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最聰明的一個兒子,一生都在裝瘋賣傻,卻讓後代子孫永享富貴

2020-12-17 歷史惟鑑

都說無情最是帝王家,自古以來,一個皇位可以掀起多少的腥風血雨。在宮廷中,為了爭奪皇位,兄弟相殘,父子反目,這都是封建制下帝皇家庭的真實寫照。不論是多麼聖明的賢君,在上位的過程中永遠是手沾鮮血的。

但是,卻有這麼一對皇兄弟,他們和睦相處了35個春秋冬夏,直至另一方病逝,都沒有互相反目成仇,這在封建史上無疑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這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對兄弟呢?他們就是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與和碩和親王愛新覺羅·弘晝。

透過現代的電視劇我們都很深刻的明白,清宮內是極其殘忍無情的。不管是後宮之間的嬪妃相爭,還是皇權之下的嫡子之鬥,完全沒有任何感情可講。踩著兄弟姐妹上位,這是每個皇帝都有過的事情,而弘晝可謂是雍正最為聰明的一個兒子了,但他卻一輩子裝瘋賣傻,遠離皇位的爭奪,這讓他後代的子孫都永享富貴。

1711年,弘晝出生,作為雍正的第五子,乾隆的弟弟,他一出生就受到廣泛的關注。雍正帝的子嗣大多早夭,唯有弘曆和弘晝二人身體健康,一直沒有什麼太大的波折,這令的雍正十分寵愛兩個孩子。弘晝和弘曆小時都表現得非常好學,能文能武,這也讓雍正經常帶他們去給康熙看,博得老人家的歡心。

但是弘曆和弘晝二人的為人與性格卻是大相庭徑。弘曆為人穩重踏實,勤奮好學,深得雍正器重。而弘晝雖然也曾飽讀詩書,卻行為怪癖誇張,極其荒誕,在各個時候為非作歹,不過仗著雍正的寵愛安然無事。

據史書記載,弘晝有一個非常奇葩的癖好——辦喪事。在當時封建傳統思想牢不可破的時候,弘晝不僅不避諱死亡,反而還倡議人總會死得有什麼好怕的,這在常人看來十分的匪夷所思,直言弘晝已經瘋了。

弘晝經常舉辦喪事,派人哭喪,自己在一旁賞心悅目。他還曾給自己辦過喪事,囑咐全府的人大行哭喪,廣招好友前來祭奠,對外說和親王已死。而當大批賓客來此祭奠的時候,弘晝卻坐在府中吃著祭品開懷大笑。這種和瘋癲沒什麼區別的行為,讓弘晝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弘晝非常喜歡美酒,於是他經常以瘋瘋癲癲或者醉醺醺的姿態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這也讓雍正看出了弘晝並無奪權之心。弘晝曾在一次與弘曆飲酒之後,借著醉意寫下一首《金樽吟》:

「世事無常耽金樽,

杯杯臺郎醉紅塵。

人生難得一知己,

推杯換盞話古今。」

這首詩看似無可厚非,卻字裡行間裡透露出了弘晝並無心王位,一心成全兄長的感情與志願,這也讓弘曆十分的感動。在後世的歷史學家看來,這首詩被稱之為「救命詩」,沒有一位皇子會在面對爭奪皇位的時候手下留情的,弘曆本身就和弘晝感情深厚,既然他親愛的弟弟已經明確地表明自己無心皇位,那自然也就免去了生命的危險了。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曆繼位,成為乾隆帝。弘曆繼位後並沒有像其他的帝王一樣先對自己的兄弟下手,反而把雍正府的所有財產都給了弘晝,讓他能夠衣食無憂地做一個快活王爺。

在乾隆登基之後,弘晝依然保持著那瘋瘋癲癲的做派。乾隆讓他來前朝參政,弘晝去了,但是因為意見不合與當時的軍機大臣訥親發生了爭辯。眼看著理屈詞窮爭不過了,弘晝當場就在乾隆面前把訥親揍了一頓。訥親的姑母可是康熙帝後啊,不得不說這弘晝是真敢打。

但是乾隆在上面一句話也沒說,也沒有責怪弘晝,等事情完了又繼續開始了朝政。這一幕無異於是告訴群臣,我乾隆容忍弘晝的一切作為。這種事要是換了個別的皇帝或者臣子,可能早就是另外一種結果了吧。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晝病逝,乾隆給弘晝諡號恭。整整三十五年,弘曆弘晝兄弟二人依然是關係良好,時不時還能同坐飲酒。哪怕弘晝表現的荒唐無比,乾隆依然會保證給弘晝一份體面的職位,不僅錢財上無憂,弘晝的名聲也要是無憂的。

在民間總說弘晝是糊塗王爺、荒唐王爺,可是反過來想想,這未嘗不是一種大智慧啊。弘晝在雍正的三個子嗣裡是最為聰慧的,文才學識都頗受雍正賞識,評價一度超過弘曆。但是他為什麼要表現得瘋瘋癲癲荒唐如斯呢?

