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最聰明的一個兒子,靠裝瘋賣傻躲過黨爭,子孫後代都要感謝他

2020-12-17 琅琊講武堂

乾隆算是清朝皇帝當中比較有名的皇帝之一了,得益於清宮戲的原因,大家多多少少對乾隆有所了解。不過在屏幕上英俊瀟灑的乾隆,在歷史當中也是一位手段厲害的人,曾經因為幾個字就殺了許多人。不過這樣一位厲害的乾隆,卻與他的另一個聰明能幹的兄弟和睦相處了一輩子,也是清朝皇室當中十分難得一見的事情。

乾隆名叫愛新覺羅·弘曆,而他的那個弟弟名叫愛新覺羅·弘晝,他們兩個當時都得到他們的父親雍正的賞識,當年還把他們帶到康熙的面前背書給康熙聽,其中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康熙也對這兩個孫子十分喜愛。

等到兩兄弟年紀大了之後22歲的弘晝與24歲的乾隆被派往地方處理苗疆事務,能做到這地步的,說明弘晝絕對不是一個平庸之人,相反還有著非常高超的政治能力。也就是在這一年,雍正去世。

考慮再三的雍正,最終選擇立弘晝的哥哥為皇帝,也就是後來的乾隆。

在當時的情況下,乾隆只有兩個弟弟可以與他爭奪帝位,而另外一位弟弟歲數太小,基本沒有威脅,只有這位才華出眾的弘晝擁有與他一爭帝位的能力,歲數也與乾隆相差不遠。深知乾隆心狠手辣,內忌外寬的弘晝對自己的境遇感到十分擔心。

於是曾經那個飽讀詩書的弘晝漸漸地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甚至略帶傻呆氣質的紈絝子弟弘晝,一些表現甚至讓人覺得「辣眼睛」。

在雍正去世之前,弘晝就開始發生一些令人不齒的變化,比如他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皇親國戚,卻像一個小商小販一樣在大街上跟商人討價還價,而且一言不合還跟人家吵架,乃至於大打出手,搞得面紅耳赤,吹鼻子瞪眼睛,狼狽不堪,大失體面。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雍正對弘晝開始失望。與之相反,他的哥哥則在這時處處表現得大氣、儒雅,深得雍正的喜愛,加上弘曆年紀略大,比弘晝更適合做大清朝的主人,所以最終弘曆順利登基。

等到乾隆上位之後,弘晝的行為愈發的放蕩不羈,頗有「世人笑我太癲狂,我笑世人看不透」的味道,他甚至裝死,喜滋滋的給自己辦起喪禮來,等到那些大臣和王公貴族屁顛屁顛地跑過來參加他的喪禮的時候,乃至於有的人還嚎啕大哭起來,他就在後面偷偷的笑。等這些來哀悼的人一走,他就跑出來坐在自己的「靈堂」上吃給他的「祭品」,大家知道了這件事之後,紛紛覺得他太荒唐了,不可理喻,有的人甚至到乾隆那裡告狀。

不過聽說弟弟的這些丟人事件,乾隆卻一點兒也不生氣,乃至於反而更加喜歡自己這個弟弟了——這樣的弟弟才放心啊!乾隆不僅不責怪弘晝,反而誇他「秉性純誠,持躬端恪」,估計大臣聽到這個評論內心是一千萬草泥馬瘋狂奔騰吧——但是人家一個是皇帝,一個是皇弟,他們說是什麼就是什麼吧。

弘晝也不因為被別人恥笑而改變自己這種行為,反而愈發的特立獨行,甚至於在早朝上跟軍機大臣互懟,懟不過人家直接大打出手,在地上翻來覆去扭打,大失體面,惹得大臣們哭笑不得。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假疾不癲的弘晝,才能夠從自己狠辣多疑哥哥手中活下來,而且相對還得到了乾隆的許多關心。他的後人也十分感謝他,正是因為他的裝瘋賣傻,才有了他的子子孫孫平平安安的貴族生活。

