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揭開?專家:並非被人砍死,而是被毒死的

2021-02-13 歷史聚合

''未離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萬國明''這是我國歷史上宋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趙匡胤寫下的詩句。據說當時因為此兩句詩,讓一個國家臣服於大宋,可想而知趙匡胤這兩句詩的霸氣,然而,趙匡胤一生雖然威風,可是卻壽命不長,在他五十歲便猝死了,當時在《宋史·太祖本紀》中只有寥寥數字的記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

對於一個朝代的開國皇帝,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便一下子死了,這難道不讓人生疑麼?再說趙匡胤無病無痛,無醫治搶救,居然就突然間死了?甚至連歷史記載都相當簡單,這裡面肯定有貓膩!經過後來歷史學家的研究,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被揭曉,專家:並非被人砍死,而是被毒死的。

而最大嫌疑人便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這在歷史史料中是可以查證的。在於文瑩的《湘山野錄》中有這樣的記載:「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乞,禁漏三鼓,殿下雪已三寸,帝引柱斧戳地曰『好做,好做』」云云。所以於文瑩就懷疑趙匡胤是死於那場酒宴,而那場酒宴中與宋太祖趙匡胤喝酒的人正是他的弟弟趙光義。

而且也只有這個人才能做到趙匡胤死後便草草了事,沒人敢去深究其死因,因為兇手是他們自己皇家的人,誰敢去查案呢?再說在歷史上也有很多史料間接記載了趙光義在趙匡胤生前曾四處收買人心,招募精兵強將,確實有不臣之舉!像《宋史·郭密傳》、《宋史·王昭遠傳》、《宋史·戴興》等史料中就曾多次提到這方面的線索。

而趙匡胤卻因為這個弟弟在當初打江山下時為了幫助自己立下了赫赫戰功而特別關心這個弟弟,雖然對趙光義的很多不臣之舉也曾一度進行過敲打,但終因念兄弟之情而不肯痛下殺手。這也給予了趙光義謀殺其兄長趙匡胤的機會。據說在那次「燭光斧影」中,兄弟倆喝酒喝得很投入,以致於太祖都出現「有不勝之狀」了。

然而趙匡胤雖然喝得很投入,但是其弟弟卻是心懷殺機而來的。不過歷史上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他是被他的弟弟趙光義用酒灌醉,然後用斧子將其殺害的。第二種說法則是:他是被其弟弟在其所喝的酒中下了毒,然後毒發身亡的。但是對於這兩種說法,現今的專家們還是認為毒殺的可能性較大。

因為作為一代開國皇帝趙匡胤,如果其弟弟趙光義敢用斧子將其殺害,難道他就不怕因傷口和血跡暴露讓人生疑,從而對其死因進行追查麼?而在酒中下毒則少了很多手腳,沒有兇器,沒有傷口,沒有爭鬥,也沒有血跡。除非對趙匡胤的屍體進行專業屍檢,一般不會有人發現破綻。

所以我國很多歷史研究學家都認為趙匡胤猝死是謀殺,而且是毒死的。並不是砍死。例如我國宋史研究學家鄧廣銘先生就曾經對趙匡胤死於斧傷提出質疑,認為趙光義絕對不會幹出那樣的蠢事。一個敢謀取一國之君的帝位的陰謀家,其心思縝密程度自然非常人所比!仔細想想,還是很有道理的。大家認為呢?

