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兒子中最聰明的一個,卻裝了一輩子糊塗,後代子孫都感謝他

2020-12-17 起叔讀史記

我們知道,這世界上最頂尖的智者往往反而是會裝傻的人。比如說三國時期的司馬懿,低調了一輩子,黃土都掩到脖子上了才發動了兵變,奪得了天下。一般來說裝傻的人都有深遠的預謀,這樣的人可謂是讓人防不勝防。在清朝雍正時期便有這樣一位皇子,裝傻裝了一輩子,卻堪稱是雍正兒子中最聰明的一個。

我們知道,雍正的皇位也是好不容易才得來的。康熙有24個兒子,當初因為廢太子事件便爆發了九子奪嫡現象。雍正和其他幾位皇子不同,他採用的手段不是積極的向康熙表現自己,甚至是積累勢力,擴展黨羽等。

雍正採用的方式很奇特,他為人十分的低調。甚至看不出來有爭奪皇儲的意思,而是整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研究學問,然後澆澆花養養樹什麼的。還有就是培養自己手下的兒子了。實際上這正是雍正聰明的地方。

康熙早被這些想要爭奪皇位的皇子們鬧的焦頭爛額,感覺這些兔崽子都早就盼望著自己死了。所以又怎麼會有好印象?雍正在這樣的條件下背道而行。反而令康熙眼前一亮,經常就會來到雍正的小院子裡來溜溜彎。

有一次,雍正便無意間將他最得意的兩個兒子弘曆還有弘晝介紹到了康熙的面前。但是兩人的年齡都只有十歲出頭,但卻能背誦四書五經的許多片段,而且說起道理來頭頭是道。尤其是哥哥弘曆,在康熙眼裡竟然又幾分帝王之氣。後來竟接入了寢宮,親自培養。

後來康熙更是力排眾議,將皇位傳給了雍正。所以在1722年雍正繼位之後,幾乎聰明點的就應該知道,這皇位將來是板上釘釘的要傳給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了。但是在沒有形成定局之前還是免不了要競爭的,畢竟這是皇位。歷史上多少人冒著殺頭的風險也要奪得。

事實上,在雍正的眾多皇子中,只有四位阿哥最終長大成人。他們分別是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和六阿哥弘贍。三阿哥弘時曾和弘曆有過競爭,不過最終在雍正五年被削除宗籍,後鬱鬱而終。弘贍尚且年幼,實際上唯一能挑選出繼位的只有兩個人。

能夠繼承皇位的兩個人自然就是,弘曆還有弘晝了。但是在大家的印象中,弘晝就是那種瘋瘋癲癲,恃寵而驕。甚至於完全沒有任何個人形象的紈絝子弟,幹出的一些事情,正可謂是讓人哭笑不得。

比如說他在宮中搞「活出喪」,就是為了好玩,想要體驗一把葬禮,於是就在活著的時候置辦喪禮。然後讓下人哀悼,自己卻在棺材裡笑的死去活來的。他這樣一鬧皇位自然和他完全無緣了。

但實際上弘晝並不是真的傻而是在裝傻,因為他知道自己根本競爭不過弘曆。而自己如若不裝傻,一旦競爭失敗勢必會被記恨。一旦弘曆掌權那麼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而且連雍正甚至都會出手為弘曆清理登基上的障礙。最是無情帝王家,弘晝裝傻不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而且連王位都能世襲,子孫後代都感謝他。

