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宋太祖誓碑,被譽為宋代「憲章」,它是真的還是子虛烏有?

2020-12-12 聲宏紫閣

傳說的古碑中,神秘的宋太祖誓碑早已不存。這塊誓碑僅僅鐫刻了三行字,卻被稱為宋代的「大憲章」,它從根本的制度上確保了宋朝走向中國文明的巔峰。誓碑的內容被後世所津津樂道,而它的真實性也常遭吐槽。有一篇《太祖誓碑質疑》就認為關於「誓碑」純屬子虛烏有。

接下來讓我們認識一下這通神秘的宋太祖誓碑。相傳,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把後周8歲的小皇帝趕下臺。黃袍加身後的第三年,秘密刻立在太廟寢殿的夾室內一通「誓碑」,然後用金絲織成的黃幔遮擋著殿門,封閉甚嚴。明令禮部官員只有在祭祀列祖列宗和新即位的皇帝拜謁太廟時,才可以進殿跪拜誓碑,恭讀誓詞。每次都嚴格地按照禮儀程序進行。全過程只有一個不識字的小太監隨從,其餘的人都遠遠地站在庭院裡。

太監上前,先檢查殿門的封條是否為原封,然後打開鎖,先進殿內焚香明燭,開帳,不敢仰視,很快走下臺階。皇帝跪拜碑前,默默地讀碑文,讀罷,再拜,然後出殿。群臣和近侍沒人知道底細,更不敢過問。誓碑前立誓作為一個制度代代相傳,「歲時伏謁,恭讀如儀,不敢洩漏」。即使心腹大臣如宰相,像韓琦、王安石、司馬光這些名望很高、歷代皇帝最為倚重的人,也都不知個中秘密。

直到宋欽宗即位,在靖康年間(1126——1127年)金兵南下,俘虜了徽宗、欽宗,太廟裡的禮樂祭祀諸法物全被掠去,太廟大門洞開,任人進出,人們這才發現,原來夾室內只有一碑,高七八尺,寬四尺餘,字只有三行:

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只於獄中賜盡(令其自殺),不得市曹刑戮(在刑場上當眾處死);亦不得連坐支屬(不牽連別的親屬)。

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不按誓詞辦事,必遭天殺)。

這三條內容我們不妨分析一下:第一條反映的是政治和解。因為宋朝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的周世宗柴榮後人的江山。對柴氏為什麼那樣百般呵護、優禮有加呢?因為趙匡胤本人就是後周的大將軍,後周第二代皇帝柴榮(周世宗)對趙十分倚重。周世宗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即位後一面勵行改革,一面進行統一戰爭,懷著「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圖壯志,宵衣旰食,勵精圖治,雖然英年早逝、壯志未酬,在位僅有6年,但歷史貢獻不可磨滅。

周世宗死後,7歲的恭帝繼位。第二年,北漢和契丹聯合入侵,朝廷命趙匡胤率軍禦敵,剛出京師不遠,就在陳橋驛發生兵變。不管怎麼說,趙匡胤對於前朝的態度還是令人感動的。他先問部下:「我有號令,爾能從?」將士全部下馬齊聲道:「唯命是從!」可是,趙卻說:「太后(周世宗的妻子)、主上(小皇帝),吾皆北面事之(我都把他們當做君王對待),汝輩不得驚犯;大臣(指周臣)皆我比肩(都跟我是同僚),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賞,違即孥(n)戮汝。

第二條反映的是不因言獲罪,提倡思想和言論自由。趙胤是一介武夫,善騎射,曾為馴服一匹烈馬,馬失控衝進城門,跑到城牆上面,趙的前額撞到城門的門楣上,墜落在地。人們以為他的腦袋早已撞得粉碎,可是他卻慢慢爬起來,追上烈馬,翻身而上將馬馴服。這樣一個人卻十分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他曾對身邊的人說:「我想要武將們人人讀書,懂得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左右不知所對。趙匡胤即位後第四年要改年號,告訴宰相不得用前代用過的年號。改為「乾德」後第三年平定了前蜀,發現前蜀後主的宮人用的銅鏡,鑄有「乾德四年」字樣。他詢問一位大臣,對方回答說:「這銅鏡是前蜀時代的,蜀主王衍曾用過這個年號。」

