了故事進程。

因此,電影裡喜寶首個人生悲劇的進程要比原著快得多,也讓喜寶對勖存姿的投靠顯得更合乎情理。

電影裡喜寶在遇見勖存姿前就孤苦伶仃,既沒有物資的支撐,也沒有精神的依靠,窘迫的生活壓得她喘不過氣,缺愛又崩潰無助。

在這種無錢無愛的境況下,她立刻遇見能幫她脫離苦海的大金主,我想正常人都會衝動答應。

這樣的改編,看起來合情合理,卻造成喜寶的糾結與顧慮的輸出都差點意思,將故事推向了"霸道總裁愛上我"。

在原著中,開篇的喜寶至少母親還在世,父親也沒有立刻現身找茬,雖然她一直都有沉重的生活壓力,但生活還沒有逼迫她到毫無退路。

她還有一個完美的女性人設:漂亮聰明,且為劍橋大學的高材生。

她完全可以如她母親所說,回到香港工作,但她志不在此,還是選擇成為勖存姿的情婦。

原著中喜寶表示:

"在中環找一份工作,朝九晚六,一隻打字機啪啪啪。度過這麼一輩子?我的要求比這個高,不幸得很。"

"我絕不想回香港來租一間圍房做份女秘書工作,一生一世坐在有異味的公共運輸工具。這是我的好機會,不是每個女人都可以得到的機會。"

"我不會怪社會,社會沒有對我不起,這是我自己的決定。"

由此可見,原著中喜寶的墮落不單單是窘迫生活的逼迫,還有她急於擺脫困境的惰性和野心,因此才選擇捷徑。

她不僅僅想成為籠中金絲雀,更想以此為跳板,實現她更遠大的夢想。

這裡表現了她的衝動、清醒與天真。

衝動急於擺脫困境,清醒自己不甘於平凡,天真認為自己最終能走向獨立。

可事情有這麼簡單嗎?

作者把這些矛盾點轉化為讀者的思考,增強了讀者的代入感,讓故事更有看頭,也讓喜寶這個人物更豐滿立體。

而電影裡的喜寶,只是思索了一遍自己的悲慘身世,就決定成為他人情婦,只向觀眾表達了她想擺脫當下的慘境,是衝動下的選擇,並沒有對未來的設想和糾結。

這種簡化處理,使喜寶本身所含意寓也縮減了,讓她成了一個單純的撈女。

除此之外,電影裡勖存姿的人設也了許多。

我們平常所認為的"霸道總裁",一般都是愛情至上,佔有欲極強且極端,性格與人設總體上都較為單純且單一的形象。

那勖存姿的人設是我們俗稱的"霸道總裁"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霸道"。

沒錯,勖存姿是霸道的,他買下喜寶,目的不是肉慾,而是要汲取喜寶身上他已失去的青春。

若喜寶離開,便兆示著他所要的青春再次離去。他不僅需要喜寶的經濟依附於他,喜寶的靈魂同樣如此,因為這樣才能保證青春永駐。

電影和原著都對勖存姿的佔有欲進行了最極端的詮釋:殺人。但電影與原著的不同殺機,把兩版勖存姿的人設給區分了出來。

電影裡,勖存姿的殺人動機是簡單粗暴的,他發現宋家明對喜寶有愛慕之心後怒目圓睜,扇了喜寶一記耳光,又單手緊握喜寶的臉,並指著喜寶的鼻子警告喜寶是自己的女人,隨後約宋家明與喜寶去打獵,最後用槍打死宋家明。

這一頓快準狠的操作,妥妥的霸道總裁本裁啊!

但這讓我對宋家明有種"罪不致死"之感,確實宋家明是愛慕喜寶的,可這只是他一廂情願,因為在電影中喜寶並沒有給予他任何回應。

原著中,殺人進程沒有如此之快,而勖存姿也比電影裡的更有城府和沉穩。

除了勖聰恕,喜寶在此之前還經歷了兩個男人的愛慕追求,一個是與丹尼斯的一夜情,一個是宋家明請求喜寶與他一起逃離勖家的二人互吻。

而這些勖存姿都是知曉的,但他都沒有決定殺人。因為他知道這兩個都只是泛泛之輩,對他造成不了威脅。

他決定殺人的,是讓喜寶有了愛情的漢斯。

漢斯的出現,敵過了勖存姿的物質慷慨給予,因為在勖存姿送了喜寶一輛摩根跑車以後,喜寶還是堅持要去見漢斯。

喜寶表示,在漢斯的屋子裡是"唯一不吃安眠藥也睡得著的地方",是即使勖存姿的陰影時刻籠罩心頭,也堅持要做勖存姿最喜歡的蘇芙哩給漢斯的堅決。

"漢斯給我的笑臉敵得過勖存姿?"