相關焦點

  • 雍正最聰明的一個兒子,一生都在裝瘋賣傻,卻讓後代子孫永享富貴
    都說無情最是帝王家,自古以來,一個皇位可以掀起多少的腥風血雨。在宮廷中,為了爭奪皇位,兄弟相殘,父子反目,這都是封建制下帝皇家庭的真實寫照。不論是多麼聖明的賢君,在上位的過程中永遠是手沾鮮血的。踩著兄弟姐妹上位,這是每個皇帝都有過的事情,而弘晝可謂是雍正最為聰明的一個兒子了,但他卻一輩子裝瘋賣傻,遠離皇位的爭奪,這讓他後代的子孫都永享富貴。1711年,弘晝出生,作為雍正的第五子,乾隆的弟弟,他一出生就受到廣泛的關注。雍正帝的子嗣大多早夭,唯有弘曆和弘晝二人身體健康,一直沒有什麼太大的波折,這令的雍正十分寵愛兩個孩子。
  • 雍正的兒子中,最聰明的是哪個?裝了一輩子傻,保全子孫榮華富貴
    在這場兄弟相爭中雍正最終脫穎而出,而上臺後的他對自己的兄弟們毫不留情,凡是當年和他爭搶皇位的最終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不過鮮有人知在雍正皇帝在位的時候皇子們也沒有停下自己爭奪皇位的行動。深知皇子們爭儲危害的雍正皇帝也是無力阻止,他的兒子們每個人都野心勃勃,但是唯有五阿哥弘晝是個例外,和自己的哥哥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雍正最聰明的一個兒子,靠裝瘋賣傻躲過黨爭,子孫後代都要感謝他
    不過這樣一位厲害的乾隆,卻與他的另一個聰明能幹的兄弟和睦相處了一輩子,也是清朝皇室當中十分難得一見的事情。乾隆名叫愛新覺羅·弘曆,而他的那個弟弟名叫愛新覺羅·弘晝,他們兩個當時都得到他們的父親雍正的賞識,當年還把他們帶到康熙的面前背書給康熙聽,其中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康熙也對這兩個孫子十分喜愛。
  • 雍正最聰明的一個兒子為何裝瘋賣傻了半輩子?他的後代現在怎樣?
    歷史上最有趣的一位大清王爺,自打出生開始,估計就已經開始盤算,足以讓他為之奮鬥終生的一件大事,那就是給自己辦喪事。雖然這麼說,不免有點誇張,但是,這位大清王爺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確確實實就是在這種狀態下度過的。《清史稿》記載,這位王爺「好言喪禮」,說人百年之後都會死,沒什麼可忌諱的,倒是挺豁達。
  • 雍正一生重用其十三弟,卻料不到他的後代,會成為自己兒子的對手
    雍正一生重用其十三弟,卻料不到他的後代,會成為自己兒子的對手 大家在影視劇中尤其是清宮戲中都知道雍正皇帝和自己的十三弟是關係最好的,在這位十三阿哥的一生中都在默默的支持著雍正,即便在去世後也受到了最高級別的禮遇,可以說在雍正帝這種剛正不阿的人面前能夠有這種待遇的人實屬罕見。
  • 雍正的兒子本是弘字輩,為何年貴妃的3個兒子,卻都是福字輩?
    到了康熙一朝,康熙子孫眾多,所以從康熙開始,兒子們孫子們那都是有輩的,比如說康熙的兒子那輩都是胤子輩的,胤禛、胤礽、胤祉;康熙的孫子這輩都是弘輩的,弘時、弘曆,再接下來我們知道了,永字輩的一直到溥字輩的。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沒注意到?
  • 左宗棠去世後,他的4個兒子什麼狀況?子孫後代裡出了不少名人
    曾國藩有3個兒子,其中長子早早夭折,次子曾紀澤和三子曾紀鴻,都因為曾國藩的官職爵位和朝中關係,不用參加考試,直接到朝中做了官。其中曾紀澤更是成為了一代著名的外交家。 李鴻章也有3個兒子,長子李經方是過繼來的,他在父親的幫助下,成為了出使各國的大臣,還兼任郵傳部左侍郎職位。
  • 農村老話「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是什麼意思呢?
    而「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這句話包含的就是古代的中庸之道。其實農村表達這樣的俗語很多,比如「物極必反」說得就是人不能太過於驕縱,不然的話人生的發展將會有很大的衰敗感。同時兵法中也講究凡事留一線生機,不能全部殲滅的思想。而「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並不是說將自己三分的智慧傳給後代,而是一種韜光養晦、大智若愚的人生哲理。講究的是人生在世一定不要光芒太盛,正所謂「槍打出頭鳥」,即便沈萬三再怎麼討好朱元璋,最後還是免不了被沒收家產發運雲南的波折人生。所以說人不能太聰明,否則會有性命之憂。
  • 高明做事,糊塗做人,才是真正的聰明
    與其做愚蠢的聰明人,不如做聰明的笨人。----莎士比亞一個國王要在三個兒子中選一個王位繼承人。他給三兄弟每人發了一顆花的種子,看誰種得好就選誰。種子拿回去,三人都種上了。到了約定的時間,三兄弟端著自己的花盆去見國王。
  • 張廷玉兒子考了第3名,雍正賞賜玉如意,張廷玉:家族醜事!
    張廷玉的聰明之處在於,在奪嫡事件中他懂得明哲保身,在雍正登基之後才沒有受到太大的牽連。 軍機處基本也都是由張廷玉所籌劃的,他不僅典掌軍機,又兼理吏部、戶部要職,身兼朝中多數重要官職。 雍正皇帝一心想要將大權獨攬,能夠讓張廷玉主管這麼多重任,可見其重視。他也算接起了其父張英的班,父子倆的成就,使得張家也成了名門望族。
  • 胤祥的女兒,為何會被雍正收養在宮中,難道是為了牽制胤祥?
