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仙居蝌蚪文,上古八大文字之一,全國沒有人知道

2020-12-14 仙居觀察

上古有八大文字流傳下來,依次是《倉頡書》、《夏禹書》、《紅崖天書》、「巴蜀符號」、「東巴文字」、《岣嶁碑》、「夜郎天書」和蝌蚪文。其中其他的七種文字,或多或少都有人知道一些含義,甚至有的還有少數民族在使用。

比如說《夏禹書》,大家都知道一共有12個文字,專家們還給了好幾種版本的解釋,只是具體哪一種比較權威,還沒有明確的說法。而「東巴文字」,現在還在雲南的東巴族中小範圍的在使用。可是神秘的仙居蝌蚪文,至今還沒有一個人能破解哪怕是一個字的含義,專家都束手無策,全國沒有人知道。

接下來我們就好好說說這神秘的仙居蝌蚪文,首先,大家都聽說過李白的那首《夢遊天姥吟留別》吧。「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天台山高吧,四萬八千丈,但還是沒有天姥山高。對於天姥山來說,這天台山只是一個小山丘而已。

那麼,這天姥山到底是何方神聖,居然比這佛教祖庭之一的天台上還要高?原來,這天姥山是浙江台州西部括蒼山餘脈一個的一個有著奇峰異石的山,山上還有一塊石頭神似觀音坐蓮,非常好看。而我們今天說到這裡,實在是因為它和神秘的蝌蚪文有著密切的關係。

大家不放猜一下這蝌蚪文在哪裡發現的?說出來你還別不信,居然是在一處離地面四五百米的懸崖上發現的。上面的文字像一個蝌蚪,因此而得名,在《臨海記中》就稱之為「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蝌蚪文由此而得名。根據傳說是大禹治水時候留下的來文字。

不過好像上古八大文字都能和大禹治水扯上關係,可見是古人的以訛傳訛,當不得真。據說在至今六七千年前,曾經有下湯人居住在仙居,現在還有下湯遺址存在那裡,人們又把它和先民聯繫在一起,說是他們之前使用的文字。也有一些人認為蝌蚪文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完全是為了炒作,甚至有人認為是外星生物留下的符號,也真是腦洞大開了。

關於它的起源我們暫且不談,就先來說說它的形狀吧,那可真是奇形怪狀,日月星辰,花鳥魚蟲的符號應有盡有,那麼,古人為什麼把這奇異的符號雕刻在這麼高的涯壁之上的?這些神奇的文字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還真的沒有人知道,留下後人的感嘆。

古人還在山下作了一首詩「去年曾覽韋羌圖,雲有仙人古篆書。幹尺石巖無路到.不知蝌蚪字何如……」這不僅是他一個人的感嘆,更是我們所有關心蝌蚪文人士的共同感嘆。曾經有中央衛視的記者專門採訪了這文字,甚至請了專家來研究,不過還是沒有人能破譯出它的秘密。

