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文抑武,提倡讀書」,給宋太祖趙匡胤,帶來怎樣的後果?

2021-01-11 網易

  宋太祖趙匡胤(927 年 3 月 21 日-976 年 11 月 14 日),字元朗,中國北宋

  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太祖,漢族,涿州(今河北)人。

  宋太祖雖然是行武出身,卻一改五代十國尚武之風,右文抑武,提倡讀書。這到

  底是為什麼?這樣的改變又給他帶來怎樣的後果呢?

  一.政治地位的上升、歷史的悲劇迫使他改變觀念

  五代十國時期的戰亂,使唐代以來"學而優則仕"的理念被紛亂的政局所打碎,

  許多士大夫"蟄手絆足,動觸羅網,不知何以全生"。在這種環境下,出身將門

  的趙匡胤從內心深處產生了"讀書無用論"。那麼後來又是什麼因素迫使他改變

  了這一觀念的呢?主要有以下二方面:

  

  宋太祖趙匡胤

  1. 後周建立者郭威稱帝後,讓屢立戰功的趙匡胤身居禁軍高級將領之列。隨著

  政治地位的上升,趙匡胤深感所學文化知識甚少,如果不抓緊充實,一輩子只能

  做一個有勇無謀,或勇而寡謀的猛將。

  2. 項羽的故事,趙匡胤早在少年時就聽老師講過。項羽少時讀書不成,轉而學

  劍,又不成,自言"天生我材必有用"。雖然在戰爭中異軍突起,以力大無窮、

  英勇蓋世而著稱,卻胸無點墨,手下雖有雄兵百萬,戰車無數,卻被劉邦打得落

  花流水,最後只能演繹一出"霸王別姬",自刎於烏江。項羽的悲劇給正處上升

  時期的趙匡胤當頭棒喝,也促使趙匡胤在打仗之暇,抓緊時間學習文化知識。

  

  後周帝郭威

  二.觀念改變給趙匡胤帶來的後果

  趙匡胤自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之後,就從一個草莽英雄逆襲為"讀書的將

  軍",直至成為見識廣博的治世明君。

  1. 讀書的將軍:

  在隨郭威行軍打仗的過程中,趙匡胤意識到僅憑武藝是很難實現抱負的,要想創

  一番事業,知識是必不可少的。他一面加緊網羅多謀善斷的讀書人,組建自己的

  智囊團;一面發奮讀書,充實自己,甚至在行軍途中也是手不釋卷。如果聽到民

  間有奇書,便不吝重金購之。行軍之時,別的兵將攜帶的都是搶來的金銀珠寶,

  而他的馬背上基本上全都是書本。

  他隨後周世宗攻打淮南時,有人告發他私載貨物達數車之多,一檢查,發

  現其實是數千卷書籍。周世宗說:"你做的是武將,應該花心思在堅甲利兵,

  帶著這麼多書幹什麼?"趙匡胤回答:"臣承蒙陛下用為將帥,擔心不能很好

  地完成任務,所以弄來很多書隨時觀看,就是為了學知識、廣見聞、增智

  慮啊。"周世宗聽了趙匡胤的回答,越發欣賞他了。

  

  趙匡胤少時重武輕文

  趙匡胤從少時的重武輕文,轉變成文武雙修,到尤重文學這一過程,體現

  了他對知識與時俱進的重視過程。正是因為對讀書的重視,他的學識和胸

  懷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也才形成了後來的以"仁"治天下的統治思想。

  2. 仁義的皇帝:

  宋太祖趙匡胤的治國方針和策略大多是從讀書的過程中形成的。得到天下

  之後,宋太祖明白:武將只能馬上打天下,要治理天下,必須要用飽讀詩書的文

  人。於是便出現了宋代"重武輕文""宰相須用文人"的狀況,文人的地位逐漸

  得到徹底的改變。

  宋代之所以成為文風極盛、文人輩出的一代,與宋太祖提倡文治,倡導讀書是密

  不可分的。宋太祖的"仁"的思想來源於書本,起始於儒家。他對讀書的重視與

  他以"仁"治國一脈相承。

  