    同時,胤祥晉升親王后,雍正又將他身為皇子時所兼管的佐領人丁全部劃歸到他的麾下,又於親王定額之外增加一、二、三等護衛共17員,儀仗中也增加豹尾槍、長杆刀各二,以突出胤祥的與眾不同。 第二、雍正曾與群臣這樣說道:「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
  • 魯迅先生的子女後代如今怎樣了?兒子幹部,曾孫紅人,侄孫最牛
    其實,魯迅先生能被家喻戶曉不僅是因為他的文學造詣,更是因為他字裡行間對這個社會的一種隔空對話,讓讀者看清現實。這樣令人尊敬的一位文學作家,他的後代也會走上文學的道路嗎?他的子孫又發展的如何呢?
  • 三國時期,司馬懿子孫皆為人中翹楚,而諸葛亮子孫都是無能廢物?
    他的聲名不僅在三國如雷貫耳,就算在整個中國歷史中也是首屈一指,時至今日我們都不得不嘆服他的才能。他多次救蜀國於危難之中,也難怪劉備會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蜀國。但是,令人嘆息的是,翻開歷史史籍,諸葛亮的子孫卻一個個都是無能之輩,於廢物無異,但是司馬懿的子孫卻是各個人中龍鳳,名聲響徹雲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雍正兒子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妃的兒子是福字輩的呢?
    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玉牒」和「齒序」。玉牒,是中國歷代皇族族譜,起始於唐代,而最為人所知的還是清朝的玉牒。(圖片來源於網絡)而齒序,就是指沒有夭折,計入宗譜玉牒的成年子女的排行,例如皇四子,皇三女,或者說四阿哥,三公主,都是說的是齒序。而在清朝時期,進入齒序的另外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皇室子女的名字開始遵循家譜、輩分了,比如康熙給自己兒子都起名都是「胤」開頭,孫子輩的都是「弘」開頭。
  • ...老九都死在獄中,一個嘔吐一個腹疾,雍正皇帝給出的說法是「冥誅」
    塞思黑敢於與雍正面對面坐到一起,說明他沒把雍正當成皇帝,或者更大的可能,當時大家都不知道誰是皇位的繼承人。後來,在塞思黑寫的書信中,有「機會已失,悔之無及」等語句。他與兒子通信,使用隱語,書信縫在僕人的衣襪之中,如同奸細。塞思黑被押解回北京的途中,胡什禮和楚宗為他戴上了刑具,走到保定時,接到雍正皇帝的命令,把塞思黑暫時關押在那裡,不要進京。
  • 老人臨死一句話,後代子孫成就佳話!
    如東縣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特別敬畏鬼神的縣城,那裡靠近沿海,如東人靠著一方水土也過得比較富裕。當地最大的習俗就是拜神,尤其是每每有哪家老人去世,一定要大辦酒席,主要不是給人吃的,而是用來敬奉鬼神。當地人相信人死了以後要入輪迴,而入輪迴之前要看著鬼神引路,要是後世子孫沒有把這些引路的鬼神伺候好,自己的長輩祖先就不能有個好歸宿。所以誰家要是辦一件喪事,富裕的人家還好,要是稍微窮苦一點的人家真的要傾家蕩產。當地有一戶姓張的人家,這戶人家是當地最有聲望的財主。他們家不僅有錢,張家的太爺還宅心仁厚,廣施善財。
  • 康熙臨死前,交代讓雍正善待兩個人,雍正當上皇帝後,是怎麼做的
    那麼雍正又是如何對待他的大哥哥,允祥呢?那時候,與胤礽一樣,允禩也處于禁錮之中。自從雍正掌權後,就沒有放他出去,也沒有見過他。到雍正十二年末,他死於囚禁之中。雍正死後,對他的追封也沒有做任何處理,讓他作為平民下葬。雍正在位期間,前後十五年,包括雍正在位期間所生的那些兒子,雍正都沒有給他們封爵。
  • 他堪當人類先祖,子孫多達三十萬,族裡八分之一人都是他後代
    他堪當人類先祖,子孫多達三十萬,族裡八分之一人都是他後代有人說"皇帝都是反常的尤其是明朝的?"真想知道是誰的說的這番話,如此大膽,正常人都以為說這話的人就是變態,可保不齊就有些人會相信。書中有一段曾經提到在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劉子業皇帝,他手下有一位劉義恭的臣子,他見他百般不順,極其的討厭,於是有一天他解剖了劉義恭的身體,五官四肢除了眼睛被挖掉,肚子被劃開,剩下的全部用蜂蜜醃製了起來,行為十分的殘忍,這就是傳說中的"鬼目粽"。
  • 康熙最終把皇位傳給雍正,真的是看中雍正兒子弘曆很有出息嗎
    第一,康熙喜歡弘曆,並不表明他要通過雍正把皇位傳給弘曆。關於康熙要通過雍正傳位給弘曆的說話,有這樣一個故事:康熙在去世前一年,去雍正的圓明園賞牡丹,雍正第一次把已經11歲的弘曆引薦給康熙。康熙一看見就喜歡得不得了,把他帶進宮,自己親自養,「隨侍學習」。
  • 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都怎麼樣了?趙氏子孫今何在?
    今天我們要說的話題是,趙匡胤死後,他的後代都怎麼樣了呢?趙匡胤一生共有四個兒子六個女兒。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很小時候就夭折了,所以史書上並沒有留下多少記載。後來到了宋徽宗時期,分別追封二人為滕王和舒王。六個女兒中的申國公主、成國公主、永國公主早夭。另外三個是魏國大長公主、魯國大長公主、陳國大長公主,三人分別下嫁給了左衛將軍王承衍、左衛將軍石保吉、右衛將軍魏鹹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