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針對自己的孕期飲食有些疑惑:懷孕後餓的慢,只有平時的一日三餐,也不怎麼加餐,不知道這種情況是不是正常的。
這種情況是正常的,由於工作的原因,我在孕期的時候也是一日三餐,沒有做到一日多餐,有時候會在晚上5點左右餓,吃點水果補充一下就好。也並不是每天都餓,在孕早期會餓,到了孕中期以後反而不餓了。而且一日三餐的數量比孕前的總量還少,比沒有懷孕的同事吃的也少。
我們常聽人說「 孕婦一個人吃兩個人的飯」,就是這句話誤導了很多孕媽媽,都以為懷孕後會飯量大增。事實上,有些孕婦是飯量大增,有些飯量沒有變化,有些飯量反而減少了。不管飯量多少,胎兒都存在健康和不健康兩種可能性。飯量多不代表孩子大,飯量小不代表孩子小。
《懷孕聖典》中說,身體一旦意識到懷孕之後,代謝就會變得能夠最有效地吸收攝入的食物。這真是一個神奇的變化,我們的營養會優先供應給胎兒,而不是供應給我們自己。很多孕媽媽在孕期變瘦,但是孩子卻一點也不小。攝入過多的熱量對胎兒來說並沒有好處,最多會作為脂肪在身體中囤積下來,造成以後減肥困難。
孕婦餓的慢,只有平時的一日三餐,也不怎麼加餐,這正常嗎?
1、營養比較豐富
如果平時營養比較均衡,搭配非常合理,是能滿足自己和胎兒的需要的。其實營養不在多,在於精和全。只要食物中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各種營養都很充足,吃一日三餐就能正常滿足。在孕早期,胎兒幾乎不需要什麼熱量,孕媽媽的食量和孕前相等即可。在孕後期,胎兒生長比較迅速,需要增加一些熱量,但是200-300卡路裡就夠了,相當於多吃一個香蕉和一杯牛奶,沒必要太多。
2、孕激素的作用
懷孕後孕激素升高,會釋放到消化道的平滑肌,導致胃腸蠕動減慢,食物消化慢,累積在胃腸部位,總是有食物在,所以不會感到特別餓。
3、胎兒頂著胃
每個人懷孕的情況不一樣,如果胎兒很早就比較靠上,容易盯著胃。胃部縮小,不能容納太多食物,消化也慢,所以也不會餓。前幾天我們在討論上懷和下懷的問題,就有媽媽說自己上懷的,確實吃飯很少,體重控制得的非常好。
4、活動量小
懷孕後,由於身體比較疲憊,不喜歡運動,活動量也減少,經常坐著或者躺著,能量消耗少,所以不需要太多的能量,身體不會感到餓。
5、胎兒吸收好
胎兒吸收太好,只需要一點營養就能滿足身體發育需要,給了孕媽媽一個少吃飯的機會。
總之,孕婦餓的慢,只有平時的一日三餐,也不怎麼加餐,這是正常現象。
孕婦如何做到健康飲食
孕婦在孕期要做的就是「吃的舒服,吃的健康」,不必追求數量而要追求質量。按照《懷孕聖典》中的做法,可以這樣安排飲食。
1、每天吃瘦肉或雞蛋85g,魚150g,幹奶酪30-60g或者豆子、穀類食物125g。
2、每天吃1片全麥麵包,60-125g全麥麵條、紫米或者土豆,60g穀物
3、每天吃2-4份奶類製品,每份是30-60g幹奶酪或200ml半脂奶。
4、每天吃新鮮的蔬菜500g、水果300g左右,補充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5、保證少量的脂肪攝入,少吃肥肉、少吃黃油,多吃低脂奶製品,多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6、每天喝8大杯水,相當於1升水的量。避免喝濃茶、咖啡、飲料等其他液體。
按照上述忠告進行健康飲食,孕媽媽會保持適度的體重增長,胎兒也不會缺乏營養。
如果總是擔心一日三餐不夠,強迫自己多吃一些東西,反而對自己和胎兒不利。如果還有些不確定,最能說明問題的是產檢,只要按時產檢,胎兒發育正常就肯定沒問題的。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