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你,山西旅遊去哪些?你可能會首先想到,晉中、大同、忻州、臨汾。
晉中有平遙古城(5A級、世界遺產)、喬家大院(準5A級)、王家大院等有豐富的晉商大院,還有介休綿山(5A級)等眾多著名的大景區;大同有雲岡石窟(5A級、世界遺產)、北嶽恆山、懸空寺、萬裡長城(世界遺產)、大同古城內的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等著名的歷史人文景區;忻州有五臺山(5A級、世界遺產)、雁門關(5A級)、忻州古城、蘆芽山等著名大景區;臨汾有洪洞大槐樹(5A級)、壺口瀑布等著名大景區。然而,今天要說的是晉城,也許你知道皇城相府(5A級),但這個城市旅遊景區,一定會被很多人嚴重低估!
晉城與河南省新鄉、濟源、焦作等城市相鄰,是山西省東南部的門戶。晉城歷史文化悠久,是華夏民族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禹鑿石門、商湯籌雨等神話故事都發生在這裡。東邊緊靠太行山,自然風景區豐富而秀麗。多樣的歷史文化遺存景區和太行山自然風光,給晉城市留下了足夠多的旅遊開發資源,而諸多景區中最傑出的代表,是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位於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是國家5A級景區,是《康熙字典》主編、康熙帝師陳廷敬的故居,原名「中道莊」,因康熙皇帝兩次下榻,故名「皇城」。
皇城相府始建於明朝末年,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具有古堡特性的古建築群。明朝末年,天災人禍加劇了社會動蕩,農民運動風起雲湧,並有滿清軍隊襲擾。為了規避戰亂和強盜,陳廷敬伯父陳昌言組織修建了皇城相府內城,後在康熙年間又修起了外城。
皇城相府整個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被稱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湘峪古堡
湘峪古堡位於晉城市沁水縣湘峪村,始建於明朝天啟年間,佔地面積3.25萬平方米,南距皇城相府僅6公裡。
湘峪村原名相谷村,因為該村被山水環繞,故在「相谷」二字分別加上了「山水」而更名為「湘峪」村。湘峪村因明朝時戶部尚書孫居湘、御史都堂孫可湘、四部首司孫鼎湘三兄弟同朝為官而聞名,而湘峪古堡正是由孫居相、孫鼎相兄弟主持修建。
湘峪古堡與皇城相府類似,也是城堡式官府建築群,有山作為屏障、有水用作護城,城堡周圍築有高高的圍牆和塔樓,用於防禦和瞭望。
由於古堡主要是磚石土木結構,長期有村民在此居住維護,故保存得十分完整。明朝末年,農民軍起義,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大肆破壞,此堡由於天然的防禦特性,在抵禦農民軍的破壞,起到了一定作用。
湘峪古堡的主要建築比皇城相府更早,主要景區有:三都堂、帥府、十大宅院、大小男院等民間建築,還有寺院、祠堂、私塾等公共設施,還有孫居相墓。
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位於晉城市沁水縣文興村,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柳宗元之後陝西華昌府通判柳遇春新建的柳家故居。
柳氏民居也是明清時期的城堡式建築群,佔地面積4032平方米,房屋114間,原建築有13座院落,現僅存6座。除兩座石牌坊為明代所建,其餘皆為清代建築。院中保存的石碑上刻有文字:「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冬十月立」。
相對皇城相府、湘峪古堡,柳氏民居雖建築規模較小,卻蘊藏著豐富的設計內涵。亭、臺、樓、閣、坊,花園、戲臺,樣樣都有。6座明代院落,分別是「為中憲第、司馬第、河東世澤、行邀天寵、香泛柳下、磐石長安」,處處流露著與其先祖柳宗元的信息。
每一個院落內都有精美的建築設計,無論是院落的整體布局,還是木雕石刻的精美工藝,都體現出極高的建築和文化水平。院落與院落在地下有地道相通,並有報警的鈴鐺和防火的牆壁,集美觀與安全防禦於一體。
柳氏民居保存的名人書畫碑多達40餘通,南宋朱熹、明代王陽明、王國光、文徵明、方元煥等均在此留下了手跡,並存有「畫聖」吳道子及山水畫宗師荊浩的幾通畫碑,喜歡藝術的夥伴們可以去觀賞這些珍寶。
天官王府
王國光是明代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戶、吏三部尚書,曾輔佐明王朝達四十年之久。
天官王府位於晉城市陽城縣上莊村,是明代名相王國光及其家族數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築群,總面積達225萬平方米,保存完好的元、明、清、民國建築有四十餘處,。
上莊村雖小,卻在明清時期共走出了5位進士、6位舉人,貢、監生員有數百人之多,可見此村文化教育之強盛!