自古無情帝王家,作為年齡相近的兄弟二人,弘曆和弘晝當然都知道為了爭奪皇位會發生什麼。但是弘晝一心不在皇權上,更不忍兄弟相殘,這一切都在那首借著醉意發出的《金樽吟》中闡述得淋漓盡致了。只要明確自己無心皇位,就算看著自己和兄長深厚感情的份上,弘曆也不會對他下手了,而事實看來弘晝賭對了。

從後世的角度看來,弘晝的瘋癲荒唐確實很好地打消了乾隆的疑慮,並且也為他後半生的生活博得了一份保險。我最親近的弟弟一心為我好,甘願裝瘋賣傻自毀形象,想必乾隆也是頗為感動吧。大智若愚,不過如此,不過說回來,弘晝這一生說到底,終究還是無情帝王家把他逼得如此了。

相關焦點

  • 雍正兒子中最聰明的一個,卻裝了一輩子糊塗,後代子孫都感謝他
    我們知道,這世界上最頂尖的智者往往反而是會裝傻的人。比如說三國時期的司馬懿,低調了一輩子,黃土都掩到脖子上了才發動了兵變,奪得了天下。一般來說裝傻的人都有深遠的預謀,這樣的人可謂是讓人防不勝防。在清朝雍正時期便有這樣一位皇子,裝傻裝了一輩子,卻堪稱是雍正兒子中最聰明的一個。
  • 雍正最聰明的一個兒子,靠裝瘋賣傻躲過黨爭,子孫後代都要感謝他
    不過這樣一位厲害的乾隆,卻與他的另一個聰明能幹的兄弟和睦相處了一輩子,也是清朝皇室當中十分難得一見的事情。乾隆名叫愛新覺羅·弘曆,而他的那個弟弟名叫愛新覺羅·弘晝,他們兩個當時都得到他們的父親雍正的賞識,當年還把他們帶到康熙的面前背書給康熙聽,其中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康熙也對這兩個孫子十分喜愛。
  • 雍正最聰明的一個兒子為何裝瘋賣傻了半輩子?他的後代現在怎樣?
    歷史上最有趣的一位大清王爺,自打出生開始,估計就已經開始盤算,足以讓他為之奮鬥終生的一件大事,那就是給自己辦喪事。雖然這麼說,不免有點誇張,但是,這位大清王爺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確確實實就是在這種狀態下度過的。《清史稿》記載,這位王爺「好言喪禮」,說人百年之後都會死,沒什麼可忌諱的,倒是挺豁達。
  • 雍正一生重用其十三弟,卻料不到他的後代,會成為自己兒子的對手
    雍正一生重用其十三弟,卻料不到他的後代,會成為自己兒子的對手 大家在影視劇中尤其是清宮戲中都知道雍正皇帝和自己的十三弟是關係最好的,在這位十三阿哥的一生中都在默默的支持著雍正,即便在去世後也受到了最高級別的禮遇,可以說在雍正帝這種剛正不阿的人面前能夠有這種待遇的人實屬罕見。
  • 雍正的兒子中,最聰明的是哪個?裝了一輩子傻,保全子孫榮華富貴
    在這場兄弟相爭中雍正最終脫穎而出,而上臺後的他對自己的兄弟們毫不留情,凡是當年和他爭搶皇位的最終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不過鮮有人知在雍正皇帝在位的時候皇子們也沒有停下自己爭奪皇位的行動。深知皇子們爭儲危害的雍正皇帝也是無力阻止,他的兒子們每個人都野心勃勃,但是唯有五阿哥弘晝是個例外,和自己的哥哥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她10歲嫁給雍正,和雍正相愛40多年,是雍正一生最愛的女人!
    說起雍正帝,絕對是個清心寡欲的皇帝,雖然他的后妃數量眾多,但並沒有像乾隆那般「風流」,乾隆單是皇后就有三位,分別是孝賢皇后富察氏、繼後烏拉那拉氏以及後來追封的孝儀皇后魏佳氏,而雍正一生有兩位皇后,其中一位就是乾隆生母熹貴妃(孝聖憲皇后),不過名副其實、也是雍正唯一認定的妻子卻是另有其人
  • 弘晝和弘曆都是雍正喜愛的兒子,為何稱帝的不是弘晝?
    皇親國戚、達官貴族擁有著常人窮盡一生努力幾乎都無法得到的榮華富貴。在世襲制的背景下,皇子誕生意味著畢生的錦衣玉食,他們享受高等教育、身著華麗服飾、使用天下珍饈,衣食無憂、高高在上的風光令很多人仰望嘆息。皇帝皇子眾多,皇位爭奪戰在歷朝歷代時有上演,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看好信任的皇子,比如勤於朝政的雍正。