  仁義的皇帝

  歷代統治者對百官的控制各有手段。武則天重用酷吏;明成祖開設廠衛,用嚴密

  的特務組織監控官員的言行,使得百官人人自危。東漢後期的皇帝則對百官放任

  自流,不管不問,造成政出多門、群雄割據的亂世。如此看來,對百官的控制,

  嚴刑峻法不可取,放任自流也不可採,關鍵在一個"度",即對百官的合理控制。

  宋太祖便用"仁"把這個"度"拿捏得恰到好處。

  宋太祖的仁義措施避免了更多的殺戮和流血,使動蕩的社會很快安定下來,大大

  加快了統一的進程,加速了統一後社會的安定繁榮。

  3. 治世明君:

  自宋之後,開創了一直延續到明、清兩代的重文輕武的時代,使中國封建

  文化,在經歷過唐末五代的沉悶之後,宋代文化、科技、教育出現了長足的發展,

  為歷史掀開了光耀奪目的新的一頁。

  

  周世宗

  宋太祖是宋代的開國之君。在歷代史家的論著中,宋太祖獲得的評價頗高。雖然

  他開創的宋代一直沒有完成統一大業,但卻能夠與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和成

  吉思汗等雄君霸主並稱於世,其影響可見一斑。

  總之:宋太祖趙匡胤的"右文抑武,提倡讀書"之策,不僅造就了嶄新的大宋時

  代,同時也讓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雄君霸主"。

  宋太祖趙匡胤的成功案例告訴我們:讀書是多麼的重要,讀書可以知禮,可以明

  志,亦可以怡情。

  

  趙匡胤黃袍加身

  漢代的劉向說得好:"少年好學,就像早上的太陽;壯年好學,就像十五的月亮;

  老年好學,就像點燃的蠟燭。"讓我們為了各自的理想而發憤讀書吧!