相關焦點

  • 李煜解讀宋太祖趙匡胤離奇暴斃的千古謎題
    後來是趙匡胤用一杯酒潑到他弟弟趙匡義的臉上,大聲喝止住了他,喝多了就去給我醒醒酒。趙匡義其人多疑,貪婪,暴戾,相對於其兄的大度仁慈,作惡多端為所欲為的趙匡義是另外一個極端,看看他所作惡的事吧,熟悉我《南唐秘史》的人都了解,這個像豬一樣的怪物同樣對著皇權有著無可復加的覬覦之心,他的哥哥宋太祖趙匡胤人士不可謂不手足情重,對這唯一一個視如己出的親生弟弟平生歷來都是愛護有加。
  • 斧聲燭影的背後,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有人說宋太祖是自然死亡;也有人說他是偶然發病暴斃而死;還有人說他是被他的弟弟趙光義害死的。那麼,宋太祖究竟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謀害致死的,下文作者便根據史料談談作者的觀點。本來作為宋代開國之君的趙匡胤一生的事跡在《太祖本紀》中都記載的極為詳實,可唯獨對他的死因只記了這十二個字,過於簡略,顯然從這個記載看宋太祖之死不簡單。其次,按照我國歷史的傳統,皇位繼承傳統為父死子繼,除非前任帝王沒有兒子才選擇兄終弟及。但趙匡胤明明有兒子最終繼位的卻是他的二弟趙光義,從制度傳統上推斷,宋太祖之死也不簡單。
  • 「右文抑武,提倡讀書」,給宋太祖趙匡胤,帶來怎樣的後果?
    宋太祖趙匡胤(927 年 3 月 21 日-976 年 11 月 14 日),字元朗,中國北宋  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太祖,漢族,涿州(今河北)人。  宋太祖雖然是行武出身,卻一改五代十國尚武之風,右文抑武,提倡讀書。這到  底是為什麼?這樣的改變又給他帶來怎樣的後果呢?
  • 「名人百科」千古明君——宋太祖趙匡胤
    這項任務,就交給了剛剛因功提升為後周禁軍殿前都虞侯、領嚴州刺史的趙匡胤。史書記載,趙匡胤在這次圍攻太原的戰鬥中立下漢馬功勞。當時後周軍隊輪番向太原城衝擊,可都沒什麼效果。而趙匡胤卻帶人直接衝到了城門下。他沒用常規的大木頭或者大石頭去撞城門,而是直接放了一把大火,把太原的城門給點著了。
  • 為何人死後會託夢給親人?專家給出解釋,並非迷信而是有現實依據
    自古以來,出現過不少有名的「託夢」事件,如:宋高宗趙構被宋太宗趙匡胤託夢,稱「自從你的祖先用了計謀,佔據我的帝位很久了,現已到了天下稀寥破落的局面,是該將帝位還給我了。」因此宋高宗過繼了趙匡胤的七世孫作為養子,並立為了太子。
  • 宋太祖死亡之謎:斧聲燭影故事是真的嗎?其中蹊蹺甚多
    還有說法是宋太祖是得來腦溢血,病發身亡的。其證據是趙匡胤長期嗜酒如命,在史書中就有太祖多次置辦酒席,就是在死亡最後時光,趙匡胤仍然還在喝酒。 光是喝酒這條就說服力比較弱,宋太祖的體型非常胖,胖也就算了,還不愛運動。
  • 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都怎麼樣了?趙氏子孫今何在?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終年五十歲。趙匡胤死後,皇位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是為宋太宗。趙匡胤畫像歷史上關於趙匡胤為什麼把皇位傳位弟弟,而不傳給自己兒子的說法有很多。由於這個話題超出了本文的範疇,所以這裡就不進行詳細說明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去查找「金匱之盟」和「燭影斧聲」這兩個典故。
  • 趙匡胤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句話中提到了四個人,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今天要討論關於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話題。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涿郡。趙匡胤生於五代十國這一亂世,年輕時因為看不慣漢隱帝的所做所為而大鬧勾欄院,最後被迫離開家鄉出去闖蕩。
  •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能夠成功?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字數:字數2151,閱讀時間:約6分鐘作為宋太祖趙匡胤一場著名的「政治秀」,「杯酒釋兵權」被後人大書特書了上千年,甚至常被拿來稱頌趙匡胤的「大智慧」與「仁厚」。但實事求是說,放當時,這事兒他想不成功都難。因為「杯酒釋兵權」的意義與難度,並沒有後世諸多野史裡描繪的那麼大。為何這樣說?
  • 花開五色 聊城專家欲破解臨清五花槐之謎