  • 在中國歷史上,那些裝傻充愣的人才是真聰明,我們可得好好學
    楊修非常聰明,如果他笨的話是猜不出曹操的用意的。但他這是耍小聰明,他雖是謀士,但不是將軍。在主帥還猶豫未決之時,就傳出「退兵」的風聲,動搖軍心,實在該殺。之後他幫助曹植,有了一些對抗自己的意味。曹操當然無法斬殺自己的兒子,但是兒子的羽翼是可以清除的。所以有了這些事情的發生,楊修非死不可了。
  • 康熙十三子和雍正的關係有多好?十三爺的後代結局又是怎樣?
    在康熙王朝裡,允祥給雍正最大的幫助就是在軍權上面,在劇中的設定,允祥在軍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很多將領都是允祥帶出來的,所以在雍正繼位的時候,還有八王議政的時候,允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事實上,在真實的歷史上,並非如此,允祥並沒有被康熙圈禁十年,而允祥得了一種奇怪的病,所以允祥在康熙死前的十年裡,基本沒有什麼作為。
  • 康熙最終把皇位傳給雍正,真的是看中雍正兒子弘曆很有出息嗎
    第一,康熙喜歡弘曆,並不表明他要通過雍正把皇位傳給弘曆。關於康熙要通過雍正傳位給弘曆的說話,有這樣一個故事:康熙在去世前一年,去雍正的圓明園賞牡丹,雍正第一次把已經11歲的弘曆引薦給康熙。康熙一看見就喜歡得不得了,把他帶進宮,自己親自養,「隨侍學習」。
  • 雍正有10個兒子,為什麼乾隆能夠成為繼承人?
    雍正一共有10個兒子,有四個都沒排齒序,弘盼雖然也是夭折,好歹名字還有個弘字,而福宜、福惠、福沛這三人從名字就可以看出是還沒來得及長到起名字的年齡,就夭折了,這是說,從名字上來講,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只有六人。立乾隆為太子的時候是雍正元年,也就是1723年,這之後出生的皇子自動被淘汰,這其中就有皇六子弘瞻。
  • 張廷玉兒子考了第3名,雍正賞賜玉如意,張廷玉:家族醜事!
    他在雍正統治時期最受重用,雍正皇帝駕崩之前,還曾交代乾隆帝善待他。 乾隆二十年(1755年)張廷玉去世,乾隆命仍遵雍正遺詔,讓張廷玉配享太廟。賜祭葬,諡文和。在清代,漢大臣配享太廟者僅張廷玉一人。 雍正皇帝生性多疑,能受其如此重視,可見張廷玉的功績確實不小。
  • 為何洛克菲勒教育出的後代,不是聰明就是商業精英?原因都在這裡
    而誰當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要麼聰明,要麼就是很會做生意。聰明的孩子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會做生意的孩子可以創造不菲的財富。如何把孩子教育成材?但是他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窮光蛋,22歲開始做生意,馳騁商界70多年,創造了許多商業奇蹟。他豐富的人生經歷,以及商業智慧都值得每一個人學習。原因之二,洛克菲勒教育出的後代,不是聰明就是商業精英。
  • 雍正的兒子本是弘字輩,為何年貴妃的3個兒子,卻都是福字輩?
    到了康熙一朝,康熙子孫眾多,所以從康熙開始,兒子們孫子們那都是有輩的,比如說康熙的兒子那輩都是胤子輩的,胤禛、胤礽、胤祉;康熙的孫子這輩都是弘輩的,弘時、弘曆,再接下來我們知道了,永字輩的一直到溥字輩的。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沒注意到?
  • 年氏其實是雍正最愛的女人,雍正為她改變了皇子的取名規則