這裡我傾向回答是肯定的,她得到了與漢斯相互的愛,實現了她經典臺詞的首要:"愛",所以原著中勖存姿的殺機更顯得具有合理性。

而電影裡,既沒有喜寶與丹尼斯的一夜情,也沒有與宋家明的互吻,更沒有漢斯的出現。

對喜寶與男人關係的簡化,不可避免地也簡化了勖存姿的性格。

因此一對比起來,電影的殺機顯得過於唐突,勖存姿的性格被簡化得魯莽衝動起來,"霸道總裁"的跡象更明顯。

"霸道總裁愛上我"重點在於"愛",而且是"愛情",那麼喜寶與勖存姿有愛嗎?

有。

電影裡的是愛情,原著裡的是感情。

在電影裡,最讓我感動的是喜寶與勖存姿的通信。

在信中他們互道家常,表達思念,盼望見面。見面時的場景也很唯美動人,宛如新婚小別後,十分浪漫。

電影實現了原著中喜寶與愛人通信的極致渴望,這些通信是原著中喜寶做夢才能實現的。

原著中亦舒將這些信件作為愛情的象徵:

"這麼愛我尚且忘了我,夢中讀著他的長信,一封又一封,一封沒讀完另外一封又寄到來,每封信都先放在胸前暖一暖才拆開來閱讀。醒來以後很惆悵。我忘了他的臉,卻還記得他未曾寫信給我,恐怕是因為恨的緣故。"

"嘴裡念念不忘地呢喃,向陌生人細訴:'他那樣愛我,到底也沒有寫信來。'還是忘不了那些信。"

"大概是憩著了,夢中還是在開信箱,信箱裡的信全部跌出來,跌出來,這些信全都變成現鈔,在現鈔堆中我揀信,但是找來找去找不到,心虛地,一手都是冷汗,我覺得非常痛苦,我還是在找信,然後有人抓住我的手,我驚醒。"

在原著中,喜寶都有意無意地透露出對愛情的渴望,而她認為愛情對她來說,是比金錢還要奢侈的東西。

在與勖存姿確立關係不久,她以《賣花女》中的歌詞自喻。

"我記得很清楚,歌詞中只說'可愛',沒有'愛情'。"

"愛情是另外一回事。愛情是太奢華的事。"

喜寶很清楚她和勖存姿不會有愛情,也不敢奢望有愛情。

原著中關於喜寶與勖存姿通信的筆墨寥寥幾筆,喜寶表示:"我把信當做一切情感的發洩與寄託。這時我與老媽完全失去聯絡,越是疏遠,越提不起勁來傾訴。"

亦舒在這裡以"發洩"、"寄託"和後面提及的母親把勖存姿與愛情劃清界限,表明喜寶不是因為想與戀人互訴情長而寫信,而是一個傾訴的精神寄託。

而電影裡的通信,卻運用了大量的鏡頭:

喜寶在風和日麗的草地上,時而坐著,時而趴著寫信,面帶如陽光般和煦的微笑思念著勖存姿,盼望著勖存姿的回來。

與勖存姿見面時,她帶著燦爛明媚的笑容,身穿粉色嬌嫩大衣,撲進他的懷抱。

這簡直就是言情劇教科書式的情景。

在原著中,喜寶一直都有反思自己與勖存姿有沒有愛情,最後她得出的結論是:

"不,我不能夠愛一個老頭。他不過是一個老頭。他也不能愛我,我只不過是他用錢買回來的婊子。"