全國還沒有知道蝌蚪文是從哪裡來的,到底記錄了什麼內容,而這些秘密只能留到以後了。

相關焦點

  • 浙江的5A級景點神仙居,擁有八大奇文之一蝌蚪文,充滿神秘色彩!
    中國的許多景點因其美麗的風景和神秘的色彩,而被稱為神仙居住的地方。在浙江台州,甚至有一個縣直接以仙居命名,或者直接由皇帝命名。宋代,仙居是中國著名的宗教聖地之一。北宋敬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衛,而多神仙之宅」,詔改今名。縣城建立了1600多年。
  • 浙江仙居旅遊攻略
    仙居是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的千年古城。來到仙居玩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山,各種爬山。來仙居建議多帶點零食飲料邊觀賞湖光山色,邊吃吃小零食,慢慢的玩。來仙居是春天推薦第一天可以先去看看桃花、油菜花。大片的花海美不勝收。
  • 中國的古文字蝌蚪文和鳥跡書原來在這裡
    蝌蚪文與鳥跡書猜想考古上中國最古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甲骨文的單字4500餘,六書俱備,是一種成熟的文字,它應該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但是我們的考古卻不能證明這一點。我們文獻記載中的古文字不是甲骨文,是蝌蚪文和鳥跡書。
  • 仙居歷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蹟不勝枚舉
    自古以來,仙居是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的千年古城。仙居八景:包括「南峰釣艇」、「東嶺曉鍾」、「石龍霖雨」、「水簾瀑布」、「景星望月」、「錦鳳衝宵」、「麻姑積雪」、「蒼嶺丹楓」。清翰林院編修潘耒記道:「天台深幽,雁蕩奇崛,仙居兼而有之。」
  • 仙綠之旅 把仙居的綠色裝進眼裡!
    考察線路一地點:臺灣農民創業園、白塔鎮上橫街村、皤灘古街、埠頭鎮西亞村和水碓頭村仙居國家公園核心區塊(天姥山)仙居國家公園地處仙居縣南部河谷平原和丘山區,規劃總面積為301.89平方千米,外圍管護區44.81平方千米。包括仙居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仙居國家森林公園、括蒼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和仙居神仙居省級地質公園。
  • 浙江最有仙氣的山,常年雲霧繚繞,懸崖上的蝌蚪文至今是千古之謎
    神仙居讓人覺得神秘的地方,還因為這裡有一個千古之謎,雲霧繚繞的千仞絕壁之上,大約800米的高度,有一個寬約 40米,長約50 米的長方形崖面,這個崖面上布滿了人工鐫刻的日紋、月紋、蟲紋、魚紋等奇異圖案符號,無意間被人們發現之後,成了一個至今尚未解開的謎團,山崖上的這些符號頭粗尾細,形似蝌蚪,別人們稱為蝌蚪文。
  • [文字類]網友作品展示:大山漢子
    其中,14.79平方公裡的蝌蚪崖景區是仙居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境內大部分面積就是陳間龍所有下陳朱村的區域。景區內生態環境優勢,森林覆蓋率達91.3%,空氣潔淨,清新怡人,環境清幽。擁有天柱峰、五指峰、夫妻峰、地圖石等一批形態逼真,震撼力強的象形石峰,同時兼有瀑布、雲海等自然資源。
  • 原神:原學家現世,成功破解提瓦特文字,這些蝌蚪文全都暗含深意
    大家認真看過原神的文字就會發現,遊戲內使用的既不是中文,也不是英語,而是一種原神自創的文字體系,一個個像蝌蚪一樣,根本看不懂是什麼意思。但是有一位大佬卻和艾拉·馬斯克一樣,把語言研究當作自己的興趣,而且成功利用自己的知識破解了原神的文字體系,這些蝌蚪文居然不是隨便設計的,而是都有真正的意思,這位大佬就是B站的吳松原,下面先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大佬是怎麼破解提瓦特文字的。
  • 仙居:打造人水和諧的綠色發展新境界
    仙居的母親河永安溪,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發源於仙居縉雲交界海拔1345米的天堂尖,為椒江源頭,自西向東橫貫仙居全境,其主流長141公裡,流域面積達2702平方公裡,匯聚了境內38條支流。永安溪水資源極為豐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4.27億立方米,是仙居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和文化的搖籃。
  • 中國3大上古奇門秘術,苗蠱只能排第2,第一幾乎沒有人能懂
    中國3大上古奇門秘術,苗蠱只能排第2,第一幾乎沒有人能懂文/號外歷史之成成 圖/網絡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而在這些廣為流傳的歲月中,夏商上古時期的記載是最少的,而一些神秘的東西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成為歷史的塵埃
  • 上古八大姓的淵源演變史
    同時這些姓氏在經過漫長的世襲與演變過程中而變化,尤其是在周朝周天子姬發分封諸侯國後,許多貴族為紀念封地而改姓,就因此演變成了今天的姓氏,可以說,中國目前的大多數姓氏都是由此八姓演化而來的。《百家姓》是一本關於中文姓氏的書,成書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可以說百家姓上面的姓氏都是由八大姓演變而來,最初的姓氏就是八大姓。那麼,這八大姓又都有哪些呢?
  • 《泰坦之旅》神秘的上古神器任務攻略
    神秘的上古神器是玩家在《泰坦之旅》新DLC中接到的一個支線任務,這個任務需要玩家翻地圖上的骨堆才能接到和完成,很多玩家不知道該翻哪些骨堆,下邊就給大家帶來泰坦之旅神秘的上古神器任務攻略,大家可以來看一看。
  • 女主攜血滴木佩,開啟神秘上古空間,買地建造莊園的空間種田文
    女主攜血滴木佩,開啟神秘上古空間,買地建造莊園的空間種田文好的小說總是讓讀者流連忘返,書荒的時候值得拿出來二刷三刷,這裡給大家推薦的女主攜血滴木佩,開啟神秘上古空間,買地建造莊園的空間種田文,精彩不容錯過,一起來看看吧。
  • 文字是怎麼來的,上古文字真的能驅趕鬼神嗎
    #歷史小問題#文字分為象形文字和字母文字兩大類型1、兩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美洲的瑪雅文字、中國甲骨文、古印度印章文字。2、腓尼基字母、希臘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文字)等世界上現在除了中國文字的象形文字,其他都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是語言的記錄,但象形文字不是語言的記錄,而是事件的記錄。比如中文『牛』字,最初就是一個牛頭畫,看了這個畫就知道是牛,而這個牛字,可以念各種音,甚至可以念:cow。
  • 她血滴木佩開啟神秘上古空間,買地建造都市莊園改善生活的種田文
    她意外開啟上古空間,買地建莊園改善生活,打造都市莊園的種田文BIU~又到了給大家推薦小說的時間了,現在大家都手不離機,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用手機看小說了,閱讀網絡小說也成為了很多人的娛樂方式。他們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思想也得到解放和自由,心裡也會感受到愉悅。
  • 古墓挖出上古史書,證實《史記》的錯誤,歷史或許徹底改寫
    事實上,不僅是現代考古家會挖出歷史失傳古籍,就連古代的一些「摸金校尉」也可能挖出不少記載上古史書的竹簡。其中起步名為《竹書紀年》的上古史書便是東晉時期一盜墓者從古墓中挖出的。根據《晉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二十一·束皙》記載,在晉武帝太康二年,一盜墓者盜掘一座古墓,得到墓冢的竹簡數十車。竹簡上的文字都是「看不懂」的古文字,當地官府知道後立馬追回了這數十車的竹簡。
  • 世界史:上古時代 古代文字的產生!
    有了文字,古代歷史就更容易被現代人所掌握和了解。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經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了。在世界別的地方發現的古代文字,主要有3種:圖畫式的象形文字,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廣泛使用了。還有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使用的楔形文字,大約也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產生。
  • 我國驚現上古文字,被證實是失傳已久的《連山易》,專家開心不已
    懂點《易經》的朋友都知道一句話;「夏有連山,殷有歸藏」,意思是夏朝的《易》是《連山易》,商朝的《易》是《歸藏易》。到了商末,周文王由於被拘於羑裡無事可幹,於是演繹出《周易》。後來,「連山易」和「歸藏易」就失傳了,誰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