相關焦點

  • 雍正兒子中最聰明的一個,卻裝了一輩子糊塗,後代子孫都感謝他
    我們知道,這世界上最頂尖的智者往往反而是會裝傻的人。比如說三國時期的司馬懿,低調了一輩子,黃土都掩到脖子上了才發動了兵變,奪得了天下。一般來說裝傻的人都有深遠的預謀,這樣的人可謂是讓人防不勝防。在清朝雍正時期便有這樣一位皇子,裝傻裝了一輩子,卻堪稱是雍正兒子中最聰明的一個。
  • 雍正最聰明的一個兒子,一生都在裝瘋賣傻,卻讓後代子孫永享富貴
    都說無情最是帝王家,自古以來,一個皇位可以掀起多少的腥風血雨。在宮廷中,為了爭奪皇位,兄弟相殘,父子反目,這都是封建制下帝皇家庭的真實寫照。不論是多麼聖明的賢君,在上位的過程中永遠是手沾鮮血的。踩著兄弟姐妹上位,這是每個皇帝都有過的事情,而弘晝可謂是雍正最為聰明的一個兒子了,但他卻一輩子裝瘋賣傻,遠離皇位的爭奪,這讓他後代的子孫都永享富貴。1711年,弘晝出生,作為雍正的第五子,乾隆的弟弟,他一出生就受到廣泛的關注。雍正帝的子嗣大多早夭,唯有弘曆和弘晝二人身體健康,一直沒有什麼太大的波折,這令的雍正十分寵愛兩個孩子。
  • 雍正最聰明的一個兒子為何裝瘋賣傻了半輩子?他的後代現在怎樣?
    歷史上最有趣的一位大清王爺,自打出生開始,估計就已經開始盤算,足以讓他為之奮鬥終生的一件大事,那就是給自己辦喪事。雖然這麼說,不免有點誇張,但是,這位大清王爺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確確實實就是在這種狀態下度過的。《清史稿》記載,這位王爺「好言喪禮」,說人百年之後都會死,沒什麼可忌諱的,倒是挺豁達。
  • 雍正一生重用其十三弟,卻料不到他的後代,會成為自己兒子的對手
    雍正一生重用其十三弟,卻料不到他的後代,會成為自己兒子的對手 大家在影視劇中尤其是清宮戲中都知道雍正皇帝和自己的十三弟是關係最好的,在這位十三阿哥的一生中都在默默的支持著雍正,即便在去世後也受到了最高級別的禮遇,可以說在雍正帝這種剛正不阿的人面前能夠有這種待遇的人實屬罕見。
  • 雍正的兒子中,最聰明的是哪個?裝了一輩子傻,保全子孫榮華富貴
    在這場兄弟相爭中雍正最終脫穎而出,而上臺後的他對自己的兄弟們毫不留情,凡是當年和他爭搶皇位的最終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不過鮮有人知在雍正皇帝在位的時候皇子們也沒有停下自己爭奪皇位的行動。深知皇子們爭儲危害的雍正皇帝也是無力阻止,他的兒子們每個人都野心勃勃,但是唯有五阿哥弘晝是個例外,和自己的哥哥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在中國歷史上,那些裝傻充愣的人才是真聰明,我們可得好好學
    楊修非常聰明,如果他笨的話是猜不出曹操的用意的。但他這是耍小聰明,他雖是謀士,但不是將軍。在主帥還猶豫未決之時,就傳出「退兵」的風聲,動搖軍心,實在該殺。之後他幫助曹植,有了一些對抗自己的意味。曹操當然無法斬殺自己的兒子,但是兒子的羽翼是可以清除的。所以有了這些事情的發生,楊修非死不可了。
  • 他是康熙最小的兒子,康熙在63歲時生下他,雍正與乾隆都很照顧他
    大家都聽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話吧,它的主旨只有一個,那就是天下間無論任何東西,都歸屬皇帝所有,由此可見帝王的權力之大,沒有界限,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爭著搶著要當皇帝的原因。
  • 雍正的兒子本是弘字輩,為何年貴妃的3個兒子,卻都是福字輩?
    到了康熙一朝,康熙子孫眾多,所以從康熙開始,兒子們孫子們那都是有輩的,比如說康熙的兒子那輩都是胤子輩的,胤禛、胤礽、胤祉;康熙的孫子這輩都是弘輩的,弘時、弘曆,再接下來我們知道了,永字輩的一直到溥字輩的。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沒注意到?
  • 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深受雍正器重,晚年卻被乾隆帝抄家
    張廷玉是整個大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人,深受雍正器重,晚年卻被乾隆帝抄家,其地位之高可見一般。起初太廟中供奉的都是歷代的皇帝,後來皇后和有功之臣也可以配享太廟。張廷玉是清朝唯一一個進入太廟的漢人,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張廷玉功勞之大。張廷玉曆清朝三代帝王,康熙、雍正都對他委以重任,而乾隆卻對他十分冷淡,這是為什麼呢?
  • 雍正登基後,收拾「八爺黨」為何放過老十,你看看他娘家是誰?
    當年,參與奪嫡的人中,最讓雍正頭疼是的八爺黨,這一群人以老八為核心,老九、老十、老十四都是其骨幹成員,而雍正登基後,便開始清算這些兄弟,老八被羅列了40大罪名,老九羅列28大罪狀,老十羅列14大罪狀,老八、老九被開除宗譜,唯獨老十胤誐躲過一劫