上莊村擁有豐富歷史人文景觀與文化傳統,並且是全國唯一的「四朝古村」,故有「中國明代第一村」、「中國民居第一村」和「中華民居博物館」的美譽。
電影《烽火別戀》、古裝電視連續劇《三滴血》曾在此取景拍攝。
天官王府主要景點有:樊氏宗祠、天官府、司徒第、爐峰院、樊家莊園,各景點因不同年代,體現的文化主題與風格也不盡相同。
大陽古鎮
大陽古鎮位於晉城市澤州縣,也稱為陽阿古鎮,該鎮已有2600年歷史。古鎮內文物古蹟數量眾多,僅地面古蹟文物單體就有127個,以明清時期為主,分「生物景觀、遺址遺蹟、建築與設施、人文活動景觀」4大類,被稱為「中國古城鎮活化石」。
大陽古鎮在明清時期仕官如林,冶鐵業發達,手工制針工藝先進,「東西兩大陽 ,南北四寨上,沿河十八莊,七十二條巷,九十三個閣,九市八圪壋,上下兩書院,老街五裡長」,體現古鎮的繁榮。
主要景點有:明清五裡老街、天柱塔、媧皇廟、湯帝廟、官第商宅、常翰林院、孟氏宅院等。
沁河古堡群
晉城境內的古堡共有117處,具有整體保護開發利用價值的34處。僅沁水、陽城、澤州三縣沁河流域兩岸,曾有古堡建築54座,現存完好的古堡仍有10餘座。這些古堡大多依山而建,用高高的城牆圍著,古堡內的建築,外表看起來相互獨立,地下卻有地道相通,相對於各座古城,這些古堡是民間軍事防禦工程的典型代表。
沁河古堡的典型代表及稱號:
皇城相府:「中國北方第一巨族之宅」。湘峪古堡:「中堡」。柳氏民居:「中華古民居建築藝術絕品」。天官王府:"中國民居第一村"。竇莊古堡:「沁河第一古堡」,明清時的山西地方民謠:「天下莊,數竇莊,竇莊是個小北京。」砥洎城:號稱銅牆鐵壁「蜂窩城牆」,外牆高十二米左右,包以青磚,異常堅固。郭壁古堡:有「金郭壁」之譽。在明代,郭壁村主街長達五裡,村內分坊區,以「裡坊」命名,如「三槐裡」、「寧遠坊」等。村內現今仍存有多座內門樓、過街樓、寺閣、戲臺。郭峪古堡:「中國鄉村第一城」。中莊古堡:始建於隋唐,現存古建築群主要為明清時期。面積約 2 萬平方米,包括官宅院、三宅院、書房院等 68 個院落和古寨,明代十字街、水井、藏兵洞及元代修建的湯帝廟等。碗子城:由唐代大將郭子儀率領部隊所建,是歷代鎮守天井關的駐兵之地。沁河古堡群中的古堡建築群,分開看不乏精品,而從整體看,又獨具地方特色。這些古堡歷經幾百年,世世代代都保護著這裡的生命財產安全。晉城的古堡群是中華民族古代歷史建築中的奇葩,目前正在申請世界遺產,將來會像長城一樣代表我國古代防禦工事,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了解這裡的歷史與文化。
晉城除了古堡以外,還有諸多歷史文化遺蹟,如長平之戰遺址群、羊頭山石窟、炎帝陵、程顥書院、高都遺址等。
除了歷史文化景區,晉城境內的太行山,擁有諸多風景宜人的自然景區,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歷山、王莽嶺、蟒河、析城山、珏山等。
晉城如此豐富厚重的歷史文化景觀,是否被你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