趙國胤說:「看來選擇宰相還得是讀書人啊!」言下之意是因宰相讀書不多,這才起個年號跟王衍小朝廷的年號撞了車。從此他更加重視讀書人。「務農興學慎罰薄斂,與世休息,迄於丕平,治定功成,制禮作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不得殺上書言事的人。自古以來,「武死戰,文死諫」幾乎成為一條鐵律。一千多年前的趙匡胤把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的人刻在碑上,實在了不起。

第三條儘管發下的是毒誓,其實相當於給子孫戴緊箍咒,反映的則是國家政策的連續性。不過真有兩位皇帝中招。一個是宋欽宗趙桓,一個是宋高宗趙構。趙桓先殺了朱勔,又殺了王黼,違背了趙匡胤「不得殺士大夫」的誓言。後來北宋滅亡,宋欽宗被抓到金國,金國皇帝讓他和遼國皇帝賽馬,結果他從馬上掉下來,腦袋被馬踩扁,死了。趙構殺了請願太學生陳東和上書人歐陽澈,還置被押在北國的皇親於不顧,到了晚年,趙構天天做噩夢,最後活活嚇死了。

歷史上對於「誓碑」真偽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誓碑的真偽成為宋史學界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紛紜眾說,迄今尚未形成共識。太祖誓約最初見於曹勳《北狩見聞錄》,而有關誓碑的故事僅見於題名陸遊的《避暑漫抄》,據此有人推斷「誓碑」之說,蓋由《北狩見聞錄》所載徽宗之寄語而繁衍耳。而《宋史·太祖本紀》等正史均無記載。