  本文由"博取眾長 60"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斧聲燭影的背後,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文/施文引言宋太祖趙匡胤一生奮發有為,南徵北戰,結束了五代十國戰亂割據的局面,使中原地區重新走向大一統和繁榮。然而,英武過人的趙匡胤卻死的不明不白,他的駕崩成為了懸而未決的歷史疑案。有人說宋太祖是自然死亡;也有人說他是偶然發病暴斃而死;還有人說他是被他的弟弟趙光義害死的。那麼,宋太祖究竟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謀害致死的,下文作者便根據史料談談作者的觀點。
  • 李煜解讀宋太祖趙匡胤離奇暴斃的千古謎題
    《南唐秘史》裡記載,有一次趙匡義生了病,需要喝一種溫度非常高的湯藥,宋太祖趙匡胤親自去照看弟弟,為了避免弟弟被湯藥的溫度燙傷,宋太祖以自己的身體試藥,先把湯藥倒到自己的皮膚上,確定湯藥的溫度不至於燙傷了病中的弟弟後,才一口一口地餵給弟弟喝下去。其情重的程度不能不令人為之動容。
  • 「名人百科」千古明君——宋太祖趙匡胤
    賞析:宋太祖趙匡胤開明治國,因誤決一事而自省之事。趙匡胤本是後周世宗手下一名大將,後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趙匡胤基本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爭局面,是一個有為之君,他注重經濟發展,為政開明,不事矯飾,為北宋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有一天罷朝後,回到便殿悶悶不樂了很長時間,左右侍者請問其故,趙說:你們說做天子容易嗎?今早上朝乘興決事,因為誤決了一事,所以悔而不樂。
  • 趙匡胤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句話中提到了四個人,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今天要討論關於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話題。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涿郡。趙匡胤生於五代十國這一亂世,年輕時因為看不慣漢隱帝的所做所為而大鬧勾欄院,最後被迫離開家鄉出去闖蕩。
  • 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都怎麼樣了?趙氏子孫今何在?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終年五十歲。趙匡胤死後,皇位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是為宋太宗。趙匡胤畫像歷史上關於趙匡胤為什麼把皇位傳位弟弟,而不傳給自己兒子的說法有很多。由於這個話題超出了本文的範疇,所以這裡就不進行詳細說明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去查找「金匱之盟」和「燭影斧聲」這兩個典故。
  •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能夠成功?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字數:字數2151,閱讀時間:約6分鐘作為宋太祖趙匡胤一場著名的「政治秀」,「杯酒釋兵權」被後人大書特書了上千年,甚至常被拿來稱頌趙匡胤的「大智慧」與「仁厚」。但實事求是說,放當時,這事兒他想不成功都難。因為「杯酒釋兵權」的意義與難度,並沒有後世諸多野史裡描繪的那麼大。為何這樣說?
  • 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揭開?專家:並非被人砍死,而是被毒死的
    據說當時因為此兩句詩,讓一個國家臣服於大宋,可想而知趙匡胤這兩句詩的霸氣,然而,趙匡胤一生雖然威風,可是卻壽命不長,在他五十歲便猝死了,當時在《宋史·太祖本紀》中只有寥寥數字的記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對於一個朝代的開國皇帝,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便一下子死了,這難道不讓人生疑麼?再說趙匡胤無病無痛,無醫治搶救,居然就突然間死了?
  • 大臣絞盡腦汁取不好年號,驍勇善戰的宋太祖感慨,宰相需用讀書人
    宋太祖趙匡胤不禁美滋滋地想,「我這個年號聽起來既吉利又獨特,沒準可以流芳百世,除了我還有誰能想出來呢,不錯不錯。」可是沒過多久,宋太祖就被啪啪打臉了。原來啊,不久之後,宋太祖惱火地發現,建隆這個年號竟然被南唐後主李煜、吳越忠懿王錢俶等提前註冊了。
  • 一生僅讀了半部《論語》,助趙匡胤奪了天下,還做到了宰相
    讀書是不是只有讀得多才算有學問?未必,有些人讀書少,但是學問可不小!在北宋的時候,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名叫趙普。趙普從小就喜歡學習吏事,雖然讀書不多,但思維活絡、辦事周全。盜賊們都大呼冤枉,說自己不是盜賊,於是趙匡胤下令趙普重新審訊以辨真偽。趙普懷疑這些抓獲的盜賊中是真的有無辜者,勸趙匡胤重新審訊一番,通過審訊,其中果然有許多無辜者。趙普此舉,挽救了許多活生生的生命,參謀參到了關鍵處、點子上。
