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都怎麼樣了?趙氏子孫今何在?

2021-02-08 夜讀史書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終年五十歲。趙匡胤死後,皇位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是為宋太宗。

趙匡胤畫像

歷史上關於趙匡胤為什麼把皇位傳位弟弟,而不傳給自己兒子的說法有很多。由於這個話題超出了本文的範疇,所以這裡就不進行詳細說明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去查找「金匱之盟」和「燭影斧聲」這兩個典故。今天我們要說的話題是,趙匡胤死後,他的後代都怎麼樣了呢?

趙匡胤一生共有四個兒子六個女兒。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很小時候就夭折了,所以史書上並沒有留下多少記載。後來到了宋徽宗時期,分別追封二人為滕王和舒王。六個女兒中的申國公主、成國公主、永國公主早夭。另外三個是魏國大長公主、魯國大長公主、陳國大長公主,三人分別下嫁給了左衛將軍王承衍、左衛將軍石保吉、右衛將軍魏鹹信。簡單的介紹完次要人物,接下來我們重點說說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

次子趙德昭出生於951年,其性格沉著冷靜,喜怒不形於色。趙匡胤為了讓兒子能夠多多歷練,並沒有直接給他封王,而是讓他相繼擔任了貴州防禦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務。不過趙匡胤可能想不到,自己會在盛年突然早逝。趙匡胤死時,趙德昭已經25歲,但依然沒有被冊封為親王,這也使得他在突然來臨的政治鬥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趙光義登基稱帝後,趙德昭才被冊封為武功郡王。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御駕親徵攻打幽州。一日夜裡,宋軍遭到偷襲,軍中大亂。當時許多將士都打探不到宋太宗的下落,以為其已遭遇不測,於是有人建議擁立趙德昭為皇帝。後來宋太宗及時出現,這個建議自然就沒了下文,但宋太宗卻對此事耿耿於懷。宋軍班師回朝後,趙德昭提出給此次出徵的有功將士給予封賞,宋太宗卻怒斥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擔心自己將要遭遇不測,於是回家後自刎而死。宋太宗聞訊後悔不已,追封趙德昭為魏王,後又改封吳王、越王。

四子趙德芳出生於959年,他的經歷跟其兄長趙德昭頗為類似,先後擔任過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等職務。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三月,趙德芳病逝,年僅23歲。宋太宗追封趙德芳為中書令、岐王。後來又贈太師,改追封為楚王、秦王。

趙德芳共有三子,其後代一直以皇族宗室的身份存在。直到南宋建立後,宋高宗趙構因為自己沒有子嗣(唯一一個兒子早夭),但又不想把皇位傳給自己兄弟的兒子們。於是就收趙德芳的六世孫趙眘(原名趙伯琮)為養子。1162年,宋高宗將皇位禪讓給了趙眘,是為宋孝宗。由此,宋朝歷史上就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北宋皇帝除了趙匡胤以外,都是出自宋太宗一脈;南宋皇帝除了趙構以外,都是出自宋太祖一脈。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趙孟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趙德芳的嫡系子孫。

趙孟畫像

根據《宋史·宗室世系表》記載宋朝宗室分為三個支派,即太祖(趙匡胤)支派、太宗(趙光義)支派、魏王(趙廷美,趙匡胤四弟)支派。

太祖趙匡胤支派分為燕王(趙德昭)支派和秦王(趙德芳)支派。燕王趙德昭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遷居如下地區:安徽潁州、四川蜀州(今崇慶)、江蘇泰州、鎮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廣東南雄等地;秦王趙德芳支派則遷居如下地區:浙江紹興、富陽漁山、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蘇真州、太平州。

趙匡胤一脈的字輩為: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順。如今浙江慈谿趙氏正是沿用了這一字輩。

太宗趙光義支派在「靖康之恥」後大部分被虜往擄往五國城(今黑龍江松花江口),因此在東北廣大地區播遷繁衍。另有少數太宗支派後人在江蘇常熟、江西上饒以及閩粵一帶繁衍。

趙光義一脈的字輩為: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魏王趙廷美在世時因被太宗懷疑謀奪皇位而被貶至房州(今湖北房縣),其子孫後代外放為官散居之地,主要有:河南開封、洛陽,福建汀州、山東沂州、濟州、江蘇崑山、溧城、浙江秀水、湖南衡州、四川成都、青城、江西鄱陽等地。