相關焦點

  • 宋代文人的理想和豪情
    973年,宋太祖親自主持殿試。宋太宗時,皇帝在瓊林苑設宴款待進士及第者並賜詩祝賀,後來成為定製,對士人來說是很高的榮耀。最近,電視劇《清平樂》熱播,主角是宋仁宗和他手下的一批名臣:晏殊、範仲淹、歐陽修、司馬光、蘇軾、蘇轍……這些名字,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乃至歷史上都是響噹噹的。
  • 御碑是由歷代皇帝撰寫的碑,宋代皇帝留下兩通御碑,一通在趙縣
    御碑是由歷代皇帝撰寫的碑,在古碑中,最尊貴的有兩類,一是皇陵之碑,二是碑文由皇帝親自寫的碑。御碑由於等級和地位至尊至高,往往建有碑亭加以保護。我國究竟有多少的御碑呢?我國歷史上三百多位皇帝中,撰寫碑文較多的有兩位,他們是清代的康熙和乾隆。
  • 宋代「鏡子「叫「照子」 因和宋太祖爺爺的名字衝撞
    遊客觀賞精美的宋代古銅鏡記者李安定攝「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形容的是古代女子對著鏡子梳妝的樣子,但古代的鏡子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賈晉華說:「『石家』是宋代最有名的私家作坊,也是我國以家族為主體鑄鏡,存在實物最多,影響力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的私家作坊,以其世代相承家族經營的特色聞名於世。」湖州鏡始鑄於北宋,興盛於南宋,元代衰弱,明代又再次興起,到了清代,湖州再次成為全國著名的鑄鏡中心。昨日,來自成都的遊客陳敏對鏡子上面的銘文感到不解:「為什麼都把鏡子寫成『照子』?」其實這與宋太祖爺爺的名字有關。
  • 宋代官帽為何長著兩隻長耳朵?據說是宋太祖發明的,真是這樣嗎
    坊間流傳著「宋太祖發明了長著兩個長耳朵的官帽,用來防止大臣上朝時交頭接耳」的說法,不過這種說法並不見於可靠的正史、野史或者筆記記載,個人認為邏輯上也不太有可信度。關於「宋太祖作平腳幞頭防止大臣私議」的說法,見於宋末元初人寫的一本《席上腐談》,作者認為帽翅做成加長的,可以防止「朝見之時偶語」。不過後世人多認為這本書的成書年代離宋初已經很遠了,加上書中其他內容也比較荒誕不經,古籍研究中又有「孤證不立」的慣例,所以往往並不採信這種說法。
  • 宋太祖開國擢用文臣漸奪武臣之權,宋代的尚文風氣實開始於此
    建隆三年,宋太祖決定改年號,特命宰相查一查歷史上曾經用過的年號,以避免相重複。經過查詢商討以後,宋太祖將新年號定名為乾德。但到乾德三年初,宋軍滅後蜀,後蜀宮女有隨後蜀主孟昶入開封,被選入宋宮中的。於是宋太祖再召見翰林學士陶谷、竇儀,竇儀見到銅鏡後說道:「此定是蜀地之物,昔日前蜀王衍就有此年號,此鏡當是當時所鑄。」宋太祖在恍然大悟之餘,感慨道:「宰相須用讀書人軍人出身的宋太祖與五代時期諸帝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從不輕視讀書人,並在士大夫的幫助下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制度。
  • 宋太祖死亡之謎:斧聲燭影故事是真的嗎?其中蹊蹺甚多
    引言 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可以算是風光無限,可就是這樣,自己平定天下的願望還沒有完成就莫名去世了,斧聲燭影成為歷史研究中的一大懸案
  • 「右文抑武,提倡讀書」,給宋太祖趙匡胤,帶來怎樣的後果?
    仁義的皇帝:  宋太祖趙匡胤的治國方針和策略大多是從讀書的過程中形成的。得到天下  之後,宋太祖明白:武將只能馬上打天下,要治理天下,必須要用飽讀詩書的文  人。於是便出現了宋代"重武輕文""宰相須用文人"的狀況,文人的地位逐漸  得到徹底的改變。
  • 地下萬米長城,世上僅有的孔雀藍琉璃碑,山西這個城堡有多神秘?
    面積僅為0.12平方千米,卻具有完備的城市形態,還是歷代重要的軍事防禦基地,它就是位於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的張壁村;張壁村三面環溝、坐南朝北,並不像平常的村落選址坐北朝南、依水而建,看似並不符合風水理論,卻因為村莊獨特的隱蔽性和古堡,成就了「軍事袖珍堡壘」而聞名海內外。
  • "九域守令圖碑"刻北宋行政區劃 輪廓似今中國地圖
    話雖如此,該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陳志學還是向記者「隨便」介紹了幾件寶貝。  戰國嵌錯水陸攻戰紋銅壺  1965年發掘於成都市百花潭中學。「整個壺以三角雲紋為界帶,分上、中、下三層。上層圖案是採桑射獵圖,中層是宴樂弋射圖,下層則是水陸攻戰圖。」