  • 神秘的宋太祖誓碑,被譽為宋代「憲章」,它是真的還是子虛烏有?
    傳說的古碑中,神秘的宋太祖誓碑早已不存。這塊誓碑僅僅鐫刻了三行字,卻被稱為宋代的「大憲章」,它從根本的制度上確保了宋朝走向中國文明的巔峰。誓碑的內容被後世所津津樂道,而它的真實性也常遭吐槽。有一篇《太祖誓碑質疑》就認為關於「誓碑」純屬子虛烏有。
  • 宋太祖趙匡胤的「假途滅虢」,李處耘幹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兒?
    作者:陳二虎(趙匡胤)一、給我一個南下的理由趙匡胤經心複製了一幕黃袍加身,奪了孤兒寡母的後周天下,當上皇帝,也讓「點檢作天子」成為現實。趙匡胤當上了皇帝,自然有許多人不服,老趙某日坐御輦,身邊文武百官簇擁,眾目睽睽之下就射來一支冷箭,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看來這反對他的人很多。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忘了一人,造成禍起蕭牆,自食其果,奪取王位
    歷史上的每一位皇帝,都有名留青史的記載,有的因為賢明,有的因為狠毒,有的因為卑鄙,那麼,宋太祖趙匡胤呢?提起趙匡胤,想必小夥伴們腦海中會浮現出五個詞,即:杯酒釋兵權!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最高明的一招,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將大部分兵權集中到自己手中,鞏固帝位。但是,這一決定有一個最大的漏洞,因為他忘記了一個人!這樣就造成了禍起蕭牆,自食其果,奪取王位。
  • 宋太祖死亡之謎:斧聲燭影故事是真的嗎?其中蹊蹺甚多
    在976年的時候,這個道士說,要是在10月20日這天要是天氣好,趙匡胤可能就再能活20年,下大雪的話就命不久矣。 到了這天,天上下起了大雪,趙匡胤將弟弟召回宮中,兩人支開身邊的奴婢,喝了點小酒,眾人就看到不遠的燭影中兩人避讓的情形。到了三更時,太祖用斧子戳雪,還喊了兩聲「好做」,就在當晚死亡。
  • 讀《大宋真天子——一代仁宗趙匡胤》
    王立新教授的《大宋真天子——一代仁宗趙匡胤》(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從對宋太祖的介紹可一窺整個宋代的基調。該書基本以南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的時間順序為依據,對宋太祖波瀾壯闊、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進行了梳理,其中尤為著墨於宋太祖「仁德」一面。
  • 宋太祖為何成為真命天子?
    那麼這位天子到底是誰呢,他便是宋太祖趙匡胤。他的父親在後唐莊宗時,便立下赫赫戰功,他的母親便是杜氏。其實他本應還有一個哥哥但是不幸夭折了,他出生以後家人們便對他百般呵護,疼愛有加。漸漸長大的他,開始踏進軍營,整日裡騎馬射箭,頗有男子氣概。但他的母親還是希望他能飽讀詩書,雖是天選之人,但也不得有任何怠慢。可是他呢常常不聽母親的勸告。
  • 趙匡胤稱帝後,諸將被奪兵權,但是算漏此人,15年後他登基稱帝
    哪怕是親生兄弟又能怎樣,歷史上九子奪嫡就為了這個位子,九個親兄弟選擇了互相殘殺。但是也有很厲害的人,他們能做到兵不血刃就奪得皇位。 宋太祖趙匡胤就是這樣一個厲害的人。趙匡胤是個有謀略並且有野心的人,五代十國時,趙匡胤在後周做節度使,並且和禁軍掌握軍權。
  • 趙匡胤子孫在北宋一朝地位如何?
    其實趙匡胤在世時,他還剩下的倆兒子地位都不怎麼樣,反而是他死後,趙光義還立趙德昭為儲君(開封府尹)。理應來講,太祖在世,太祖之子不是太子就是封王,縱觀唐代,李淵、李世民的兒子哪一個不是封王封地,就連太子,都能輪流坐呢...。可是宋太祖趙匡胤就不是。
  • 宋太祖如何快速平定十國?間諜助力統一,偽裝者能讓後世好好學習
    高保融死後,趙匡胤立刻派出兵部尚書李濤前往荊南,借弔唁之名打探虛實。後來趙匡胤曾一度想出兵徵伐,又感覺時機並未完全成熟,這才作罷。建隆三年(962),高保勖病死,其長子高繼衝繼位。這時,湖南割據政權首領周保全向大宋求援,這讓宋太祖趙匡胤又升騰起徵伐的想法。於是,趙匡胤派盧懷忠再次以弔唁為名,前往荊南偵察敵情。臨行前,趙匡胤特意囑咐盧懷忠,一定要認真收集相關荊南的軍政社情和山川險易等情況。
  • 將領出身的趙匡胤,不費一兵一卒當上皇帝,為何在高粱河慘敗?
    北宋著名的軍事戰役有兩場,一個是著名的陳橋兵變,讓宋太祖趙匡胤不費一兵一卒,不流一血一汗,成功的黃袍加身。另一個戰役就是高粱河之戰,是宋太祖吃的大遼的一場敗戰,也是他繼陳橋兵變的高光時刻後,吃的第一場大敗仗……這樣看來,宋太祖的人生真是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成敗各論。先簡單的說一下陳橋兵變,因為這場戰役給了宋太祖一種驕傲的心理,可以說一定程度上預兆了他高粱河戰役的失敗。
  • 趙匡胤的小舅子吃了100多人,他為何如此殘忍,還能逍遙法外呢?
    宋太祖趙匡胤有一個小舅子吃了100多人,像如此殘忍之人,趙匡胤竟然讓其逍遙法外。那麼,宋太祖趙匡胤的這個小舅子到底為何如此殘忍,還能逍遙法外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秘密。宋太祖趙匡胤有一個小舅子叫王繼勳,他是趙匡胤的王皇后的胞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