趙廷美一脈的字輩為:德、承、克、叔、之、公、彥、夫、時、若、嗣、古、光、登。

相關焦點

  • 趙匡胤子孫在北宋一朝地位如何?
    其實趙匡胤在世時,他還剩下的倆兒子地位都不怎麼樣,反而是他死後,趙光義還立趙德昭為儲君(開封府尹)。理應來講,太祖在世,太祖之子不是太子就是封王,縱觀唐代,李淵、李世民的兒子哪一個不是封王封地,就連太子,都能輪流坐呢...。可是宋太祖趙匡胤就不是。
  • 據說,玉林這個姓氏,都是皇室後代!快看看是不是你的姓?
    在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中,趙氏一族,精英輩出,人才濟濟,在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上留下了一篇篇濃墨重彩、燦爛輝煌而又滄桑厚重的華章。 趙氏 玉林趙姓,都是宋朝皇室的後代,分布於全市8個縣(市、區),有近5萬人。
  • 「名人百科」千古明君——宋太祖趙匡胤
    【名人簡歷】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年),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太祖,漢族,涿州(今河北)人。出身軍人家庭,高祖趙朓,祖父趙敬,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
  • 兩宋之交,趙氏宗室南渡入閩
    新近出版的《三山南門外天水村趙氏譜牒》(趙麟斌主編)整理出一些史料,對此有所披露。烏山石刻趙姓人964年,宋太祖發布詔書,任命宰相趙普主持編制皇族家譜,稱之為玉牒。據陳泗東《幸園筆耕錄》所述:「宋朝趙氏皇族的譜牒,實際上是從宋太祖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廟號宣祖)算起。
  • 「右文抑武,提倡讀書」,給宋太祖趙匡胤,帶來怎樣的後果?
    宋太祖趙匡胤(927 年 3 月 21 日-976 年 11 月 14 日),字元朗,中國北宋  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太祖,漢族,涿州(今河北)人。  宋太祖雖然是行武出身,卻一改五代十國尚武之風,右文抑武,提倡讀書。這到  底是為什麼?這樣的改變又給他帶來怎樣的後果呢?
  • 斧聲燭影的背後,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本來作為宋代開國之君的趙匡胤一生的事跡在《太祖本紀》中都記載的極為詳實,可唯獨對他的死因只記了這十二個字,過於簡略,顯然從這個記載看宋太祖之死不簡單。其次,按照我國歷史的傳統,皇位繼承傳統為父死子繼,除非前任帝王沒有兒子才選擇兄終弟及。但趙匡胤明明有兒子最終繼位的卻是他的二弟趙光義,從制度傳統上推斷,宋太祖之死也不簡單。
  • 李煜解讀宋太祖趙匡胤離奇暴斃的千古謎題
    後來是趙匡胤用一杯酒潑到他弟弟趙匡義的臉上,大聲喝止住了他,喝多了就去給我醒醒酒。趙匡義其人多疑,貪婪,暴戾,相對於其兄的大度仁慈,作惡多端為所欲為的趙匡義是另外一個極端,看看他所作惡的事吧,熟悉我《南唐秘史》的人都了解,這個像豬一樣的怪物同樣對著皇權有著無可復加的覬覦之心,他的哥哥宋太祖趙匡胤人士不可謂不手足情重,對這唯一一個視如己出的親生弟弟平生歷來都是愛護有加。
  • 趙匡胤留下的秘密,九代皇帝口口相傳,趙構聽後卻莞爾一笑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宋朝在太祖趙匡胤的思想指引下,一直重文輕武,以至於發生了「靖康之變」,宋朝竟然拿不出一個像樣的將軍來抵擋金兵來犯,無奈之下,宋徽宗和兒子宋欽宗兩個皇帝被俘,嬪妃也被當做金兵的戰利品。
  •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能夠成功?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字數:字數2151,閱讀時間:約6分鐘作為宋太祖趙匡胤一場著名的「政治秀」,「杯酒釋兵權」被後人大書特書了上千年,甚至常被拿來稱頌趙匡胤的「大智慧」與「仁厚」。但實事求是說,放當時,這事兒他想不成功都難。因為「杯酒釋兵權」的意義與難度,並沒有後世諸多野史裡描繪的那麼大。為何這樣說?
  • 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揭開?專家:並非被人砍死,而是被毒死的
    甚至連歷史記載都相當簡單,這裡面肯定有貓膩!經過後來歷史學家的研究,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被揭曉,專家:並非被人砍死,而是被毒死的。而最大嫌疑人便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這在歷史史料中是可以查證的。在於文瑩的《湘山野錄》中有這樣的記載:「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乞,禁漏三鼓,殿下雪已三寸,帝引柱斧戳地曰『好做,好做』」云云。