  • 斧聲燭影的背後,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有人說宋太祖是自然死亡;也有人說他是偶然發病暴斃而死;還有人說他是被他的弟弟趙光義害死的。那麼,宋太祖究竟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謀害致死的,下文作者便根據史料談談作者的觀點。本來作為宋代開國之君的趙匡胤一生的事跡在《太祖本紀》中都記載的極為詳實,可唯獨對他的死因只記了這十二個字,過於簡略,顯然從這個記載看宋太祖之死不簡單。其次,按照我國歷史的傳統,皇位繼承傳統為父死子繼,除非前任帝王沒有兒子才選擇兄終弟及。但趙匡胤明明有兒子最終繼位的卻是他的二弟趙光義,從制度傳統上推斷,宋太祖之死也不簡單。
  • 專家學者共賞精品 「存精寓賞—孟憲章先生舊藏」研討會舉辦
    11月8日,「存精寓賞—孟憲章先生舊藏」研討會在京舉辦。11月8日,「存精寓賞—孟憲章先生舊藏」研討會在北京市西城區琉璃廠東街115號的中國書店北京海王村拍賣有限責任公司舉辦。此次共徵集到了孟憲章先生舊藏碑帖古籍125件,其中碑帖類近110種,古籍、書法類共10餘種。孟憲章先生一生篤好金石碑版,嗜古好學,勤於搜討,目光如炬,是繼張彥生、馬子云等大師之後民間碑帖鑑藏的領軍人物。先生憑一己之力,所收善本佳拓甚多,且碑刻、法帖兼收並蓄,其中珍貴秘本多有入藏故宮博物院。
  • 神秘的仙居蝌蚪文,上古八大文字之一,全國沒有人知道
    可是神秘的仙居蝌蚪文,至今還沒有一個人能破解哪怕是一個字的含義,專家都束手無策,全國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我們就好好說說這神秘的仙居蝌蚪文,首先,大家都聽說過李白的那首《夢遊天姥吟留別》吧。「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天台山高吧,四萬八千丈,但還是沒有天姥山高。對於天姥山來說,這天台山只是一個小山丘而已。
  • 「名人百科」千古明君——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慚愧得沒法,便說:「我真的一文錢也沒有!」老頭說:「那好,你若真的沒錢,在地上打個滾兒,我就不要了。」趙匡胤無可奈何,往地上一倒,打起滾兒來。老頭連忙拉住,長嘆一聲,說:「這真是『一文錢逼倒英雄漢』」老者見趙匡胤那個狼狽樣兒,便說:「你這麼一條好漢,何不找個安身立命的行當,將來也有個出頭之日。我有心指你一條出路,不知你意下如何?」
  • 藏在河北深處的秘境古寺,有六大國寶級文物,魯迅先生為它傾倒
    河北有一個叫正定的小鎮,歷史上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雄鎮」,歷史文化非常悠久, 正定縣有1400年神秘的古寺,據說其山門開在河南! 再者牛,一個寺院裡藏著六大中國最大的東西,連魯迅都倒了。那是隆興寺, 隆興寺有多有名?
  • AI 還原宋代皇帝,原來這麼帥?!
    近日,一條「人工智慧還原的宋代皇帝」喜提熱搜,博主大谷藉助人工智慧技術修復了一段3分多鐘的宋代皇帝視頻,使得宋代皇帝的紙質版畫像相貌動態還原,略帶調皮,甚至加入了人臉識別功能,用AI 匹配了最接近的明星臉……
  • 湖南一路口現數百塊石碑 上有神秘「符咒」
    在新化縣南門口,記者找到一位姓楊的盲師(算命先生),他解釋:將軍箭是南方盲師最常用的小兒關煞之一,它還有口訣,比如:「……一箭傷人三歲死 二箭須教六歲亡;三箭九歲兒難活, 四箭十二歲身亡。」  因此,為了擋住將軍箭,楊師傅認為,就是「立石碑法」:出錢打一座外形似箭的石碑,刻上「箭來碑擋,弓開弦斷」兩句話,選一個路口,挖一個坑,放上這個人的生辰八字,再把石碑壓上去。
  • 弓開弦斷,箭來碑擋,神秘的「符咒」背後是動情的故事
    古老的梅山文化,創造了無數的經典傳奇,作為一片寧靜的聖土,也誕生了不少的圖文印跡,在梅山古城裡,隨處可見這種石碑,上面大致寫著:弓開弦斷,箭來碑擋的幾個大字,也許不少朋友感到驚奇,這些石碑是用來幹什麼的,碑上的文字又代表著什麼,其實這些石碑大有來頭,神秘的「符咒」背後是動情的故事,
  • 美國神秘碑消失後,羅馬尼亞出現另一種石碑
    美國猶他州「石碑」離奇消失,羅馬尼亞突現神秘「石碑」,這是瞬移? 當時猶他州出現這塊神秘金屬碑後,當地公共安全部門(DPS)放出消息,稱因為被安置石碑的區域是公共區域,所以這樣做是違法的。或許真的是人害怕被抓後承擔責任,所以乾脆將金屬碑偷偷拆掉,於是在11月27日晚,金屬碑被默默拆除了。
  • 贈書|AI 還原宋代皇帝,原來這麼帥
    *文末有贈書福利昨日,一條「人工智慧還原的宋代皇帝」喜提熱搜,博主大谷藉助人工智慧技術修復了一段3分多鐘的宋代皇帝視頻,使得宋代皇帝的紙質版畫像相貌動態還原,略帶調皮,甚至加入了人臉識別功能,用AI 匹配了最接近的明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