  • 弘晝和弘曆都是雍正喜愛的兒子,為何稱帝的不是弘晝?
    雖然年幼喪母,但康熙帝看弘曆談吐不凡、品行端正、禮貌有加,再要得弘曆的生辰八字後,更為大喜,他覺得眼前的少年命中帶貴氣,長大後一定不同尋常,將其接到身邊撫養教導!雍正看出了康熙對弘曆的百般寵愛,對其更加青睞,有意培養他的才能。
  • 老人臨死一句話,後代子孫成就佳話!
    如東縣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特別敬畏鬼神的縣城,那裡靠近沿海,如東人靠著一方水土也過得比較富裕。當地最大的習俗就是拜神,尤其是每每有哪家老人去世,一定要大辦酒席,主要不是給人吃的,而是用來敬奉鬼神。當地人相信人死了以後要入輪迴,而入輪迴之前要看著鬼神引路,要是後世子孫沒有把這些引路的鬼神伺候好,自己的長輩祖先就不能有個好歸宿。所以誰家要是辦一件喪事,富裕的人家還好,要是稍微窮苦一點的人家真的要傾家蕩產。當地有一戶姓張的人家,這戶人家是當地最有聲望的財主。他們家不僅有錢,張家的太爺還宅心仁厚,廣施善財。
  • 左宗棠去世後,他的4個兒子什麼狀況?子孫後代裡出了不少名人
    提左宗棠的後人,那就必須要跟同時期的曾國藩、李鴻章相比了。跟這兩位的後人比起來,左宗棠那是真的配得上大公無私這個詞! 曾國藩有3個兒子,其中長子早早夭折,次子曾紀澤和三子曾紀鴻,都因為曾國藩的官職爵位和朝中關係,不用參加考試,直接到朝中做了官。
  • 祖先有德,自然庇蔭後代子孫 /宗道法師
    北方人看到那種場景,都吃不下飯,但是他們從小就這樣,習慣了。如果仔細分析這種心理,我們就知道,中國人骨子裡覺得,對祖先好,祭拜祖先,祖先就能庇蔭自己,祖先就能在另一個世界保佑自己。所以,中國人特別重視祭拜祖先。雖然大家都說「人死如燈滅」,但每個人又隱隱覺得人死並非如燈滅,每個人都很重視祭拜祖先。到了清明節,也都要修墳、燒紙,因為大家覺得這樣更容易受到先人的庇護。
  • 三國時期,司馬懿子孫皆為人中翹楚,而諸葛亮子孫都是無能廢物?
    他的聲名不僅在三國如雷貫耳,就算在整個中國歷史中也是首屈一指,時至今日我們都不得不嘆服他的才能。他多次救蜀國於危難之中,也難怪劉備會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蜀國。但是,令人嘆息的是,翻開歷史史籍,諸葛亮的子孫卻一個個都是無能之輩,於廢物無異,但是司馬懿的子孫卻是各個人中龍鳳,名聲響徹雲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雍正繼位後,老十四能躲過一劫重見天日,而老八下場卻如此慘?
    所以,為了保住後代的江山社稷,如果不除掉老八,則大清永無寧日,所以對雍正來說,老八胤禩非除不可。八爺胤禩被封為廉親王后,身兼數職,每次雖然都盡力辦差,但是沒有得到雍正的好感,還曾被罰跪。原因是,雍正要祭拜康熙的皇陵時候,想做一間換喪服的小房子。命主持工部的八爺胤禩去監工,於是,八爺日夜監工,終於在祭祀的前天建成。
  • 雍正兒子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妃的兒子是福字輩的呢?
    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玉牒」和「齒序」。玉牒,是中國歷代皇族族譜,起始於唐代,而最為人所知的還是清朝的玉牒。(圖片來源於網絡)而齒序,就是指沒有夭折,計入宗譜玉牒的成年子女的排行,例如皇四子,皇三女,或者說四阿哥,三公主,都是說的是齒序。而在清朝時期,進入齒序的另外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皇室子女的名字開始遵循家譜、輩分了,比如康熙給自己兒子都起名都是「胤」開頭,孫子輩的都是「弘」開頭。
  • 康熙臨死前,交代讓雍正善待兩個人,雍正當上皇帝後,是怎麼做的
    那麼雍正又是如何對待他的大哥哥,允祥呢?那時候,與胤礽一樣,允禩也處于禁錮之中。自從雍正掌權後,就沒有放他出去,也沒有見過他。到雍正十二年末,他死於囚禁之中。雍正死後,對他的追封也沒有做任何處理,讓他作為平民下葬。雍正在位期間,前後十五年,包括雍正在位期間所生的那些兒子,雍正都沒有給他們封爵。
  • 康熙最終把皇位傳給雍正,真的是看中雍正兒子弘曆很有出息嗎
    第一,康熙喜歡弘曆,並不表明他要通過雍正把皇位傳給弘曆。關於康熙要通過雍正傳位給弘曆的說話,有這樣一個故事:康熙在去世前一年,去雍正的圓明園賞牡丹,雍正第一次把已經11歲的弘曆引薦給康熙。康熙一看見就喜歡得不得了,把他帶進宮,自己親自養,「隨侍學習」。
  • 戴宗讓宋江裝瘋賣傻,在屎尿坑裡打滾,是故意整宋江嗎?
    戴宗這麼做,就是要用最徹底的辦法,來救宋江。首先,裝瘋賣傻確實可以救命自古以來,很多人都曾靠裝瘋賣傻來逃命。從戰國時期的孫臏,裝瘋騙過別人,偷偷逃到齊國,不但幹掉了對手龐涓,而且青史留名,傳為佳話。三國時期的司馬懿,假裝生病,騙過了曹爽,奪得了曹魏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