十分冷漠無情,這雖出自與漢斯的對話,卻也是肺腑之言的真心話。

喜寶與勖存姿是相似的,他們都很精明強悍,清楚自己真正所需,也懂彼此。

因此在身邊人一個個相繼離去後,他們倆更惺惺相惜,相互依存。

但很可惜的是,這不是愛情。

電影裡勖存姿與喜寶的結局,悽美又感人。

喜寶找到了勖存姿不經意提起的想知道《江湖鴛鴦夢》結局,並興高採烈地要將結局告訴他時,勖存姿已經去世。

他沒有等到他想知道的結局,她也沒有等到勖存姿是否愛她的回答。

電影裡對愛情的表達,已經可謂溢於言表了。

最後喜寶放棄了勖存姿留下的豐厚財產,離開了勖家,真如網友所說,"圖錢的開頭,真愛的結局。"

原著中喜寶的結局,卻是十分悲慘的,勖存姿的出現與離開,讓她完全喪失了生活動力與愛的能力。

她不相信任何男人,放棄了學業,從前那個為自己定下六年後要離開勖存姿,畢業後領律師執照,留在英國另創天地的夢想,早就拋到九霄之外。

她守著金屋,渾渾噩噩,花天酒地,留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悲嘆。

私認為這樣的處理,是亦舒對喜寶人物形象最精華的詮釋與把握——一個經濟與精神都尚不能獨立的成年人,是沒有能力擁有愛的。

想憑藉成為他人附庸而扶搖直上,更是痴人說夢。

而其他配角的何去何從,電影大都一筆帶過。

勖聰慧在電影中選擇了從事金融行業,而不是原著中的支教,這裡的改編讓我不太理解。

勖聰憩比原著提早自殺,沒有提及其家庭並非表面上的恩愛與貌合神離。

勖聰恕突然就結了婚,絲毫沒有提及原著中他住進精神病院忘記一切,喜寶對他的照顧與喚醒。

宋家明輕易地被編劇寫死了,代替了原著中他入教會成了約瑟兄弟以求上帝救贖。

故事倉促地結束,可能真的是因為時長的問題。但不可否認,電影的表達遠遠不及原著。

所以你問我喜寶拿的,是不是"霸道總裁愛上我"劇本。

我只能說,原著絕對不是,至於電影,風景很美,造型很好看。

相關焦點

  • 喜寶:「霸道總裁愛上我」的開頭,《金鎖記》困住一生的結局
    還沒看亦舒《喜寶》之前,我實在無法理解:為何那麼多女孩宣揚要做喜寶一樣的女人?談原著,先不談電影。他們告訴我說,這是一個關於金錢的故事:喜寶遇上了兩個男人,同時喜歡他,只是這兩個男人的身份有些尷尬,他們是父子關係。喜寶是劍橋大學聖三一學院的高材生,她聰明機敏,審時度勢,選擇了當父親的情婦,而是當兒子的女友或者未婚妻。
  • 《喜寶》上映爭議不斷,霸道爺爺愛上灰姑娘的橋段讓亦舒經典變味
    亦舒最近,由師太亦舒原著改編的電影《喜寶》上映了「顧裡式」歇斯底裡其實,所有看過亦舒原著的人都知道主人公喜寶是個標準的拜金女,但神奇的是,無論你是不是金錢至上主義者,從喜寶的身上你都會感受到複雜的味道,我們無法愛她,卻也無法恨她
  • 《喜寶》:原著黨眼中的「爛片」,電影黨心中的「劇情片」
    電影《喜寶》改編自亦舒的成名作,講述了成績優異,但家境貧寒的劍橋高材生薑喜寶與富豪勖存姿之間,浪漫悲涼的愛情故事。原著作為一部女性成長中必讀之作,對它的改編還是期待滿滿的。但上映4天,總票房僅僅達到5276.2萬,與票房排名第一的《我和我的家鄉》相比,少了整整24億;而單日票房成績,甚至排在已上映25天《奪冠》之後。
  • 喜寶:打著女性獨立的旗幟,實則是霸道總裁們都愛我的瑪麗蘇劇情
    電影《喜寶》上映了,豆瓣評分3.4,和我一起看電影的朋友,在開場十分鐘後就迫不及待給出了一分評價。導演或許想表達的是女性的獨立和覺醒,但看完影片,我卻覺得這就是一部打著女性獨立的旗幟,實則是霸道總裁們都愛我的瑪麗蘇劇情片。
  • 電影《喜寶》毀亦舒原著?不,原著已是「瑪麗蘇」本尊
    這是一個「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愛情悲劇:劍橋高材生薑喜寶和富家女勖聰慧在飛機上相識,隨後聰慧邀請她參加自己的訂婚宴,而喜寶因此被聰慧的父親勖存姿「一見鍾情」,與此同時,兒子勖聰恕也對喜寶發動追求,但喜寶選擇了勖存姿,從而過上貴婦一般的生活。