  • 被逼著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如果不從,會被將士們殺掉嗎?
    歷史上曾發生過的「陳橋兵變」:1.事件: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時任後周大將的趙匡胤奉命出徵,帶領重兵抵禦契丹的侵犯。趙匡胤帶領軍隊來到汴梁(今河南開封)東北陳橋驛時,手下人發動兵變,將一件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擁立趙匡胤為帝,史稱「陳橋兵變」。
  • 宋太祖正值壯年,為何卻突然駕崩了,真相究竟是怎麼樣的?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晚上,宋太祖趙匡胤召晉王趙光義入宮飲酒,爾後趙光義也宿在宮中(待證)。二十日清晨,趙匡胤忽然駕崩,享年五十歲。宋太祖讓人覺得奇怪的是,趙匡胤共有四位皇子,除了早亡的兩位,剩下的趙德昭、趙德芳均已長大成人,但到了二十一日,反而是晉王趙光義即了皇位,是為宋太宗。
  • 趙匡胤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句話中提到了四個人,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今天要討論關於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話題。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涿郡。趙匡胤生於五代十國這一亂世,年輕時因為看不慣漢隱帝的所做所為而大鬧勾欄院,最後被迫離開家鄉出去闖蕩。
  • 宋太祖趙匡胤的「假途滅虢」,李處耘幹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兒?
    作者:陳二虎(趙匡胤)一、給我一個南下的理由趙匡胤經心複製了一幕黃袍加身,奪了孤兒寡母的後周天下,當上皇帝,也讓「點檢作天子」成為現實。趙匡胤當上了皇帝,自然有許多人不服,老趙某日坐御輦,身邊文武百官簇擁,眾目睽睽之下就射來一支冷箭,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看來這反對他的人很多。
  • 宋太祖死亡之謎:斧聲燭影故事是真的嗎?其中蹊蹺甚多
    還有說法是宋太祖是得來腦溢血,病發身亡的。其證據是趙匡胤長期嗜酒如命,在史書中就有太祖多次置辦酒席,就是在死亡最後時光,趙匡胤仍然還在喝酒。 光是喝酒這條就說服力比較弱,宋太祖的體型非常胖,胖也就算了,還不愛運動。
  • 宋太祖:一個外憨內精的陰謀家,只下了五步棋就奪得江山
    在史書上,宋太祖趙匡胤是一個仁慈的開國皇帝,不但不殺開國功勳,還禁止子孫殺士大夫。因此,在整個兩宋,皇帝都沒有殺過士大夫,相比於其它王朝,動不動誅殺大臣,宋朝簡直就是文人的天堂。也恰恰是因為這一點,宋朝在史官的眼裡,就是一個英明的朝代,而作為開國皇帝的宋太祖,在文人的筆下自然也是一個英明無比的君王,對他的讚美不吝譽詞。
  • 康熙六十一年版《推背圖》詳解,趙匡胤陳橋兵變,百年前早有預言
    所以此象代表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統一天下黃袍加身的局面。看過《易經》的都知道,這是易經的宇宙觀,在當時代表著戰亂即將結束,一個新的朝代即將到來。「姿稟聖武」則代表宋太祖的英姿威武,英勇過人;「順天應人」字面意思理解順應天命,贏得民心,也就是趙匡胤統一天下的局面;「無今無古」即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主要說明宋太祖的成就和決策。例如杯酒釋兵權,給和他一起建國的功臣高官厚祿,過著安逸的生活,這是很多朝代沒有做過的事情。
  • 趙匡胤明明有兒子,為何就不立兒子為太子?反而把皇位給弟弟?
    大家都知道,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是為宋太宗。有人就產生一個疑問,為何趙匡胤不立自己的兒子呢?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滕王德秀,次子燕王德昭,三子舒王德林,四子秦王德芳。趙德秀和趙德林都早夭,所以實際上趙德昭就是長子,趙德芳就是次子。
  • 宋太祖如何快速平定十國?間諜助力統一,偽裝者能讓後世好好學習
    兩宋時期,國君之中善用諜戰的,首先當數北宋開國國君趙匡胤。 在巧妙奪取後周政權之後,趙匡胤採取各個擊破的戰略,陸續剿滅各路割據諸侯,成功地統一了中原,為建立更為強大的北宋王朝而努力。荊南(今湖北荊州市)高氏是當時實力相對較弱的一個割據政權,而且屬於四戰之地,趙匡胤決定從這裡開始他的統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