    上世紀六十年代,用其種子育苗,栽植他處,至今小樹也已有對掐粗,可花色從來不見五色,而是兩色;2002年,吉林省植物研究所工作人員前來剪枝嫁接,花色仍是白、黃兩色。「他鄉不開五色花,只因根戀故土情。」有人這樣總結五花槐的「故土情」,更增添了其神秘色彩。不止於此,這棵古樹還有更多的傳奇故事。
  • 趙匡胤的小舅子吃了100多人,他為何如此殘忍,還能逍遙法外呢?
    宋太祖趙匡胤有一個小舅子吃了100多人,像如此殘忍之人,趙匡胤竟然讓其逍遙法外。那麼,宋太祖趙匡胤的這個小舅子到底為何如此殘忍,還能逍遙法外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秘密。宋太祖趙匡胤有一個小舅子叫王繼勳,他是趙匡胤的王皇后的胞弟。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忘了一人,造成禍起蕭牆,自食其果,奪取王位
    歷史上的每一位皇帝,都有名留青史的記載,有的因為賢明,有的因為狠毒,有的因為卑鄙,那麼,宋太祖趙匡胤呢?提起趙匡胤,想必小夥伴們腦海中會浮現出五個詞,即:杯酒釋兵權!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最高明的一招,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將大部分兵權集中到自己手中,鞏固帝位。但是,這一決定有一個最大的漏洞,因為他忘記了一個人!這樣就造成了禍起蕭牆,自食其果,奪取王位。
  • 趙匡胤明明有兒子,為何就不立兒子為太子?反而把皇位給弟弟?
    在北宋第二位皇帝登基過程中,「燭影斧聲」已經爭議了千年,說是趙光義殺死了趙匡胤,可歷代史學家始終找不到實據,已然成為了千古之謎。 起初宋太祖的確是將宋太宗置於了儲 君的地位。但是,為什麼沒有明立為皇太子或者叫皇太弟呢?原因很簡單,宋太宗就是一個備胎,一旦自 己的兒子長大成人,宋太祖還是準備換上兒子的。
  • 宋太祖趙匡胤的「假途滅虢」,李處耘幹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兒?
    作者:陳二虎(趙匡胤)一、給我一個南下的理由趙匡胤經心複製了一幕黃袍加身,奪了孤兒寡母的後周天下,當上皇帝,也讓「點檢作天子」成為現實。趙匡胤當上了皇帝,自然有許多人不服,老趙某日坐御輦,身邊文武百官簇擁,眾目睽睽之下就射來一支冷箭,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看來這反對他的人很多。
  • 皇位的誘惑力太大,以致趙匡胤死得不明不白,種種史料都指向他
    ◆文:剛子聊歷史 ◆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 宋太祖趙匡胤的死亡之謎一直以來都是史學界熱衷研究的問題,一千多年來困擾了無數人。
  • 趙匡胤子孫在北宋一朝地位如何?
    其實趙匡胤在世時,他還剩下的倆兒子地位都不怎麼樣,反而是他死後,趙光義還立趙德昭為儲君(開封府尹)。理應來講,太祖在世,太祖之子不是太子就是封王,縱觀唐代,李淵、李世民的兒子哪一個不是封王封地,就連太子,都能輪流坐呢...。可是宋太祖趙匡胤就不是。
  • 李立政《遊讀濟源》之:犀牛望月與黃袍加身之謎
    表明上述這些說法由來已久,並非後人憑空杜撰。特別是這裡的「趙碑兆乾坤、趙匡胤馬褂、犀牛望月地、牛灣皇冠頂」等四景,以及「楊趙天啟……」等文字,共同表述的是一個歷史典故:即趙匡胤得「犀牛望月」風水寶地,而後發跡「黃袍加身」的故事。
  • 宋太祖外出狩獵,突然對左右武將說:當下無人,你們可以動手了
    宋太祖趙匡胤登基之後,曾經召集過各方方鎮(執掌一方軍權的軍事長官)進京,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得讓這些人知道如今誰才是他們的主人嘛。
  • 加長的烏紗帽,道出了趙匡胤的心酸,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
    01芴板不過在古代上朝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就是早晨上朝的時候,為什麼大臣的帽子兩邊突出長長的兩條,並且,大臣人手一個長長的牌子趙匡胤頭戴長翅帽這種帽子就和其名字一樣,帽子後面有兩個長長的翅膀,這個帽子的發明者也正是宋太祖趙匡胤。
  • 宋太祖如何快速平定十國?間諜助力統一,偽裝者能讓後世好好學習
    高保融死後,趙匡胤立刻派出兵部尚書李濤前往荊南,借弔唁之名打探虛實。後來趙匡胤曾一度想出兵徵伐,又感覺時機並未完全成熟,這才作罷。建隆三年(962),高保勖病死,其長子高繼衝繼位。這時,湖南割據政權首領周保全向大宋求援,這讓宋太祖趙匡胤又升騰起徵伐的想法。於是,趙匡胤派盧懷忠再次以弔唁為名,前往荊南偵察敵情。臨行前,趙匡胤特意囑咐盧懷忠,一定要認真收集相關荊南的軍政社情和山川險易等情況。