  • 《喜寶》原著本就非常一般……請停止尬吹亦舒
    但我竟然還是哭了,不負「爛片走心王」的稱號! 就是在喜寶說「我再也用擔心拖欠學費,再也不用露宿街頭」那裡,不知道為什麼,就……硬是共情。其實影片在院線上映的時候,便有收到一些讀者的私信和評論,請求我去看看《喜寶》,說沒有那麼差,讓我出來講兩句公道話,我當時非常警惕,懷疑是片方或者宣傳公司的人偽裝成資深老粉,給我下套,於是並不屈從。 直至我家電視可以免費看。
  • 亦舒原著《喜寶》:勖存姿為什麼會愛上喜寶?原因有三點
    看完《喜寶》的電影,又重新翻了一遍原著,在看原著的過程中,一直在想,勖存姿為什麼會愛上喜寶,就像喜寶一直在問的問題:他為什麼會選中我?像喜寶這樣的女孩子,應該一抓一大把,包括喜寶之前,勖存姿也有很多這樣的女人,按說喜寶並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可偏偏勖存姿就是看中了她,願意和她做一場交易。
  • 喜寶評分3.4 再度印證了那句話:「亦舒難拍」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喜寶評分3.4 再度印證了那句話:亦舒難拍 最近,改編自亦舒同名小說的電影《喜寶》上映, 但郭採潔版《喜寶》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3.4。一星差評達到56.6%,再度印證了那句話:亦舒難拍! 那麼,豆瓣評分3.3的《喜寶》,它為何如此讓人失望?主要有以下幾點。
  • 「顧裡」上身的《喜寶》,為什麼不像亦舒女郎?
    今天,範主就給大家扒一扒,顧裡版本的喜寶和亦舒女郎之間的差別吧~-----我是分割線-----先給沒看過《喜寶》電影版&原著和《小時代》系列電影的朋友,簡單科普下姜喜寶、顧裡、「顧喜寶」的區別。
  • 《喜寶》近期亦舒經典小說被改編電影上映,為何爭議如此之大
    喜寶在其父親、兒子的雙雙夾擊下,無路可走的姜喜寶接受了勖存姿對於她學費和生活的資助,現實地選擇了父親,她得到了想得到的一切甚至更多。隨著喜寶與勖存姿的相處,她發現自己慢慢地愛上了勖存姿。然而更多的質疑和阻礙正悄然發生……喜寶做了勖存姿的女人後,雖然得到了金錢與物質上的滿足,但卻耐不住感情與生理上的寂寞和空虛。
  • 電影《喜寶》口碑滑鐵盧,這鍋不該郭採潔背,也浪費黃齡唱片尾曲
    演員是導演挑的,戲也是在導演的指導下演的,郭採潔演的喜寶,只能說沒什麼突破,但是跟著劇本走,該哭哭該笑笑還是有的。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劇本改編太濫,硬是把一部還算上成的通俗小說,改成霸道總裁愛上傻白甜的瑪麗蘇網劇。
  • 郭採潔回應形象與原著喜寶不符:我不是喜寶,但我特別懂她
    郭採潔版的電影《喜寶》在豆瓣評分上比較低,有影迷質疑她對角色的扮演沒有深入人心,面對質疑郭採潔是怎麼回應自己的形象不符合原著喜寶,更有網友言論她的演技不好,演什麼都像顧裡,她曾經的電影角色,這對演員來說,是非常扎心的評價,一起來了解《喜寶》這部電影的人物解析,以及相關的一些內容吧。
  • 《喜寶》撲街,為什麼亦舒小說影視化難關重重?
    改編自亦舒小說的《喜寶》近日上映,豆瓣3.4分,口碑跌至谷底。 相信很多人即使沒有看過原著,也一定聽過喜寶那句經典臺詞:「我想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有錢也是好的」。 但電影《喜寶》,撇開這些痛點不談,將這本小說拍成了一部「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瑪麗蘇電影,看起來空洞且廉價。無論是劇情本身還是演員的演繹,都遭到了網友的詬病。 「網友:《喜寶》 是瑪麗蘇網大水準,劇組有個郭敬明《小時代》的名媛夢,苦於囊中羞澀,拍出了拼單名媛式,樣板房畫風。
