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僅為0.12平方千米,卻具有完備的城市形態,還是歷代重要的軍事防禦基地,它就是位於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的張壁村;張壁村三面環溝、坐南朝北,並不像平常的村落選址坐北朝南、依水而建,看似並不符合風水理論,卻因為村莊獨特的隱蔽性和古堡,成就了「軍事袖珍堡壘」而聞名海內外。
張壁村藏著「地下奇蹟」,「萬米長城」成古堡一大亮點。
山西各地有地道的村落很多,但像張壁古堡這樣充滿著設計理念、範圍廣、長度深度均有一定記錄的還沒見到第2個;張壁古堡的「地下長城」長達萬米,目前開發的、可供人參觀遊覽的大概1500米。
古堡內的地下密道四通八達,不僅通到民居,有的甚至還通到幾千米外的鎮子;
分為三層的地道,不僅通風條件良好,還可以有效地排水,前人的智慧不可估量,即使退守在古堡地道,也要保證兵馬安全,順便通過地道洞口窺探軍情。
(三層地道示意圖,通風排水)
村子選址不合風水,古堡的建築卻天人合一、道路成天然「太極圖」
張壁古堡為子坐午向,南高北低,有悖於古代城市選址「子午」坐城須北高南低的原則,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張壁村對北堡門和周邊祠廟進行了多次改造,他們在北堡牆上修建了「二郎廟」和「真武廟」,廟頂高度高於南堡門,以順應北高南低的原則。由於綿山的地勢高陡,「衝」氣足,於是又在南堡門外建造了關帝廟,以遮擋來自綿山的「煞氣」。
連接南北兩座堡門的主街道在兩端被有意加上了弧度,略呈「S」型,猶如「太極八卦圖』,而這正是處於「風水不外流」之考慮。
燒造於明朝的孔雀藍琉璃碑屬世上絕無僅有的珍寶,是現代科技無法企及的高度。
明代空王佛行宮前廊下,兩通僅存於世的孔雀藍琉璃碑,整個碑文不是刻上的,而是與石碑一起燒制而成。
據說,現今的工匠即便使用高科技手段,也調不出和原來一樣的孔雀藍。
天下第一星象村,張壁古堡外形與天上奎星酷似而聞名
天上奎星,人間張壁,古堡處處都充滿著神秘色彩。張壁古堡外形輪廓與天上的奎星酷似,現存與二十八星宿相對應的標誌物如水井、戲臺、七星槐、天眼、將軍窯等30餘處,堡間至今還保留著正月二十八「祭星」的習俗。張壁古堡,是國內目前僅存的古代星象學的民間絕版,被譽為「天下第一星象村」。
獨特的軍事防禦體系、儒道相輔相融的宗教文化、神奇的星象堪輿文化、燦爛的琉璃藝術文化,構成了張壁古堡古老而神秘的燦爛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