    《甄嬛傳》中的華妃飛揚跋扈、極盡奢華,仗著哥哥年羹堯的權勢得寵數年,卻也隨著哥哥年羹堯的倒臺被打入冷宮,終身不孕,因得知雍正對自己的薄情,心灰意冷撞牆而亡。但歷史中的原型卻是雍正最愛的女人,她從第一次懷孕到病逝,包攬了這一時期雍正所有的子嗣,一向勤政的雍正在她病逝後輟朝5日,並破格讓她與自己合葬,這足以看出年氏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年氏出身宦官世家,老爹是湖廣巡撫,大哥年希堯是工部侍郎兼內務府總管,二哥是我們熟悉的川陝總督年羹堯。
  • 雍正兒子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妃的兒子是福字輩的呢?
    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玉牒」和「齒序」。玉牒,是中國歷代皇族族譜,起始於唐代,而最為人所知的還是清朝的玉牒。(圖片來源於網絡)而齒序,就是指沒有夭折,計入宗譜玉牒的成年子女的排行,例如皇四子,皇三女,或者說四阿哥,三公主,都是說的是齒序。而在清朝時期,進入齒序的另外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皇室子女的名字開始遵循家譜、輩分了,比如康熙給自己兒子都起名都是「胤」開頭,孫子輩的都是「弘」開頭。
  • 雍正王朝:雍正帝的兒子「弘時、弘曆、弘晝」,弘曆的能力最強?
    (日堯居k古史侃談《雍正王朝》——第74期)讓誰繼承皇位,誰的能能力就強!這麼說不太科學,可又用什麼標準又如何評價去一個皇子的能力如何呢?說雍正皇帝的兒子「弘時」;歷史記載他是一位挺機靈的皇子,不過幹的都是「蠢事」,最後沒有好下場。作為一名皇子,考量的標準有很多也有很多元素在影響著他們,包括成長的環境、母系的尊卑、露臉的機會等等諸多因素。
  • 兒子當皇上,娘高興還來不及,為何雍正登基,生母德妃不樂意?
    烏雅氏的命根子是老兒子胤禵,不是老大胤禛。烏雅氏偏疼老兒子。胤禵從小聰明過人,才能出眾。德妃和康熙都非常寵愛胤禵。德妃對胤禵寄予厚望,胤禵成為德妃的命根子。第二,烏雅氏偏疼胤禵,對胤禛沒有感情。烏雅氏生胤禛的時候,地位低微,不能親自撫養兒子。胤禛滿月後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孝懿仁皇后沒有生過皇子,只有一個公主還早年殤逝,所以她對胤禛傾注了很多心血。小孩子的感情很純粹,誰帶他跟誰親。胤禛對佟佳氏感情很深,胤禛對說過「生恩莫得養恩大」。烏雅氏見自己的親生兒子跟總覺得敵人佟佳氏親親熱熱,不免心生嫉妒之情。
  • 太子胤礽被康熙廢了,他的兒子們都是什麼結局?大部分成了書畫家
    大家都知道清朝歷史上有著名的廢太子,就是康熙的嫡子胤礽,他曾兩度被立為太子,卻兩度被廢。那麼胤礽被廢之後,他的兒子們都是什麼樣的結局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個話題。雍正登基之後,封弘晳為多羅理郡王。雍正六年,又晉封弘晳為和碩理親王,成為同輩中爵位最高者。而且雍正還十分關心弘晳,弘晳亦於奏摺中稱呼本是叔父的雍正為「皇父」,但他並未被委派一些重要任務,其間多參與一些禮儀性的活動。可是乾隆四年,弘晳就被以「心懷異志」等罪名,革除了親王爵,並除籍,囚禁景山東果園。乾隆七年,弘晳病逝,時年49歲。二、弘晉。
  • 他是康熙最小的兒子,康熙在63歲時生下他,雍正與乾隆都很照顧他
    大家都聽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話吧,它的主旨只有一個,那就是天下間無論任何東西,都歸屬皇帝所有,由此可見帝王的權力之大,沒有界限,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爭著搶著要當皇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