  • 豆瓣評分3.4,《喜寶》還是被毀了
    由亦舒作品改編的同名電影《喜寶》,最近上映了。 她上一部改編後大熱的作品,是《我的前半生》。按理說,有這樣水平的故事打底,爛也爛不到哪裡。但事實證明,爛片是根本沒有底線的,上映沒幾天,《喜寶》就被打出了3.4分的低分。
  • 電影《喜寶》:小說經典40年,年輕女人終究活成亦舒筆下的「我」
    文/滿囤兒當年看亦舒的《喜寶》,囤兒實在難以代入到這個極端女人的「我」中,一來因為自己是看熱血日漫長大的鋼鐵直男,二來環顧身邊,囤兒以有限的異性接觸經驗,並沒能參考出喜寶的諸多內心活動。後來囤兒發現是自己錯了,錯在我生活的環境和書中「我」生活的環境有一個時代差。近幾年隨著社交網絡的普及,從那些活躍於朋友圈、小紅書、ins、抖音的女人們身上,囤兒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喜寶。原來,經歷了40年,內地的年輕人們終究還是把自己活成了亦舒筆下的這個「我」。
  • 比起原著裡的喜寶,郭採潔電影版的《喜寶》結局更令人憂傷
    一直很喜歡亦舒的小說,其中尤為偏愛《喜寶》,所以當得知電影版《喜寶》要上映時,內心裡激動萬分。 可是走進電影院,看到電影版的《喜寶》時,總會忍不住去拿原著進行對比。郭採潔飾演的女主人公喜寶還是很好看的,把喜寶的清純和張揚飾演的很到位。 但比起原著裡的喜寶,郭採潔電影版的《喜寶》結局更令人憂傷,失去了原著原本要表達的精髓。
  • 電影《喜寶》開機 亦舒著作再登大銀幕
    由著名香港女作家亦舒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喜寶》近日開機,本片是繼《我的前半生》後,又一部將亦舒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影片主要講述了在歐洲名校念書但家境清寒的年輕姑娘姜喜寶,偶遇富家女勖聰慧,卻與其父富豪勖存姿萌生的一段忘年戀情。
  • 《喜寶》豆瓣評分3.4,冤枉它了麼?
    她在微博回應道:「我不是喜寶,但我特別懂她,因為懂,所以投入。當我決定要演她時,那種強烈的野心和企圖心是和她完全匹配的」,郭採潔表示喜寶就是像顧裡那樣,是會讓人多停留眼神的人。 喜寶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有人說他愛我,我並不會多一絲歡欣,除非他的愛可以折現。」
  • 《喜寶》改編過多,沒看過原著的觀眾,在看電影時感到雲裡霧裡
    這部電影是根據亦舒同名小說改編的,《喜寶》亦舒的一本代表作品,並受到諸多書迷的喜愛。然而,當《喜寶》這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時,影迷卻不怎麼「買帳」,其口碑高開低走。也許是國慶檔後缺少新片的緣故,讓人看到《喜寶》是一枝獨秀在表演!當日票房達到2002萬元,僅次於穩居冠軍寶座的《我和我的家鄉》。
  • 《喜寶》電影郭採潔主演 原著被被譽為「女孩們的成年聖經」
    《喜寶》這部膾炙人口的小說中的許多金句,例如「想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很多很多的錢也是好的」更是經久不衰。從定檔預告中可以看出,影片為觀眾們完美復刻出了原著中那個紙醉金迷奢華不已的貴族世界,令人期待難耐。定檔預告海報雙發 喜寶式傳奇愛戀惹人深思  《喜寶》是一個撕破童話面具,直面愛情與物慾中艱難抉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